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更多精彩内容每天呈现谢谢支持!!

个人档案

董屹群

安徽传媒技术学院
室内设计师

博客公告

每天更新新资讯! 喜欢朋友谢谢请关注我们哦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统计信息

博客:256 篇
评论:3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关于房间的整理与收纳,有什么好的建议?

(2018-04-11 08:58)
标签:

这个问题这么火,

本来不想凑热闹了

拜读了几个大V的回答

真的说的很不错

不过,都是“买家秀”


这里我要说的是

收纳是门专业

是建筑设计里面的一个细分

遗憾的是

到现在这个问题

没有我们的同行出来说两句

大概是水平还不如“买家秀”


我来当个出头鸟

挽回一下设计师的颜面


收纳是什么?

就是“收”和“拿”

核心就是

要用最省事的方式

把东西收拾整齐


用用大白话说就是

用最懒的方式

把东西放整齐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

收纳的核心是

用最懒的方式

把东西放整齐


“懒”在这里可不是贬义词

指的是“方便”“舒适”“高效”

是人类的天性


而“整齐”包含两点

漂亮以及容易找到


而懒和整齐明显有冲突

所以,再说透一点

收纳的源代码

就是在懒和整齐间

找到一种平衡




而这种平衡是每个民族

甚至每个家庭都不同的


比如说岛国的收纳经典

用在国人身上

总是看起来很美

但是我就没见过哪个中国人

用日本的理论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的


原因很简单

日本人对家务劳动的耐受力很高

但是对于混乱却难以忍受

所以每天要花至少4~5个小时

收拾房子


我们反而不同

在家里就是要放松

尽可能不要做家务

而我们对于混乱的耐受度

反而高一点



所以,解决国人收纳

先别想着怎么提升国民素质

而是怎么找到一种方法

符合我们的生活模式

并且还能大幅提升整理效率


下面开始进入专业范畴

我保证都是你没见过的

(为了让大家看的轻松一点,

以下全部以三口之家为例)


收纳是放东西的

所以先要回答一个问题

家里到底有多少件东西?


答案是3500~4500件


别听很多人说6000件

那都是矫情

要是一个钉子也算一件

能统计出10万件


而且数量并不重要

只知道数量依然是“伪专业”

真正专业需要回答

更重要的两个问题


1.这些东西怎么分布

2.按照使用特性把物品分类


先看这些东西都在哪里?


一个表格说明一切



重点强调一下

书房由于书占了很多个数

但是其实收纳不占什么地方


反而经常不够的地方

是标黄的三个区域

是家里收纳最紧张地方


是不是已经感觉到专业的力量了

但是还早呢,


还需要按照使用特性给物品分类

(这段是核心,而且绝对原创)


按照中国人的使用习惯

家里的东西可以分为4+1类


1.展示:

就是放着看不用的,

装饰用的东西


2.随手用:

最常用,并且很难收纳的东西,

一般没有固定的地方

处在一个不稳定状态


比如外套、睡衣

明天还要穿的衣服,

以及常用的包包,


这类收纳的要求是,

要布置在事件发生的地方,

并且不论拿和收,

都不能超过2个动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挂衣钩,

脱下衣服,一个动作就挂上了,

而拿下来,也只需要一个动作。


这点必须强调一下,

这部分收纳往往是家里最缺少的!


90%的收纳理论,

要么直接忽略了这部分,

要么就教唆大家要养成好习惯,

不要随手放,


最后造成的结果是,

这些东西就会被到处乱放!

比如你家里的客厅沙发上,

一定有衣服,背包,




卧室的床上一定有睡衣

以及明天还要穿的衣服,




就是因为缺少了这一层收纳

所以奉劝你

不要反人性

一定要预留非常方便的随手放收纳


3.常用物品:

使用频率较高

有固定位置

用完了要收回去的物品


收和拿最好能不多于3个动作

最多不应该超过5个动作


举个例子

橱柜下面的抽屉

拉开抽屉,拿出碗,关上抽屉

刚好3个动作

但是同样的抽屉

如果在最下面




就需要

弯腰,拉开抽屉,拿出碗,关上抽屉,站起来

5个动作了

自然就不方便

很难收纳常用物品

只能放下一个分类的物品了


4.储藏

就是偶尔要用

不用的时候要收起来


由于频率低

拿和放可以接受超过3个动作

甚至超过5个动作


比如衣柜超过两米的部分

用的时候需要

拿凳子,站上去,打开门,拿东西,关上门,下来,把凳子放回去

7个动作了

基本上是家里收纳能接受的极限了


你可以回家试试看

真有超过7个动作的

那不如干脆扔了


+1.空的分类

在家里需要很多操作台面

平常没有东西放

是空着的

但是这类也是收纳里面非常重要的部分

因此也要考虑进去的


小结一下了

4+1分类就是

1.展示;2.随手用;3.常用;4.储藏;+1.空


再来一张表

看看这些物品的比例




这些表格单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但是已经给了我们两个提示

1.家里的常用物品收纳应该是主力

2.随手放的东西超出我们的预期


有了对于物品的基础研究

终于要回答重要的问题了

家里需要多少收纳才够用呢?


主流的理论是需要10立方米

也就是1万升的容积


看了我们上面的研究

你一定知道这也是“伪专业”

一没有按照物品属性来分类

二没有按照收纳容器的形式分类

1万升都是什么类型的收纳

难道都是柜子吗?


所以,这里还要做两个非常复杂的工作


1.把收纳容器分类

“线、面、体”


线性收纳:

指暴露的挂衣钩

挂衣杆




都是线性的

无法计算体积

只能用长度概括

最大的作用就是

解决随手用的这部分物品

面积收纳:

各种台面

同样无法计算体积

只有面积

主要解决

展示、常用以及部分随手放的物品

不同高度的台面

适合不同属性的物品





体积类:

就是柜子,抽屉

这类占用空间体积的收纳

也是最容易想到的

主要解决常用、储藏的物品


同样是体积类收纳

怎么区分“常用”和“储藏”呢?


其实也很简单

原理就是会产生几个动作

拿个柜子简要说明一下

可以看到

一个硕大的衣柜

只有50%是常用收纳

其他都是储藏区


再次验证一件事情

家里最缺的是优质的常用收纳


有了以上的容器分类

加上我们已有的物品统计

我们可以进行下一项工作


2.收纳解方程

把所有物品的量

带入各种收纳容器里面

需要解出三个答案:


需要多少收纳

需要什么样的收纳

需要怎样分布


过程太复杂

直接给结果


大家记住12+9+12

12米的线性收纳

9平方米的平面收纳

12立方米的体积收纳

具体分布相见下表

里面标黄色的部分

是一般家庭最缺乏的收纳

如果在装修和改造的时候

千万一定要注意这些地方要配足


由于收纳太复杂

所以这篇文章写的有点晦涩

赶紧做个总结吧


1.收纳本质是:懒和整齐的平衡,每个人都不一样

2.东西不能光按照空间分,还要按照使用习惯,收放的动作分类

3.收纳不止有体积,还有长度和面积



最有用的总是在最后

给出几个大家马上就能用的建议


1.在玄关、卧室一定要配挂衣钩


回家要换三次衣服

一次是进门玄关

第二次是进卧室换睡衣

第三次是洗澡时


而前两次都是需要随手放

明天还要随手拿的

所以一定要配挂衣钩

否则这些东西就会出现在各种地方


2.玄关要配多一点台面


一样的道理

就是回家要放包

没有足够的台面

包就会乱放


3.五斗橱比顶天立地的柜子好

除了衣柜,书柜

其他的柜子都不建议到顶

反而应该用半高的五斗橱


两个原因

首先五斗橱使用更方便

动作更少,更轻松

因为抽屉一目了然

使用只有拉开,拿东西,推上

3个动作


但是门板+搁板的配置

东西是藏在里面的

很难一目了然

所以使用的时候

要开门,蹲下看东西,拿东西,站起来,关门

5个动作

当然不方便了

老铁SEO

另外五斗橱的优质收纳更多

五斗橱除了自己的收纳

还能提供展示台面

优质收纳相对于大柜子的比例更高

一个2.4的高柜和一个90cm高的五斗橱

常用体积差不多

五斗橱还多了一个台面


4.家里不缺收纳,缺的是优质收纳

经过我们上面的分析

你应该了解家里最缺的是

“随手”和“常用”收纳


所以不要盲目的多买柜子

不光浪费钱

而且柜子是最不环保的东西

买多了还影响健康


最后的结果是

东西没地方放

但是很多柜子却是空的!


5.一定要有储藏室


因为家里总是有些很奇怪的东西

比如很长的东西

没有储藏室

就只能到处乱放

拿出0.5平方米的面积

1立方米的容积

基本上全解觉

6.柜子越简单越好


最好的柜子就是一个框!

柜子里面的配件

建议在淘宝上解决就好

而且不要一次性买齐

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感受随时调整

给未来留出变化的可能


这里不展开

好多大V都分享了这部分内容

都是很好的经验


7.从户型阶段就要融入收纳思维


收纳虽然是一个专业

但是和建筑、室内设计都是分不开的

一个好的设计师

从布置平面就应该把收纳考虑进去


做个广告

想要让最专业的设计师

帮你布置家里的平面

找我们就对了


好了,就说着么多了

这是我在知乎上写的最长的一篇

但是还有很多没写完

后面如果大家反馈很好

我也许会写连载!



最后说两句

其实发布这篇文章

团队是反对的

因为这套体系

是团队花了很大精力

研究出来的

公布出来

容易让同行来抢饭碗


我想了很久

还是决定要发

不光希望让更多朋友受益

更因为我相信

老铁外链

创新能力比既有成果重要

创造价值比守护价值重要

用心实干比夸夸其谈重要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24)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