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空间,展品与空间的互为融合,互相渗透、使当代纪念馆陈列空间设计已经呈现出空间多义化的趋向,陈列空间设计从围绕着展品组合、展面分割而拓展、扩大到对整个展出环境的布置以及展室整体意境的创意,甚至对整个对外开放的环境进行设计。追求使展品、建筑与观众同时参与到纪念馆的整体场景中去,纪念馆的展陈空间成为无时无刻不在变换的过程和动态的创造,观众在纪念馆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展品获得了全新的呈现和释义.
纪念馆的陈列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将陈列藏品置于其产生、存在和利用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置于纪念馆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另方面要深入研究纪念馆藏品内涵意义的内容、性质、层次、特点和表现,认识到纪念馆藏品意义是由与其相关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所决定的,纪念馆藏品陈列并不是静止、孤立的事实或知识,而是动态、开放的社会行为过程; 纪念馆藏品意义并不局限于历史的,同时也涵括和反映当代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特征。
在陈展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纪念馆建筑空间、外部环境对展示陈列的影响,应关照到陈展内容与建筑空间形态、地域环境特征三者之间互为依存的关系。一方面我们需要把建筑的美感、文脉,外部环境的地域特征融入到陈列空间中,另一方面要注重将陈列内容的精神内涵向建筑空间及其外部环境空间予以渗透。通过这种互为转换与融合,实现三位一体的整合。
(二)、以人为本
“展陈空间首先基于人的体验而不是展品的原因而存在”.这是现代纪念馆展陈设计理念关于展品、建筑、观众之间关系的一种阐述,展品没有参与性,在展陈空间里居于被动、孤立的位置,在陈列空间设计中,更多的是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互动.设计师围绕陈列内容和主题,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场景、内容、方式进行提炼、剪裁和充实,根据人们情感的需要,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某种空间秩序、节奏和气氛来感染人。
陈列设计应从关注人性的角度出发,通过互动的展示形式,先进的陈列设施和人性化的空间创造,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观展者的不同需求,处处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比如,针对老龄观展群体,要求有合理的休憩空间和设置舒适的座椅;基于儿童心理,陈列形式应具趣味性,易于引发儿童的观展兴趣。考虑到青年人陈列形式必须强调其互动性。在陈展设计中强调对人的关怀与关注,其本源就是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是纪念馆自身深厚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
满足观众的商业服务与娱乐需求,是纪念馆增强吸引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纪念馆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作用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而观众在满足娱乐性需求过程中,又可以获得知识的启迪和情操的陶冶,这是纪念馆区别于其他纯娱乐性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纪念馆商业服务娱乐功能的设置必须正视并尽可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根基于纪念馆的藏品和纪念馆的教育性原则。纪念馆的商业服务娱乐活动越来越符合纪念馆的高尚品格和文化个性。
其次,商业服务娱乐设施是满足观众需求,保障观众体验过程的舒适度与愉悦感的需要,否则观众的审美或是学习愉悦就要大打折扣。因而历史纪念馆需要具备多种形式的功能空间和服务设施,如各类餐厅、咖啡厅、特色礼品商店、信息查询设施、安全的停车场、坡道、座椅、休息场所、清洁的卫生间、家庭活动场所、休息厅以及残障人士所需要的设施等,。这些为观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功能内容是形成纪念馆愉悦体验的基础.
(三)、个性与创新
公众希望从纪念馆中看到具有个性、历史感和地方传统的空间意境,博物馆的陈展手段要赋予陈列以新意和灵气,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个性鲜明。
陈展手段应体现出“创新性、多元性、适用性”的特征,创新性就是打破常规、避免概念化、无序化、平庸化。多元性就是围绕主题的弘扬,调动一切手段从陈列展品、艺术形式设计、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展现馆藏文物潜能特色、实现纪念馆陈列艺术精品化。而适用性所体现的应该是建筑的形式、空间与人的需求之间的密切关系,这里的需求既是指特定的功能,也包括入的身体尺度、各种动作、行为方式对空间的要求以及更为复杂与微妙的心理需要。
如何在历史纪念馆的展陈空间设计中体现出每个纪念馆的自身特有的“个性特征”,需要设计师从当代纪念馆所处的时代背景,地域人文环境和纪念馆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提取和挖掘设计元素。为了更好的让观众解读纪念馆蕴藏的深厚历史文化底韵,让观众领会到展陈内容主题的精神实质,需要设计师严密而精彩地处理诸多的设计元素,构筑起人与空间的理想关系。在精确地分析、把握参观者行为心理的基础上,运用一切设计手法来塑造展馆的空间品质。独具特色的个性陈展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地域性特征的呈现、文化解读与陈列的个性化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关于“度”的把握
历史纪念馆陈列展览必须达到真实可信、独特新颖、诚挚深沉、含蓄蕴藉 ,才能充分发挥其审美教育作用。
作为一种常设展览,历史纪念馆的陈列设计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展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一定要避免假、浮、空和过多的粉饰,要尊重历史,不要人为的附着陈列史实内容以外过多的东西。其整体陈列形式的设计应准确把握好语言度数的概念,恰如其分地表现和烘托主题。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