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李琦的博客

个人档案

李琦

厦门大学
设计总监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26 篇
评论:1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2017-06-12 10:59)
标签: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本文收录在2017年即将出版的《触碰空间:室内设计触发场所价值》,此处有删节)

我们热爱户外露天的感觉,但是对外部世界的向往恰恰说明了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只有当我们从一个内部空间转移到另一个内部空间时,才有可能短暂的停留在室外。当代一线都市的居民,每天24小时中,平均有大约20小时在室内渡过(户外体验仅限于从生活、工作、交通站点之间的过渡,以及陪伴家人的运动和公园时光),从时间上看,室内占据我们时间的比例高达80%

今天与往昔,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文化面貌,而这种体验与文化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人们与今日所处的室内空间环境大不相同。试想一下古代寺院中的僧侣生活、中世纪城堡中的骑士生活、十七世纪府邸中的贵族生活、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居民生活……以及今日生活在高层建筑社区中的上海、香港和纽约的生活,空间的差异让这一切有着多么大的不同!

现在,让我们回到人类文明的起点,用最精简的方式回顾一次室内设计的演变进程。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01 法国原始人栖居的洞穴壁画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02 非洲保存完好的原始部落棚屋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03 古希腊米诺斯迷宫 遗址

古代文明中的室内空间

我们曾经以为,室内是建筑物的一部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考古学者和人类学家们对建筑历史的一大贡献,就是证实了没有“建筑”的室内空间是真是存在的:大约距今50万年之前,原始人类在洞穴中栖居,他们没有任何家具,但喜欢在洞穴墙壁上涂鸦,其中有一些甚至达到相当的艺术成就。

人类有记载的最早的建筑体系是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的一种圆形的棚屋(约公元前40万年),搭建和拆卸非常简易。在繁衍与饥饿相互抗争的年代,决定人类是否发明固定居所的起因只可能是食物需求。当人类从狩猎进化到种植,也就是说获得食物的随机性越来越小的时候,他们开始琢磨如何定居。

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家具的室内空间,但早先的“棚屋”的确如此:人们的一切行为,吃饭,睡觉,交谈,全部坐在地上。相对于我们今日习以为常的桌椅家具,原始人类在两个方面却有着超出预想的进展:一是贮藏容器,这个可以理解,食物和工具需要随时带走,以应对气候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编织技术,这与服装的产生密切相关,在没有桌椅的时代,也许裹在身体上的和垫在地上的是同一种物品。

如此原始的状态经历了无法想象的漫长演变期,直到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居住在现今伊拉克东南部)发展了长方形的“日晒土坯房”,并彼此围合出聚落和庭院。作为结构构件,壁柱成为室内空间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公元前2000年起,埃及和希腊这两个文明发源地都获得了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在埃及,磨光石块开始被用来砌筑庙宇,建筑和室内用品都开始出现关于几何形状的比例关系。为了保护自己,胆小的米诺斯国王用密密麻麻的的柱子修建出“米诺斯迷宫”,以免城池被攻破时被敌人抓住,却成为历史上关于空间路径关系的最早探索。在希腊,柱廊成为室外和室内空间最重要的元素,而没有顶棚的围合建筑(例如剧场和浴场),则是开放空间的雏形。

公元前300年古罗马帝国征服了希腊,它借鉴希腊美学中的一些概念,发展出舒展、精致、富有装饰的建筑和室内空间。精准切割的石材和马赛克开始大量应用到建筑之中,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建筑和室内,成为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线索。室内设计随着建筑设计的兴盛而日渐丰富。当代社会常用的家具(柜、桌、椅等等)在这个时期形成了稳定的原型。

这一时期,有位叫维特鲁威的建筑师正在奋笔疾书,他的《建筑十书》大约在公元前20年完成。不过他本人绝对不曾想过,这本意大利语的小册子会在1600年之后翻译成英文,成为建筑学最受崇拜的理论源头。

古罗马时期建筑结构的发展,诸如券、拱、穹顶的建造,极大的释放了室内空间的尺度。这些大空间早期并非以宗教活动为主导,而是作为法庭(巴西利卡)、公共浴场、图书馆等城市服务设施而建造。但是到了公元400年左右,基督教开始走上统治地位,甚至出于教义的分期罗马帝国被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世俗性的巴西利卡建筑形制被直接搬用到教堂建筑之中,宗教性取代了世俗性,成为持续千年的人类精神主题。

然而建筑空间并没有因为人类精神家园的纷争而停滞。东罗马帝国的拜占庭艺术发明了“帆拱”,将球面填充在以直角相交的相邻券之间,从而获得更高更宽阔的室内空间(最著名的实例当属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帆拱随后又演变为交叉拱和六分拱,进而演绎出中世纪缤纷多姿的哥特建筑形态。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04 罗马万神庙内景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土耳其圣索非亚大教堂内部的帆拱空间3

美学运动中的室内空间

然而哥特建筑不论多么高耸、多么复杂,它的室内空间形制几乎是固定而刻板的。真正产生的突破的时期是文艺复兴,这是一个博采众长、百花齐放的时代,几何学和透视画法的进步,使得设计师可以尽情地控制视觉上的远和近、大和小。这个时期室内空间比较显著的演变在于空间视觉上立体感的丰富,以及彩色镶嵌技术和铺砌花砖的普及。柜子和桌椅的品种数量进一步变得丰富,由烛台和烛架形成的照明设备成为空间效果的重要部件。不仅如此,这一时期的室内还普及两类物件:时钟和乐器。前者由于体积演变得更小而进入室内,便于人们任何时候在家中查阅时间;后者则体现出音乐对生活的重要性。

文艺复兴晚期的巴洛克风格曾经被后人指责为浮华和颓废的蔓延,但事实上它也有进步的一面,即通过设计的技法来表达空间的复杂性,这是连接古典学派和现代建筑的纽带之一。正当欧洲大陆的巴洛克发展澎湃之时,英伦岛国的设计风格则展现出潜在的领先性。随着海路贸易的快速发展,英国在思想和物质上与世界的联通变得日益紧密,东方的装饰元素被引入乔治时期(1714-1810年)的室内设计,随后,工业革命的爆发带来至关重要的“设计观念”革新:技术似乎能够取代美学成为设计的第一要素。小如浴室空间,复杂的供水供暖管线与卫浴设备结合,形成了引领现代生活的一个空间原型;大如车站与博览建筑,钢与玻璃的大量应用,释放了公共空间的尺度和开放特质。

然而历史的镜子似乎总有两个面。尽管工业革命已经萌芽,同时期的维多利亚风格却占据了时代的主流。工业促进了“室内空间生产”的效率,多层薄木片组成的胶合板可代替实木;蒸汽压力机可使木材产生丰富的曲线构型;大工厂的织布机带来了艳丽的图案;皮革的机器加工使它大量出现在家具和装饰中……这些关于室内的变化,戏剧性地促成了维多利亚风格没有摆脱巴洛克的后尘,步入“装饰过度”的面貌。

从文艺复兴晚期到现代设计的启蒙阶段,“去装饰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三个艺术和设计运动,无疑是促进历史转变的重要标志。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希望改善维多利亚风格过度装饰的趣味,呼唤手工艺来诚实地表达材质和技法;比利时和法国的“新艺术运动”则提出拒绝复古和折衷,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设计,这场运动影响深远,甚至远在西班牙的建筑大师高迪也受到了它的影响。不久之后,“装饰艺术派”(Art-Deco)虽然也以装饰为名,但实际上它鼓励新材料和工艺的运用,并通过大量的商业和住宅建筑让设计为社会大众服务,这在观念上已经离现代主义非常接近了。缺乏意义的“装饰”正在被设计师们作为革命的对象加以抨击,来自维也纳份分离派的奥地利建筑师Adolf Loos甚至喊出了“装饰即罪恶”的口号,显然,它对于室内设计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建筑外观。

这个时期工业设计与室内设计开始同步发展,例如厨房,正在成为一个典型的经过“一体化设计”的空间,以容纳复杂的食物冷藏和加工设备,同时也要保持它原有的社交属性。设计师成为一个明确的职业范畴,他们不仅仅设计建筑的室内,也开始设计邮轮、火车的内部空间和装饰。从工业革命步入现代主义的这个百年之中,其实是设计史上最徘徊、最纠结、最震荡的一个时期。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05 西班牙圣家族教堂的内部空间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07 柯布西耶设计的法国朗香教堂室内空间

 

 

现代语境中的室内空间

接下来的故事变得清晰起来,真正改变世界的并非两次世界大战,而是一根主导社会发展的观念主线:现代主义。严格地说,只有生活走向现代化,才有室内设计的“现代”可言。荷兰风格派、德国包豪斯,以及前赴后继的现代主义先驱们,先后以革命者的身份,通过新的设计思想,对占据主流意识的传统空间进行扰乱和撼动。科技的进步加强了观念的演进:电话和电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作息习惯,钢和混凝土作为主流建筑材料取代了砖石,火车和飞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机器工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历史上所遵循的传统生活将离我们远去,未来的世界与过去似乎不会再有联系。

在室内空间的打造上,出现了诸多过去不曾有过的方法和方式。稍作举例,乙烯基成为地砖铺面的基本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成为适合人体曲线的座椅材质;不经修饰的素混凝土成为一种质感的表皮,建筑内外皆可使用。简洁流畅的欧洲的现代家居进口到美国,立即受到极大的追捧。中产阶级放弃了繁琐装饰的价值观——生活变得从未有过的便捷和轻松。

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就是从流线来解析空间。车站有出发和到达的流线;医院有就诊和医护的流线;银行有前台服务和后台管理的流线……空间与人的移动,被放置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以研究。

二十世纪末的3个建筑思潮开始对现代主义的某些简单乏味进行各式各样的修正。基于“后现代”(post-modernism)理论的建筑师(文丘里和罗西等人)试图抨击二十世纪中期过于均质化的城市建筑局面,表达出建筑本身应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呼唤建筑空间对传统进行戏剧化的回归,再现装饰和丰富感。而另一个备受推崇的“高技”学派(High-Tech),则从工业元素的美学出发,通过对结构和机械构件的暴露和设计,表达一种空间的节奏,福斯特和罗杰斯等人至今都乐此不彼地这样实践。比较令人费解的解构学派(De-Constructive)建筑师(埃森曼、梅恩、哈迪德等大师皆在此列)试图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让空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带有炫技般的复杂,同时又保持清晰地流线和功能。这些理论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它们平行而交织地发展,织就了愈发多元的设计趋势。

现代建筑历经了几代建筑师的努力,为世界贡献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但关于空间的本质观念并未有过动摇。随着设计分工的发展,室内设计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领域。正如几百年前,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分离为两个不同的专业那样,今日大学的设计学科中,建筑、室内、工业设计也成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它们虽然相互跨界,但保留着自身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这段旅程到了这里,我们会问:室内空间的未来在哪里?我们如何在当下去预测和判断它的明天?

是的,我们永远无法预测明天,但未来的演变又却从未脱离我们对当下的观察。如果一定要描述室内设计可能存在的某些变化,我想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提示:

1, 空间从“静止”走向“运动”

传统意义上,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今,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动词。现代建筑带来的“流动空间”观念,人在空间中的活动,光线和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是设计研究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元素。未来的室内设计,将具备更加“运动”的特征,不论这种运动的感觉来自视觉效果或是人的移动。当代的交通建筑、体育建筑、商业建筑,正在愈来愈清晰地展现这样的运动体验。

2,空间的“质感”更加轻薄通透

这个趋势可能与当下的时尚有关,即建筑不在展现厚重稳固的特征,相反,它被刻意地设计成更加通透、简约和漂浮。不仅仅是建筑,时装、电影、文学,家具和器物,莫不如此。似乎轻薄透明的空间可以带来更多的愉悦。这方面,日本和北欧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走在世界的前沿。

3,空间的“界限”更加模糊

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交融和模糊的趋势。不同建筑类型的室内特征正在模糊,办公室更像家,医院更像酒店,商场有时候更像游乐中心或博物馆;不仅如此,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界限开始模糊:我们在室内像室外一样开始打造庭院,建筑外墙的材料大量用在室内空间的墙体表面,而某些没有顶棚(或有顶棚但没有墙体)的灰空间,让我们无法准确定义它是否属于室外。

全文写作:艾侠,(感谢韩珊珊博士对本文的帮助)

2017年出版的《触碰空间》即将收录30个室内设计作品,部分图片如下: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北京【凹空间】文创集成孵化中心(CCDI)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福州世欧王庄售楼处(CCDI)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国家游泳中心室内空间(PTW + CCDI 设计)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丽江金茂君悦酒店(A49 + CCDI设计)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青岛邮轮港客运中心(CCDI + TengYuan设计)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悉尼琼斯湾码头改建(PTW设计)

触碰空间:室内设计的旅程
悉尼卢米埃住宅公寓 (Foster Partners + PTW)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267)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