中国美术概论
绘画
艺术始终与人类的生产劳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中华大家庭的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了石窟艺术、建筑艺术、书法、绘画、雕塑、工艺及民间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正是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丰富着世界艺术宝库,它创造了人类艺术历史不朽的奇迹,向世人展示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底蕴深厚的艺术文明以及博大精深的艺术传统。
当我们上溯历史,追寻中华艺术神秘而悠远的轨迹,那些距今已五千年之久的彩陶器皿上所描绘的美丽纹饰,无论是水波纹、旋转纹、网纹或锯齿纹等抽象的图案,均或隐或显地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而那些具象动物纹、人物纹线条简练,形象生动,显示了远古艺术家对事物质朴的敏感。
而比彩陶更为久远的艺术形式则是那些敲凿刻画在断崖峭壁上的岩画。中国岩画分布很广,南部地区有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福建省;北部有阴山、黑河、阿尔泰山等。南部地区岩画普遍用炽热的血红色调表现人们的祭祖及生产生活场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北部地区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题材。
帛画是一种在丝布上面创作的绘画作品。出土在湖南省长沙南郊楚墓的帛画《人物龙凤图》是至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与在另一楚墓发掘的《人物御龙图》并称姐妹篇,专家认为两图大致确立了中国工笔画的基本表现手法,在纸张出现之前,帛画不断发展,到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时,技法纯熟,达到高峰。
魏晋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年)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连年的战乱与频繁的朝代更替使当时的学术思想分外活跃,从而促进了艺术的发展。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石、砖刻及漆画都具有相当规模,并且出现了开宗立派的专业画家,被尊为画祖的顾恺之和他的卷轴画极具这一时期的代表性。
被喻为"画圣"的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是一个高产画家,据说他的作品寺廊壁画便有300余堵,有记录的卷轴画100多件,其中以佛教、道教题材为多,另有山水、花鸟、走兽等。吴道子用笔起伏变化,气势雄峻而疏朗,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力量。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是人物画的繁盛时期。唐代中期,政权稳定,经济富足,贵族间的享乐风气十分盛行,以至最终发展影响到美术行业。擅长描绘宫廷女性的张萱和周P是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正是这二位画家将人物画的表现转向现实生活,他们是贵族女性风俗画的先驱,对以后中国仕女画的创作具有重大影响。
著名的绢本设色长卷《清明河上图》出于宋代画家张择端之手,这幅描绘北宋都城清明时节景象的作品,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又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北宋时期大都市中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情况的形象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
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是人物画的繁盛时期。唐代中期,政权稳定,经济富足,贵族间的享乐风气十分盛行,以至最终发展影响到美术行业。擅长描绘宫廷女性的张萱和周昉是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正是这二位画家将人物画的表现转向现实生活,他们是贵族女性风俗画的先驱,对以后中国仕女画的创作具有重大影响。著名的绢本设色长卷《清明河上图》出于宋代画家张择端之手,这幅描绘北宋都城清明时节景象的作品,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又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北宋时期大都市中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情况的形象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
江南苏州,史称"吴门",这里人杰地灵,文人荟萃,明朝时许多著名画家在这聚会,形成一个强大画派,人称吴门画派。吴门画派领袖沈周和文徵明、唐寅及仇英,统称"吴门四家"。他们重视继承前代人的笔墨传统,关注作品中的气韵神采,将对风格的追求作为艺术的重要目的。更由于他们本身深厚的文化修养,出发于各自的美学追求,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吴门画派的笔墨技巧和表现对意境的营造,对后代具有很大的影响。清朝初年,作为明朝(公元1368--公元1644年)遗民的朱耷(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先后削发当僧人,被后人称为四大高僧画家。他们利用传统艺术形式,面向自然,面对人生,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同时,他们还重视笔墨情趣,在创作中寻求超然宁馨的感觉,以抚慰历受折磨与煎熬的心灵。
著名的"扬州八怪"之所以被人称为"怪",是因为这些画家作画不守墨矩,他们大都很有个性,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被人称为"八怪"。他们的作品很多取材花鸟,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方式,作品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令人耳目一新。尽管当时并不完全被人理解,甚至被认为旁门左道遭到非议。事实上正是他们开创了画坛新局而,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拓展了前途
清代末年民国早期,上海成为中国最繁荣的商业城市,因而吸引了当时的很多的绘画高手到来,形成了在"扬州八怪"之后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上海画派。画派的代表人物首推任伯年和吴昌硕。任伯年加强中国画写实成份,将工笔与写意结合;中国传统画法与西洋画法结合;文人画与民间绘画结合。他注重观察生活,通过表现某种历史题材,创作出《苏武牧羊》等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吴昌硕从书法篆刻入手,把金石篆刻方法引入花鸟画中,他在花鸟画的运笔、泼墨、著色等方面都有开拓,对后人的画作、画风均产生了较大影响。海派画家是在上个世纪之交涌现出来的一支活跃而富有生气的画派,他们既吸收传统,又接近现实生活,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
民间年画开始在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期,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在卧室、窗子、门上、灶台等处贴上年画,为的是祈求上天赐福消灾灭祸。从宋代开始镂版雕印技术后,木版年画得以发展与广泛流传,至清代发展到高峰。民间年画基本上是农民艺术,很富情节性、装饰性、趣味性,并色彩鲜艳强烈。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近20年来,年画日益作为一种通俗而普及的艺术形式被保留下来,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因而很受人们吉闻乐见。年画彩用新的印制技术后,发行量极大,是至今为止数量最多的出版物之一,也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画种。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得许多画界学子学习和引进西方艺术,涌现出徐悲鸿、林凤眠等一批融合中西绘画的伟大画家。徐悲鸿吸收西方艺术中重视人体解剖、造型精确的特点,用以对中国画人物形象的刻画。他将西方绘画中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流派艺术的精髓及要义与中国画有机地融合起来。在《画苑序》中,他总结的"新七法",既是自己艺术实践的总结,也是对现实主义美术理论研究的成果。徐悲鸿对中国美术教育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林风眠虽然也是融合中西画法的艺术大师,然而,他笔下的中国画和传统中国画有很大距离,表现形式很大程度属"西方化"。但林风眠作品在总体上传达了浓重的中国画韵味,空灵、含蓄、蕴籍而富有诗意。齐白石是继海派画家之后将传统中国画推上一个新高峰的绘画大师。他对诗文、书画、篆刻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成功地将民间艺术情趣融入文人画中,不仅扩展了文人画的表现题材,同时更新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的新篇章。他的作品洋溢着健康、快乐、恢谐、倔强、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
黄宾虹是中国近百年来山水画的代表,艺术特征可用"浑厚华兹"来概括。黄宾虹作品"黑蒙蒙"的特点是因为他在晚年发现了夜山的"雄奇、黑密、沉静",这也是一种境界与美学价值的发现。
20世纪中叶,山水画家纷纷崛起。江西省的钱岩松、傅抱石、魏紫熙;广西省的黎雄才、关山月;上海市的贺天健;西安市的赵望云、石鲁;浙江省的陆俨少等活跃于画坛;另外,晚年定居在中国台湾的张大千在山水画方面也很有水平。
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李可染。李可染将西方绘画中表现光影的方法成功地融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之中,但仍不失传统中国画特征。2O世纪兴起的现代中国人物画,广泛吸收西方美术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在50年代成就就很突出。黄胄是其中很有创新精神的杰出的人物画家,黄胄既重视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力求造型的准确。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笔下的景象,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油画是明代、清代之交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画种。到20世纪初,李叔同、李铁夫、陈抱一、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画坛学子纷纷出国学习,并将欧洲油画技法引入中国。当时活跃于在油画坛上的还有颜文梁、常书鸿、吕斯百和潘玉良等。
20世纪50年代以后,油画进入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创作时期,其中,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最突出。2O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油画同中国美术的创作一样,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中以《父亲》、《西藏组画》等一批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的油画影响最大。80年代中后期的油画作品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俗,新尚谊的《瞿秋白》、《歌唱家肖扬》;杨飞云的《北方姑娘》;何大桥的《静物》等在肖像和风景油画上显示了古典主义风格和写实油画细腻、深入的特点。这期间还有刘德润、李燕的《沂蒙娃》;王玉琦的《腊月》;高天雄的《老乡》和费正的《包饺子》等写实手法描绘乡土风情的作品。有姚仲华的《啊,土地》;官其格的《高原红色》等表现主义的作品;有苏笔柏的《大娘家》;周思聪的《正午》等简括写意手法的作品;有王怀庆的《伯乐》;刘秉江的《塔吉克新娘》等很具装饰艺术色彩的作品。另外,闻立鹏的《红烛颂》具有象征意义;韦启美的《讲座》具有构成主义倾向;高立达的《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具有抽象主义成份。总之,到80年代末期,中国油画出现了空前的多样化的局面。
《只树孤独图》是世界公认最早的木刻版画,它出现在唐代懿宗年间(公元868年)。中国最早的木刻版画是作为书籍的插图,20世纪30年代初,在鲁迅的倡导和支持下,新兴版画开始蓬勃发展。版画创作者不仅以中国传统的木刻为基础,并受到西方创作版画的影响,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比较写实的手法表现生活,出现了一大批充溢着旺盛活力和鲜明时代精神的作品。进入80年代后,版画创作的艺术风格更加多样化,品种、体裁、样式也急剧增加,版画创作呈现出全新的局面。蓬勃发展于20世纪5O年代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创作者不受专业画法的约束,甚至不受真实现象和常规理制约,特色鲜明,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占有着一席之地。
雕塑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生活在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人便能够制作精美的泥塑和陶塑了。这种将动物的形象与器皿结合的陶塑,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长江流域的陶塑是形体较小的动物塑像。1974年,在中国陕西省临憧县出土了约6000余件秦兵马俑,世界震惊。秦代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是秦始皇军队横扫六国兵强马壮伟大形象的再现。秦兵马俑摹拟真人真车真马,制成群塑,并依照军队建制编序行列成阵,气氛肃穆。众多的兵马俑比例匀称,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西汉的石雕是中国现今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雕群,即使在世界早期的雕刻艺术中,这组石雕作品也具很高艺术价值。出土在甘肃省武威一座汉墓中的《马踏飞燕》是一件青铜器制品,工艺铸造精美,造型比例准确,浪漫主义的风格充分表现了骏马的矫健及风驰电掣的动感。
盛行于中国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的画像石是一种特殊的浮雕艺术。它的特点是雕中有画、画中有雕。画像石做为装饰艺术被镶嵌在祠堂、陵阙、墓室内门侧的砖室上。画像石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反映庄园、车行、聚会、宴饮、狩猎、手工作坊等生活场面,风格质朴厚重,劲健秀美。画像石在研究汉代建筑、生活、习俗等方面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石窟作品多是佛教题材,无论是佛、菩萨、童子,还是天王、力士等神话人物,都形象丰满,造型生动,各具独特艺术风格。其中,敦煌莫高窟自秦代始开始凿刻,延续到元代,前后历时10个朝代,时间长达千年之久。在陡峭的砾岩绝壁上,大小7000余处洞窟密像繁星,492个洞龛内藏有文书5000多件;各朝代的壁画长达45000多米,彩塑约3000身,保存完好的约1400余身。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敦煌壁画反映的题材常是佛像、神怪、动物、山水画、建筑画及装饰图案,是佛教艺术最灿烂的宝库。可以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画廊。"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是中国四川省乐山举世无双的乐山大佛的真实写照。被比喻成"百兽之王"的狮子是中国雕塑艺术中数量最大,布局最广的一种造型。狮子雕塑多用青铜、石、铁等材料制作,中国现存最大的铁狮子是河北省的沧州铁狮,铁狮体态矫健,昂首怒目,腹腔内铸有一部《金刚经》文和沧县志。20世纪40年代,刘开渠、李金发、张充仁等一大批艺术家从西方学习回国,为将西方雕塑艺术知识和技巧的引进传播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
50年代,钱绍武、曹春生、王克庆等一批前苏联留学生成为中国雕塑界主力,这一时期的雕塑创作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主题性室内雕塑的涌现和一批相当成功的城市雕塑作品矗立在蓝天之下便是标志。1950年耸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自古以来最高的纪念碑。碑座四周镶嵌着反映中国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100年间的历史,以《龙门销烟》、《金田起义》等题材组成的10幅艺术浮雕,是英勇的中华民族不懈斗争的历史画卷。这些作品吸收了西方雕塑解剖学的长处,比例适度,形态生动,细致传神;在服饰处理上继承了中国古代雕塑用线表现的传统形成线条组织疏密关系的形式感。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雕塑艺术进入了一个繁荣的崭新时期,艺术观念的更新和艺术语言的多样化为雕塑者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涌现出了以《走向世界》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雕塑作品。在全国第六届美展中,100件雕塑作品入选,并在多件作品中获奖。第八届全国美展选出的200多件作品,充分证明雕塑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以钢、铁、木、石等硬质材料作品增多,风格的多样化成为显著特点。一批年轻的雕塑家脱颖而出,曾成钢的《鉴湖三杰》和其他雕塑者的《挑战》、《好喜欢》等作品,构思新颖,富有个性,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
外国美术概论
一、 概论:
在整个绘画世界中,无论是素描还是油画的描述都是获得视觉艺术最基本的一种手段。人们最早的绘画作品出现在法国和西班牙洞窟中勾勒的动物线条,这些线条与视觉的直观无关,而与某种精神世界相联系。到后来出现明确形象的,并结合着结构图案创造的画面也是如此。甚至某些非常复杂精致的二度空间艺术形式中的形象都属于这范围,画面一般被具体化了,不再是含糊不清的背景了,但是在西方人观念中这并不是背景。在古埃及画面经常覆盖着象形文字,在中国是刻写铭文。加上色彩来点缀图象,勾勒线条和区分它们的各部分。在欧洲是16世纪,色彩被作为绘画的表现形式,而不用线条勾勒轮廓。在西方,绘画技巧的采用是特殊的欧洲绘画观念的反应。它结合着透视的发展,从单一视点表现空间中的各个物体;或采用阴影的明暗技法来塑造形象的空间感;用微妙的色调层次表现距离和物体的固有色与物体上反光色之间的细微变化。它们导致独特的西方艺术形式的出现--架上绘画--画在画布上,并挂在墙上,欣赏其技巧,也就是被捕获和传达的视觉世界,还包括色彩的和谐和对比,笔触的柔美和雄壮,构图的单纯和复杂。这种绘画中的写实主义形式的发展成为16世纪到19世纪艺术史中的中心议题,它与文艺复兴崇拜的"美"是一致的,同时它们也控制着西方艺术的实践和原理。这就导致了一种逐渐获得成功的感觉的产生--画家朝着视觉真实感的目的靠近--只是到了19世纪才被艺术家们看作是严重的问题。同时,作为主要艺术形式的架上绘画在西方的出现,在艺术家、艺术作品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原来架上绘画不是为放在一个特定场所而画的,而现在却成为室内陈设,或者艺术画廊中的展览品。毕加索说:"画钩是绘画的祸根,"绘制一幅绘画作品,为的就是尽快被买来挂在墙上,它变成一种装饰形式。
艺术史的某些方面是可以与文学史相比拟的。两者都有延续性和变化,而发展却不同。在文学和艺术上不断出现杰作,这些杰作超越了各种限止,脱离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时甚至与其目的是相矛盾的。不管怎样,艺术史完全依靠现存的物质对象,甚至依靠当代机械制作的作品。诚然,艺术史比文学史的时间长得多。很多年来,我们只有通过视觉艺术作品了解到人类的各种欲望和追求。
伟大的艺术品不仅仅是美学欣赏,也是人类技艺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它帮助我们开拓和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天性,艺术史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的一部分。
二、辉煌的文艺复兴时期
1、文艺复兴时期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艺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它是继古希腊、罗马后的欧洲文化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文艺复兴"的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与文学的复兴"。其变化的基础就是思想基础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在14世纪通过一系列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重新对古代文艺的发掘而得以建立的。当时的人们从古文献中发现了对自然和人体价值的重视,使他们对人和自然作出了新的评价。实际上,文艺复兴作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其含义还要宽广的多。人文主义的出现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创造者或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
在15世纪前四分之三左右的岁月中,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美术家,摆脱着中世纪的规范,借助理性和科学的知识,力图在美术创作上开拓出新局面,使生动的形象和场景反映在美术作品中,让它成为一种再现性的美术。在绘画领域中,他们进行探索,尽力让二维平面具有三维空间感,并使人物活动立体化,从而实现古希腊人追求过的那种错觉性效果,让人们把美术品当成真实生活的写照,当成可感、可融、可知的事物。这种实践,从佛罗伦萨开始,渐渐在意大利各地展开。体现着新的精神,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为盛期文艺复兴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1)佛罗伦萨早期文艺复兴美术
通过以下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可以看到佛罗伦萨早期文艺复兴美术的特点:
A:吉贝尔蒂
吉贝尔蒂(LorenzoGhiberti,1378--1455),是一位体现了从哥特式美术向文艺复兴美术过渡的人物。他具有较为广泛的才能,创作活动涉及不同领域,但最大的成就,还是在雕塑领域。
代表作品有《天堂之门》(1424--1452)是为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完成的青铜浮雕。借鉴绘画手法,利用高低不同的凸起,细腻地塑造着一个个人物的形体和面目;利用透视手段来再现人物的位置、空间环境的深度。在人物动作和衣纹的处理上,仍然保留了一些国际哥特式的优美风格。
B:布鲁涅列斯齐
布鲁涅列斯齐(FillippoBrunelleschi,1377--1446)在开创新道路、新风格方面,做出了更大贡献。他是位多才多艺的人物,最初他从事雕塑和金银工艺制品的创作,是文艺复兴建筑艺术的伟大代表之一。他创造性地把古罗马建筑形式与哥特式结构融汇在一起。架在鼓形座上的教堂窜窿清晰地突出在空中,庄重、轻快、优美,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布鲁涅列斯齐希望使建筑设计建立在数学这门科学的基础上,把比例和谐视为古典建筑的本质。他利用古典建筑语汇获得了明快、单纯、优美、和谐的效果,使建筑具有一种理性的美。他对绘画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在线透视方面的研究成果,给新的绘画创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借助线透视制造真实空间的错觉,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的重大抱负和杰出成就。
C:多纳泰罗
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1466)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第一代美术家,也是15世纪最杰出的雕塑家,对古典美术的推崇和借鉴,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家的共同特点。多纳泰罗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生气盎然、庄重从容的雕塑作品。
代表作品:《大卫》(约1430--1432)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这位圣经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圣乔治像》(1415--1417)《加塔梅拉达骑马像》(1445-1450)
D:马萨乔
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在文艺复兴绘画发展历程中却是一位影响重大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创作中,彻底摆脱了晚期哥特式绘画的优雅风格和装饰意味,把塑造真实形象和真实空间摆在了首位。
代表作品:《纳税金》(1425--1428)是一幅描绘宗教主题的大型壁画(当时壁画在意大利是十分流行的绘画样式)。不同人物、不同场景,都显得十分真实,富于体积感。人物各自的神态和动作都是从表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关系和心理状态出发来刻画的。在那些合乎线透视法则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中,人物位于各自的位置上,就像生活的真实场面一样。这儿丝毫没有那种强调画面装饰性的安排、追求优美的线条和色彩的国际哥特式绘画的影子,饱满的人物形体也许有点儿笨拙,但却非常实在,直线性的造型节律,加强着壁画的纪念性。真实而有气势,正是马萨乔艺术的特色。
E:阿尔伯蒂
C:多纳泰罗
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1466)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第一代美术家,也是15世纪最杰出的雕塑家,对古典美术的推崇和借鉴,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家的共同特点。多纳泰罗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生气盎然、庄重从容的雕塑作品。
代表作品:《大卫》(约1430--1432)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这位圣经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圣乔治像》(1415--1417)《加塔梅拉达骑马像》(1445-1450)
D:马萨乔
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在文艺复兴绘画发展历程中却是一位影响重大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创作中,彻底摆脱了晚期哥特式绘画的优雅风格和装饰意味,把塑造真实形象和真实空间摆在了首位。
代表作品:《纳税金》(1425--1428)是一幅描绘宗教主题的大型壁画(当时壁画在意大利是十分流行的绘画样式)。不同人物、不同场景,都显得十分真实,富于体积感。人物各自的神态和动作都是从表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关系和心理状态出发来刻画的。在那些合乎线透视法则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中,人物位于各自的位置上,就像生活的真实场面一样。这儿丝毫没有那种强调画面装饰性的安排、追求优美的线条和色彩的国际哥特式绘画的影子,饱满的人物形体也许有点儿笨拙,但却非常实在,直线性的造型节律,加强着壁画的纪念性。真实而有气势,正是马萨乔艺术的特色。
E:阿尔伯蒂
著名的人文主义者阿尔伯蒂(LeonBattistaAlberti,1404--1472)学识渊博,是个典型的"全才",他非常重视数学这门科学对美术的作用。关心理论问题,不把美术视为纯粹的技艺,而是把它当成智慧的体现,这种态度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家的普遍态度,他写下了有关绘画、雕塑、建筑的著作,发表于1485年的《建筑十书》对文艺复兴建筑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对方与圆等几何形的偏爱,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和他本人艺术的特点。
(2)意大利其它地区早期文艺复兴美术
佛罗伦萨在新的美术发展中发挥着无可否认的重要作用,但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另一些城市中,也涌现出一些杰出的美术家,他们也在扩大新美术的成就和影响方面做出了不小贡献。
A:弗兰切斯卡
弗兰切斯卡(PierodellaFrancesca,1416?--1492),是在意大利中部城市从事创作活动的最著名人物。这位富于探究精神的画家也非常重视透视,把它看成是绘画的基础,曾撰写《论绘画中的透视》(1482)。在他一系列的宗教画上,几何形式的人物静静地呆在严格合乎透视法则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中,明丽的色彩创造出一种光的氛围,具有庄严静穆的感觉。
代表作品:壁画《真十字架的传说》(1452--1464)和《鞭打基督》(约1456--57)。
B:乔凡尼?贝利尼
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Bellini,约1429--1516)是威尼斯15世纪最杰出的画家。在美术史上享有盛名的威尼斯画派,可以说是由他开始的。与强调用线造型和注重构图经营的佛罗伦萨画家不同,也与曼特尼亚不同,乔凡尼?贝利尼是位擅长运用色彩的画家。
代表作品:《心醉神迷的圣芳济各》(约1485)风景占据了绝大部分画面,一切都沫浴在阳光中,美妙的色彩似乎闪动着光泽。借助自然景色来渣染气氛,这种作法后来成为威尼斯画家的基本特色之一。
C:梅西纳
梅西纳(AntoneUodaMessina,约1430--1479)。在肖像画上有着不小的贡献,早期文艺复兴肖像画往往被处理成全侧面的,而他则把表现对象改成侧四分之三的样子,使画中的人物注视着观众,这种更自然、更亲切的方式,成为后来最流行的肖像画模式。梅西纳的作品,笔法柔和,色彩明快,情调宁静。
代表作品:《圣赛巴斯蒂安的殉难》(约1475--1477)。
3、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美术
16世纪头25年的意大利,是一个政局紧张、战事几乎连绵不断的时期。正是在这极其动乱的阶段里,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形成了。这是一种明朗而又高尚观念的、伟大而又有克制力的艺术,总而言之,就是古典式平衡的艺术。文艺复兴三杰--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1452--1519年),米开朗琪罗(1475--1564年)和拉斐尔(1483--1520年)出现了,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达到光辉灿烂的鼎盛时期。他们每一位都是突出的个人主义者,尽管互相之间产生灵感碰撞的火花,却从未形成一个团体。他们三位都达到了超凡的技巧造诣和完美的心灵、眼与手的配合。不太费力地解决了早期艺术家们为难的问题。他们作品的艺术形式总是美妙地昭示出理智性的内容。
在文艺复兴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为代表的一批美术家,迸一步完善了15世纪意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品中获得了完美统一,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了高度和谐,从而为再现性的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样式,给后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范例。在以后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无时不感到它的强大影响力。推崇也好,否定也好,都是因为意识到它的存在。通过这些美术家的介绍和作品,您可以看到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状况。
(l)达?芬奇
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出生在芬奇镇,或许人类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达?芬奇这样全面发展的人。他涉猎的领域之广、取得的成就之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美术只不过是他渴求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并没有占据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但他在这一领域内却获得了惊人成就。把自然科学知识引人美术,是15世纪意大利人的重大贡献,达?芬奇继承了这种传统并大大完善了它。
代表作品:著名的《最后的晚餐》(约1495--1498)
完美的构图、和谐的形与空间、丰富的心理刻划、深刻的人性,昭示着古典美。
《蒙娜?丽莎》(约1503--1506)
达?芬奇历时数年绘制的这幅半身像,他把这位商人妻子处理成两手自然交搭,身躯和头部不同程度侧转的方式,既克服了单调又显得从容。蒙娜?丽莎富于实体感的血肉之躯及神秘的微笑,与宛如中国山水一般的淡远背景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余地,使后人可以进行不同的阐释。这种像现实生活一样复杂丰富、让人一言难尽的感觉,恰是最伟大的文艺作品特有的品质,为后人确立了一种半身肖像画模式。
(2)米开朗琪罗
西方最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Buonarroti,1475--1564)。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量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不同于充满深遂智慧之美的达?芬奇的艺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或许,他是一位最接近贝多芬境界的美术家。在他的雕塑上,在他的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仿佛是神话中的阿玛宗女子。
代表作品:雕像《大卫》(1501--1504),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也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特点的作品。在用一块久被弃置的名贵石材雕刻大卫形象时,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3)拉斐尔
拉斐尔(RaphaelSanzio,1483--1520),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安格尔称他是绘画之神。拉斐尔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是拉斐尔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他笔下,深刻的知识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线条构成的轻松自如的艺术世界中,一切都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一派天籁之声。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这些古典美术最推重的品质,在拉斐尔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因而,那些推崇古典风尚的美术家,都把他当成理想的楷模,恰如雷诺兹说的:"他本人成为所有后代画家的样板。
代表作品:《美丽的女园丁》(约1606),拉斐尔以圆润流畅的线条把圣母、耶稣和圣约翰的优美形象和谐地组合起来,创造出充满人间气息的、亲切的"神的世界"。这一世界远离了中世纪的精神,它那纯洁、明朗、单纯、自然的情韵更接近希腊的精神。
(4)提香和威尼斯画派的杰出代表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中,佛罗伦萨、罗马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15世纪的美术家,都是在这两座城市中活动的。其他城市如威尼斯这座意大利北方的城市,曾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它的共和政体,它的商业气氛,使它的社会生活中洋溢着浓重的世俗色彩和欢乐情调。在这种独特的形势下,威尼斯美术也呈现出与佛罗伦萨、罗马不同的独特面貌。它的绘画,大大发挥了富于感官魅力的色彩的表现力,与重视线条和素描的佛罗伦萨、罗马绘画颇有差异。
A?提香
提香(Titian,1488/90--1576)以其漫长一生的丰富创作,成为威尼斯画坛的泰斗。他在实践中创造出了洋溢着欢乐气息、生机盎然、富丽堂皇的风格。成为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一起象征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光辉成就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戴荆棘冠的基督》(约1570),威尼斯画派画家素以擅长用色著称,构成他作品魅力的主要因素,就是色彩。这是佛罗伦萨美术家与威尼斯美术家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使后代油画家能更直接地从提香等威尼斯画家作品中获得技法上的启示。油画这种能发挥光色表现力的形式,在意大利,是由提香等人完善起来的。在提香晚年的作品中,油画语言的特点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创作时,他运用阔大奔放的笔触涂抹着不同的色彩,用它们来塑造形体、渲染气势。在这儿已没有了清晰的形与线,也没有了以往他作品中的明朗欢快气息。浑厚凝重的色彩配置,成为表现强烈悲剧情调的有力武器。在这件展示提香炉火纯青的油画技法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精神和语言方面的发展变化。
(5)其它地区的美术家
A:萨托
萨托(AndreadelSarto,1486--1530)真实姓名安德烈亚?达格诺罗?狄?弗兰切斯柯。文艺复兴三杰离开佛罗伦萨后,萨托就成为当地最著名的画家。萨托是位精于造型和用光的画家,他的精湛技巧为他赢得了"完美画家"的称号。
代表作品,是祭坛画《哈匹圣母》(1517)。那庄严的古典式构图和那典雅的形象,均具有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特征,然而在光线处理上却有一种不尽相同的意味。
4、样式主义美术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创作的一大批光辉灿烂的美术品,确立了一种完美的典范。在人们眼中,它们是最理想最完善的化身,后来的美术家面对它们不禁有面对沧海之感。意大利一些年轻美术家,受到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创作的鼓舞,不顾他们作品的内在精神,希图仿效和发展他们的风格;另一些更有才能和抱负的人,则致力于形式语言上有所变化、有所创新,注重在作品中显示他们自己的特点。总的看来,他们的创作背离了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理想和基本原则,抛掉了它那种自然、和谐、单纯的艺术风貌。他们追求一种视觉效果独特的、形式感很强的风格。出自他们手中的作品,往往带有刻意雕琢、冷漠疏远的味道,颇具主观与幻想的色彩。但对那些口味别致的人来说,它们倒是相当有魅力的东西。这一美术现象,流行于盛期文艺复兴之后,巴洛克时代之前,史家称之为样式主义美术。国人也有据西文译成风格主义或矫饰主义美术的。佛罗伦萨是样式主义美术的发源地和最重要的中心。在萨托门下,出现了样式主义早期代表庞多尔莫和罗素。
(1)庞多尔莫
庞多尔莫(Pontormo,1494--1557)本名雅各布?卡鲁西,具有鲜明个人风格,他的作品显示出更多新因素。
代表作品《基督下十字架》(约1526--1528),塞满画面的人物几乎全平贴在前景上,这些色彩轻淡、线条流利的人物仿佛像云朵一样飘在没有真实空间感的虚空中。他们缺乏体积感和重量感,就像单薄的剪纸一样。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一种非现实的意味。
(2)罗素
罗素(GiovanniBattistaRossoFiorentino,1495--1540)是位颇有才气、风格独特的画家。罗素曾应热爱意大利美术的法国国王法朗梭瓦一世邀请在法国工作,从而把样式主义留在了枫丹白露,影响着法国美术的面貌。
代表作品《基督下十字架》(1521),虽与庞多尔莫上述名作题材相同,但却有自身的特色。几何形十字架、梯子和有棱有角的生硬人物形象组成了一个停滞凝固的绘画世界。画面上所有人物都仿佛中了妖法一样僵立在那儿,造成一种奇特的、惊恐不安的感觉,从而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意味。
(3)布隆基诺
佛罗伦萨画家布隆基诺(AgnoloBronzino,1503--1572),是样式主义全盛期的代表人物。他在庞多尔莫教导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素以笔法精致、感情冷漠、色彩刺目著称。
代表作品:《托莱多的埃莱诺拉及其子乔凡尼?德?美第奇》(约1550),就是鲜明体现他画风的完美例证。暗蓝色背景衬托着衣饰华丽的静止人物,刻画得十分精细的贵妇人神态冷漠,就像瓷人一样,具有冷冰冰的高雅气派。
5、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美术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在其影响之下,西欧各国也都先后萌发了文艺复兴。由于地理、历史、民俗传统等诸因素的差异,这些国家的美术受中世纪哥特式艺术传统的熏陶,宗教气息十分浓厚。文艺复兴精神在这里更多地体现为对世俗风情的描绘。与同一时期的意大利相比,它们的美术作品虽然缺少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所特有的那种磅礴的气势,但尼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等部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1)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
尼德兰一词意为"低凹的土地",它所指的地区,大体包括现今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
尼德兰的美术活动最初与法国有着密切的联系。14世纪时有许多尼德兰美术家受雇于法国宫廷,他们除了将尼德兰的美术风格带到法兰西外,同时也接受流行于法国的意大利美术风格的影响。百年战争(1337--1453)之后,勃良第首府迁入佛兰德斯境内,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开始在改造和发展晚期哥特式艺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佛兰德斯是14世纪尼德兰美术家主要的活动区域。在那里他们曾用绘画、雕刻来装饰教堂、宫廷和市政建筑,但这些作品大多遭到破坏,遗存极少。14世纪末,尼德兰出现了著名的雕刻家斯吕特(ClausSluter,约135/1360--1405)。有关他的生平和早期的美术活动已无从考查,然而他为第戎修道院所作的精美雕刻《摩西井》,以出色的写实技巧一直为后世所称道。《摩西井》作于1395--1403年间,原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的基座,呈六边形,每边装饰有比真人还大的先知雕像。其中有手执诫律的摩西,魁伟庄严的大卫以及秃顶的以赛亚等人。这些人物雕像个性鲜明,艺术手法简洁写实。饱满健壮的形体,流畅飘逸的线条,使其成为尼德兰雕刻艺术中的上乘之作,并给绘画艺术以有力的影响。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最初的奠基人是凡?埃克兄弟。他们绘制的《根特祭坛画》(1415--1433)是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美术中著名的杰作。
(2)德国文艺复兴美术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发端于15世纪,滞后于同时期的意大利与尼德兰美术。这主要是因为德国当时依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微弱的王权不能给这些极分散的城市以有力的保护,哥特式美术依然占居主要地位。1420年至1540年间,德国出现了文艺复兴,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成为诸地方美术流派的中心。
德国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与雕刻受晚期哥特式美术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宗教祭坛画较为发达。画在木板上的单幅或多联的祭坛画被安置在肃穆的教堂中,以增加庄严的气氛。15世纪中叶开始,德国美术家表现出对人的生活环境的关注,喜欢描绘自然环境,人物造型则强调真实感。画家维茨(KonradWitz,约1414--1446)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他的《基督踏海》(又名《捕鱼的奇迹》)描绘了博登湖的真实景色,虽为传统的宗教题材,画面却十分生动自然。这时期有名的美术家还有施恩告尔(MartinSchongauer,1445/1450--1491)等,他们可称为德国文艺复兴美术的先驱者。德国文艺复兴美术应该说以版画成就最为突出,对整个欧洲的美术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在早期名画家中,施恩告尔的铜版画居于领导潮流的地位。他的后继者,德国文艺复兴大师丢勒则使铜版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德国文艺复兴第二代最杰出的画家是小荷尔拜因(HansHolbeintheYounger,约1497--1543)。他早年随父学艺,与人文主义学者有着广泛的交往。荷尔拜因的艺术风格以冷静、客观著称,他大量的肖像画,准确地记录了16世纪各种人物的外貌及心理特征。现藏罗浮宫的《伊拉斯漠像》(约1523)是他的肖像画精品。作者精心处理画面的明暗关系,着力描绘画中人物的面部、双手与文稿,一位容智的人文主义学者的风采显露无遗。荷尔拜因的素描作品也极为出色,线条简约完美,虽然几乎不涂明暗,但却能充分表现体积和质感。1532年以后画家定居伦敦,成为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宫廷画家,为英国绘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法国文艺复兴美术
百年战争以后,法国收复了被英国占据的领土,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卢瓦尔河谷地是法国宫廷建筑的诞生地。法王查理八世、路易十二和法朗索瓦一世等都曾在那里兴建了大量的贵族府邸、猎场。其中著名的有舍农索府、尚博尔宫等。这些豪华建筑是新的风格和古老的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自从16世纪30年代开始,意大利艺术家来到法国参加枫丹白露的建筑工程,使得法国文艺复兴建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530年,意大利样式主义画家罗素来到枫丹白露从事装饰工作。罗索为了适应法国宫廷趣味,画风有所变化,人体除了仍被拉长外,画面显得格外精致优美。当地的雕刻家和画家在他及其它意大利样式主义画家的领导下进行枫丹白露宫的装饰,逐渐形成了"枫丹白露派"。这个流派创造了灰泥高浮雕与绘画相结合的新的装饰效果,追求优雅、抚媚。以著名的法朗索瓦一世长廊为例,绘画周围的高浮雕人物仿佛要从墙壁上跳出来。另外,缠绕在画框边上的如皮革般卷曲折叠的装饰母题也是由他们始创的,后来在整个欧洲都十分流行。
法国文艺复兴绘画及雕刻则起步较晚。15世纪驰名法国的大画家是富凯(JeanFouquet,约1420--1477),他是法国早期绘画的骄傲,后来的法国艺术的发展颇具影响。富凯在艺术上是一位多面手,他留下的作品有油画、细密面、珐琅制品和一些素描。墨伦双联面中的《圣母子》(约1450)是他的重要作品。
16世纪的法国肖像画占有突出的地位,有名的画家是克卢埃父子。让?克卢埃(JeanClouet,约1485/90--约1540/41)是法朗索瓦一世的宫廷画师和侍臣,他描绘了不少当时的显贵名流。《法朗索瓦一世像》(约1525--30)是他的成功之作。他的儿子法朗索瓦?克卢埃(FrangoisCloueL约1510--1572)也是一位颇受宫廷欢迎的肖像画家,《奥地利的伊莉沙白像》(1571)是他最优秀的一件作品。从克卢埃父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娴熟的绘画技法和善于捕捉人物神态、善于表现个性的能力,这也是法国肖像画家的长处。
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古戎和皮隆(GermainPilon,约1525--1590)。古戎的杰作足他为巴黎贞洁泉所作的六块浮雕《山林水泽女神》(1549)。作品取材干古希腊神话故事,古戎以精湛的技巧刻划了女神们的轻盈的姿态。人物造型充满活力,虽然构图的空间狭小,但无任何局促之感。雕刻家对衣纹的处理十分自然流畅,将女性的韵味展现得无比完美,整个浮雕洋溢着清新的古典气息。
百年战争以后,法国收复了被英国占据的领土,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卢瓦尔河谷地是法国宫廷建筑的诞生地。法王查理八世、路易十二和法朗索瓦一世等都曾在那里兴建了大量的贵族府邸、猎场。其中著名的有舍农索府、尚博尔宫等。这些豪华建筑是新的风格和古老的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自从16世纪30年代开始,意大利艺术家来到法国参加枫丹白露的建筑工程,使得法国文艺复兴建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530年,意大利样式主义画家罗素来到枫丹白露从事装饰工作。罗索为了适应法国宫廷趣味,画风有所变化,人体除了仍被拉长外,画面显得格外精致优美。当地的雕刻家和画家在他及其它意大利样式主义画家的领导下进行枫丹白露宫的装饰,逐渐形成了"枫丹白露派"。这个流派创造了灰泥高浮雕与绘画相结合的新的装饰效果,追求优雅、抚媚。以著名的法朗索瓦一世长廊为例,绘画周围的高浮雕人物仿佛要从墙壁上跳出来。另外,缠绕在画框边上的如皮革般卷曲折叠的装饰母题也是由他们始创的,后来在整个欧洲都十分流行。
法国文艺复兴绘画及雕刻则起步较晚。15世纪驰名法国的大画家是富凯(JeanFouquet,约1420--1477),他是法国早期绘画的骄傲,后来的法国艺术的发展颇具影响。富凯在艺术上是一位多面手,他留下的作品有油画、细密面、珐琅制品和一些素描。墨伦双联面中的《圣母子》(约1450)是他的重要作品。
16世纪的法国肖像画占有突出的地位,有名的画家是克卢埃父子。让?克卢埃(JeanClouet,约1485/90--约1540/41)是法朗索瓦一世的宫廷画师和侍臣,他描绘了不少当时的显贵名流。《法朗索瓦一世像》(约1525--30)是他的成功之作。他的儿子法朗索瓦?克卢埃(FrangoisCloueL约1510--1572)也是一位颇受宫廷欢迎的肖像画家,《奥地利的伊莉沙白像》(1571)是他最优秀的一件作品。从克卢埃父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娴熟的绘画技法和善于捕捉人物神态、善于表现个性的能力,这也是法国肖像画家的长处。
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古戎和皮隆(GermainPilon,约1525--1590)。古戎的杰作足他为巴黎贞洁泉所作的六块浮雕《山林水泽女神》(1549)。作品取材干古希腊神话故事,古戎以精湛的技巧刻划了女神们的轻盈的姿态。人物造型充满活力,虽然构图的空间狭小,但无任何局促之感。雕刻家对衣纹的处理十分自然流畅,将女性的韵味展现得无比完美,整个浮雕洋溢着清新的古典气息。
(4)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
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最早出现在加泰罗尼亚和巴伦西亚。15世纪,这两个地区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出现,在艺术上与意大利、尼德兰交流密切。但真正代表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最高峰的是16世纪下半叶著名画家埃尔?格列柯(ElGreco,1541--1614)。有名的如《圣家族》、《基督诞生》等。
格列何是一位有争议的画家,他以色彩和光线为主要表现手段,拉长的人物体态带有神经质的不安情绪,反映了没落贵族的忧郁的心灵。他的伟大之处还在于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以哲学家一般犀利眼光洞察到了西班牙的危机。格列柯的艺术很长时期以来未被美术史家们肯定,直到本世纪初,人们又重新开始研究这位大师,日益发现他那独特画风的动人魅力,把他视为样式主义的最伟大代表。
三、17、18世纪欧洲美术
1、17世纪意大利美术
17世纪,意大利美术虽然逐渐失掉了它在盛期文艺复兴时期那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它的光辉历史仍然吸引着众多异邦的美术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大利美术家仍然对欧洲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卡拉齐兄弟及其流派
1585年左右,卡拉齐兄弟在波伦亚创建了欧洲最初的美术学院,从此美术教育开始摆脱传统上那种师傅带徒弟的作法,走上了有组织有系统地教授理论和技能的道路。这样的方式,深深影响着美术的发展,以后那些更有势力的美术学院的作用,就是明证。
阿尼巴尔?卡拉齐(AnnibaleCarracci,1560--1609)在卡拉齐兄弟中最为著名,成就也最为突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美术上,他推崇古典雕塑和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盛期文艺复兴大师。他最优秀的作品,是为罗马宏大的法尔耐塞宫大厅绘制的大型装饰壁画。卡拉齐融合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的长处,创造出颇具个人特色的风格,把充满生动古典神话形象的世界,带到一种优美、华丽、轻快、丰富,但又不乏和谐的境地。阿尼巴尔?卡拉齐在风景画发展史上,也是一位不容忽略的人物。《逃亡埃及》(约1604)这幅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风景画,构图严谨、形象清晰,具有庄重之感,开创了深受欢迎的"理想风景画"的道路。后来,不同追求的众多画家都从他的创作中获得启示。倾心古典理想的普桑发展了他优美严谨的一面;巴洛克绘画的代表柯尔托纳则把他错觉性的手法当成楷模。
(2)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MichelangeloMerisiCaravaggio,1571--16l0)是那个时代最大胆的画家。在狂放不羁的一生中,他以新颖的态度和手法创作的作品,深深影响了17世纪的画家。同其它意大利画家一样,卡拉瓦乔在绘画题材上没有什么变化,主要是为教会创作宗教画,但在处理传统题材时,他抛弃了盛期文艺复兴大师确立的理想化模式,把那些神圣的人物和场面,描绘得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实景。《召唤圣马太》(约1597--1599)就是一幅鲜明体现卡拉瓦乔处理宗教题材的态度和手法的著名作品。
(3)巴洛克美术家和贝尼尼
在意大利,力图通过反宗教改革运动再造天主教会、重振昔日雄风的罗马教廷和天主教头面人物,都把美术看成宣扬教会伟大、激发信徒热情的有力手段。在他们的倡导下,富丽雄伟、激情洋溢、气势辉煌的巴洛克美术得到蓬勃的发展,成为当时美术的主流。圭尔奇诺(Guercino,1591--1666)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位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画家本名乔凡尼?佛朗切斯柯?巴尔比埃利,他的代表作《黎明女神》(1621--1623),描绘了与雷尼同名作品一样的情景,但效果上却有很大不同,浩大的空间,强烈的动势,与建筑混合造成的错觉,给人们展示着一个与古典的宁静明晰世界有别的天地。
继续发挥圭尔奇诺这种风格特点,把巴洛克绘画推向极致的画家,有巴洛克美术全盛期最重要人物之一的柯尔托纳(PietrodaCortona,l596--1669)。巴洛克美术那种混合绘画、建筑、雕塑等不同门类,形成综合的视觉效果的要求,最适合大型的建筑装饰壁画,柯尔托纳的特点和成就正是反映在壁画创作中。
推举意大利巴洛克美本的首席,就是雕塑家、建筑家贝尼尼(GianlorenzoBernini,1598--1680)。这位深受教会领袖赏识的美术家,是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意人利最伟大的雕塑家和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建筑家,同时也是一位能文擅画的人物,颇具文艺复兴时代的遗风。他那件用纯熟技巧雕成的名作《大卫》(1623)。
2、17世纪法国美术
17世纪的法国,历来在法国人心目中占据着十分显赫的地位,在这个时期,法国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跃居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大国。当时倡导的文艺是那种崇尚理性、强调规范、追求完美与庄严的古典文艺,一大批具有古典风范的巨匠和杰作涌现出来,成为法国人的骄傲。这个时代法国美术的主导倾向就是古典倾向,此外还有其它倾向。
(1)17世纪上半叶法国美术
17世纪上半叶,法国美术界的代表人物是勒南三兄弟和乔治?德?拉图尔。他们更多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北方传统、尤其是布吕盖尔传统的影响。在当时的美术家中,卡拉瓦乔的艺术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勒南"兄弟中,以老二路易?勒南(LouisLeNain,约1593--1648)的成就最为突出。路易?勒南擅长表现低层农民的生活,艺术上具有法国人特有的清醒和节制的优点。在《农民一家》(约1640)和《农民用餐》(1642)等作品中,写实性的表现、朴实的画法与庄重的气息融汇在一起,于自然亲切之中,展示了普通人的尊严;源于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有力地突出了稳定构图中的人物形象。
(2)古典风范的代表普桑和洛连
17世纪法国美术主导倾向和卓越成就,在普桑和洛连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首次使法国古典主义美术赢得世界性声誉的普桑(NicolasPoussin,1593/1594--1665),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画家。普桑敬仰古人的成就,服赝拉斐尔等盛期文艺复兴大师,一生以此为楷模,不倦地追求那种完美境界。为了获得古典式严谨、明确、和谐的构图和造型,学者型的普桑格外重视理性思考,强调素描的重要作用。凡是推重古典风范的画家,都把创作"重大题材"的历史画视为最神圣的使命,普桑创作于成熟时期的《台阶上的圣家族》(1648)和《阿卡狄亚的牧人》(约1655)等作品,均体现了他庄严优美的风格和对古典传统的深刻理解。在画艺臻于完善之际,普桑也把精力放在创作理想风景画上。普桑对纪念性的追求,对坚实结构的探索,对理性的重视,为现代绘画先驱者塞尚树立起一个光辉样板。
克洛德?洛连(ClaudeLorraine,1600--1682)则把全部心血投入理想风景画的创作。理想风景画可以说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家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并在后来的意大利画家卡拉齐等人笔下得到确立,但要说到使它真正发扬光大,成为具有深刻内含和诗意的独立品种,不得不归功于普桑和洛连。他把体验运用在创作上,绘制出一批抒情色彩浓重的优美风景画。《尤利西斯把克律塞伊斯送还其父》(1644)就是他的典型之作。洛连的理想风景画深刻地影响着后人的趣味。
(3)路易十四治下的美术
路易十四宠信的勒布朗(CharlesLebrun,l619--90)并非-流画家,但他在提倡古典主义、左右社会趣味.确立学院派美永教育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无疑对法国美术的走向有相当影响。在美术学院普桑派与鲁本斯派之争中,他支持前者,推崇古典美术和拉斐尔,从而使学院的种种规范成为金科玉律,被一代代人延袭下去。
勒布朗的作品,往往流露出追求表面效果的特点。路易十四喜欢能显示其权威和气派的高贵华丽的事物,这种趣味也影响着另一些美术家。里戈(HyacintheRigaud,1659--1743)就是其中一位。在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也活跃着一批雕塑家。席拉尔东(FrncoisGirardon,1628--1715)热衷于追求优美的古典风格,其代表作是《受宁英照料的阿波罗》(1666)。与席拉尔东形成对照的另一位雕塑家皮热(PierrePuget,1620--1694),他的作品充满着强烈的动感和热情,可以说是法国巴洛克的典型之作。《克罗托纳的米罗》(1683,以扭曲的动态传达出强烈的悲剧气氛,艺术上颇为成功。
路易十四为了显示自身的伟大,张扬法国的光荣,最为突出的、影响也最为巨大的一项艺术事业,就是于17世纪60年代初,在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开始建造的西方最庞大、最辉煌的宫殿建筑群--凡尔赛宫。众多的建筑师、园艺设计家、画家、雕塑家被召集来从事这项工作。勒沃(LouisLeVau,l612--1670)及其继任者阿杜安--芒撒尔(JulesHardouin-Mansart,1648--1708),还有勒诺特(AndreLeNotre,l613--1670)是凡尔赛宫主要的设计者。凡尔赛宫由宫殿、花园、放射状大道等组成,整体布局严谨,讲究均衡,种种几何形组成错落有致而又秩序井然的景观,显得气势辉煌,壮丽华贵,成为后人模仿的宫殿建筑范例。
3:17世纪西班牙美术
16世纪末叶,西班牙开始衰落,到了17世纪,它的政治、经济形势呈现出一种日幕西山之态,但在文艺领域则是一派辉煌灿烂的动人景象。塞万提斯笔下那位削瘦的骑士和他的仆人的不朽形象从这时走向世界,罗朴?德?维加和卡尔德隆的戏剧在各地上演,画坛上则挺立起在西班牙美术史上闪耀着光彩的人物。
西班牙17世纪第一位杰出画家里贝拉(JusepedeRibera,1591--1652)的成长过程中,深深受到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启示,把卡拉瓦乔的明暗法运用在自己笔触放肆、色彩强烈有力的绘画中,形成了个人的特点。里贝拉最富盛名的作品是《圣巴托罗谬的殉难》(约1639)。里贝拉善于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使作品显得盎然有生气,同时又不乏庄重之感。在他的《跋脚少年》(1664)这件描绘现实生活中底层人物形象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到这种特点。他笔下这个生活在苦难中而又保持着乐天态度的少年形象是令人难忘的。喜欢描绘下层人生活,也是西班牙文艺的一个传统。里贝拉的声望,在四世纪前就已在欧洲各地确立了,这种情况在西班牙画家中并不多见。
与里贝拉充满活力和气势的风格形成对照的,是苏巴朗(FranciscoZurbaran,l598--1664)宁静的风格。
塞维利亚是诞生大画家的地方,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委拉士开兹(DiegoRodriquezdeSilvayVelasquez,1599--1660)就是在这儿降生并开始其艺术生涯的。委拉士开兹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冷静的观察力和形与色的完美结合。委拉士开兹创作范围是广泛的,他在历史画、宗教画、风景画、女人体画等方面郡留下了动人的作品。
4:17世纪法兰德斯美术
在尼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斗争中,南方地区并没有像北方那样彻底摆脱西班牙控制,该地区与西班牙妥协后,称为法兰德斯,也就是现在的比利时。仍然受到西班牙和天主教势力影响的法兰德斯,其美术具有鲜明的巴洛克特征。在法兰德斯,没有形成其它欧洲地区美术界群星争辉、不同美术家各领风骚的局面,当地美术家全都被一位高高在上的王者遮住了身影,这位王者就是鲁本斯。
如果说意大利人贝尼尼是巴洛克雕塑的最大代表,那么鲁本斯(PeterPaulRubens,1577--1640)就是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鲁本斯不同于意大利巴洛克画家,他基本上从事架上绘画,很少创作大型壁画,但在相对小型的画面上,他却获得了极为生动、极富戏剧性的效果,那慑人的力量并不亚于宏大的天顶壁画。色彩是鲁本斯最有力的造型语言,他深深懂得色彩的对比和组合具有何等魅力,鲁本斯的华美艺术给他赢来了巨大声誉。鲁本斯充满活力和热情,气势磅礴的画艺对后代的浪漫主义美术家极有吸引力。
5:17世纪荷兰美术
在这块17世纪欧洲最自由开明的土地上,新兴的资产阶级取代了封建贵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力量。资产阶级的要求和趣味,决定着荷兰美术这一黄金时代的独特面貌。贴近当代现实生活的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流行起来,成为荷兰美术的主要体裁。阿姆斯特丹、哈莱姆、德尔夫特、马得勒支、莱顿等城市涌现出一大批画家,他们的创作构成了丰富多采的17世纪荷兰美术全景。当时荷兰画家之多,大约只有15世纪的意大利能与之相比。
(l)肖像画家哈尔斯
荷兰绘画三大师之一的哈尔斯(FransHals,约1581/1585--1666)在为当时的荷兰人留下他们生动的形象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专门从事深受荷兰人欢迎的肖像画创作。
哈尔斯喜欢生动活泼的效果,力求在动态中自然地展示人物的特征,捕捉他们瞬间的神态,为此他运用了在当时极其大胆奔放的笔法,即迅速有力摆上画面的笔触塑造出一个个如生的形象。《吉卜赛女郎》(约1628)是他的画法和风格的鲜明例证。与文艺复兴盛行的庄重的肖像画不同,他选取富于表现力的刹那间嬉笑神情来描绘,速写式的轻快笔触,活灵活现地点染出一位性格爽朗、欢快俏皮的吉卜赛女人形象,观众仿佛能听到她的笑声。他自由的画法,可以与二多年后的印象主义者相比美。
(2)伦勃朗
伦勃朗(VanRijnRembrandtHarmense,1609--69)在各类绘画体裁上都有惊人的贡献,从创作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他是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荷兰画家。代表作为群像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1632)。
(3)风俗画家和维米尔
在荷兰,这种描绘日常生活场面的绘画非常受人喜爱,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风俗画家,其中以德尔夫特城的风俗画家成就最为突出。尽管风俗画再现了不同的生活场景,但它最偏爱的题材还是宁静的家庭生活。霍赫(PieterdeHooch或Hoogh,1629--1684)最著名的作品是《庭院》(1658)这幅画,以精确细腻的刻画展示了荷兰妇女的家庭生活。
特尔鲍赫(GerardTerborch,1617--81)也是再现安逸室内生活的能手。特尔鲍赫的最佳作品,主要是在他定居代芬特尔后绘制的。他特别擅长描绘丝绸等织物,表现它们特殊的光泽和质感。他以精细的笔法,津津有味地描绘室内农饰华丽的妇女和陪伴着她们的男子,为后人留下富裕荷兰人生活一个侧面的写照。
(4)风景画家
一大批风景画家不断努力,荷兰风景画得到蓬勃发展。像其它体裁的画家一样,这些画家各有其擅长的领域,每个人往往守住他那受欢迎的题材,在这个范围内反复挖掘。我们知道,在17世纪从事理想风景画创作的法国画家和意大利画家,都是在画室中凭记忆或速写稿绘制风景画的。荷兰的风景画家,尽管更忠实地表现自然的本来面目,但也是在画室中从事创作的,真正面对实景写生创作,那是很久以后的事。
戈延(JanvanGoyen,l596--1656)是第一代风景画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表现江河景色。他的名作《乡村景色》(约1645),真实地再现了荷兰的自然风貌。云天占据着大部分画面,压得很低的视平线把观众与河边景象拉近了,这种构图方式,成为荷兰风景画中常见的手法。荷兰风景画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首推勒依斯达尔(JacobvanRuisdael,1628/1629--1682)和他的学生霍贝玛(MeyndertHobbema,1638--1709)。
(5)静物画家
作为独立的绘画品种,静物画是在17世纪才确立和流行起来的。早在古罗马出现过静物画,17世纪的许多画家仍然很少从事静物创作,只有荷兰情况不同。由于热爱家庭生活的荷兰人对与此相关的物品感兴趣,促使不少荷兰画家投人静物画创作,从而使这个绘画体裁在美术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卡夫(WillemKaif,l619--1693)或许是荷兰静物画家中最杰出的人物。卡夫的作品以善于用光布色著称,整体上更加概括单纯,从某种程度上,仿佛综合了伦勃朗和维米尔的一些特点。
6:法国罗可可美术
随着法国上层发生的这种变化,社会的风尚转变了,对生活环境和文艺的要求也转变了。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建筑及其装饰上,接着波及到绘画、雕塑和其它领域。
鲍夫朗(GermainBoffrand,1667--1754),是一位充分体现这种新变化的建筑家。在创造优美、轻巧、生动的路易十五时代风格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为巴黎苏必兹府作的内部装饰(1734--1740)把罗可可风格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晶莹的水晶枝形吊灯、纤巧的家具、轻淡娇艳的色彩、盘旋的曲线纹样装饰和落地大窗,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创造出优雅迷人的总体效果。
华托(Jean-AntoineWatteau,1684--1721)是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画家,也是罗可可美术最卓越的代表。华托以轻巧的笔触和柔和的色彩,尽力渲染一种如梦似幻的气氛,用来烘托那些动作优雅的情侣,十分生动地奏出了一曲"爱之梦",但甜美中仍然有种淡淡的忧郁气息。正是华托作品经常透露出的这种欢乐短暂、"夕阳无限好"的韵味,使他超越了其它罗可可美术家,避免了浅薄的感觉。油画《热尔桑画店招牌》(1721),这是他最杰出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他的卓越技巧。
最典型的罗可可画家是布歇(FrancoisBoucher,l703--1770)。他的作品反映了罗可可美术的基本特征。弗拉戈纳尔(Jean-HonoreFragonard,1732--1806)是法国罗可可美术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最能代表他柔媚画风的作品是《秋千》(1766)。
7:18世纪晚期巴洛克美术
到18世纪,巴洛克美术兴盛时代基本上已结束了,但在德国它却获得迟来辉煌。德国人开始利用华丽而有气派的巴洛克风格兴建宫殿和教堂。
纽曼(JohannBalthasarNeumann,1687--1753)是德国最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家。他的代表作维尔兹堡宫殿,尽力发挥着混合绘画、雕塑、建筑诸种手段创造生机勃勃效果的可能性。丰富的装饰、华丽的色彩,一切都把观众拖入目眩眼花的动态世界中。看一下其中皇家大厅的内部景象(1749--1754),完全能对此获得一个生动的印象。
8:18世纪意大利风景画
在这个世纪盛行起来的大旅行,使意大利成为有教养的人必去的观光胜地。这种情况促成了意大利风景画创作的繁荣。
威尼斯画家卡纳列托(Canaletto,1697--1768)就是一位深受游客们赏识的风景画家。他擅长描绘意大利名胜,以明快的色调和光线,再现着那些著名场所、建筑和自然景观。《罗马君土坦丁凯旋门》(1742)就是这类作品的一个典型。
另一位威尼斯风景画家瓜尔迪(FrancescoGuardi,1712--1793)也是位擅长描绘意大利风光的人物,不过他不像卡纳列托那样忠实描绘建筑物的精确形态,而是更注重传达情调和气氛。《运河景色》(约1750)就是一个体现他艺术特色的例子。
在皮拉耐西(GiovanniBattistaPiranesi,1720--1778)的铜版风景画中,18世纪开始流行的、对能引发想象力的废墟的迷恋心情,获得了生动体现。这位主要在罗马从事创作的意大利画家,怀着对古罗马建筑的浓烈兴趣,认真刻画着那些体现了往昔光荣的断壁残垣,并把一种浪漫的情调注入其中。《卡拉卡拉浴室》(1761)向人们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触发种种联想的图景。
9:18世纪英国美术
19世纪下半叶,在光辉灿烂的文学映照下,英国美术的状况是相当可怜的,从文艺复兴以来,它无法与欧洲那些美术大国相比。16世纪在英国画坛执牛耳的是德国人荷尔拜因,17世纪在那儿称雄的是法兰德斯画家凡?代克。只有到了18世纪,具有自身特点的英国画派才开始出现。
威廉?荷加斯(WilliamHogarth,1697--1764)这位被称为"英国绘画之父"的画家,可以说是英国第一位在欧洲赢得声誉的、富于民族特色的美术家。荷加斯在绘画以外,亦很关心理论问题,他撰写的《美的分析》(1753),就是一本至今仍在印行的美学著作。
到了18世纪下半叶,英国画坛最有影响的权威人物是雷诺兹(SirJoshuaReynolds,1723--1792)。1768年,皇家美术学院成立时,他任首任院长。雷诺兹推崇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意大利的美术,在一系列讲演中宣扬"纯正"的趣味和法则,大力倡导"宏伟风格"。
富有个性、卓越的画家庚斯波罗(ThomasGainsborough,1727--1788)吸收了法国罗可可画家和凡?代克等人的某些特色,创造出自己生动轻快的风格。
庚斯波罗生活在另一种更自由的气氛中,他对自然美有着深刻的体味,这使他不单绘制了一些动人的风景画,为英国风景画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而且也给他的肖像画增添了几分迷人的情韵。代表名作《晨间漫步》(亦名《哈莱特先生与夫人像》,1785)。
四:19世纪欧洲和美国美术
在19世纪,不可抑制的工业化的强劲步伐,使西方社会发生迅速变化。资产阶级的要求和趣味,与贵族的要求和趣味交织在一起,通过学院教育和作品展览等方式,在美术领域内得到了强化。受到他们支持的保守倾向,借助古典美术的光辉成就,有意无意地阻挡着新生事物的成长。经过一代又一代美术家的努力,到了19世纪末叶,西方美术终于摆脱了自文艺复兴时期确立的、延续数百年之久的再现性传统和古典规范的束缚,开始踏上现代之路。
1:新古典主义美术
(1)达维特及其弟子
18世纪30--40年代,欧洲进行的大规模古迹挖掘,重又点燃起人们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浓厚兴趣,新古典主义的种子开始萌发。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日渐临近,渴求改变现状的法国民众,更加反感散发着浓重的、没落的贵族气息的罗可可美术,期待有更严肃更高尚的美术。在这种条件下,一股更雄劲的新古典主义之风,从欧洲的中心吹动起来。
新古典主义宗师,法国画家达维特(JaquesLouisDavid,1748--1825)就是这种风格的创立者。
他的代表作有《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1784)、气派辉煌的巨幅油画《加冕式》(1805--1807),写形传神的肖像画《莱卡米耶夫人像》(1800)。
达维特门下,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新古典主义画家。如画风甜美的席拉尔(BaronFrancois-PascalGerard,1770--1837),就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肖像画家。
(2)新古典主义的中坚安格尔
19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席卷了法国,在整个文艺领域内驱赶着新古典主义势力。作为一种潮流,新古典主义成为保守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新古典主义绘画仍能在法国延续并焕发出光彩,主要靠的就是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Ingres,1780--1867)。他一生中,以高傲的固执态度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坚持捍卫新古典主义的理想。安格尔是一位不懈地致力于纯化造型语言的画家,不愧是新古典主义最后的伟大代表。《泉》(1856)是其代表作。
2: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中叶,与提倡理性的启蒙精神相对应,在欧洲出现了一股向往回归自然、迷恋中世纪的风气,从此浪漫主义的倾向露出了端倪。从18世纪下半叶起,它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19世纪头几十年,浪漫主义运动成为了席卷欧美的汹涌澎湃的文艺大潮。
浪漫主义美术是一种强调个性表现、主张创作自由、重视想象和感情的美术。在许多方面,它同崇尚严谨的完美形式、追求理智与感情统一、再现普遍人性的古典美术形成了鲜明对照。这种情况,使浪漫主义美术家在从事创造之际,往往借鉴非古典的传统。作为一种美术运动,浪漫主义迈出了近代美术的最初脚步,给后人提供着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l)浪漫主义先驱戈雅
经历过17世纪的辉煌后,西班牙美术界沉寂下来,直到18世纪下半叶,随着达维特的同代人、奇才戈雅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沉寂的局面。戈雅(FranciscodeGoyayLucientes,1746--1828),他的肖像画《查理四世及其家人》(1800),笔法流畅、色彩绚丽、生动的近似漫画式的意味。他创作出一系列所谓的"黑色绘画"。大胆的想象、无拘无束的造型、主观的色彩,更直接地传达了他个人的感受,它们与现代绘画的距离已不遥远。戈雅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代浪漫主义者的深深敬佩。
(2)英国浪漫主义美术家
在英国,浪漫主义美术从18世纪下半叶就发展起来,并延续到19世纪。生于瑞士的英国美术家福赛利(HenryFuseli,1741--1825)的一些水彩和油画作品,已流露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但早期英国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无疑要推布莱克(WilliamBlake,1757--1827)。人类进人20世纪,他被公认为英国诗歌史上有数的伟大诗人之一,而且也被视为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不拘成法,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和激情。这些寓意深刻的作品,表达一种神秘的、宗教的情绪,体现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如《善良天使与邪恶天使争夺孩子》(1795)。
爱好大自然、歌颂大自然,是浪漫主义文艺的一大特征。这不单体现在英国大诗人华兹华斯等人身上,也体现在英国杰出的风景画家康斯泰勃尔(JohnConstable,1776--1837)和透纳(JosephMaUordWilliamTuner,1775--1851)身上。
(3)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和音乐闪耀着极其夺目的光彩。相比之下,它的美术就逊色多了。
弗里德里希(CasparDavidFriedrich,1774--1840)是最优秀的一位。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是他心灵的写照,从他讲的"美术家不仅应当描绘眼前所见之物,而且应描绘心中所见之物",不难看出浪漫主义者的典型态度。像一些德国浪漫主义文人一样,他迷恋于那些所谓"诗意盎然的景象",如荒原、古寺、落日、月夜、森林等,这一切构成了他笔下具有象征意味和感情色彩的绘画世界。这种爱好再加上对文学性的强调,无疑影响了他的成就。
(4)法国的浪漫主义者和德拉克罗瓦
在法国这块土地上,浪漫主义的胜利和勃兴,是以极为激烈的形式体现的,它受到推崇古典文艺的人士的顽强抵抗。史家们津津乐道的欧那尼之战和德拉克罗瓦与安格尔的决斗,是这种事实的生动体现。
在法国画坛,席里柯(TheodoreGericault,1791--1824)的绘画更鲜明地展示了浪漫新风。浪漫主义者,往往对充满动态活力的情景和异常的事物感兴趣,席里柯就是如此。他绘制了不少描写赛马的作品,就连他表现军事题材时,也选用骑兵军官来表现,着力渲染动荡紧张的气氛。从《骑兵军官》(1812)上可以窥到席里柯这类作品的面貌。
席里柯的杰作,是那幅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美术宣言的巨画《美杜萨之筏》(1819)。德拉克罗瓦(EugeneDelacroix,1798--1863)。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他趣味广泛,对古典大师抱着尊敬的态度,但真正让他服的画家,是巴洛克大师鲁本斯。他艺术中华美的色彩、自由的构图、生动的气势,都与鲁本斯有相似之处。他创作了两件在艺坛引起轰动的杰作,这就是抗议土耳其暴行的《希阿岛上的屠杀》(1824)和取材于拜伦同名诗剧的《萨尔丹那帕勒斯之死》(1826)。
浪漫主义的当代性,在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1830)上得到印证。这位美术家以充沛的激情,把想象与现实融为一体,象征的形象和具体的人物一起在炮火纷飞的巴黎街头冲向前方,体现出革命不可阻挡的气势。
在新的条件下,演化成德拉克罗瓦与安格尔的对抗。德拉克罗瓦大胆的探索精神,给法国一代又一代追求创新的美术家树立了一个榜样,他们都从他身上汲取营养。浪漫主义的追求,似乎更适合用最自由的绘画来表现。不过,雕塑界也产生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名家。同《自由引导人民》构成双壁的巴黎凯旋门上著名浮雕《马赛曲》(1833——1836)的作者吕德(FrancoisRude,1784--1855),以及被誉为"动物园中的米开朗琪罗"、擅长塑造猛兽的巴里(Antoine-LouisBarye,l795--1875),都是值得一提的浪漫主义雕塑家。
(5)美国浪漫主义美术家
在大洋彼岸的新大陆,艺术的气氛远不如欧洲。不过,到了19世纪,这种情况有了改变。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运动相呼应,美国也产生了一些颇有成就和影响的浪漫主义者。这时,用画笔捕捉美国的自然景观、传达心灵感受的一些美国风景画家出现了,他们被称为哈得逊河画派。在19世纪中叶,这批具有爱国精神的画家呕歌美国壮丽山河的绘画,深受美国人的喜爱,而它最初的代表科尔(ThomasCole,l801--1848)就是他们之中最为优秀的一位。把这种宝贵的经验与自己的诗情和想象揉合起来,并运用从欧洲学来的技巧,创造出富于浪漫情调的壮观风景画。《哈德逊河清晨》(约1827)和《河套》(1836)等油画,典型地体现了他的风景画的特色。前景的广阔自然,在精微的光影对比和透视处理中,向远方渐渐隐退,令人有亲临之感。
与科尔不同,另一位比他年轻的画家宾厄姆(GeorgeCalebBingham,l811--1879)生活在密苏里州,他把目光放在描绘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上。宾厄姆最著名的作品,要数《沿密苏里河顺流而下的皮毛商人》(1845),这幅描绘当地现实生活的风情画,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幻意味,不拘成法,感受独特,往往是这类画家的特点。
3:写实主义美术
19世纪,在资本主义的欧洲,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大都市里集聚了众多人口,广大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落到少数人手中,贫富的悬殊令敏感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难以忘怀,他们把目光转向身边发生的现象,把新的现实化成作品。他们如实地再现着当代社会的种种情景,使以往难于闯入文艺殿堂的现象涌了进来,扩展了文艺的地域。这批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理论和实践,构成了写实主义的潮流。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不管是否具有民主的观念,大多用自己的作品,揭示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表现普通人和他们的生活,颂扬他们心灵中的美好东西。在19世纪中叶,写实主义美术普遍出现在欧洲等地,成为继浪漫主义之后的又一重要现象。
(l)法国写实主义美术的代表库尔贝
到19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渐渐趋向没落。这时,有识之士期待着真正"当代的"美术。
画家库尔贝(GustaveCourbet,l819--1877)确信美术在本质上是当代的,美术家应当大胆直面人生,以清醒的态度反映当代的现实。他与浪漫主义者不同,否定想象的作用,那句名言"我从没见过天使,所以我不会画它",鲜明地体现了这位写实主义者的强烈信念。代表作品《打石工》(1849)近似照相的朴实作品,体现了库尔贝大胆的创造,无疑给绘画界吹送来一股强劲清新的空气。在这儿,"真"胜过了"美"和"理想"。库尔贝创作范围广阔,在肖像画和风景画等领域内,他也有突出成就。把他笔下的波德莱尔、柏辽兹等大诗人、大音乐家的形象,与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塑造的帕格尼尼形象相比,就会在体味不同流派特色之余,感到他的人物更实在、更自然。库尔贝的卓越技巧,在风景画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示,他以强烈的自信,把厚重的色彩掷在画布上,生动地再现了自然的形态和气势,用画刀刮抹的色块,给他的风景画增加了一种格外有力的道劲感。面对着他的海景画,我们仿佛站在海边,能听到海浪的咆哮,感到冰冷的飞沫溅到脸上。
(2)杜米埃、柯罗和米叶
杜米埃(HonoreDaumier,l808--1879)是漫画大师,也是卓越的油画家和雕塑家。与库尔贝一样,他也坚信美术和美术家应当立足于当代现实。但与库尔贝不同,他的造型语言更具主观色彩、更为概括。在油画领域内,杜米埃创作出一系列非常富于特色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形象塑造和色彩处理上,十分简洁生动。我们知道,漫画要求突出主要的特点,用寥寥儿笔抓住最具表现力的东西,给人鲜明的感觉,这种特征也体现在杜米埃的油画风格上。《三等车厢》(约1862)是他的油画名作。
柯罗(Jean-BapUsteCamilleCorot,1796--1875)是写实主义者画家。与库尔贝坚实有力的画风不同,柯罗的艺术手法轻快自然,具有恬淡的抒情气息。柯罗是作为风景画家和人物画家知名于性的,他笔下的世界也都来自现实。《莫特枫丹的回忆》(1864)就是他这类风景画的一个范例。
《蓝衣妇人》(1874)等人物画,都是他成功的作品,米叶(Jean-FrancoisMillet,l814--1875)是一位擅长表现农民生活的画家。米叶的艺术,就像法国农民一样,具有质朴无华的特色。在他那单纯朴素的画面中,蕴含着真正的美和诗意。尽管他笔下的农民大多衣饰简朴、粗手笨脚,但却永远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的名作有《播种者》(约1850)、《拾麦穗的妇女》(1857)。
(3)巴比松画派
与米叶,也与柯罗关系密切的一批风景画家,生活和工作在巴黎东南方枫丹自露附近的巴比松村,专心描绘平凡的法国乡村风景,这批风景画家被称为巴比松派。尽管他们的作品各有特色,但从总体上说,都力图忠实再现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强调户外生动自然的效果。从某种意义来讲,后来的印象主义风景画家就继承和发扬了他们开拓的事业。巴比松画派的领袖是卢梭(TheodoreRousseau,l812--1867),他认真研究分析自然的真正形态,用阔大的笔触和厚涂的色彩,描绘着自然的面貌,它的种种细节、空气、光线等。卢梭的作品具有一种静态的纪念性效果,显得庄严有力,他的名作《巴比松附近的橡树》(1852)。
另一位颇有特色的巴比松画派代表是杜比涅(Charles-FrancoisDaubigny,1817--1878)。在巴比松画家中,他是最接近印象主义画家的一位。他的画法比卢梭轻快,也比卢梭更注重光色的效果,曾有人批评过他的作品仅仅是印象,从这一点也不难体会到他作品的风采。他运用直接写生的方式,这使他能捕捉到自然的生动面貌。水天关系和大气氛围是他喜爱再现的,《奥特沃地方的高拜尔磨坊》(1857)向人们提供了他风格的特点和动人范例。莫奈就深受他的启发,而他也尽力支持过印象主义者的探索。
(4)法国以外的写实主义者
写实主义美术在东欧等地也得到发展,涌现出一些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人物。其中俄国的一些画家,在民主主义思潮影响下,创作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写实主义作品。成立于19世纪下半叶的巡回展览画派,集聚起俄国写实主义美术的佼佼者,在俄国美术发展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克拉姆斯柯依(IvanNicolaevichKramskoy,1837--1887)是巡回展览画派的创立者,也是激烈反对美术学院陈规的画家,肖像画最能体现他那细腻的写实风格,《列夫?托尔斯泰像》(1873)和《无名女郎像》(1883)就是他颇为成功的作品。
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列宾(IlyaEfimovichRepin,1840--1930)。是位深切关怀俄国人民命运的艺术家,这从他的成名作《伏尔加纤夫》(1870--1873),代表作《库尔斯克省的礼拜行列》(1880--1883)。列宾刻画人物性格的惊人才能和他运用色彩造型的功力。
在美国,写实主义画家中以荷马(WinslowHomer,1836--1910)和埃金斯(ThomasEakins,1844--1916)最为著名。荷马的作品充满着勃勃生气。笔触奔放、色彩明快、洋溢着激情的《湾流》(1899)仿佛是美国人力量的体现。埃金斯的画法,更为沉稳细腻,对光线的微妙变化也更关注,《单人划艇中的马克斯?施密特》(1871)为其代表作。
(5)英国拉斐尔前派
成立于1848年的拉斐尔前派,目的是要反对英国的学院派传统,反对浅薄的绘画,使绘画具有拉斐尔以前那样的纯朴风格和道德内容,能发挥改良社会的功能。他们强调根据自然创作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能像同时代伟大的法国画家那样成功。
亨特(WilliamHolmanHunt,1827--1910)是拉斐尔前派的领袖,他的《觉醒的良心》(1852--1854)显示了拉斐尔前派的特点。
罗塞蒂(DanteGabrieRossetti,1828--1882)或许是拉斐尔前派中最有特色的画家。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抒情诗人的气质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颇为动人的梦幻般情调。不拘成法、单纯而又奇特的《圣母领报》(1850),于宗教情绪中揉入了对性爱的迷恋,体现出他艺术的基本特色。
4:印象主义美术
印象主义美术,始于19世纪60年代,到70、80年代达于鼎盛时期,它继承着库尔贝等前辈让美术面向当代现实生活的创作态度,使美术作品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使绘画脱离了讲述故事的传统方式。为了生动再现亲眼目睹的日常生活景象和自然风光,印象主文画家大胆抛弃了长久受到公认的创作观念和程式。他们纷纷离开空气沉闷的画室,走上街头,奔向海滩,进人原野和乡村,凭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眼,感受摄取丰富多采的新鲜事物,以直接写生的方式捕捉种种生动的印象,描绘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不少法则被他们推倒,内容和主题不再重要,关注点转到纯粹的视觉感受上,转到光色上。对他们来说,风景之美不在于名山大川,而在于阳光照射下普通场景的色彩变幻。他们的探索,使美术靠近了它的本体,从这种意义上看,尽管印象主义者并没有抛弃再现的传统,却使现代美术距我们更近了。印象主义美术运动遍及欧美各地,但在法国,它获得了最为辉煌的体现。谈到印象主义,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一系列法国美术家的名字。在现代,他们的作品仍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
(l)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法国印象主义画家最著名的是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他那幅色彩美妙、受到波德莱尔赞颂的《劳拉?德?瓦期斯》(1862)为其代表作,显示出西班牙绘画的强烈影响。马奈成为新一代革新者的领袖。马奈是杰出的色彩画家,他能以洗炼的笔法涂抹干净美妙的颜色,捕捉生动的形象。在他笔下,不同深浅的冷暖色块构成一个动人的绘画世界。他擅长利用黑色,充分发挥它丰富的表现力,使画面富于节奏感。
莫奈(ClaudeMonet,1840--1926)是最著名最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代表作《日出印象》(1872)显示着一种新的绘画风格。
(2)印象主义画家的伙伴罗丹
在近代,同兴旺发达的绘画相比,雕塑处于衰落的境地。恢复米开朗琪罗、贝尼尼等大师雄风并深刻影响众多雕塑家的人物,是法国的罗丹(AugusteRodin,1840--1917)。他是振兴和发展雕塑艺术的一代宗师,在当时的西方,没人堪与他比肩。说罗丹是印象主义者,似乎不太合适。但作为印象主义画家的同代人,在反对陈腐的法则、追求自由的表现、强调生动的感受、致力流动的效果等方面,他与这些画家有着相似之处。罗丹作为一位真正的雕塑家,始终关注着人,但他并不把精神集中在人的形体上,而更关心人的心灵、人的感情、人的命运和人的力量。这种态度贯穿在他富于创造性的一生中。《思想者》(1880)、《加莱义民》(1884--1886)、《吻》(1886)、以及《巴尔扎克像》(1892--1898)都体现了上述特点。
(3)法国以外的印象主义者
与法国印象主义画家有着交往并深受德加影响的美国女画家卡萨特(Mary Cassatt,1845--1926),是位画风清丽的印象主义者。她的代表作《洗浴》(约1891)描绘了母女亲情,流露出女性的细腻感觉,构图处理上显然有着德加的影子。
美国画家惠斯勒(JamesAbbotMcNeillWhistler,1834--1903),比卡萨特更具自己的艺术特色。他注重色彩的配置,追求形式感。《白衣女郎》(1862)亦称"白色变响曲1号",是件富于装饰性的作品,处理上借鉴了马奈和日本浮世绘的一些特点。他后来的作品《黑与金的夜曲:坠落的火箭》(1874)则流露出明显的抽象意味,证明着他大胆的创造精神。
5:后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绘画专注外光画,主题的作用被弱化了,而且把兴趣扩大到从前认为难以处理的题材,如雨雾风雪的气氛、波光粼粼的水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或卵石铺地的街道等等。印象主义绘画以再现自然对象瞬间的光色关系为目的,它基本上属于一种图绘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印象主义是巴罗克风格的发展,是写实主义视觉实验的延伸,是文艺复兴以来"再现性"传统绘画发展的极至。然而,印象主义削弱了形体的结构,使轮廓软化乃至消失,从而导致形体与背景的融合,从这种对形式等绘画自身问题的关注来看,它又预示着未来的观念,显露出现代主义的端倪。
19世纪末,能够与印象主义相抗衡的主要人物是塞尚、凡?高和高更。他们是20世纪现代主义美术各种"主义"的源头。在以他们为代表的所谓后印象主义的艺术中,可以看到对形体结构问题的回归,对表面设计、色彩内涵及装饰性的重视,对表现性变形的自觉运用。因此通常认为现代主义肇始于以寒尚、高更和凡?高为首的后印象主义。
法国画家保罗?塞尚(PaulCezanne,1839--1906)是后印象主义的重要人物,与印象主义者注重描绘转瞬即逝的视觉感受的意向相反,他试图实现一种新的坚实结构,并力求对所见事物进行高度理性的综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的艺术通常被认为"从塞尚开始"。他成为立体主义的先驱和20世纪各种理性化抽象艺术的开拓者。不过塞尚的绘画仍然保留了古典的形式观念,因此,严格地说,他只是一把打开现代艺术的钥匙。《玩纸牌的人》(1890--1892)和著名的风景画《圣维克图瓦山》(约1904--1906)为其代表作。人们称誉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与塞尚的画中那种理智性和构筑性不同,后印象主义画家中同时也发展了平面的装饰性和个性强烈的表现性。最重要的画家是高更和凡?高,人们通常称他们为表现主义的奠基人。
法国画家保罗?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的个人经历是丰富多采的。高更毕生的努力几乎都是为了摆脱古典、文艺复兴、写实主义等一脉相承的强大传统,他主张绘画的抽象性,亦即综合概括的特性,一直在思考形、色和线的抽象意义。他反对从感觉出发模仿自然,提倡从精神出发去利用大自然,试图借助对自然观察诱发的想象来获取抽象性。他相信要摆脱自然主义,创造更为抽象的艺术,就需要有一个原始的环境。杰作有《布道后的幻象》(1888)。
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VincentvanGogh,1850--1890)的名字在现代艺术中也许是最出名的,因为他的画具有最独特的个性和非凡的魅力。
在形与色的处理上,他喜用夸张或简化的手法,削弱传统的光影手法,有意识地强化色彩价值,利用色彩对比取得和谐。
虽然后印象主义从19世纪80年代起开创了20世纪的绘画语言,但是后印象主义的主要画家生前几乎都默默无闻。从某种意义上说,把19世纪80年代产生的现代意识传递到20世纪的是两个画派。一个是以修拉为首的新印象主义,另一个是以高更为先导的综合主义。
6:新印象主义
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这种画法被称为新印象主义,又称分色主义。
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是乔治?修拉(GeorgesSeurat,1859--1891)。他运用的笔触是圆形小点,故人们称他为点彩派画家。修拉潜心研究关于色彩学的著作,试图把感觉加以综合上升到理性分析,变成科学的表现形式。他的画尺寸很大,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有重要地位,因为这些精心设计的作品表现出对几何学和形式结构要素的关注,预示了20世纪抽象艺术家的创作。修拉的代表作是《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1885)。
7:象征主义
在欧洲绘画史上,19世纪下半叶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诗歌向着绘画靠拢,绘画向着诗歌飞跃。象征主义就是这一特色的代表。虽然印象主义绘画与象征主义绘画差不多同时出现,但前者是"模仿自然"的绘画传统的最后阶段,而后者的主要特征则表明它属于印象主义之后的发展,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艺术从传统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起点。象征主义对绘画的影响,无论在持续时间的长度和波及地域的广度上,都超过了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的革命意义在于它产生了一种新的更接近现代的艺术哲学。综合主义与象征主义是相互渗透的。象征主义绘画活跃于1885年至1900年之间,与19世纪80年代中叶法国文学,特别是诗坛的象征主义运动有密切关系。象征主义绘画发于法国,被认为是象征主义主要代表的画家有夏凡纳、莫罗和雷东。
皮维?德?夏凡纳(PuvisdeChavannes,1824--1898)的艺术活动主要是给许多公共建筑作装饰壁画,因此他的油画也具有湿壁画的特点。他创造了一种淡色平涂、简练单纯、气氛恬静、节奏分明的装饰风格,描绘寓意性的情节和源自古代的题材,表现出学院派的特点。他的画面总是带有一种稍显粉气的色彩,无论是内体还是衣袍,泥土还是树叶,好像都是同一材料做成的,这种考古发现般非真实的处理方法,强调了画面理性的抽象和统一。正是这种特性吸引了当时许多青年画家。夏凡纳在壁画中大多采用象征手法来传达对生活的寓意,代表作有《文艺女神们在圣杯中》(1884--1889)。夏凡纳的作品还影响到高更、凡?高、修拉、德尼、毕加索等人的创作。就对画面统一性的关心而言,他是塞尚真正的先驱。
居斯塔夫?莫罗(GustaveMoreau,1826--1898),他是象征主义绘画的中心人物,比夏凡纳更大胆地使用象征符号,而且不怕触及最怪诞的题材。代表作有《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莎乐美》(1876)
奥迪隆?雷东(0dilonRedon,1840--1916)被德尼比作"画坛的乌拉梅"。雷东在美学上主张发挥想象而不依靠视觉印象。19世纪70年代末他开始创作石版画,共创作了近200幅,总标题为《在梦中》。法国作家于斯曼称雷东的画是"病和狂的梦幻曲"。他献给诗人艾伦?波的组画(1882)可以说是视觉造型的诗篇,展现了诗人痛苦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一个没有光照、没有时间的黑夜王国。由于雷东差不多完全以单色作素描和版画,所以他后来的色彩画能达到非常简练的程度,甚至几乎没有真实的背景。
19世纪未,英国文学的唯美主义运动也对象征主义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个运动的学说是,艺术只为本身之美而存在,也就是说,主张"为艺术而艺术"。80年代后期,英国的唯美主义进入了最旺盛时期,唯美主义运动中最突出的美术家除了比尔兹利外,还有乔治?瓦茨(GeorgeWatts,1817--1904)和伯恩--琼斯(Bume-Jones,1833--98)。法国画家图卢兹--劳特累克(HenrideToulouse-Lautrec,1864--1901)也明显地受到英国唯美主义的影响。
法国和英国的象征主义美术成就最突出,但在欧洲其它各国也涌现出一些著名的团体和杰出的画家,他们对象征主义绘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比利时的二十大团,巴黎的玫瑰十字,德奥的分离派等等。杰出的画家有比利时的费尔南?赫诺普夫(FernandKhnopff,1858--1921),詹姆斯?思索尔(JamesEnsor,1860--1949),挪威的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荷兰的扬?托岁普(JanToorop,1858--1928),德语国家的阿诺尔德?勃克林(ArnoldBocMin,1827--1901)、古斯塔去?克利姆特(GustavKlimt,1862--1918)等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流露出一种忧郁、颓废、苦闷、孤独、彷徨的情绪,这就是所谓的世纪末情调。
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神秘主义,信仰那种理想的彼岸世界。对象征主义来说,重要的是反映个人的主观感觉,使个人从现实中超脱出来,把他引向虚无飘渺的"理念"世界。所以在象征主义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只是形象的抽象性和不稳定性,是那种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含义的朦陇晦涩。
8:新艺术运动
约从1890年至1910年间,欧美流行着一种装饰风格的艺术。这种艺术在各国有着不同的名称。1896年巴黎开设了一家名为"新艺术"的商店,专售这种新风格的产品,后人就据此把这种新风格的艺术统称为新艺术。这种新风格流布很广,遍及美术和实用美术领域,大多表现在招贴画和插图画、建筑设计、室内装饰,以及玻璃制品和珠宝首饰等方面。对这种风格的解释是与"新"这一观念相联系的。这种风格是用装饰手段表现新的社会发展、新的技术和新的精神。许多著名艺术家都参与这种新风格的创作,他们对历史传统表现出一种自由开放的态度。象征主义和纳比派在绘画中暗示的装饰图案的涵义,惯用的母题和作为象征符号的线条,都成为新艺术的基础。应当指出,新艺术和象征主义之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二者以复杂的方式相辅相成。新艺术本身大大得益于象征主义所特有的富于暗示性和表现性的装饰,可以说,新艺术是象征主义艺术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新艺术风格起源于英国线条主义传统,其直接先例是插图画家比尔兹利的唯美主义和威廉?莫里斯倡异的"工艺美术运动"。比尔兹利主要创造了富有表现力的线条,而莫里斯的贡献在于把艺术家和设计师结合为一体,在实用美术中确立新风格。新艺术装饰风格的主要特点就是经常运用曲线和非对称性的线条,这些线条大多取自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虫翅膀等自然界中优美约有波状曲线的形体。
在新艺术风格的绘画中,最突出的是招贴画、插图画。由于招贴画在商业广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西方的商业活动大大刺激了招贴画的发展,许多主要的象征主义画家都创作过招贴画。对新艺术招贴画贡献最大的是英国的比尔兹利,他在整个设计史上有重要影响。在新艺术的设计中,日本的浮世绘形式也对它注入了很大活力。
除了招贴画外,图书装帧插图也是画家们最易于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比尔兹利、维亚尔、图卢兹--劳特累克等都是这一领域中非常活跃的画家兼设计师。
由于石印技法的推广,画家们普遍运用石版画创作,他们喜欢用平面色块和清晰的线条来表现。劳特累克的作品可谓佼佼者。
新艺术在建筑领域的目的也是想解决建筑的艺术风格问题。新艺术的建筑师们极力反对历史样式,想创造出一种前所末有的、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新艺术建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而外形一般比较简洁,尽量减少浮饰。其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繁盛的草木形态的曲线,凡是建筑物内外的墙面、栏杆、窗根以及家具等的装饰大多如此。这类装饰中大量应用了铁构件。代表性的作品有奥古斯特?恩德尔(AugustEndell,1871--1925)设计的慕尼黑的埃尔维拉照相馆的正面装饰(1897--1898)、埃克托尔?吉岛尔(HectorGuimard,1867--1942)设计的巴黎地铁的入口(1899--1900)、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Gaudi,1852--1926)设计的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1905--1910)、约瑟夫?霍夫曼(JosefHoffmann,1870--1956)设计的布鲁塞尔的斯托克莱住宅(1905)等等。
概言之,新艺术是一种过渡的风格,是从传统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变的中介环节。新艺术运动给艺术界引入了兴奋剂并产生了一股冲击力,最后解放了艺术家和公众的想象力,使他们接受并向往新的形式和新的空间。因此,确切地说,新艺术是各种潮流从19世纪注入20世纪的一条渠道。
五:20世纪美术
20世纪是信息时代,可以用"信息爆炸"来形容这个时代的特点。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人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迅速发展。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集团性国际冲突的一次次激化、冷战的态度和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促使人们对全球性问题和未来问题进行思考。各种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断激发出新的观念,并对社会产生强大冲击力。上述种种因素对20世纪西方艺术形形色色的"主义"和"运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0世纪西方艺术最大的特点:一是对传统的借鉴打破了民族、地区、国家、时间等人为的或自然的障碍而更具世界;二是各门类艺术之间相互影响更趋密切,例如,美术创作借鉴了电影和摄影手法,借鉴了文学中的意识流,试图把音乐的抽象性移植到绘画中等等,这些都明显地带有实验性。任美术内部,各种形式也相互借鉴、融合,以致一些传统的分类和观念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9世纪末的象征主义为20世纪各种艺术倾向打下了基础。但188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艺术家已属于20世纪的年轻一代,他们不再同情世纪末的情趣。20世纪西方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强调个性和内省反思是社会的和个人的价值判断的立足点。"反传统"成为这个世纪艺术的主流。各种"主义"和"运动"就是由所谓前卫的年轻一代艺术家发动的。他们的创作更深地卷入到艺术家的个人世界之中,更强烈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因此20世纪西方艺术更倾向多样化,更具多变性和主观随意性。
1:表现主义
20世纪西方艺术的基本面貌可以概括为情绪表现、构成反艺术、潜意识、模拟等类型,也可以归纳为抽象和表现这两个相互对峙的倾向,或许在这两极之间还可以增添第三个倾向,即抽象表现的倾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三个倾向已具雏形,这就是当时引导潮流的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
表现主义旨在表达情感体验和精神价值,而不在乎记录视觉印象。20世纪头十年,在莱茵河两边形成了不同的表现主义势力范围,其中心分别在世界文化之都巴黎、德国北部的德累斯顿和南部的慕尼黑,其核心团体依次是野兽派、桥社和青骑士。
(1)野兽派
20世纪初到一次大战爆发,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云集巴黎,形成了一些自觉的前卫派艺术运动,野兽派是其中的第一个。1905年在巴黎的秋季沙龙中,马蒂斯、德兰、弗拉曼克等画家的作品同展于一室,他们强烈的色彩、过度的变形引起了评论家沃克塞勒的批评,他称他们为"一群野兽",野兽派由此得名。虽然野兽派没有明确的纲领,但仍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用色鲜明强烈,笔触突出有力,对构图、题材、形体的处理带主观随意性,画面大多具有装饰性等。从1905年起,野兽主义已成为一种受到尊重的风格,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被视为当然的领袖,代表作为《带绿色条纹的肖像》(1905)。大约在1909年到1910年,两幅巨型油画《音乐》和《舞蹈》标志着马蒂斯早期创作的顶峰。
20世纪表现主义的主要基地是德国,与法国的野兽派相比,德国表现主义对题材倾注了更强烈的感情,而法国人相对而言较为理性,他们更关心绘画的形式结构。德国表现主义最典型的代表可归纳为两个团体,一个是1905年创于德累斯顿的桥社,另一个是1911年从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派生出来的青骑士。
(2)桥社
桥社是由在德累斯顿学习建筑的四个学生组建的,这是一个松散的年轻画家团体,为首的有基希纳、黑克尔等人。不久后参加桥社活动的重要画家还有诺尔德。桥社画家热衷于木刻和石版画显然是受到了蒙克的影响。
桥社画家中数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ErnstLudwigKirchner,1880--1938)最有才气,他的作品最具有力度。如《艺术家与他的模特》(1909)一画。
(3)青骑士
除了德累斯顿和柏林以外,慕尼黑也是德国主要的艺术中心。l911年在这里产生了青骑士团体。这是由定居慕尼黑的俄国人康定斯基和另外两个年轻的德国画家马克和麦克共同创立的。与桥社艺术家不同,青骑士画家没有形成共同的风格,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信念:追求艺术中的精神。他们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比对可见的外部世界更感兴趣,希望用抽象的抒情语言给这种内在精神以可见的形和色,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
与桥社相比,青骑士更为开放,更具有国际化倾向。青骑士在l911年的展览,吸引了德劳内和亨利?卢梭以及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AmoldSchoenberg)等,在1912年的展览,又吸引了克利(PaulKlee,1879--1940)等艺术家参加。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1866--1944)是青骑士的精神领袖,他的一生对20世纪的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他非常熟悉欧洲各种思潮,对哲学、宗教、诗歌和音乐极感兴趣,他试图通过艺术把理性和非理性统一起来。他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创造一幅非具象的画,但这种画不是简单的图案或装饰。那么它应取什么样的形式,具有什么样的含义呢?为了创造一种独立的抽象的绘画语言,他探索各种艺术共同的精神基础,试验声音与色彩的等价物,希望实现一种既有生理作用又有心理作用的感觉形式,见《即兴30》(1913)。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1911)和论文《论形式问题》(1911)已成为抽象艺术的重要文献。
桥社和青骑士等德国表现主义的联合影响,与立体主义一起,成为20世纪艺术最持久的力量。
2:立体主义
从1907年到1914年,立体主义运动是视觉艺术中一场最彻底的革命,它的意义在于空间处理的新观念,它实际上是主宰20世纪艺术中抽象的和非具象的绘画流派的直接源泉。与表现主义风格的浪漫特性相比较,立体主义风格可以说是古典的和形式主义的。
(1)代表人物
立体主义的起因是两个年轻画家毕加索和布拉克对塞尚画中发现的某些实验加以理性的研究。巴勃罗?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1973)的《阿维尼翁的少女们》(1906--1907,)标志着立体主义的起点。这幅杰作的主要贡献在于明确打破了传统透视这面镜子,创造了一种异质空间,使从不同视点同时观看对象成为可能。这幅画虽然包含了立体主义的风格因素,但严格地说,它还不是一幅立体主义的绘画。当年轻的乔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1882--1963)见到这幅画时,决定了自己一生要走的道路,而且他对塞尚作品所暗示的新观念的理解比毕加索更为完整。1908年夏天,布拉克和毕加索开始以风景画来探索自然外貌背后的几何形式,布拉克的《埃斯塔克的树林》(1908)就是其中一例。画中规则的自然形式如此显眼,以致批评家路易斯?沃克塞勒把这种风景画描述为由"小立方体"组成,立体主义由此得名。
毕加索和布拉克的共同努力把对绘画空间和形式的革新推向了合乎逻辑的结果。在毕加索的《弹曼陀林的女子》(1910)和布拉克的《曼陀林》(1909--1910)中,虽然人或物的形象仍依稀可见,但已开始消融到图画之中。一方面对形体多视点的分面处理具有"分析"的特点,另一方面形体扩散到周围空间,以致体积和空间形成连续的整体,又带有"综合"的倾向,这使人想到柏格森生命之流的概念和爱因斯坦对物体固体性的否定。至此空间已真正成为绘画的一个组成要素,布拉克和毕加索给空间以同样的色彩、肌理、实体感,如同物质对象一样。空间已不再是惰性的、消极的虚无,而是积极的、充实的实在。
从1907年至lgU年,立体主义主要特征是,打散形体,再接几何图形将它们重新组合于画面上。因此,通常把这个时期的立体主义称为"分析立体主义"。
1911年末,毕加索和布拉克已使立体主义面临戏剧性选择的时刻。为了与他们画中不断增加的抽象性抗衡,他们引进了一种新的补偿因素,如把客观物体本身引入画中,或添加一颗画得很逼真的钉子,或描摹的字迹,或有木纹的碎片,从而与画面主体形成不同的参照。由于这个时期的立体主义旨在将表现具象的物体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在一起,所以被称为"综合立体主义"。如毕加索的《藤椅上的静物》(1912)
(2)立体主义运动
1917年卡恩韦勒开办了一个画廊,以后成为立体主义发展的中心。次年,在蒙马特成立了一个画家和诗人的团体,这个团体就是所谓的"洗衣船"集团。除了布拉克和毕加索外,先后加人的还有诗人和艺评家阿波利奈尔(GuillaumeApollinaire,1880--1918)、画家胡安?格里斯(JuanGris,1887--1927)、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Leger,1881--195)、罗贝尔?德劳奈(Roben Delaunay,1885--1941)等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画家是莱热和德劳奈。
莱热更关心当代生活的工艺技术方面,特别是机器,以及现代建筑、电影、戏剧和广告艺术。他认为机器不仅从审美上讲是人的最成功的创造,而且也是最有意义的创造。他的《林中裸体》(1901--1910)中,人体被简化为机器般圆管形状;他的另一幅作品《城市》(1919)也作如是处理,这种风格被称为机械立体主义。
德劳奈以选择埃菲尔铁塔为题材而出名。他的《铁塔》(1910--1911)的特点在于把巴黎不同地区的房屋,不同时间的景象,同时收集到塔身之下和四周,而且改变了毕加索和布拉克的单调色彩。他早期的抽象绘画基本上是光的绘画,光是一切生命与能量的源泉,也是色彩的源泉。他认为色彩既是形式又是主题,注重对比色域的有节奏的相互作用。
在1912年至1913年间,他画了一系列以色轮为基础的名为《圆盘》的油画。这些画可以称得上最早的完全非具象的绘画。德劳奈这种同时性和引进色彩的风格又称为奥弗斯立体主义。阿波利奈尔称奥弗斯主义在描绘新的结构时,不是根据来自视觉领域的因素,而是根据艺术家本人所创造的因素。这种作品给人一种纯粹的审美乐趣。
立体主义雕塑始于1909年毕加素的青铜雕塑《女头像》,这件作品清楚地显示出与非洲土著作品的联系。属于立体主义风格的雕塑家还有亚历山大?阿尔奇片科(AlexanderArchipenko,1887--1964)和雅克?利普契兹(JacquesLipchitz,1891--1973)等人。他们发展了所谓的"负空间",亦即以虚代实的"虚空间"。见阿尔奇片科的《坐着的妇人》(1916)。
到1914年,立体主义已经为欧美前卫派艺术家所熟知了。
3: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发生在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当时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不堪忍受意大利历史的重负,他们目睹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同时又看到意大利政治文化的衰落,从而提出了激进的革命主张。为了寻找一种适合表现速度、动力、运动和时间过程的绘画语言,未来主义画家转向巴黎,他们起初采纳了修拉和西涅克的新印象主义,后来又找到了毕加索和布拉克的立体主义。但未来主义,无论从目的还是效果上看,都不同于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者非常热衷于在观者和绘画之间,建立一种移情的一致性,"把观者置于图画的中心",从这点上看,他们更接近于德国表现主义。
1912年,未来主义者的作品在巴黎展出后,作为意大利地方性的未来主义一跃成为国际实验艺术的组成部分。未来主义艺术家把立体主义的几何学发明应用于他们的作品中,试图以运动的造型象征形式来表达速度这样的现代观念。未来主义绘画最常见的题材是机器,包括汽车、市内有轨电车和火车,同时也有许多表现人物或动物同时性运动的题材。
贾科莫?巴拉(GiacomoBalla,1881--1966)的《路灯--光的研究》(1909)是未来主义最早的实例之一。巴拉是意大利点彩派的倡导者,是博乔尼和塞韦里尼的老师。
翁贝托?博乔尼(UmbertoBoccioni,1882--1916)的《街道进人房屋》(1911)是第一批成功的未来主义绘画之一。
4:巴黎派
在巴黎还有一些不属于任何流派的画家,他们各县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对20世纪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称他们为巴黎派。属巴黎派的画家有阿马德奥?莫迪格利亚尼(Amadeo Modigliani,1884--1920)、哈伊姆?苏蒂纳(ChaimSoutine,1894--1943)和莫里斯?郁特里罗(MauhceUtrillo,1883--1955)等人。莫迪格利亚尼是生于意大利的犹太人,他画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夸张变形而拉长,"有时含有一种极度的痛苦和画家对被画者的同情。把这种感伤情调推向高峰的是来自立陶宛的犹太人苏蒂纳。法国人郁特里罗的作品有一种冷漠、幽静的气氛,他一生都不变地用这种方法画巴黎风景。
5:构成主义和风格派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方美术可以概括为两大流派:抽象的和非具象的;非理性的和梦幻的。就前者而言,偏重形式方面,其观念最为激进、影响最为深远的运动是俄国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而后者较偏重内容方面,其代表是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立体主义破坏了传统的再现方法,给探索者留下了重要的启示:新的绘画应该是与可视世界物体无关的独立存在,它应当由发自心灵的完全抽象的形式构成。但是这种绘画的抽象与分析立体主义不同。分析立体主义所用的手法是,把客观物体分解为抽象或半抽象的形状,然后把这些形状重新组合起来。这种组合起来的抽象形式与原来的物体仍有联系,而新的绘画的抽象形式只涉及一般概念而非特定细节,因此它主要诉诸心灵,其次才是感觉。
(1)构成主义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simiMalevich,1878--1935)吸收了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新风格,并进而发展了一种他在1913年称为至上主义的纯抽象绘画。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Tatlin,1885--1956)创作了第一件纯抽象的浮雕,这是一件由金属、玻璃和木材构成的作品,把立体主义拼贴美术的观念推向极至。
淄姆?加博(NaumGabo,1890--1977)和安东?佩夫斯纳(AntonPevsner,1884--1962)兄弟俩也加入了塔特林和马列维奇及其在莫斯科追随者的行列,并从1920年共同起草发表《现实主义宣言》时起,成为这一运动的发言人。"构成主义"一词就出自那篇宣言。加博主张发展立体主义对空间的关切和未来主义对运动的注意。他认为艺术只能由空间和时间构成,艺术品除了自己本身之外不应表现任何东西。
构成主义者自称为艺术工程师,他们对现代的机器、批量产品、工艺技术,以及对塑料、钢材、玻璃等现代工业材料赞美不已。20世纪20年代初,由于政府反对构成主义激进的美学思想,许多构成主义者纷纷离开俄国,到国外继续发展他们的思想,并把这些思想传遍西方世界。
(2)风格派
最纯粹的抽象运动是荷兰的风格派,它在观念意识上最强调精神方面。1917年风格派创于阿姆斯特丹,它的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等人。
风格派的艺术观念有完备的思想体系,这就是荷兰的唯心主义哲学,强调节制、明晰、逻辑的理性传统和所谓的"新教的反偶像崇拜"。风格派相信有一种普遍的和谐存在于纯粹精神的领域之中,在那里没有冲突,没有物质世界的物体,甚至没有一切个别性。风格派绘画的造型手段被精减到线条、空间和色彩等组成要素。风格派不仅在绘画和雕塑中,而且在建筑和设计领域,都引导着一种抽象倾向,对后来的艺术有着持久的影响。
在风格派艺术家中,皮特?蒙德里安(PietMondrian,1872--1944)是把客观的抽象艺术理论发展到极至的画家。由于1917年他在《风格》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风格派纲领性的文章《绘画中的新造型艺术》,并于1920年在法国发表了重要文章《论新造型主义》,所以风格派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运动。蒙德里安前期的绘画受野兽主义影响,当他接触到立体主义时,他的注意力转向了结构问题。他避免用曲线和斜线,只用垂直线和水平线,从而使他的立体主义风格迈向抽象,如《作品第十号:防波堤和大海》(1915)。
特奥?凡?杜斯堡(TheovanDoesburg,1883--1931)是风格派卓越的活动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出色的画家和设计师。1924年以后,由于他开始放弃垂直一水平公式,引进了斜线,导致蒙德里安离开了风格派。在1926年的风格派宣言中,凡?杜斯堡给自己的新起点取名为"基本要素主义",强调斜的平面可以把惊奇、不稳定性和动势引人画中。
风格派的思想充满生气、广为传播,以致由这种思想产生的艺术形成了一种国际风格。
6:包豪斯和20世纪上半期的现代建筑
虽然纯抽象传统在俄国获得净化,但却是在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建筑学校得到有力宣传并达到规范化。包豪斯是由建筑师格罗皮马斯在1919年创立的,它的理想是艺术结合科技,创造集实用艺术和美术于一体的未来新建筑。许多著名艺术家被吸收到包豪斯,其中有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加博、克利等人,他们把最新奇的抽象艺术带了进来。20世纪初的现代艺术,尤其是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雕塑的几何形体和构图形式,对建筑和实用工艺品的设计有很大参考价值。
包豪斯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搭配效果,发展了灵巧多样的非对称的构图手法,这对20世纪设计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被称为20世纪前半期最重要的四大建筑师,除了格罗皮马斯外,还有赖特、勒?柯布西耶和米斯?凡?德?岁。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1869--1959)是使美国建筑从芝加哥学派过渡到现代建筑的桥梁,并使美国建筑成为20世纪欧洲建筑的楷模。
7: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与抽象的、非具象的流派并行的是另一个非理性的、梦幻的流派,也以反对表现物质世界为基础。这个流派以夏加尔和德?基里科等人的梦幻类型创作为起点,在达达主义中呈现出强烈的反艺术特征,最后成为国际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1)形而上画派
马克?夏加尔(MarcChagall,1887--1985)和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deChirico,1888--1978)都在第一次大战中来到巴黎,并都引起了阿波利奈尔的注意。1917年初,基里科与未来派画家卡洛?卡拉(CarloCana,1881--1966)结识,他们提出用"形而上绘画"称呼自己的作品,因为他们的画面把真实与非真实犹如缠绵的梦境融合在一起,所以称得上"形而上"。他们二人组成了形而上画派,加入他们的还有画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Morandi,1890--1964)等。
(2)达达主义
1916年,一批逃避战争来到中立国瑞士的青年会聚在伏尔泰酒店,建立了名为达达的艺术团体。达达形成了一场文学与视觉艺术的运动。达达的主要创始人有德国的演员和剧作家胡戈?巴尔(HugoBall,l886--1927)和诗人理查德?许尔森贝克(RichardHuelsenbeck,1892--1974)、法国艺术家让?阿尔普(JeanArp,1887--1966)、罗马尼亚的诗人特里斯坦?察拉(TristanTzara,1886--1963)和艺术家马塞尔?扬科(MarcelJanco,1895--?)等。"达达"是个杜撰的词,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含义。达达主义攻击以往的文艺传统,包括20世纪初的试验性运动,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以往文艺的指导原则和美学观念。然而,在艺术方法上,达达主义者接受了未来主义的喧闹、立体主义的并置和任何艺术创造中都存在的偶然机遇。苏黎世达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是让?阿尔普,他主张偶然机遇应当是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利用偶然事件是实现把无意识置于艺术之中的重要措施。
(3)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法国作家安德烈?布勒东(AndreBreton,1896--1966)领导的文学和艺术的运动。1924年,布勒东在巴黎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集合到他周围的人大多是从前的达达主义者,他们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体。这个团体重视科学的方法,尤其是心理学的方法。
超现实主义运动具有开放性,它甚至把与它毫无关系,仅仅在风格或形象方面近似的当代艺术家列为超现实主义者,例如毕加索、布拉克、克莱、夏加尔,并在超现实主义刊物上登载他们的作品。除了上述艺术家外,布勒东还把迪尚、德?基里科、恩斯特、阿尔普、马松、曼?雷、皮卡比亚和米罗与超现实主义运动联系起来,后来又增加了唐吉、马格里特和达利。
超现实主义画家有各不相同的背景,但他们在各自的艺术中都已具备运用幻想的经验。西班牙的胡安?米罗(JoanMiro,1893--1983),是最地道的超现实主义者。
加入超现实主义行列的最后一位重要艺术家是西班牙的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i,l904--1988)。达利早年的创作起初受到未来主义和形而上绘画的影响,后来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学会了把梦境原原本本地转移到画中。1929年他来到巴黎并立即参加了超现实主义的活动。《记忆的持续性》(1931)为其代表作。
30年代,超现实主义支配了欧洲的文坛和画坛,二次大战期间,大多数超现实主义者都到美国避难,这为美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准备了温床。
8:社会现实主义
除了抽象和非具象、梦幻和非理性两大流派以外,大约在两次大战之间还存在着一股着眼于反映社会现实的潮流。这股潮流在各地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彼此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都激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应。
1930年在美国兴起了一个被称为社会现实主义的画派。就狭义而言,社会现实主义指的是揭露社会时弊的绘画,就广义而言,还包括反映美国一般生活和地方特征的风俗画,有的作品还带有某种批判性。这个画派发端于20世纪头10年描绘美国城市生活阴暗现实的垃圾箱派,并在30年代初受到墨西哥壁画家的鼓舞。社会现实主义这个名称颇具代表性,它可以引申为一种艺术类型,涵盖一切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这种艺术有的侧重于为政治服务或表现革命目的,有的倾向于为现代工业社会服务,为中下层人民服务,有的主张艺术家与工人阶级认同。这种艺术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未来主义、构成主义、包豪斯等20世纪初现代主义艺术的某些观念,也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在这种艺术类型中,富有代表性的是20年代与30年代出现的以里维拉、奥罗兹科和西凯罗斯为代表的墨西哥壁画运动。
迭戈?里维拉(DiegoRivera,1886--1957)以创作大型壁画著名,他创造了具有民族形式的墨西哥风格,重要的作品有为美国洛克菲勒中心所作的壁画《人类在十字路口上》和为墨西哥城国家宫作的壁画《墨西哥史诗》。
何塞?克莱门特?奥罗兹科(JoseClementeOrozco,1883--1949)早期受表现主义影响,1920年后创作壁画。他的画具有更强烈的墨西哥印第安传统。
戴维?阿尔法罗?西凯罗斯(DavidAlfaroSiqueiros,1896--1974)所创作的壁画,轮廓清晰,色彩鲜明,人物纷繁,富有趣味和情感,把现实主义与幻想或幻影掺合在一起,如《尖叫的回声》(1937)等作品。
9: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美术
20世纪西方文化、社会、政治领域中充满着标新立异的变化,特别从1945年起,西方世界经历了变革更为激烈的时代。就艺术而言,这种变革首先发生在纽约,后来扩散到欧洲其它几个大都市:如伦敦、罗马,此外还有东京。这些城市与纽约和巴黎共同培养了战后新的艺术运动。
美国的现代艺术观念在20世纪初垃圾箱派艺术中已露端倪。
1913年纽约举办的所谓"军械库展览会"的国际现代艺术展览,使美国人领略到了欧洲各国的现代艺术,动摇了他们传统的艺术观念。两次大战之间,美国出现了有影响的抽象艺术家团体。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范围之广和美国突然全面卷入,促使美国与欧洲及世界其它地方联系急剧变化。而法国的陷落严重削弱了巴黎长期以来世界艺术之都的地位。欧洲原有的那些艺术团体,在战争中土崩瓦解,许多艺术家纷纷逃亡美国,尤其是其中的超现实主义者,彻底改变了美国艺术以往的孤立状态。欧洲超现实主义流入美国,是继"军械库展览会"之后第二次影响最大的事件。从此美国艺术家信念中依靠自己感情和思想的倾向得到加强,美国艺术家不再单纯是从外国输入观念,而是也开始输出观念。到战争末期,在纽约出现了一个生气勃勃的、独立的画派,既具有国际影响,又表现出美国自己的特性。
欧洲的艺术家,特别是法国的,他们的理论更注重把形象转化为精神概念,这是一种建立在文学价值和古典教育背景之上的理性化意识。他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必须首先从自己民族传统和以往大师的卵翼下挣脱出来,因此他们比美国人更有表达对传统反叛的意向。
虽然美国和欧洲艺术家各有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抽象和反传统。直到1960年,在欧美,甚至日本,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抽象艺术和反传统意识。可以说,战后西方艺术起始于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
(l)绘画
20世纪40年代,欧洲几乎没有出现什么艺术天才或新的运动。在战后的西方艺术之中,影响最大的是在纽约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这个运动通常被称为"纽约画派",又叫做"行动绘画",但这些名称都不够准确。实际上抽象表现主义是各种影响融合的结果,这些影响主要有超现实主义、综合立体主义、新造型主义等,只是艺术家们对这些不同影响各取所需罢了。不过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非具象性和基本上是表现主义的处理方法。在抽象表现主义这个宽泛的标题下,可以容纳各式各样的人物。
可以列为最早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是阿希尔?戈尔基(ArshileGorky,l905--1948),代表作是1944年的《肝就是公鸡的冠子》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l912--1956)是最重要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以巨幅的"滴色"画(如《第一号》,1948)而获殊荣。
威廉?德?库宁(WillemdeKooning,l904--)也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艺术家。虽说他是个抽象表现主义者,但他的画却很少是完全抽象的。他经常选择传统的女性裸体题材,只是形象强烈变形。他的一系列《妇人》(1949--1954)是代表作,这些画有很强的形式感和饱满的感情色彩,具有凡?高式的精力充沛的风格。
正当抽象绘画盛行之际,在欧洲画家中却有几个例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法国画家让?迪比费(JeanDubuffet,l901--1985)。他是个多才多艺、最具复杂微妙个性的艺术家。他重新提出在绘画中表现人和人的世界。迪比费对人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他的艺术观念,既明显不同于法国绘画传统,又有别于一般的艺术运动,而是试图把20世纪回归原始源泉的追求推向新的高峰。
20世纪50年代后期,抽象表现主义开始丧失它的发展势头,60年代初出现了否定抽象表现主义的倾向,但新的绘画都保留了其中的一些因素和技术。
(2)雕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雕塑明显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瑞士出生的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Giacometti,1901--1966)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几位雕塑家之一。他的创作旨在把梦幻转化成雕塑。
巴巴拉?新普沃思(BarbaraHepworth,l903--1975)属于第一批完全实现抽象的雕塑家。她的作品更接近于布兰库西和让?阿尔普的抽象有机雕塑和加博的构成主义。她的题为《波浪》(1943--1944)的作品为其代表作。
(3)1960年以后的综合艺术
1960年左右,美术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都市生活方式的意象重新回到绘画中,由是产生了一种完全自由的气氛,似乎在艺术中什么东西都是可能的。绘画的实际状况比以往更具适应性。绘画和雕塑,或绘画与实物,或绘画与科学之间的壁垒破除了,以致摄影被广泛采用,丰富的联想被充分开发,视觉效果和色彩的物理关系成为艺术的主题。绘画发展超越了画布的限制,甚至超越了艺术实物的限制,而占有乃至创造出一个环境,人们可以看到黑暗的空间充满了光线,房间里堆放着日常生活中的废物,或充斥着熟悉的东西,不过从材料到比例都完全改变了。
欧普美术是几何化非具象的艺术运动,其主要形式是绘画,以光幻象为手段,通过人的视觉器官的作用创造出强烈的视错觉。波普美术流行于英美,是很有影响的前卫艺术运动,它代表了对抽象表现主义那种非具象绘画类型的反叛,以干净的、硬边的精确画法为特征。波普美术作品的特点是全面反映大众文化的各个领域,从主题上看,它集中于商业化社会的日常的、平凡的东西,如热狗、馅饼、公路标志、滑稽画报、服装、罐头、包装盒和公众熟知的人物等。
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又称照相现实主义,是波普艺术的分支。照相现实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追求各种几乎可以乱真的具象艺术。偶发艺术自20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于日本、美国,并在美国得到发展。这是一种演剧的形式,是由业余艺术家表演的抽象戏剧。其本质不是传统戏剧的情节性,而是运动中的视觉场面,通常还伴随着音响,有时还有气味。虽然偶发艺术是戏剧与舞蹈的混合而非戏剧与美术的结合,但是使其表演成为抽象的观念却来自美术,而且表演者是美术家而非演员。
概念艺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其基本概念源于马塞尔?迪尚的思想:一件艺术品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家的思想,而不是有形的实物,即绘画或雕塑;有形的实物出自那种思想。这种艺术导致以观念取代实物、使艺术摆脱物质的艺术品。
环境艺术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之间,这种艺术的特点是,把一定的室内空间或室外环境作为整个艺术结构的一个组成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的建筑均造成了很大损害,40年代后年期欧洲建筑处于恢复时期,主要为了满足基本需要。但美国作为唯一从战争中获益的国家,战后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美国对西欧开展援助,以及技术进步,西欧以及日本战后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从50年代起到70年代后年期。欧美的建筑都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就是追求新功能、新技术和新形式。于是,各种功能不同、风格各异的建筑纷纷出现,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如雨后春笋,建筑师在高度和跨度上展开角逐。60--70年代西方建筑开始重视城市规划和建筑环境,强调建筑的人情味和内含的隐喻,有人称之为后现代主义。
10:前苏联美术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俄国美术揭开了新的一页。
十月革命胜利之初,苏维埃政府即对美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适应革命的需要,1922年成立了由阿尔希波夫(Arkhipov,1862--1930)、雅可夫列夫(Yakovlev,1890--1972)、库斯妥基耶夫(Kustodiev,1878--1927)等画家为核心的俄罗斯革命美术家协会。该协会遵循巡回展览画派的创作方向和写实手法,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受到了苏维埃的肯定。
在探索社会主义艺术道路的20年代,苏联美术家将视点集中在新政权的领导者无产阶级身上,许多作品以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为主要内容,显示苏维埃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马留金(Maliutin,1859--1937)的《作家富尔曼诺夫肖像》、里亚日斯基(Riazhsky,1895--1952)的《女代表》、格列柯夫(Grekov,1882--1934)的《到布琼尼部队去》、杰涅卡(Deineka,1899--1969)的《保卫彼得格勒》等部是20年代苏联美术中的优秀作品。
30年代是苏联社会和文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1934年,高尔基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号召艺术家们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现实,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来描绘苏维埃的胜利,歌颂生活中的正面人物和新现象,表现乐观主义和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30年代苏联美术仍然有优秀作品问世,约干松(Ioganson,1893--1973)的《审问共产党员》、勃罗茨基(Brodsky,1884--1939)的《列宁在斯莫尔尼宫》、涅斯捷罗夫(Nesterov,1862--1942)的《巴甫洛夫院士》等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作品大多取历史题材,以高度写实的技巧,歌颂了革命领袖及先辈门的英雄业绩。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联美术家们继承了巡回展览画派的传统创作手法,显示了出色的造型功力与表现技巧。穆希娜(Mukhina,1889--1953)的雕塑《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是当时最具时代感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及和平题材成为美术家创作的主流。杰涅卡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C?格拉西莫夫(Gerasimov,1885--1964)的《游击队员的母亲》、科林(Korin,1892--1967)的历史画《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库克雷尼克塞(TheKukryniksy)的《丹娘》及普拉斯托夫(Plastov,1893--1972)的《纳粹飞机飞过了》等都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感染着观众。
战后初期的雕刻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武切季奇(Vuchetich,l908--1974)为柏林苏军烈士公墓设计的《保卫和平》纪念碑。这一时期,苏联传统的肖像雕刻也有一些佳作涌现,基巴尔尼柯夫(Kibalnikov.l912--)的《马雅可夫斯基像》、柯年科夫(Konionkov,1874--1971)的《自雕像》等都代表了这一领域的最高成就。
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苏联政局的变化,美术家们开始重新研究西方现代美术与民族传统美术,从理论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较为活跃的文化气氛给美术创作带来了活力。美术家们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总的方针指导下,对各种表现手法进行了尝试,出现了多种艺术风格,比较有影响的是"严肃风格"、"装饰风格"、"古典风格"等。
莫依谢延科(Moiseyenko,1916--),是一位具有严肃风格的画家,他的作品个性鲜明,富于表现力。《通讯兵》等画,那强烈的动势、疾速的笔触、洗炼的色彩,都给人动荡不安的感觉。
装饰风格画家中以雅勃隆斯卡娅(Yablonskaya,l917--)最出色。这位在50年代就闻名苏联画坛的女画家从乌克兰民族美术中吸取了单纯、明丽的色彩表现手法,创作了《夏天》、《纸花》等油画作品。
日林斯基(Zhilinsky,1927--)是古典风格的代表画家。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制作得十分精美,流露出对宁静深沉意境的追求,主要作品有《苏联体操运动员》等。
60年代以后,苏联雕塑艺术发展迅速,纪念碑综合体在许多城市出现,主题大多是歌颂卫国战争年代苏联人民的功勋。最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英雄纪念碑综合体》位于伏尔加河畔的玛玛耶夫高地上,由雕刻家武切季奇领导完成。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