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一定要脱俗地表现出自己的……

个人档案

曾宪平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学生

博客公告

关于我

中文名:曾宪平                 

英文名:JaxCeng

居住地:广东广州

QQ:316130593

  • 设计理念:现实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抽象的设计要以己为本…

               设计很多东西都要靠生活

               的累积,体验生活才有更好

               的审美才能实现设计…

 

  • 教育经历:在“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

               院”艺术设计系主修“环

               境艺术设计”

  • 工作经历:现就职于“华人照明设计师

               联合会”广州总部、广州光

               与影设计有限公司学习灯光

               照明设计更深入把握灯光给

               环境带来的艺术照明效果,

               让“光”更好地以人为本塑

               造无光污染的环境。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统计信息

博客:27 篇
评论:79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线”与空间设计

(2010-11-08 14:52)

 “线”在任何艺术设计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踪影,它是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具体到空间环境设计中,线条与形态、明度、肌理、色彩并列为设计的基本元素。当然,“线”的存在状态,可以被分为空间中实体的“线”(如直线、自由流动的曲线等)与虚拟的“线”。虽然是虚拟的“线”,它也是客观存在的,如人在空间中游览的动线、观察景物的视线、统揽空间景物组织的轴线等等。

 

 

 

        将图形等平面设计符号运用到空间设计中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多数仍停留在烘托空间氛围的层面,很少能够将平面转化成一种立体的陈述,表达一种空间感。 ZMIK在为 iart inter-active进行的空间规划,用极简的直线就成功地设计了一出关于空间的游戏。

 

 


        iart interactive将他们的办公司搬了家,新的办公室在一座 70年代的建筑中。作为一个互动媒体公司, iart interactive致力于传递新观念。因此,如何在一个相对老旧的建筑中表现公司追求时尚的诉求成为设计的重点。设计师将公司的主要通道区作为了表达这一诉求的试验场,用直线素描勾画出一幅失真的画面,却成功地用这样的媒介将狭窄的走廊放大。

 

 

 

   ZMIK的 iart inter-active空间规划给了我一些触动,为此我特地准备了一篇关于“线的性格”与“空间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实体的“线”

 

  1.“线”的涵义

 

  (1)直线。直线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是最简单几何形式,是人类造物活动的伟大创造。在数学上认为,两点构成一条直线,该直线是所有在这条直线上点的集合或认为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运动轨迹。而在造型艺术设计中(如空间环境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往往把直线或线条界定为“线条是一种长度大于宽度的标记,因为与其背景的明度或色彩有别而可以被认出来。”

 

  直线,直线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形式:空间中的直线、立面上的直线、平面中的直线。直线在心理传达上的特点:稳定性、理性、富有秩序的线条感(相对于曲线的随意性、自由、灵动和感性的线条感而言)。

 

  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写道:“我们的眼睛是生来观看光线下的各种形式的。基本的形式是美的形式,因为它们可以被辨认的一清二楚。” 最简单的艺术设计形式如在空间中的直线、在平面中的直线,在三维与二维的世界里,却是最具张力、最具审美价值的形式。勒·柯布西耶同时强调“艺术作品必须形式清晰”。因为简洁的艺术形式最富魅力,直线的线条特性往往使复杂的设计构图形式突出其作品简洁、清晰、和谐的特点,直线在整个空间构图完整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直线组合能形成块面的整体效果,直线能够简洁地分割空间,直线本身所具有的规则感和秩序感等。

 

  直线也是几何变化中的过渡形式(点——线——面)。单纯的直线满足了人们追求单纯、简单、放松的心理,是人的本能需求。基本元素的组合、协调引起了人的情感的共鸣。

 

  (2)曲线。曲线是自由流动的线条,是点在空间中无规律、任意运动的轨迹。曲线,由于互相之间弯曲程度和长度都不相同,因此具有装饰性。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绪波动可以反映到他所绘制的曲线中,他可以绘制出充满欢乐激情而富有动感的曲线、起伏平稳的水波曲线、略带压抑和悲观的线条等。

 

  正如20世纪著名的抽象画家之一的保罗·克利的所认为的那样,即“线条具有人性并在“自我”和物体之间创造一种超视觉基础的引起共鸣的关系。”他曾经执教于德国的包豪斯艺术学院,在他开设的初步课程———图形与色彩的教学笔记中提出画家或设计者笔下的线条是有情绪的,你必须对它进行组织,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附属的。克利的绘画常用变化无常的线条,“从乱画开始,带着线条去散步”。克利认为所有图形的起点是运动中的点,“当一支铅笔或其他尖锐的点开始运动时,线条便出现了(最初的移动越自由,其运动的迹象就越明显)。……在史前时代写和画之间没有区别的时候,线条成了既定的元素。……自由绘制的线条必然要受到某种预期的最终效果的支配。”

 

  保罗·克利绘制的线条自由、奔放、富有韵律,具有暗示性。因为他尝试了将不合理的要素带进绘画,在不自觉的创作过程和潜意识的世界里走来走去。这些情绪化的创作因子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空想和梦幻。

 

  中国的书法其实就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运用自由的线条所创作的视觉艺术。线对于书法家来说,是功底、性格、修养、情操及才华的体现,他们运用极为凝练、极为丰富的线条架构、线条变化的美来打动观者。书法的线条有精粗之分、长短之分、简繁之分、动静之分等。它凭借黑白对比、线的变化在二维平面中独树一帜,“一道乌金似的墨线,横空辟来,在晶莹洁白的宣纸上留下了一连串韵律。”

 

 

  2.点——线——面——体(线与点、面、体之间的关系)

 

  空间设计者必须探寻点、线、面、体的组合,以及这四要素独立存在的可能性与必须性。

 

  对于点、线、面三者之间关系的解释,包豪斯的形式大师、20世纪著名的抽象画家康定斯基的观点可以借鉴。他认为“图形的起点,是最小的、不能进一步被继续分割的元素,这就是点,让点运动起来,就形成了线。不过,决定点的本质的,还包括它与衬底之间的相对尺度,比如说,一个比较大的点就变成了一个圆盘。”由此可见,点与线、圆(或面)之间是一种运动的关系。设计图形本身就是对各种运动关系的协调、策划,以达到视觉效果与功能使用的最佳组合。而包豪斯的另一位形式大师 约翰·伊顿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三种基本图形,即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它们表现为四种不同的空间方位。四边形的特征是水平和垂直,三角形的特征是斜线,而圆形的特征是环状。

 

  点的运动决定了三度空间的形成。在抽象的概念中,空间是一个三维统一的连续体。我们可以通过X、Y、Z这三个坐标的数字来描绘一个静止的点的位置,并且在其附近有着无数的,其位置能够用诸如X1、Y1、ZI这样的坐标数值来描绘,这跟我们选用的第一个点的坐标数X、Y、Z的各自的值是一样的。由于后者的特性我们谈到“统一连续体”,并且由于存在三个坐标这一事实,我们就把空间说成是“三维的”。空间的设计正是建立在的三维坐标之上的。空间三维坐标体系的三个轴X、Y、Z相交后得到原点,向X轴的方向运动,点的运动轨迹形成线;线段沿Z轴方向垂直运动,产生了面;整面沿Y轴向纵深运动又产生了体。体由于点、线、面的运动方向和距离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诸如方形、圆形、自然形等等。

 

   3.线的性格

 

  垂线:垂线经过视觉传导,给观者的心理感觉是挺拔、孤傲、威严而肃静。同样,垂直排列的线条或图形会给我们一种警惕、威严甚至僵硬的感觉。

 

  水平线:水平方向的线条给我们的心理感知是舒适而安详、平静而宽广、开阔而富有诗意。

 

  斜线:它偏离垂直线和水平线而又试图使自己返回到垂直和水平;这使它产生一种矛盾情绪,这种矛盾是对心理平衡的破坏,它使我们惶惶不安。而以对角线排列的线组具有在僵硬和安详之间的调和效果,变得比垂直线和水平线更有动感、更有趣味、更加放松,但并不懒惰。

 

  曲线:自由、灵动、随意和感性,富有激情。

 

  而在保罗·克利看来,线条则具有三种个性:

 

  (1)积极的线条:主线自由而独立。可以说,它是在自由自在的散步,没有目的地。……另一方面,这条新的线段是两端封闭的。……但无论是自由的线条还是封闭的线段都属于纯活动的类型。

 

  (2)中性的:在这些新的情况下,线段构成了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或正方形,或者如这里的圆和椭圆。作为线条,它们有一种平静的特性,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地方。基本而言(如同手的运动),它们仍旧是线条,但图形完成后,线的概念立刻被平面的印象所取代。运动的印象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完美的平衡的概念。

 

  (3)消极的:我们看到的仍然是线条,但这里的点不再是线性运动的,而是被体验的。

 

  平面是安静的元素。然而,如果它开始运动,那它就接近了线条的特性。线条AB移动的位置越远,它所描绘的平面它的长度相对于就显的越细,最终当A和B点重合后,我们重新得到了积极的线条。

 

  4.线性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线具有方向性、流动性、延续性,在三维空间中能产生空间深度和广度,而线性空间同样具有线的这种特性。线性空间首先刺激人的视觉感知,然后利用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和对新空间的某种期待情绪,向人暗示它所延伸的方向,它具有十分强烈的纵向延伸感,在引导人流方向上具有重要作用。如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中的游廊,是一种极细长的线性空间,它有极强的导向性。特别是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由于占地面积有限,但文人士大夫又想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尽的空间遐想(所谓“意贵乎远,境贵乎深”),而往往把主要景区置于园的纵深处,为此,必须在入口处游廊并借它把人引导至主要景区。

 

  室外园林景观空间中的线性空间除了游廊外,园路、桥、墙垣、花架等都可以起引导与暗示作用。而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线性空间多以曲线为主,且曲线的方向不确定性可以使景物忽隐忽现,若有若无。正如彭一刚先生所认为的,“凡路必有通,而通就会使人产生向往和期待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路均具有引导作用。园林中的路为求的含蓄、深邃,总是忌直而求曲;忌宽而求窄,这样的路更能引起人们探幽的兴趣。”

 

 

  二.虚拟的“线”

 

  (一)动态的线

 

  1. 视线。

 

  (1)视线的运动。

 

  ①在二维的书法空间中,欣赏书法的美就是视觉焦点随着汉字线条的运动而想象古人在运笔、落笔时的运动之感,从而获得有张有弛、有紧有松的、酣畅淋漓的视觉及心理体验。因为人的视线随着书法独特的线条轨道,从不断移动方位、不断进行焦点审视之后获得了解脱、一泻千里奔流直下的抒泄。这是一种视线的运动而直接导致人的审美心理变化。同样,在平面广告、电视与电脑画面等二维的视觉空间的设计中,充分利用人的视线运动来传递某种信息,是一个有效的艺术手段。

 

  ②在三维的园林环境空间中,空间实体主要是景观建筑、室内陈设、地形、假山群、、建筑小品、植物群落等视觉界面,界面的效果是人在室内外空间的流动中形成的不同的视觉观感。人在行动中连续变换视点和角度,视线也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人在这个视觉感受过程中,接受到景观空间实体与虚形在造型、色彩、样式、尺度、比例等多方面信息的刺激,从而产生不同的空间体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步移景异的空间艺术处理手法亦是这个原理,如自狮子林立雪堂前院复廊看修竹阁一带景物,廊的侧墙上连续开了若干个六角形窗洞,透过窗口摄取外部空间图象随视点移动时隔时透、忽隐忽现,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获得的视觉界面都不同。

 

  (2)视线的不同角度。观者所处的视高不同,所摄取的图象有的为俯视;有的为仰视;有的部分为俯视,部分为仰视。如园林中的亭,往往置于地势较突起的高地上,根据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可获得俯视或仰视的效果。登临其上俯视时,因视野开阔而常可使全园在目;若位于平地仰视时,可看到亭的外轮廓线十分突出,而且由于翼角起翘如鸟儿飞翔,又加强了它的轻巧感。因此,观者视线角度的变化可以增添其视觉情趣。

 

  (3)视线的穿透与阻隔。一览无余似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毫无视觉情趣。空间环境的设计应该注意空间实体的藏与露、蜿蜒曲折、幽雅与意境,注重空间的层次变化。丰富的空间视觉界面似一杯清茶,值得慢慢去细品。视线的穿透与阻隔正是由空间实体的露与挡、空间的层次所造成的,实际上是一个“视觉路径”的问题(“视觉路径”是指排列空间设计元素以引导视线穿过空间的一些方法)。“庭院深深,深几许?”即写明了空间景物的深远、含蓄、幽远与空间的层次变化。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谓的“对景”,就是指视线透过特意设计的门框或窗框而摄取的视觉印象。由于“框”的存在,景物似一幅中国画嵌在画框中。

 

  2.动线。

 

  人是空间活动的主体,人在空间中的运动(步行或依赖交通工具)轨迹就是动线。约翰·伊顿认为“没有运动就没有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形式,没有形式就没有物质。物质=形式。形式=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因此物质=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可见,动线的构成要素包括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但物理学中时间概念与人的主观时间感受是有区别的,正如日本的池田大作所说:“所谓时间,我们通过宇宙生命的活动和变化,才能感觉到。从我们的体验来说,时间的运动也是根据我们生命活动的状态,有种种不同的变化。高兴的时候,时间就飞也似地过去;痛苦的时候,就会感到十分的缓慢。” 空间环境设计的动线概念正是建立在人的这种主观时间感觉之上的。

 

  动线具有方向性、指示性。动线的方向不同即人从不同方向进入环境空间,感受不同尺度与样式的空间实体在连续排列和组合的形式上是不同的,游览同一个空间实体在时间序列上也是不同,进而会得出各异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感知。

 

  在三维的环境空间中,视线与动线是同一的,都是由于人的运动而形成的,都是随时空流动而虚拟的线。

 

  (二)静态的线

 

  轴线。

 

  轴线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空间秩序的组织者,它控制了空间要素围绕着它进行有序、相等或近似的排列与组合。也就是说轴线“两边的分量完全相同即视觉上的重量、体量等感觉完全相等时,必然出现两边形状、色彩等要素完全相同的情况,也就形成了规则的镜面对称。”            

 

  当然,轴线并不是完全的、严格意义上的对称与沿轴线布置,即不规则均衡(“动态对称”)。“不规则均衡以杠杆平衡为原理,中心(支点)两边份量仅仅是相近,而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样,也可以营造出秩序与平衡感,包括人的视觉感知也是在轴线上。

 

  轴线事先存在于空间设计师的意图之中,在空间的构筑中借助视觉幻觉,把空间中主要的、清楚的、互相区别的物体联系起来。同时设计师可以精巧地摆脱轴线的控制,即赋予空间中的物体以强度:如在建筑空间中,把地面铺装的中心图案放于房间中心的后面;入口处的井不放在天井的中央;对面的水池放在花园的角上。一件东西放在空间中央常会损害这空间,因为它妨碍你站在这个空间的中央看轴线上的场景,如广场中央的纪念碑时常会损害广场和它周边的房子等等。

 

  构建轴线最终的目的是建立空间的秩序和和谐。“和谐是一个跟我们的世界的规律相一致的状态。”勒·柯布西耶认为和谐就是美,而美统治一切,它是人类的纯创造。诸葛铠先生亦认为“和谐一向被认为是美的基本特征,也是构成的最高形式。”

 

  三.结语

 

  本文对“线”的特质的探讨,其实是对人与线的关系的探讨。因为设计的本体是人,服务的对象也是人。勒·柯布西耶曰:“伟大的建筑起源于人性并且与人类本能直接有关”。“线”只是设计的基本元素和基本信条之一,为何要对设计的基本元素进行研究与分析呢?美国著名建筑师巴里·A·伯克斯的一句话可以给出答案,“艺术和建筑总是会把观赏者拉回到那些作为视觉语言的构成要素的最基本的形体上来。这些基本形体的意义是永远也不会被磨灭的———它们充满了在新的构图组合上的可能性,让人们不断去探索。”

 

  因此,空间设计师所必须意识到的问题是原创。空间设计的成分和元素始终不会改变,但是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设计的基本元素进行原创性地重构以满足人的实际功能需要和审美心理需求!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3) | 阅读 (661) | 类别 室内设计  

所有评论

  • 知识太多了……很难消化……

  • 喜欢~綫~

  • 不错 支持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