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次新特区的成立,来构建所谓的成渝经济区来带动整个四川的发展,我觉得简直是让人笑掉大牙的举动。这个构建理论让所有的成都人都骄傲不已,让所有的重庆人都为知欢呼。我觉得简直是愚蠢到极点的一个构建理论。
先来说说由四川人大代表纪尽善先生为了申请成都特区而上报国家的“关于促进川渝合作构建成渝经济区的建议” 这一长篇大论,里面提到了关于带动四川盆地各个城市效应等之类构想,但是实际上这种做法的形成造成的是让四川成都等同于直辖,而这个等同于直辖的效应就是与重庆争夺经济资源。这就是为什么近段时间四川各个城市之间闹的不可开交的“成都直辖,谁将会接任成都的省会之名”。绵阳,德阳,自贡,内江,无不在想成都直辖后,省会之名落到自己头上。
在此,我不的不说一句,国家之所以同意成都和重庆成为特区,而重庆更是以直辖之名后再次获得特区权利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目的。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指出两个城市的特区目的和发展方向,重庆是以扩建城区来容纳农村为首要目标,让更多的农民变成城里人,而成都则是侧重发展农业以农业产生的效率来辐射整个四川的经济。
说到这里,我们先来看看深圳,深圳作为国家的特区带来的效应,是众所周知的。为什么会选择深圳而不是广东的省会广州,很容易得出一个结果,窗口效应,深圳的地理位置和连接效应。以深圳为极点突破经济增长,来辐射整个广东等沿海小城市。深圳的特区效应带来的是国家的政策重点全部投入到深圳为中心,有了这么一个经济投资政策,国外资产毫不犹豫的投入到了深圳经济效应所带动的经济浪潮里。这个特区权利究竟为深圳带来了些什么,人才,政策,资本,行政效率以及投资者看到的高额投资回报,以深圳为重点,让深圳在世界经济中能够争夺经济资源,而深圳得到的经济资源可以说带动了整个广东的经济大发展,中山,东莞,珠海,随便一个城市摆出来便可以让整个西部城市为之惭愧。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上海浦东的特区效应,和深圳几乎同出一彻,将政策,人才,经济资源高度向上海输出,造就了今日的上海浦东,然后以上海为极点辐射整个浙江省等地区,所以现在很多上海人都说,浙江是因为上海的原因才有了今天,虽然是一句毫无理论的话,但是我们不的不承认,其实这是一句很符合实际的经济效应。
如果整个西部要想取得这个效应,必然无法逃脱的一个事实就是重庆的直辖,于是重庆在97年再次被设立直辖,但是在这10年里,直辖究竟为重庆带来了什么,我可以说一句,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这样说,重庆在这10年的时间里,考虑的并不是怎样突破西部,怎样靠着长江走向大海,而是围绕着和成都合作。这10年来,通往成都的经济道路是越来越简单,但是其实你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就是,重庆经济如果想要走入四川其他城市。
你会发现简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个局面,行政壁垒造成的原因。由于四川省政府的无能,堂堂的一个四川大省在重庆直辖以后,除了成都居然找不到象模象样的大城市。在重庆直辖的10年间,原本重庆可以修建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来效应整个四川的经济辐射发展,可是在这10年的时间,公路,铁路都是围绕着成都在转,为什么除了围绕成都,四川省政府就不让重庆修建通往其他城市之间的通道。说句难听的话,阻碍四川二级城市的经济带向重庆聚拢,更多的以靠近成都,这就是为什么重庆在直辖10年的时间里,成都大举搬动了整个四川的企业聚拢成都,但是这样造成的原因是四川二级城市的经济下降,成都的经济上涨。大量的四川企业搬迁成都,使得四川外出务工农民以2倍速度在增加。曾经有个深有远见的学者说过,成都的泡沫经济,如果不以重庆为中心,不配合重庆直辖带来的经济效果,整个四川永无出头之日。
其实大家不难看出国家对重庆的格外关注,每年大笔资金的投入,为的就是想取得深圳特区那样的经济效应,但是如果重庆把眼光只放在所谓的成渝经济圈里,那么重庆走向的必然是死亡。
那重庆又如何走出现在的这个僵局,国家其实看到了成都如果成为特区后带来的这一后果。所以明确的指出重庆应该大力发展城市基础建设,扩大城市建设,容纳周边农村,小城市。缩小城市农村距离。城市基础建设好了,自然能够吸引经济投资,经济增长带来的效果就是农村城市化,成渝经济只会带来一个经济恶性循环。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自己种粮,自己吃。如果不考虑外部经济资源,那么成渝经济走向的必然是一个死亡。
为了避免成渝经济的恶性循环,重庆应该更多的考虑港口优势,加大对外输出,对内吸收。直逼上海等沿海靠江城市。不应该把成渝经济圈看的如此之重。毕竟,2个城市的经济循环,带来的还是什么都不变。
希望重庆早日摆脱目前的经济盲点,看清发展的真正方向。也希望成都更多的考虑是如何带动四川城市之间的经济连接,让经济上长才是硬道理。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