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高睿

个人档案

高睿

中央美术学院
室内设计师

博客公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功夫在诗外。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40 篇
评论:29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从白居易到展望

(2010-06-22 21:41)

  

  

从白居易到展望

    ——石头、雕塑、园林与文人审美意识

    近读童寯先生的《园论》一书,收获很多童寯先生是近代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第一人,书由12篇论文构成,其中尤以“石与叠山”、“苏州园林”、“随园考”、“造园史纲”等篇最为精彩,我对书中谈“石与叠山”一章最感兴趣。

    从古老史书《淮南子·女娲补天》中记载的“女娲五彩石补天、到大诗人陶渊明的“醒石”、“米颠的拜石”、到文震亨《长物志》的“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的观点,再到西方的亨利.摩尔、野口勇,中国的朱铭、展望等艺术家等等,石头、雕塑、园林与文人审美意识密切相关,可以说文人的审美意识支撑着艺术的造型。

    唐诗人白居易,首次发现太湖石的抽象美,用于装点园地,导后世假山洞壑之渐。其有诗云:太湖石“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在。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唐画家孙位在《高逸图》及《竹林七贤图》的画面中描绘山石,描写高人与“石交”的意态。

 

     宋代大诗人陆游留有“花能解语翻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的诗句。

    宋徽宗赵佶有“积石筑山”,搜集民间花石,以“花石纲”大搞宫苑中的“寿山良岳”的史实。他“每见一石,皆大欢喜,对特殊的玩石欣赏品玩”,并亲作《良岳记》等石铭。

    米芾在安徽就任无为军知州时,初入官署,便见署衙庭院中立一块大石,“状奇丑”,米芾如遇仙一般,非常惊讶,深为此石神奇的造型所震撼,以为此石“憨然无邪,有君子之气”。立命仆从更衣长袍,整理帽冠,对着奇石下拜道:“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此足以当吾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米颠拜石”的故事。

    宋代米芾的藏石、赏石、论石,更是造诣颇深,感人至深,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居士等。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圆韧遒劲,气势飞动,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北宋“四大书家”。米芾好蓄奇石,在赏石中他常能获得书画创作的灵感;同时又将自己的书画创作理论运用于品石,提出了“皱、瘦、透、漏”四原则,以至当今赏石界仍将此四字奉为品评太湖石(园林石)高下等第的圭臬。

    清代大画家石涛,不仅喜爱奇石,而且是一位出众的叠石能手。他在扬州用太湖石亲手叠成一个章法奇好的“万石园”,为扬州建立天然石艺景观,留芳后世。

    清初李渔云:“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闲情偶寄》。

    文震亨《长物志》在卷首写到:“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石头、孔洞、抽象、虚实、自然(亨利.摩尔)VS皱、瘦、透、漏、野致(太湖石)

    石头、孔洞、抽象、虚实、自然,这五个词汇基本能概括亨利.摩尔雕塑作品的特点。摩尔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人体与自然物、石头、骨头、贝壳等。他在平凡的自然物中发现了形体起伏有生命力的奥秘。

    同时摩尔让雕塑从架上走到架下,从人造空间走向自然环境是摩尔最伟大的创造,这也与中国造园、叠山理念相吻合。

 园林、空间中的雕塑(野口勇)VS园林、园林中的太湖石

    日裔美国人野口勇(Isamu Noguchi,1904-1988年)是20世纪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曾师从齐白石学习水墨画和中国园林的造园心法,是最早尝试将雕塑和景观设计结合的艺术家。

    野口勇曾说;“我喜欢想像把园林当作空间的雕塑。野口勇成功地将雕塑概念扩展到风景空间,使基底不再是展示作品的背景,而是作品自身的组成部分。他的家园就是日本景园文化的山水与西方的雕塑相结合的产物。

 传统(园林、雕塑)VS继承、发展、现代性(朱铭)

 

    中国传统园林绝不会出现欧洲式的神像雕塑,只有假山、太湖石之类的造景。西方人摆户外雕塑,中国人却挑选摆块石头,石头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如何解决传统与现代、国际与本土的关系?是当代许多艺术家共同面对的挑战与课题。朱铭正是以他的作品,成功处理了这些问题。

    朱铭,1938年生于台湾苗栗。1953年拜木雕师傅李金川学艺,1968年师从雕塑家杨应风学艺。朱铭的作品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民众欢迎,不仅只是对现代表现技巧的纯熟运用,更表现出对传统的继承。朱铭在严苛的专业技术训练外,长时间研习中国书法,学习吟诗拟联,由此获得一种传统的滋养。作品的独特之处拥有东方的精神、西方的技术,既有现代感,又充满中国文化的神韵。

 中国元素(园林、太湖石)VS后现代性(展望) 

    展望的“太湖石系列”作品已经从原来园林假山的作用解放出來,其形体卻仍旧承載著与园林息息相关的文化和语意。

    展望的“太湖石系列”在传统审美符号向当代都市审美经验转换的过程中找到恰当的衔接点——不锈钢,不锈钢作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一个成果,反映了物质时代人类的一种梦想,希望物质永存。而在农业社会我们的精神理想是人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所谓天人合一。我们欣赏太湖石,它经上亿年水流冲刷,浑身形成天然的沟壑,代表中国文化与哲学思想。

    从展望的艺术创作和他所关注的问题可以看出艺术家对传统文化在面对今天现实困境时的高度敏感。而作品所传达出的信息又是因接受者的能力而有所不同,他并没有武断地通过作品来强加给观众一种预设的和先验的观念,而是通过作品自身的语言来持续释放能量。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3) | 阅读 (868) | 类别 没事可以读书  

所有评论

  • 谢谢分享,学习了

  • 太湖石的特点很突出

  • 皱 瘦 漏 透 可见现代雕塑借鉴了很多东西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