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qianbihui's Blog

个人档案

王辉

吉林亚泰恒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统计信息

博客:30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路易.康 建筑界的诗哲

(2008-03-22 10:49)
标签:

 1901年2月20日,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出生在波罗地海的萨列玛岛。1905年,举家迁至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时期,他幸运地被安排在保罗·甚列特(Paul Cret)执教的班上学习,后者是法国著名的设计师。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康像一名制图员一样工作,后来才成为费城几家建筑集团的主要设计师。
  康的设计风格以其简洁、柏拉图式而闻名,他所设计的建筑有相当明显的特征,譬如强大有力的结构、厚实的窗体等,这使他成为二战后涌现出来的、颇有争议的建筑师。通过砖块和混凝土圬工的使用,他设计的当代不朽建筑使其获得了当地一致的赞同。由于深受国际风格的影响,康的建筑将Beaux复合结构和个人的审美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成一体的风格。在康的一生中,他的工作颇具争议。然而,他的作品还是得到了后来时代评论家们的好评,并被誉为“20世纪最具独创性、最重要的建筑师。”
  康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大器晚成的他五十多岁时才真正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建筑作品通常是在质朴中呈现出永恒和典雅。近年来,相当多的建筑评论家认为路易斯·

康是一位在现代建筑的演变中居关键地位、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提供重要启迪的学者,认为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是一个理论、实践皆极为出色的建筑师,因而无愧为当代大师的称号。
  康的理论既有德国古典哲学和浪漫主义哲学的根基,又糅合以现代主义的建筑观、东方文化的哲学思想乃至中国老庄学说。在建筑理论方面,他的言论常常如诗的语言一般晦涩、艰深、令人费解;然而也确如诗句一般,充满着隐喻的力量,启引人而又多含义。他的实践,似乎为这些诗句般的理论做了注解;而他的理论,似乎又为他的实践泼洒上一层又一层神秘的色彩。在20年的颠峰状态中,他的作品遍及北美大陆、南亚和中东,他的弟子成为今天美国以至其他国家建筑界、建筑教育界的中坚,他的建筑思想,更是风靡了一代又一代。
  1935年起,康开设了独立的事务所。“康没日没夜地与绘图员一起工作。嘴里不是一支雪茄,就是一支卷烟;手中是一支软铅笔或炭棒。他总是一边叙述着自己的理论、原则,一边一遍又一遍地在草图上画上永无休止的线条。有时,一个成熟的念头随着铅笔或炭笔逐渐明晰地出现在纸上;有时,可能依然是一纸混沌,有待于绘图员再画成草稿来和康作另一轮摸索。”

历经30年的摸索与彷徨,康终于在自己的事业中迎来了转折点。人们把耶鲁大学艺术画廊的扩建项目视为康的成名之作。在纽黑文这座大学城中,时至康接手这一项目时,新建筑并不多,它像哈佛大学那样,充满着英国剑桥、牛津一样的学院气息,建筑亦然——古老灰黯的石材建筑,厚重的历史形式和体重,从哥特、维多利亚到折衷主义。在如此浓郁的历史主义环境中,康的设计显得十分拘谨。
  沿教堂街的立面,他小心翼翼地使之与原有的建筑在色彩、表面质感以及线面划分上保持统一,在建筑细部处理上简陋、粗糙、地位谦卑。从这一侧看,扩建部分犹若狗尾续貂。然而,在室内和面向室外展坪、绿地的另一侧,康大胆地运用了钢和玻璃以及流动空间、三角形密肋楼盖结构外露等典型的现代手法。在室内,他首次以一些简单几何形作为空间构图的“元”。那融结构、空间构图、装饰和设备管线于一体的三角形密肋楼盖,把勒·柯布西耶的朴野主义、奈尔维的装饰性结构等手法——现代建筑运动中最为人称道的精华,汇集一体。这一特色,由这时起成为康的个人风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照顾历史环境,又竭力求新的二元做法,显然是在两重压力下的风格“复合”。
  1950年代的康负有盛名,但他对待作品仍然持30年代的严谨态度。他自己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他的雇员们往往也被迫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雇员们回忆,周末是令他们不安的,因为,平时康没有太多时间静下心来考虑正在进行中的设计工作,他总是趁周末钻到事务所里,抓住任何一个遇到的人一起从事方案修改,这么一来,某一方案的设计负责人在星期一早上于自己图板上见到的可能是一张新的草图;而他必须赶紧看懂它,再赶紧画出来,以备康不时过问。这种变幻不定的修改,于一般人而言,简直太过分。人们很难在前后两次方案变动中捉住康的思绪,然而,如果把一个项目的三五次,乃至七八次大修改的草图放在一起来看,对康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26)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