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彭怡的博客

个人档案

彭怡


学生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4 篇
评论:24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喜马拉雅艺术中心带给我的~

(2010-10-11 01:32)
标签:

这次设计的一些灵感~

看《为中国而设计》之“矶崎新与喜玛拉雅中心(下)”,很喜欢,昨天晚上看一遍,今天下午又看了一遍,记录下一些最精华的内容,愿与同好者分享。

矶崎新:“上海的建筑现状很大程度上出于人们对曼哈顿与拉斯维加斯这些大城市的喜爱。只有去除这些趣味,中国建筑才有希望。”

 

从三维动化上看,这个建筑的整体外观有些像中国的双喜字,其中的两个立方体一个是文化酒店,一个是创意工作间。中空的墙上那些形似汉字而非汉字的古怪符号,矶崎新称它们为“天书”。两个立方体中间的异形体,矶崎新称它为“林”,其实体部分是美术馆与演艺工作室,实体之间中空部分为文化广场。矶崎新希望人们在那些蜿蜒的树枝和树干间漫步时,能体验建筑带给人们的快乐。

 

2001年,戴志康在上海浦东芳甸路梅花路路口购买了一块建设用地。

 

戴志康:“老上海人看不起浦东,认为浦东没文化,新上海人又比较扎堆浦东。”

 

在戴志康看来,当时要建一个28000多平方米并且具有展览功能的艺术馆,只需投资3000到5000万元。虽然当时参与项目投标的还有浦东机场的设计师保罗·安德鲁这样的国际建筑大师,但考虑到建筑师的文化背景,戴志康选择了矶崎新。

 

戴志康:“矶崎新对我说,一个商人要做一个文化设施,又要把商业与文化结合起来,他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但这也使他很感兴趣。”

 

结果,第一次预算就要18亿,是从前的60倍。其中的一半说是要被用于建造中间的异形体“林”。

 

一天,戴志康收到矶崎新的传真,矶崎新在上面只字未提设计方案,而是向戴志康提出了出国旅行的邀请。

 

戴志康:“从前我好象没有听说过建筑师有请投资商旅行的义务。”

 

于是他开始揣测矶崎新这个邀请的目的。出国旅行的目的地是矶崎新的故乡——日本。第一站是1200年前日本的首都奈良——一个与东京完全不同的古老城市。第二天,两人到了大东寺,那是50年前矶崎新在大学时期上过的必修课。在这座大火后重建的建筑中,只有南大门保存着原来的状态。矶崎新在这时感受到南大门所传达的美感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大门是公元12世纪日本的重源和尚从南宋学习中国建筑后回到日本建造的。它没有任何遮拦地把廊柱斗拱的榫铆结构展现在世人面前,直接把建筑受力的情况展现,也直接展示了建筑的力量。古时中国长安的建筑也是这样。这使矶崎新体会到东西方完全不同的建筑哲学。

 

1960年代,矶崎新根据中国古建筑的榫铆结构设计出他最著名的“未建成”作品——“空中城市”。当时整个西方正在追逐摩天楼。1978年,不追逐潮流的矶崎新认为世界已不需要他那样的建筑师,于是开始淡出建筑界,开始他对自己的痛苦反思。

 

两人去的第二站是京都大德寺的高桐院。进高桐院,首先要走过一条难走的道路,是石子铺成的,所有房间的门都非常低矮,人必须低下头、弯着腰才能进屋。

 

矶崎新:“如果我想去某个茶室休息,必须从一个低矮的小门钻进去。建筑强加给人的一个动作,可以使人的心理达到另一种状态。我想告诉人们,如果要享受建筑带给你的快乐,必须学会尊重这个建筑。这与西方建筑给人的体验不同。”

 

有一段时间,矶崎新常去高桐院的茶室反思自己的过去。这个时候,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那些没有建成的作品就没有这样的震撼力。只有让它们建成,人们才能体会建筑师的思想。1980年,矶崎新复出。他修改了自己一些未建成的方案,使它们变成真实的建筑。

 

由于他的革命性和他身上那种革命者的激情,矶崎新被称为建筑界的切·格瓦拉。

 

那次矶崎新告诉戴志康,他在20多年前就把墓地选在了高桐院。这里注定将成为他人生最后的归宿地。

 

戴志康:“他没有固定的房子,办公点、住家的房子都是租的。但在京都大德寺这个几十平方米大的地方,我看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矶崎新家’。”

 

2003年,从日本回来的戴志康拿出了18亿,来让矶崎新实现他对喜玛拉雅中心的设想。矶崎新觉得,要让戴志康觉得物有所值,必须尽快让他理解自己的建筑理念。

 

酒店部分是个正方体,矶崎新在其中加入了中国史前文化中玉琮的造型。与它对应的商务写字楼则是风车车轮那种交错的造型。矶崎新说,墙上天书一样的文字表示世界文化可以相通。

 

林是生生不息、自然生长的。“林”由33根高为45米的“树干”组成,每根树干都有伸展的分枝。矶崎新一直认为建筑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有那些梯形、塔形、榫铆结构的古代建筑之所以能够屹立千年之久,就是因为它们适合自然。但今天的高科技却让一些人淡忘自然界的一些恒定规律。“林”是计算机在考虑了受力、美学和自然规律后,不带人为干涉因素而自然衍生出来的结构。

 

矶崎新:“它是通过数码科技形成的,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记。”

 

矶崎新只需要告诉计算机“林”的面积有多大、需要支撑的重量有多少、“林”在地面上有33个支撑点。“林”的所有结构都是计算机根据自然力学衍生出来的。许多结构工程师认为,“林”是目前世界上结构受力最科学的异形体建筑方案。矶崎新希望它能屹立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在矶崎新之后,安藤忠雄等许多亚洲建筑师重新被发现,东方文化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

 

喜欢对自然的忠诚。。。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5) | 阅读 (899) | 类别  

后一篇:哎.

所有评论

  • 这么多字 晕了· · 欢迎新盆友··

  • 恩恩 ~很喜欢这文章!让我又增添知识~

  • 说得好呀~~支持

  • 哈哈 不错

  • 不错了 支持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