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的更新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濒临黄海,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中山路是青岛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道路的规划布局形式既有传统的棋盘式方格网格局,又有益教堂为中心的欧洲风格放射型格局。它的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内涵有着极大的旅游价值。
以下更新地块位于中山路和胶州路的交汇地段,交通便利,已形成了居住为主,涵盖娱乐、商业、办公、餐饮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区。但房屋年久失修,结构老化,给排水、天然气管道等设施不健全,住户租户人数众多复杂而杂乱,存在诸多问题。
规划保留了中山路传统的“回马廊”建筑形式和“九宫格”街区肌理,并延续了民居的内院下跌式布局手法。
防止西晒对这种带“回马廊”式的院落尤为重要
调查报告
项目之始,对中山路进行了调查,为了便于理解和把基础资料,我们引入一个导读图示:
说明:物及物间的关系:
一、道路层面:我们把道路分为路段和路口两部分。
⑴路段:引入三个截面①②③,再分别向垂直于它们的轴侧方向看去。
①截面:考察路宽、绿化、道路与建筑的关系,以及地势。
a. 路宽:
<i>一般情况:L1=L2=
( 路宽图示)
<ii>特殊情况:29#东侧淮县路段:LW=
德县路:LSW=LNE=
b. 绿化:
<i>公共绿化:道路双侧、道路单侧、无;
<ii>私人绿化:·在一层建筑边自建花池;
·放在窗台上的花盆——垂直绿化。
<iii>道路绿化状况:高密路两侧、海泊路两侧、博山路、淮县路、易州路部分路段较好。
c. 道路与建筑比例关系:
<i>建筑制高点控制:注:道路以一般路宽(即
·一般情况(如图):一层/屋顶坡向街道P1 ,二层/屋顶坡向街P2 ,三层/屋顶坡向街道P3,一层/平顶P1 ,二层/屋顶坡向院内P2,三层/屋顶坡向院内P3
组合方式:P1& P2、P1& P3、P2& P3、P3& P3。其中前三种情况较多,最后一种情况在规划区内只有四方路与博山路路口处,39#与40#地块处出现,于附近的区里还有一处,在博山路与平度路路口31#于32#地块处。
·特殊情况:高密路北侧三个地块为高层,44#地块南边部分为6/7F的住宅楼,层高<
<ii>建筑与道路的低点联系:院落入口或门处的台阶一般为0~3级,只有极少数是自街道向下进入建筑的。台阶紧挨着建筑,占道不多。在平地时台阶很小,坡地时较多。
d. 地势:详见图
总体走势自北向南坡上,自博山路向东坡上,且天主教堂为中山路东侧规划带中地基最高点。
② 截面:考察建筑物的沿街立面。
外裸露墙面:
<i>有特色的立面或局部:
·四方路43号,位于四方路、博山路路口、39#地块东南角,是一家有70多年历史的茶铺(图四方路43号)
·博山路9号,位于博山路、平度路路口、32#西南角(图博山路9号)
·博山路3号,位于博山路,31#地块西北侧,灰红砖(图博山路3号)
·23#东角建筑,位于博山路、淮县路、德县路路口(图东角建筑)
<ii>建筑立面上还有线脚、山花等装饰,但细部简单:43#、44#、45#、38#、39#、40#中二、三层建筑的大部分,尤其是高密路、海泊路侧,这种立面在这两条路上连续性强,有整体效果。(图)
③截面:考察路面情况。
a. 材质:
<i>柏油路面:绝大多数,路面情况还可以;
<ii>特殊情况:(包括规划地段内和相邻区外)
·马牙石路:德县路,自天主教堂后,第七中学,至淮县路与德县路路口;
·石板路:黄岛路南段,坡度大,前路面宽在不一。
b. 占道情况与卫生状况:这与经营项目有很大的关系,还与该街道的居民和经营者的群体习惯有关。
i>与43#、44#、45#、38#、39#地块相邻的高密路、海泊路、淮县路、博山路中
非餐饮店面前的路面卫生好,且无占道情况。
<iii>没有店面的流动经营占道情况:
·修鞋摊:位置固定,基本上都自路口处,据不完全统计,十个路口中有三个,密度还是比较高的。
·首推车水果摊:位置多在地块的东南角,餐饮店面的附近。
⑵路口:
① 中山路与四方路、海泊路、高密路路口有退让;
②29#地块的单体建筑自身在角部有退让,且在德县路、淮县路、博山路相交处,形成了规划地块内唯一一个介于老舍公园或天主教堂前广场与道路线性空间之间的空间形态;
③规划地块大部分路口处的建筑无退让;
④规划地块中的特殊情况:39#地块东南圆角,33#地块西南圆角,31#地块西端圆角,40#地块东北角切角,23#地块东端切角。
2. 交通情况:调查十分有限,待日后充实。
⑴境内通行:因时间有限,不能做出准确的统计,总体情况如(图:建筑立面被遮挡面积减小曲线示意图)所示方向车流量减小,境内无红绿灯。
⑵泊车情况:详见图
⑶公共交通:区内无公共交通站点,也无公交线路经过;进入这一地区的公交站点主要集中在胶州路,中山路,合老舍公园附近。
二、建筑层面:
1. 自内向内看:
⑴空间流线:图示详见
·43#地块:内部较乱,几乎没有院落的概念,这一地块是八个地块中唯一一个只有一个入口的地块;
·44#地块:内部较乱,违章建筑多,几乎没有院落的概念;
·45#地块:这个院落保存得比较完整,中间的一层部分可能是违章建筑,总体上说是比较典型的青岛大院。另外北侧入口比南侧入口低,从北侧进入,要先下楼梯,从南侧可以直接进入。
·38#地块:流线类似于45#地块,但中间已经被分割得很乱;
·39#地块:内部非常复杂,有六个入口,外面看为2/3F,只有东侧的一部分为
·40#地块:情况也较复杂,其中东北角和西南角的院子,因为相邻南北向道路的地势差异,从里面看比从外面看多了一层,内部的垂直交通也比较特殊;
·30#地块:内部流线比较特殊,四周一层套一层,层与层之间不是院子,而是巷子的尺度,且出现了一个在二层有顶的天桥,中间一个不规则的小院子。
⑵地面:45#、38#、30#地块中有部分路面为石板路,其余的危水泥地、土地、六边形转地等。
2.自内向内看:(这一部分比较主观)
⑴在院子底层看:
a.院子很小,且建筑很高时,则入井底之蛙的感觉,十分的压抑;
b. 院子较大,且建筑不高2/
⑵在楼上看:这里视线好,又晒得到太阳,下面的乱七八糟看起来也不那么恼人了。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