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Simin"s Blog

个人档案

gugu

design
其他

博客公告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80 篇
评论:8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陈昌笃先生80华诞生态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

(2007-01-18 14:09)

点击看大图
生态讲坛会场

点击看大图
陈昌笃教授讲话

点击看大图
好友赠礼

  2007年1月12日,北京大学生态学系在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盛大举行了“陈昌笃先生80华诞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大学2006年度生态讲坛”,国内众多生态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近300人前来向陈先生祝寿,并对陈先生一生的为人、处事及做学问的精神和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大会还就当前生态学的热点问题及我国生态学的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展开了讨论。

  要想让世界认同你,首先你应该先认同你自己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复杂、生物及其生态多样性丰富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大国,尤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而早期的河姆渡文明则见证了昔日的辉煌!

  然而,随着近年来人口的急剧增加、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正使得我们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也在逐渐丧失。“我们的文化遗产有23处,而自然遗产仅有5处,像菲律宾国内很一般的梯田都能进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而像中国云南的哈尼梯田这样的美丽景观却不能进入遗产名录,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但同时这也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文华先生就中国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发出如此的感慨。

  我们现在应该改变观念,要对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自然文化遗产进行更科学的管理和更深入的研究。对此,李文华院士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观念的转变,我们应该更多的用可持续的观念来对待这些悠久的遗产;其次,我们要必须对那些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保护;最后,在对资源文化遗产进行总结时,一定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其物质的含义,另一方面则是其潜在的内涵,而这个内涵的作用和意义可能对人类有更长远的价值。

  任何文化遗产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因此,在研究那些悠久的文化遗产时,一定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但是现在很多好的自然文化遗产却都是先由外国人发现提出的,正如梯田景观,等菲律宾的梯田申遗成功后,才发现原来我们有着更加漂亮、壮观的像哈尼梯田这样的景观,然而这时已经晚了。因此,李文华先生对此呼吁,“我们一定要自己主动去挖掘、去保护。你要想让世界认同你,首先你应该先认同你自己”。

  毕竟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因此在今天,我们缺少的不是文化,不是遗址,更不是自然,而是缺少发现。正如明代计成的《园冶》,现在虽然在世界上都是一本有很大影响力的书籍,然而最先发现其价值的却不是我们中国人,而是日本人,这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生态学“入世”

  “我们中国每年消耗的水泥占世界总消耗量的54%,钢材消耗量占34%,煤炭的消耗量也占到世界消耗量的30%左右,同样我们因生态与环境恶化而付出的代价则占全国GDP的7%—20%,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有400个城市缺水,同时在过去5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多亩”,这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博士在生态讲坛上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

  其实早在去年12月9日,2006年度绿色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最值得大家期待的“特别奖”则颁发给了发布中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的“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此处所谓的绿色GDP则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经过对北京﹑天津﹑河北等10个试点省市艰苦的核算分析后,保守算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该报告也引起了社会上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讲坛上,俞教授指出:生态灾难正在演义生存的艺术,而今天我们生存的艺术却被人们分解为机械工程和空洞的装饰艺术,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从宏观生态学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同时,现在也该是我们的生态学“入世”的时候了。随后,俞教授用自己做过的经典案例向大家展示了该如何从宏观生态学的角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设计我们的土地。

  最后,俞教授回顾了生态学的入世实践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1、生态基础设施的战略成为建设部政策纲要指导文件,并促进了城市规划法规的调整,划定不建设区成为法定文件;
  2、关于建立国土生态安全与乡土景观网络的建议引起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重视,并被纳入实施计划;
  3、推动社会认识城市化妆危害,促使中央六部委联合发布大广场禁令;
  4、“野草之美”成为被收录进中学教课书,同时2006年,北京市第一次通过“野草上街”的决议;
  5、推动和促成圆明圆防渗工程的听证,使之成为一场全民生态教育运动;
  ……

  愿我们大家一起关心生态、探索生态、建设生态,并改变传统的生产、消费方式和观念意识,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球意识和全民族的共同意识,因为生态应该是平衡的,遵循着整体协同、循环自生、能量守恒的规律,同时生态还应该是整合的,追求着富裕、健康、文明的调和,城市、乡村、郊野的宁逸。只有如此,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才能共同拥有一个和谐的生态家园。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33)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