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想做的设计才是最快乐的--访素影设计顾问事务所主持人王蔚 | |
http://www.homevv.com 国际家居网 (2008-01-29) | |
SIDC:自90年从同济大学毕业至今已有近17年,期间你也做了不少有影响的项目,你觉得最满意或者说印象最深的作品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王蔚:虽然近两三年我也先后完成了几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沪投资的项目,得到了这些企业领导的赞赏,同时也获得了相关的荣誉。但严格来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真正让自己十分满意的作品。印象比较深的反而是在我刚从事此行业两三年时,为我父母自住居室做的设计,那应该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设计生涯的开始。因为当时的我还只是个设计新手,在设计事务所主要配合境外设计师做一些项目的辅助工作,从来没有真正独立设计和运作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年少气盛的我总是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笑),对于设计有很多的想法而无法去实施,父母的这套居室为我开启了设计师生涯的新篇章。 如果要我说这套居室设计的特色在哪里,除满足居住功能以外我想从以下几点说说:一、采用通透空间的手法,达到将室外光线透过古花窗COPY到餐厅墙面上的光影效果。使空间在感觉上较之以前宽敞明亮而又有幽幽古色古香之气,很好的体现了主人的文人雅气;二、在整套灯具的设计中除必要的照明外,没有刻意去安装纯装饰性的灯具;除玄关处略做吊顶外,也没有刻意在其它空间做任何花式吊顶;除那面能充分体现主人饱读诗书的书墙外,无论是客厅、卧室还是卫生间、厨房的墙面都有大片的留白,我想那应该是让居室主人随着生活的不断延续去慢慢充实它,而并非让设计师去“填满”它。三、祖传的旧物似乎叙述着这个家所特有的历史故事。我当时对旧家迁新居中多数主人把大量样式过时但其实还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家具抛弃,而新居变成了“新房”,把大量金钱用到添置新家具上所谓“一次到位”的做法颇为反感,因为新婚的新房体现的是二人世界生活的从零开始,而“旧家”已拥有了一定的家庭历史,旧家具在新居中的合理再利用正反映了家庭历史的连贯性,而空间会随着新家具慢慢添置而变得更为丰富和有趣。就拿这套居室来说,放在餐厅内一对70年代的木餐桌、餐椅,就是我父母结婚时购买的,每当妈妈娓娓道来时都觉得特别有趣。
SIDC:作为设计师,您觉得设计需要风格吗?你的风格又是什么? 王蔚:谈到风格,我觉得一种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还有一种是设计师自身所具有的风格。我觉得任何设计师的作品肯定都带有某种风格倾向。设计师要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不是件易事,这需要时间的积累、经验的积累,随着环境的变化、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积淀而不断变化和发展;但不是每一个设计师都能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只有设计大师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这种独具匠心的带有强烈个人烙印的风格不是他人想模仿就能模仿得来的。就像贝聿铭大师的设计风格,就是异与其他世界著名设计大师的风格的,这与他特有的成长经历有分不开的联系。 你要问我是什么风格,我只能说目前我更偏向于走简洁大方、实用的路线。我觉得,风格这种东西,很多都是潜移默化的,整个过程是大家慢慢摸索出来,而后渐渐形成一种理论化的体系。话说回来,在我的设计中,往往从表面上只会看到一些比较简单的东西,我喜欢用最少的东西来表达最多的内涵。就好比当你刚刚进入到一个设计好的空间后,好象觉得并没有什么东西,或者说没有什么设计,但是通过一些细节,你就会发现设计者在通过这个貌似简单的空间给你传达着某种潜在的、隐藏在视觉背后的东西。我比较喜欢通过这种手段去处理不同类型的设计项目。当然我也有可能在数年后,随着偏好慢慢增加或者发生改变。我从小就喜欢戏剧,曾是上海市中学生艺术团的话剧演员(笑),读书期间还曾获得上海市大学生优秀演员奖。所以我相信将来在我的风格中必定会渗透着某些戏剧元素,我的作品也可能会带有戏剧般的效果。
SIDC:做了那么多年的设计师,也做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项目,作为你来说,对于未来的定位方向是什么? 王蔚:作为一个专业设计师而言,只要是一个空间,不管其用来做什么功能,都应该很好地去处理它,而不该只会做某一个领域空间的设计,否则说明其专业知识面很有限。设计师有可能在某个阶段做的某一种类型的空间案量比较多,这只说明这个设计师在这一时期在这个领域得到发挥的空间比别的设计师较多一点,而并非说明这个设计师就不能在其它领域空间做得更出色。如果设计师的能量够大,外延会越扩越大,这是必然的。我最早起步是在设计商业空间,后来又有机会尝试做住宅空间和办公空间及其他空间的项目。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不会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领域,而是会像演员或导演喜欢尝试不同的角色和剧本一样,来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设计,相信这样我会越做越快乐,做出来的东西也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了50、60岁左右,我很希望成为一名室内设计的教育者,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想从事此专业的学生。
|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