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
她一度登上清华、同济大学的建筑类教科书;
她曾是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车站;
她就是老济南火车站。
1992年7月1日,在山东济南发生了一件大事,矗立了八十载之久的老火车站要面临被拆迁的厄运。济南老火车站由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Hermann Fischer)设计,始建于1908年,于1912年建成投入使用。这是一组具有浓郁的日耳曼风格的建筑群。建筑师按照使用功能组织空间,使之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即使同过去的北京前门老火车站或上海老火车站相比,济南老火车站在外貌上也要略胜一筹。至于功能、设备,更堪称一流。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济南老火车站那塔形的钟楼、圆形的屋顶、拱式的门窗、高大的台阶,就像一组格林童话中的“积木” ,既精巧别致,又和谐庄重。这里也因此成为昔日济南的象征。
这座火车站甫一建成,便受到了当时国内外建筑家和老百姓的广泛赞誉,成为远东地区最为著名的火车站,成为昔日济南的象征。许多外地人正是先认识了老火车站,才认识了济南,记住了老火车站,才记住了济南。二战后德国人编制的旅行手册上就建议,到远东最值得看的第一站就是济南火车站。它还成为当时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学教科书上的范例。赫尔曼·菲舍尔的儿子每年都带专家来济南对其免费检修,建筑实在坚固,即使是唐山大地震也没有对她造成什么影响,还可以自然降温,再用几百年都没问题。
历史走到了1989年。这一年,对济南老火车站是保留老站进行改造,还是彻底推倒另起炉灶,高层人士和专家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高层最著名的言论就是谢副市长那句“看到它就想起中国人民受欺压的历史,那高耸的绿顶子(穹顶)就像希特勒军队的钢盔”。此言一出,学术界骂声一片,痛斥当局者“没有文化”。1992年3月方案最终敲定,当然是高层占了上风,不计其数的济南人赶去现场拍照留念。7月1日上午8点5分,老站钟楼上精准的机械钟永远停止了转动,伴随着济南人走过80个春秋的老车站也就此作古。建筑拆除时遭到市民和学者的强烈反对,德国方面要求回收大钟,未果(2008年6月原大钟在济南铁路局一仓库内发现)。接下来的拆除工程中,由于建筑坚固,原计划一月拆完的火车站竟拆了半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终于使曾阅尽济南百年开埠历史的济南老火车站消失在尘埃之中。同时遭拆除的包括一直被视为“殖民符号”的日本宪兵本部大楼、德国电报大楼,乃至和殖民主义八竿子打不着的瑞蚨祥老店、万竹园前园等。
济南老火车站拆除了,赫尔曼·菲舍尔的儿子看到父亲的作品已经不在了,悲伤而且愤怒地离开了济南,并说再也不来济南了。济南老火车站拆除了,老济南人夜里难以入眠,因为那响彻八十载的钟声成为绝响。济南老火车站拆除了,没有减少殖民主义的象征,却多了一根当权者无知的历史耻辱柱。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