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13日,2020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深圳万科前海企业公馆和万科设计公社成功举办。
年会主题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营造、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规划与设计、水利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碧道建设、流域治理与生态修复等景观设计领域最新的科研与实践动态及创新趋势。演讲嘉宾聚焦于深圳及其他城市的实践与研究展开分享,为众多景观设计从业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分享、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此次年会在线上同步直播,当日直播视频浏览量累计近两万人次,图片浏览量近三万人次。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回放
开 幕 致 辞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负责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CLA)秘书长李迪华担任开幕式及学术主持人。
CLA秘书长李迪华老师主持开幕仪式
大会伊始,李迪华老师首先转达了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仇保兴的贺信。仇保兴理事长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创造能够治愈人类身心和修复生态环境的景观尤为重要,有必要进一步思考人类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本次大会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为主题,响应了致力于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城市建设和绿色生活营造要求。最后,仇保兴理事长寄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希望专委会立足自身优势,为中国景观学和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翻开新篇章。
主 旨 报 告
建设生态韧性国土与城市——理论与实践
俞孔坚
2020 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CLA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
俞孔坚教授认为,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与自然空间格局关系的不和谐、自然系统的生命肌体不健全,以及城市所获得自然服务的丧失。结合海南省海绵城市建设、台州市永宁江改造、金华燕尾洲公园、海口美舍河治理、三亚红树林公园等实践,俞教授总结了优先规划一个生态基础设施的“一纲”和安全自然生命系统的“八策”。当前,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在面临病毒威胁的时候,景观学正面临新的议题,治理好地球,才能保障更加安全的环境,让人们推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
新时代治水思路的内涵与实践
郦建强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总经济师
郦建强总经济师分享了水利部水规总院“十六字”治水思路、基于空间均衡的国家水网构建,以及基于系统治理的“两山”理论。治水思路要求节水要明确定位、合理的标准定额和需要采取的措施;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要以水定需;运用系统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国家水网是重大工程建设的重点对象之一,它的构建要做到充分生态约束和生态红线、充分实现水网的保障功能,最终实现“四网协同,五水统筹、空间均衡”。“两山”理论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绿水青山”的基底,而水更是联系各要素的生命纽带。要发展壮大生态经济,培育绿色经济并发展数字经济,兑现精品旅游、生态产品及高端产业。
智慧水利助力生态流域建设
王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浩院士以石羊河流域和咸海的变迁为例,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流域要求顺应自然,以流域水自然多过程为核心;尊重自然,自律发展;以及保护自然,优先布置蓝绿基础设施。生态流域的建设内容包括水景观健康、水景观优美、水文化浓厚、水管理智慧和水经济发展。要更好地建设生态流域,就需要借助于智慧水利,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广泛共享、智能分析,做到以数据为核心的透彻感知、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的指挥决策、以自动控制设备和算法为基础的工程自动控制和以物联网为载体的智能融合。
黄河下游宽滩空间生态开发的关键科技支撑
张金良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董事长
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副主编、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特聘专家尚毅梓代表张金良董事长发表演讲。随着各项调水调沙技术工程体系的建立,建国至今的六十余年,黄河下游再没有出现过特大洪水灾害,河堤内淤出大片肥沃的滩地。经过对黄河下游滩区生态调查评价,发现在生态、生命、财产和防洪等方面都存在隐患,并且防洪需求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空间需求与土地资源供给,以及土地开发与生态发展之间矛盾重重。因此,有必要探寻滩区开发利用的新模式——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三滩分区治理。基于不同方案之间的效益差异及试点应用效果,提出基础认知、科学预测、主动防御、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安全保障和综合管理7项关键技术支撑。
美丽中国,未来的三个重要方向
吴志强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吴志强院士认为,智慧、家园和碳中和是实现美丽中国的三大关键词。首先,我们既要秉承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积攒的智慧(如福州三坊七巷的布局智慧),又要以自然智慧为启迪,并充分利用AI智慧赋能(如帮助推演生态资源、选址等)。其次,针对城市副中心提出的“家园”概念,可以帮助根治交通问题、回归绿色慢行、强化社区意识等。最后,中国是全球总碳排放量的主要贡献地区之一,而中国也是唯一做出“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承诺的发展中大国。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我们需要正视与自然的关系,推动节能举措的实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主 题 报 告
主题报告环节分别由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庞伟先生和奥雅设计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李宝章先生担任主持人。
不种植物的公园
庞伟
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庞伟先生师以“创新vs保守”“中式vs地方性”“网红vs日常”“打造vs谦造”“权力vs权力”几组对比词直斥设计界当下的要害问题,提示我们关注设计的知识状态,提倡地方性知识,为“保守”正名,呼吁以“柔造”代替铺天盖地的“打造”。这座“不种植物的公园”受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管理局委托,设计面积为5万平方米,是为纪念2017年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而建立。项目打破了城市公园以人工干预为主导、以人为先、效果可知等一系列常规思维,坚持以自然演替为主导、零维护、接纳不可知,摒弃对植物的有意识的挑选,任其自由生长。今年,这座纪念园中开启了一项“2121计划”,旨在在园中进行一场为期百年(2020-2121)的自然科学实验。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园 © 广州土人景观
蛇口:一个宜居自然、现代多元的人本社区
——兼论奥雅高密度综合生活社区的
生态设计实践
李宝章
奥雅设计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旅行作家
如果深圳是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试验田,蛇口就是经济发展先头兵。蛇口虽然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却保留见山见海的自然格局。这里街头的绿地、市井生活与悠闲的氛围无不透露着创始人袁庚要把蛇口工业区建成生态宜居社区的初心。
作为建成区的蛇口虽然已经失去了像前海片区那样“留住自然,留住生态的系统”提前条件,但这并不等于说在这个高密度的社区中没有探索生态景观的机遇。只是,我们在生态景观的实践中需要更加综合的考量、创新的科技,以及基于地方性的变通做法。
通过滨海公园、四海公园、东角头公园等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蛇口在保持其宜居社区的生活同时,依然可以让自然与生态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这些也正是奥雅在公共景观设计中所秉持的原则。
奥雅公共景观的设计主张 © 李宝章
流动、自然网络与碧道
马向明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万里碧道是广东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自古以来,自然网络塑造了地域文化格局,经济的流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础。“流空间”链接下的全球化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又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万里碧道的提出,目的在于在治水的同时治岸,为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休闲场所,进而再促进治水。而碧道就是把城市的河流变为城市的公园——城市中开放的中央公园。碧道首先是安全行洪通道,然后是生态自然廊道和公共空间。这一过程经历了从安全唯一向多元复合的转变,需要景观、水利、生态等多专业技术协同。
碧道类型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山水总体剧场的探索与实践
孙虎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设计师
经历了疫情的肆虐,可以发现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免疫力同等重要。山水比德提出的“新山水设计方法论4.0”——山水总体剧场旨在以设计共同体,实现诗意的生命共同体。
其内涵在于倡导关注总体知觉和总体性方案的输出,即在整体设计的全局观指导下,协调策划、规划、建筑、景观、室内与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整体性参与,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输出全系统解决方案。孙虎先生以多个项目为实践案例,提出利用自然山水、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以及创造性转化的“新山水设计方法论”,在山水总体剧场中达到科技求真、文学向善、艺术为美的设计思想。
由山水比德设计的“2019前海功能环境双提升工程”就位于此次会议的场地深圳万科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周边,其精细化设计就是以上理念的最佳实践案例。
2019前海功能环境双提升工程 ©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母亲河一江碧水
赵峰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翁文林先生代表赵峰先生发表演讲,分享了三峡集团参与共抓大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长久以来,人类活动对长江水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长江三峡集团在“共抓长江大保护”的行动中探索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厂网一体治理模式、聚焦价格机制的商业模式、政企共赢的合作模式,以及产业联盟共建模式。
生态都市主义视角下的滨水空间设计实践
刘刚
GVL怡境景观集团执行总裁
刘刚先生以“八水润西安”政策为例,通过怡境在西安西咸新区泾河、沣河、沙河三个滨水治理和滨水空间设计实践,针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环境、经济、人文三重生态,提出生态都市主义视野下的设计策略。怡境基于自然的洪水管理分区、物理与生物净化并行、市调精准助力展示城市愿景、场地文化转译为城市精神等举措,阐释了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治理城市环境问题,还可以激活当地经济、旅游以及文化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
授河以力——沣河(文教园段)湿地生态公园 © 怡境设计
山海连城之健康公共空间探索
秦操
HOPE翰博设计董事长、首席设计师
健康的公共空间需要具备系统、稳定、包容、原生、友好、开阔、丰富等特征。深圳“山海连城计划”期望实现生态、生活、生趣等方面的连接,打造“一脊一带十八廊”,形成“连续、完整、系统”的生态保护格局。由翰博设计的大鹏新区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修复工程设计项目作为深圳首条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是粘合断裂生态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连接了区域生态断点、恢复和重建植被,并构建了开敞复合的生态系统。此外,全民参与、自然与艺术相结合、特色活动等都是打造健康空间的重要举措。而为前海打造健康公共空间,就需要高品质环境标准与可持续理念落地、提供通透可呼吸的蓝绿空间,以及长期规划、合理开发、韧性建设。
大鹏新区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修复工程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
张莉
华设设计集团副总工、深圳分院院长
在当前的自然生态要素规划过程中,景观设计师与生态学原理之间明显脱节,如何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不同尺度的空间中,是一个重要议题;环境科学、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生物学及景观设计学等多专业的协作必不可少。同时,应当以流域为单位进行规划,建立自然海绵流域。结合一系列前沿研究及生态规划实践,张莉院长指出,流域水系规划是生态规划的基础,防洪排涝要蓝绿统筹。其他重要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举措包括:保护自然河流、湖泊与湿地;涵养地下水保护河流与湿地的生态基流;管理流域水质;保护土壤健康及农业用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从垃圾山,到理想城
——由NBS联想到的三个项目
田辛
岭南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规划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
如同今年的疫情,三个项目故事分别为“药不能停,亡羊补牢,未雨绸缪”,构成一出人与生态系统的连续剧。剧中不同尺度的场地也对应着人工干预措施的不同应用场景。结合此三个样本可以看出,缜密的技术方案、全面综合的管控、以及对于此时此地的人文关怀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画的风景:城市公园与和谐人居
杜昀
毕路德建筑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建筑师
杜昀先生分享了对于自然之美的认识。首先,他认为,生态与人居是矛盾共生的。人类活动本质上就是反自然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品位是理解自然的核心。而后,他通过历史视角,探寻了“如画”(picturesque)的内涵。18世纪英国的诗歌和绘画帮助社会“发现”了英国的自然风光,推动了看似自然的英式景观的发展,亦激发了人们寻找自然美景的冲动。最后,回到中国,《空谷幽兰》记录了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在中国找寻隐士的经历,“隐士”代表着面对自然做最少的索取,忍受清寡的生活方式,融入自然。所有这些认知,最终都会融入每一次景观设计的实践中。
四川南充南部县嘉陵江滨江公园 © 毕路德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促进人水和谐共生
——以深圳为例
任心欣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任心欣女士表示,在处理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议题上,深圳一直在不断探索,2011-2016年,深规院依托水专项低影响开发课题,积累了大量的工程规划设计和监测经验。同时,深圳在全市各类改造及环境提升工程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涌现了香蜜公园、岗厦1980改造、万科云城、深圳湾街心公园、鹅颈水湿地公园等成功项目。未来还将继续坚持水产城共治共享,促进城市、人、水和谐共生。
宏宇集团战略工程事业部大客户部深圳办总经理滕久方先生
会议中,宏宇集团战略工程事业部大客户部深圳办总经理滕久方先生致辞,表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居景观环境的营造,应该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的纵向深挖。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城市建筑生态文明,让自然的力量和城市人文力量融合互动,取得和谐平衡。
李迪华老师发表会议总结
在当天会议的最后,李迪华老师总结道,深圳是从大尺度区域规划到小尺度的改造项目都完成得非常好的一座城市。未来,我们还会面临更大的困境,当规划、设计和工程等问题进入由纯粹的画图不能解决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准确地理解必备的知识,同时熟悉不同领域的要求,并且用老百姓能够听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应对各类问题的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的是“设计”,因为工程是一次性的,但设计是持久的。景观设计的行业影响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当我们像爱惜眼睛一样珍惜设计质量、每一次设计机会,努力缔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的时候,景观设计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与认同、参与和支持。
LA先锋奖颁奖仪式
与年会同期举办的还有LA先锋奖——第十六届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颁奖典礼。
2020LA先锋奖综合奖颁奖(集体合影)
中南大学的王梦姝同学获得“最佳汇报交流奖”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届LA先锋奖的热心支持企业,接受了主办方颁发的“设计教育贡献奖”,俞孔坚教授为孙虎先生颁奖
结 语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居家、经历了隔离、经历了重启,更多了一份对景观设计行业及自我价值的重新思考。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我们相聚在这里,分享并聆听来自深圳及各地前沿且杰出的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成果。以此为启迪,景观设计行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明朗。
景观设计师应当脚下有土地,眼中有社会,心里有人。
为了人类健康与地球健康,砥砺前行,不畏艰难!
致 谢
年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GVL怡境国际集团、深圳翰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岭南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毕路德建筑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协办,广州市泛澳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崇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市麦垦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阿普贝思(北京)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成都赛肯思创享生活景观设计股份有限公司、BOX盒子实践景观设计事务所、《景观设计学》编辑部承办,深圳万科云城设计公社、深圳市未名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东宏威陶瓷实业有限公司、大道恒美品牌管理战略合作。
感谢CLA专委会及各协办方、承办方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优秀设计师的精彩演讲与分享!
感谢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的大力支持!
感谢每个景观人给予此次活动的关注与支持!
精 彩 瞬 间
本文图片版权均为《景观设计学》期刊编辑部
会议资料下载请添加QQ群:
1064732295
12月13日会议的精彩回顾将于近期推送
敬请关注!
编辑、制作 | 王颖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隶属中国科协,挂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十年来聚焦中国城镇化发展,定位国家城市科学高端科技智库建设,搭建了广泛、诚信、有效的全球性创业和科研协作网络,组建了富有进取精神和实践经验的领导团队,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示范推广、城市运营为一体的开放性组织框架。学会于2016 年5 月18 日换届,现任理事长为仇保兴博士(国务院参事、原住建部副部长),学会将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会核心竞争力培育,并为有志于让城市更绿色、更宜居,研发新技术、新系统的人士提供最优工作平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CLA,成立于2016 年底,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下属分支机构。由多位来自生态、地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景观设计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创办。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CLA提倡以景观学为应对途径,使之成为集认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营建与管理的科学和艺术结合学科。
高密度开发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与实践
车迪
深圳市未名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前景观设计总监
近年来,深圳已经成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先锋,车迪先生总结了海绵城市的内涵及其在深圳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做到理论可落地、场景可覆盖、成果可封装、研发可迭代和内涵可延伸。
首先,从理论的认知到真实的落地项目,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海绵城市设计落地的标准动作流程,总结了从目标到方案的设计方法,将海绵与场地设计相结合,增强了落地性。在场景的覆盖上,以深圳万科云城为例,不论是平面屋顶、坡面屋顶、下沉绿地,还是街道、人行道、车行道,都能够成为试验场地。成果可封装意味着构建完整的材料库、合适的植物库、可行的工法图集、工法成本信息、标准化的动作流程、有章法的施工管理等。使用后评估与实验相结合,保障了研发产品的可迭代。最后,海绵城市需要走进公众视野,具体举措包括建立良好的解说系统与活动组织、将海绵场景融入生活,推动居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
商业街道作为下沉式雨水花园 © 车迪
深湾街心公园 © 车迪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