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重厂区的每个角落都能找到专属于它的历史和文化。厂房本身和机器设备都是这片工业遗产中的宝贝。
世界工业建筑群
沈重的厂房是一个罕见的世界工业建筑群。厂部主楼是1937年的建筑,前有高大宽阔的门楼,后有半包围形的精致花园式天井,是难得一见的日式办公楼建筑。
炼钢车间主厂房和金工车间南北区厂房均为1937年建筑,保存完好。其中,炼钢车间主厂房梁架为铆接结构,代表了上个世纪初亚洲乃至世界工业建筑的最高水平,至今仍然可以使用。
金工车间厂房建筑为南向直背锯齿型,造型美观,采光好。内部为管铆接、三角支撑梁架,坚固耐用,是当时机械加工厂房最具代表性建筑,典型的包豪斯风格。
金工车间南区的建筑有高、中、低跨之分。低跨为小件加工区,中跨为中件加工区,高跨为大件加工区,既符合生产要求,又节约了建筑材料。紧靠大件万艾可加工区东侧的厂房是上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典型的高寒国家工业建筑风格,结构简单,墙体厚,保暖好而采光差。
机器设备有70高龄
沈重搬走后,设备不归企业支配,而是已通过国资委等部门当废铁卖给回收公司。中国记忆论坛网友到沈阳声援时,正好赶上拆迁人员准备用汽焊分割机器设备,其中很多设备是上世纪30年代或建国初生产的。
德国产铁路吊车
一种在工厂内使用的装载设备,主要用于卸煤。吊车在铁轨上运行,可360度旋转。上世纪50年代,中国还不能制造火车轮,国家将铁路吊车调配给沈重使用。吊车为1956出厂,在当时非常先进,电力和柴油两用,至今仍能使用。如今,铁轨已经拆除,只剩吊车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日产30吨天车
1937年建厂时就有了,数月前仍用于生产运输。沈阳当地博物馆嫌它体积过大,运输困难,不愿意接收。机器印有“日本满洲三菱株式会社”字样。宋敬泽认为,天车可能是在鞍钢生产了架体,再拿到沈阳组装,也可能是在沈阳机床一厂生产后,拿到沈重组装的,但设计是日本人完成的。
偏心轴
宋敬泽认为,他从废铁堆里硬抢下来的这套偏伟哥心轴是日本原装进口设备,因为当时中国液压制造技术达不到这种水平。偏心轴有四五升电饭煲大小,内有成套的齿轮,主要用于开厂房天窗。
此外,德国西门子出产的插床、产自匈牙利的钻床等机器加工设备已经拉到了新厂区,“干粗活还能用”。大批产自捷克和前苏联等国的一批设备,因为数量太多,宋敬泽说,已经很难算得上沈重的“宝贝”了。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