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蝶*.*影~

个人档案

梁晓


室内设计师

博客公告

 

HELLO~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27 篇
评论:2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空间建筑的非主流妆容-毕业论文

(2009-05-04 23:12)
标签:建筑装饰 

如果把空间建筑看作一个躯体,

那么外在的装饰都可以算作一份妆容,

或浓艳或淡彩,

总给人直观的视觉感受,

而平面,波谱艺术,色彩恰恰是表达此感的最好媒介,

色彩,光影一点点流溢。。。 。。。

少了空间建筑的生硬冰冷,轻松活泼的气氛便一泄而出。。。 。。。

 

  • 建筑-空间建筑.空间结构性.空间情感性 
  • 建筑装饰及其发展     
  • 平面对建筑的影响       
  • 色彩对建筑的影响       
  • 波谱艺术对建筑的意义    

 

建筑通过其特有的空间结构关系和艺术表现力传递建筑的情感。建筑空间情感化、人性化的塑造,使其充满了特定的情感信息。这种特定建筑情感的凝固和展示,是以具有可感性的富有特定思想内涵的符号结构而成的,即把抽象性的情感概念以抽象的符号或具象的形式,转化为可被感知的符号或视觉语汇,以符号语汇来完成情感的传递。建筑装饰是建筑本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建筑空间建筑.空间结构性.空间情感性

 

1.1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的线条,面,体积和体量肯定是有价值的,但并不是建筑特有的价值。建筑除了仅有的长和宽的空间形式——即面,供我们观赏以外,还给了我们三度空间,就是我们站在其中的空间。这才是建筑艺术的真正核心。建筑艺术的职能与雕塑有许多共同之处,与音乐共同之处就更多了。但它也有它的特殊领域和自己独特的趣味。空间就是它所独占的。各种艺术中,唯有建筑能赋予空间以完整的价值。建筑能够用一个三度空间的中空部分来保卫和包围我们人类;不管可能从中获得何等美感,总是唯有建筑才能提供。绘画能够描写空间;诗歌能够唤起人们对空间的印象;音乐则能够给我们空间的类似形象,但建筑则直接与空间打交道,它用空间作为媒介,并把人摆到其中。

 

1.1.1建筑的根本是空间,从连续空间中分割、重组

在文化差异下,东方建筑寻求气的畅通即要求空间的连续性,西方建筑寻求灵的空间即要求空间的闭合性。建筑是人类为满足自身居住、交往和其他活动需要而创造的第二自然,也是人类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空间环境。以目前人类的认知能力可感知三维物理的存在,人类对空间的认知将为建筑带来颠覆性的变化。空间的分割与重组需要介质,这种介质就是以空间形式而存在。未来的这种介质可能会是虚拟空间,目前人类将这种介质称为建筑实体。建筑实体是由结构作为保证的。结构贯穿于空间,结构的受力形态才是建筑实体的根本,而受力形态反映在空间。

1.1.2建筑空间也是情感化的、人性化的

建筑环境设计关注的主流不再仅仅局限于雕塑、绿化等等有形形体元素的艺术结构和空间定位,而是更多地趋向于对建筑空间和现代生活空间人文的、生态的多元化关怀,使建筑环境空间的创造更具有人性情感,更符合现代人对环境的审美需求。色彩空间和情感空间作为建筑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受制于建筑的风格、构思、材料、结构、空间等许多方面,但对它们的创造性使用,将会大大改善和提高建筑与人的情感沟通,使建筑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时候,更能得到建筑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和亲切的感受。

 

 

 

 2.建筑装饰及其发展

 

2.1建筑装饰总述

悠悠几千年,古今中外的建筑历史是人类文明的最好见证。从埃及金字塔到中国的万里长城,从巴黎圣母院到北京故宫,这些不朽的建筑杰作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而与建筑融为一体的装饰艺术浮雕、壁画、彩绘、镶嵌、琉璃陶瓦、雕梁画栋,正是古代东西方文化的结晶。

 

211 国外建筑装饰风格的发展特点

长期的建筑艺术实践,古代埃及人民为了满足建筑装饰的特殊要求,显示了非凡的聪明才智,他们创作的古埃及建筑,造型装饰程式化,形象夸张大胆,装饰类型以浮雕和彩绘为主。以太阳神庙为例,官殿内外墙壁的雕刻和绘画同平面墙壁相适应,形成了完美强烈的建筑统一感。 

古希腊的建筑内容主要是神庙,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建筑的装饰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有超时代感,其风格特点和装饰类型是,格调清新,雕刻图案精细完美,比例适度,雕刻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装饰类型。如雅典中神庙建筑中的雕柱,精美动人,建筑群上女人像柱廊和花纹雕饰高雅逼真,达到了空前完美的程度,可谓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了。

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建筑成就。建筑同雕塑、壁画、环境和整个城市景观融为一体,表现了强有力的社会特征。罗马建筑装饰的突出特点除了发扬光大古希腊建筑装饰优点外出现了半圆形拱券式的造型结构装饰。如古罗马图拉真记功柱的装饰展示了一种超凡的华贵和精美,在柱式上从古希腊柱式的原形基础上又发展了更多的古典柱式。而纯熟的花纹雕刻,说明了罗马艺术家有着高超的雕刻技能。

拜占庭是西欧一个强盛的帝国,它包括地中海岛屿的许多国家。它的建筑繁荣时期是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时期。此时的建筑装饰新颖别致,有彩色大理石贴面,还有以马赛克为材料的彩色玻璃镶嵌。

在西欧中世纪时代,建筑与装饰的结合到了最为发达的阶段。在哥特式的教堂上下到处可以看到布满雕刻的装饰图案。其建筑装饰特点是,无论建筑的柱头、檐口、门楣或柱廊上均留下了艺术家们精心雕琢的痕迹。哥特式教堂的窗子很大,这给彩色玻璃窗的装饰提供了条件。建筑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韩斯市主教堂。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掀起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同时奏响了欧洲文艺复兴建筑史的乐章。在建筑、园林、广场和所有建筑装饰中面貌为之一新。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最大特点是,雕塑与壁画相映生辉,雕塑和壁画的场面之大、水平之高是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人们熟知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它的装饰规模及豪华程度,也是教堂中绝无仅有的。墙壁、天花板的彩绘和雕刻富丽奔放,给人一,种金碧辉煌之感。此时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建筑大师和绘画装饰大师。其中最典型的有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和拉菲尔。他们共同促成了建筑、装饰、绘画的大熔合,开创了一个辉宏的装饰时代。

巴洛克时期。主要建筑形式与哥特式大体相同。建筑装饰特点表现为,豪华艳丽,浪漫丰润,所有那个时期的宫廷华厦的装饰均以空间广大、华丽堂皇为风尚,体现了姿情欢乐的气氛。

罗可可风格起源于法国路易十五时代,是女权嚣张时期对于纤巧柔和的装饰形式的热爱表现。因此,罗可可风格很自然地注入了欢乐和温馨的女性化特点。建筑装饰上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方面,为贵族苍白娇弱的思想生活服务。

建筑发展到近现代,建筑装饰出现了一反常态的单纯形式,好像又回到了原始的状态,建筑上没有任何装饰,就连门、窗的构造也只求使用和采光需要。几何式的图形,成为建筑造型的唯一语言,新兴的现代工业技术和材料充分得到发挥,突出了机械的模式。

从后现代建筑开始,建筑又增加了装饰性,重温传统装饰的各种语言,并加以提炼,创造出新的装饰语言。

 

212 中国建筑装饰及发展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它特殊的风格和卓越的成就,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砖瓦的烧制,到了秦汉时代,有纹饰的瓦当和栏杆砖的出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吉祥安乐等瓦当与带龙首兽头的栏杆,在图案的造型和抽象的含意上,有其独到的艺术风格。

魏晋以来,除宫殿、住宅、园林建筑继续发展之外,又出现了一种颇具神秘色彩的佛教和道教建筑。如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巨大的雕刻群像,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宏大的艺术思想。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保留至今较为完整的有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正殿,还有许多没能保存住而被记录在壁画当中。此外,舍利塔遍布各地,粗大挺拔、风格朴实的建筑构件和刚劲富丽之美,使大唐的装饰艺术具有夺人风采。

宋辽金时期的建筑受唐代影响很大,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并有了建筑总结性著作如《木经》、《营造法式》。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寺塔的装饰尺度合理,造型完整而浑厚。苏州虎丘塔、泉州仁寿塔都是典型之作。昭陵的石刻、墓室图案都具有刚劲、富丽之美,对后来的民间图案发展有着指导性意义。

明清建筑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建造许多规模宏大的宫苑,陵寝,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很出色,在装饰风格的表现上沉雄深远,映透了明清全盛时期皇权的声威。到了清代中叶以后建筑的装饰图案或彩画生气低落,唐宋装饰的风采已经踪影皆无,由于过分追求细腻而导致了琐碎和缺乏生气的局面。

 

2.2建筑装饰的发展

 

总之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反客为主的支配着社会的走向,造成人类主体性的丧失和生存的异化.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逐渐复苏,并影响了科学观、自然观、和社会观的转变.反映在建筑领域则是对建筑本质的探究.建筑装饰是建筑中最具人文属性的要素之一。而现代主义建筑是反对装饰的,这里所谓的装饰是狭义的。根据装饰与被装饰主体的关系,附加在被装饰主体上的装饰和为了使被装饰的主体更具有美感;而着力于对被装饰的主体自身审美潜质的挖掘与转化,这种修饰是非附加性的,包含着这两种类型的是装饰为广义的装饰。 按照形象的节律和节律的形象理论,从装饰手法的角度来区分,装饰还可以分为表象装饰与节律装饰。节律装饰具有能够通过节律同构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能力;由于象征等手法的作用,表象装饰能够充分展现出社会结构和人类的精神意志的深层内涵。现代主义建筑的装饰,是要突显出材料独立的审美意义,使得造型的元素直接进入审美观的范围中去.本文则重点探讨平面艺术和波谱艺术对建筑的影响和色彩光影对建筑的意义。

 


            3.平面对建筑的影响

 

3.1平面与空间环境的联系

平面设计一直被界限在二维的空间之中,而从空间角度去看待平面设计,从平面设计角度讲:平面有了大的语境背景,有了决定其形式的组成条件;从空间角度讲:空间的每个立面是大的平面,每个结构就是大平面的形式元素。用平面的语言去控制空间的表达,空间会呈现出整体的协调;用空间条件去决定平面语言,平面语言会更融空间为一体,会更有环境价值和应用价值,使表现更为恰当。通过平面概念中的形式安排,来连接空间设计中的构成要素;通过平面概念中的形式安排来营造环境空间。它们具有一致的目的性。

 

311 平面设计是空间环境中的必要条件

格罗庀乌斯说“一切创造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筑”。环境的改变,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生活的方式、内容会变化,人们的审美习惯也发生变化,平面设计是商品社会与人类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传达当代艺术和审美倾向的重要载体。

平面设计所承载的内容信息得以用艺术的方式加以体现,艺术习惯是人们在环境中得到的感知。那么,可以说环境空间的艺术形式对在此空间下的平面设计有其指导性作用。在平面设计的风格取向中,有大部分是来自设计师本身的,设计师的爱好、风格、审美决定了平面作品的风格,但平面设计作品必定是社会作品,是要流通和传达的,要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之中,设计师必定要考虑社会因素,其中,环境和空间的感性认知,是设计师对时代的重要吸取,从中得出抽象的、具像的内容,设计师又应用在理性的设计之中,这些平面作品都会带有理性的时代气氛和人文的感情色彩。施加在环境之中的平面作品,所要承载的环境艺术倾向的多少,是影响平面作品和环境的和谐效果和整体视觉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设计平面艺术之初,要参考环境的艺术风格,审美倾向、空间比例,这并不是在扼杀设计师的个人风格来换取大的和谐,而是让设计师使环境空间因素有其自我的感性认识,通过这种认知的提取,来指引创作的方向,每个设计师的认知特点是不同的,这使每个环境空间在设计师的利用之下,作品所表现的视觉感受会不同。环境空间是每个设计师共有的财富,但如何利用它,是设计师的个性所在。

 

3111空间的识别与定位系统存在

它是承载大量信息活动平台,空间的区域划分是通过结构和材料面的设定所完成的,但只有在人的观念和思维习惯的参与下,空间才有其相对的使用价值,传统中国的山亭楼阁,宫殿庙宇都是在人的观念和文化意识的指引下才有所特定的存在方式,人的思维信息传达不仅在于对空间大小,方位,材料的直觉反应,空间中的图式,结构面中的可读信息,装饰性的图形等是传达应用信息的重要手段。

通过平面的文字,图形,色彩信息语言来识别和定位空间,以求得更加合理利用空间的功能,协调空间的走势和分类,是平面语言最直接的价值体现。在这里所说的平面识别系统,并不完全等同于CIS理论中VIS视觉识别的环境应用,在无具体机构与系统单位的空间环境中,识别其中的单位属性,除环境本身的材料和结构特征外,平面语言所强调的图形,文字,色彩关系,在环境材料面上的合理搭配,使空间形成连续性,多面性,可控制性的系统组合,会使识别传达得以最大的发挥。对定位空间的平面语言来说,空间的应用目的是主要的出发点。空间概念的营造必须辅助于平面语言在其三维 体面中的应用,在直接传达语言方面,平面相比于环境是更让人容易理解的方式。

在现在的空间环境中,平面语言的应用已经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在中国尚在发展期的平面领域和环境设计领域,由于在设计之初,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因素参考,往往会出现在应用配合上,在艺术风格上相互的不合协,导致在传达功能与审美上的双重折扣,造成设计理念的矛盾。识别与定位功能是平面语言给空间环境提供的最佳传达方式。

 

3112 气氛营造与艺术风格的表达

作为人类文明的绘画和壁画艺术,一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生活在空间中的人们在尽情享受空间给其带来生活方式的同时,又赋予了空间人类的精神追求和艺术审美。在当代的空间环境中,人文装饰的成份已经被现代主义理性结构的发展所逐渐消减,环境从理性结构和功能出发,发挥人们对空间的内在需要,国际主义风格的普及和后现代地域性差别特征的推广下,使其空间环境以外的装饰语言有了全新的改良变化:a: 装饰不再是表面的材料浮华;b: 更注重材料的本性发挥和抽象特点;c: 装饰是为了表达环境意义而不再是人文精神意义。

在环境的气氛装饰中,平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会场、展馆、销售场等空间之中,平面设计语言其形象、直接的表达方式,通过运用色彩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包装空间,使空间美感在特定的语意表达下,得以发挥最佳的利用价值。平面的简易、经济优势,在需要短期营造空间气氛的理念中,是实用、方便、快捷的手段,材料多以布、纸、塑料、光等为媒介的平面语言,在布局空间、构建空间方面,能使空间在具有通透感的同时,还会有层次分明的空间层次感,空间中审美的内容会丰富细致,文化语言的运用会有最适当的空间媒介。

在当今的环境设计中,动态媒体应用于空间,使环境本身富有动感和视觉吸引力,气氛中增添了科技感和活力,例如电子屏幕、大屏电视、动态霓虹灯等在特定环境中的应用,这些具有平面语言的视觉设计,既是平面设计语言,也是环境设计语言。在舞台等场地中灯光的设计,使其有了焦点形态,同动态媒体一样,光构成是平面语言的重要成份。空间是相对固定的,运用平面设计的多种传达方式,对环境的气氛营造有决定作用。

 

3113教育与引导功能

教育的意义经常被我们固定在学校功能和大众文化传播之中,如今的交流和文化传达方式已经有了更多样、更广泛的渠道。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最大平台,生活在环境空间中的人们对空间中的各种认知是无法回避的现实,空间中各种信息内容是影响人思维的重要因素,承载空间中可读信息的媒介大多是平面语言方式,平面设计的语言形式直接影响了空间内容在环境中,运用最直接的语言形式,影响其人的行为举指,是平面设计在空间中的最直接教育功能。比如说:垃圾回收处的平面语言实施,公共空间的行为要求等,但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教育作用不是命令的、强加的、影响环境整体美感的存在方式。发挥平面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喻意性,利用环境特点和行为方式,让语言融汇在空间或物品之中,形成把教育目的运用在习惯的行为之中,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又同时指引其行为方式,环境影响人,人也在影响环境。

 

312平面设计的环境目的

3121连接空间的“点”

平面有多大,又有多小,这已不再是尺度的问题,设计中的空间构成是点、线、面的关系,那么,构成线的点、构成面的线、和构成空间的面都可以是相对独立,但又必须溶汇其中才能产生空间中含义的元素状态。

平面设计在空间中的出现常常是以相对独立的点状出现,像广告牌、指示牌、海报等。在通常的空间认识中,这些平面作品只是悬挂于空间的具体事物,跟环境无关系,是独立的。就这一点,我们要从系统的角度审视它,首先,就信息功能而言是可以独立成章的,因为平面设计中所传达的内容信息是要有特定的代理事物的,是要在多种环境中都要传达同等信息的载体。但就审美功能和艺术形式而言,在环境中的平面设计是在人们流动的视野中进行的,以整体大环境中的相对“点”方式存在,平面设计不应该只是具有震撼力和抢眼球能力,平面语言应是环境中的语言,利用环境本身的布局,结     

构、材料,来设定平面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说:平面可以是环境设计布局结构和材料时可利用的因素,在增加环境空间的变化和丰富价值中,平面设计能减化多余的程序,平面设计在空间视觉中是连接空间线的“点”。

 

3122贯穿空间的“线”

平面设计中CIS的价值已经在经济时代被广泛的认可,CIS中的VIS是通过视觉形象的统一性、规范性、艺术性来包装企业。企业的办公空间、销售空间、活动空间,都要有其鲜明的视觉包装,可以说是因为有其VIS的存在,这些相对独立的空间才发生意识上的改变。在现在的建筑与室内艺术设计中,虽说理念的特定性(为什么样的空间设计、为什么群体设计空间)是较明确的,但还是会有其概念化的成份存在。在建设环境时模糊其本身的应用性,可利用方式随平面视觉语言发生意识的变化,已经成为公共环境的发展新趋势,在这样的概念化空间中,我们以什么方式去布局空间,指引生活?平面设计在空间中的应用是最合理方式,是指引空间的“线索”,要强调的是所提出的这个“线索”不简单的是指示牌、门牌、挂饰等说明事物,它是设计师在确定整个空间的利用目的后,把整个空间当成了一个流动的(并且是按设计师所安排的流动线路)平面艺术作品。在这个作品中,固定的是设在空间中的每个平面设计作品,流动的是人们在空间中的观念意识感受。空间是个大背景,平面设计是空间中的附加语言,众多统一语言的组构,就是人们对空间的观念定位,发挥平面的“线”价值,同时就是在发挥空间的利用价值。

 

3123利用空间的“面”

空间在人们的固定视线中是平面化,这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是成立的,无论空间千变万化,在平面的视野中都是不同形态的组合,就像绘画大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所展示的那样,平面中有各角度的空间存在。那么反过来说,空间中也蕴藏着不同角度的平面,平面的艺术效果同样影响着整体空间的艺术倾向。

空间中的建筑群体及其室内不同方向的框架面,在固定角度中是错落的、叠加的、交差的透视关系,这些面的组合是一种偶然。但在设计的指导下,也会是一处必然,这种必然的产生,会使我们的空间有更加明确的设计追求,在这空间中的一个面上做平面设计,那么它就是整个空间角度中的一个形态,利用整个空间角度中的面去做平面设计,那么整个空间角度中的面就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形态,这种形态是固定的,又是可以相互利用的。好似楼体上的颜色、形状在广告的利用下可加以变化;室内墙面的材料、壁饰可以形成整体中的一个面。“面”在视觉角度中会有面积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样会使整体的平面设计带来动态的活跃气氛。在空间的世界里有平面的存在,在平面的世界里也有着空间的发生。

 

313  环境设计经常是平面设计

上文提到空间在固定角度中是平面的,空间又是不同的平面所组成,那环境设计就等同于平面设计了吗?从大的角度讲,设计理念是相近的,但各自有其因素的差异,环境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的出发点,就是结构和利用价值的差异。我们从视觉角度出发,环境的空间利用和比例关系,如同平面中的构图,取舍之间达到所表现的目的;空间形状的组构如同平面的图形语言,以形态沟通情感;空间内的材料运用和搭配,如同平面的版式设计,组合之中体现风格。

这些相近之处,使平面语言可以空间化,又使空间的语言成为平面化。有体积的事物是图形的三维状态;有色彩和肌理的图形是三维的材料组合,在应用原素的概念互换之间,对材料、形态的认知是关键的,设计师的作用就在于认知这些三维的、二维的空间中,原素的相似性、概念性、差异性。空间之中表现图形,是大的平面设计;平面之中体现空间是概念的空间设计。

 

314  介质的相同追求

如今材料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使平面设计已不仅局限在纸、布、木等传统媒介上,材料学的应用在当代平面设计领域已经形成了新的发展空间:金属、石材、塑料、玻璃等建筑材料被逐渐应用在平面设计之中,这也使平面设计有了实体的环境特征。环境设计的介质语言,以其本身的体积和质感特征,运用于平面语言的表现上,拉进了平面设计在环境中的融合方式,还使环境语言有了更细致的表达。

就平面的传统介质(纸、布、塑料)为例,在环境中常常是小面积的出现,并附着在空间墙面之上。而平面设计利用环境介质来表现,使其面积、质感表达、形式和内容都有所突破,形成空间的美。但平面设计利用这些环境介质,利用方式上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对于材料表面的利用是平面的表达方式;其次,对于材料所能组构的平面造型是在环境面上的表现;在材料上运用技术方式增添信息内容,使环境固有的材料成为平面语言的媒体。介质的共同利用,对于平面设计是信息载体的转换和扩大,对于环境是空间结构和材料的质感表现和立体审美。

在各学科日趋精细,类别日趋复杂的设计领域中,大设计的概念在相同基础的作用下,相互间的因素交流、出发点的统一、审美目的的一致都使各学科成交融式发展。融合相关领域知识;结合外在环境因素,对于处在变化中的平面设计艺术而言,是发展自身优势;扩大发展空间的推动力量。平面设计和环境空间设计同是生活空间艺术的重要组成,设计一个和谐的、规范的生活空间,就必须注重各学科的优势互补,以求得我们生存环境的更加美丽。

 

4.色彩对建筑的影响

色彩可建立在建筑形体之上以传达人们认知情感,色彩对视觉效果影响是十分强烈的,它往往给人非常鲜明而直观的视觉印象,同时它是建筑造型中最直接有效的表达手段,它使建筑造型的表达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建筑的活动中,往往会受到功能、造价、技术以及设计规范等多方面条件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以致建筑往往难以摆脱平庸和单调,而色彩的使用则为建筑提供了创造富有独特魅力的建筑环境的可能性,为建筑增添了难以言表的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建筑造型大大的丰富起来。

色彩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的功能不仅在于装饰美化和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它作为造型艺术的语言媒介,在建筑环境情感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色彩情感取决于色彩各种特性、属性的表现以及与建筑表达语言的和谐共鸣,它的特性使人把与其相通的心理性质和社会文化发生联系,引发某种情感沟通。比如黑色给人一种深沉、严肃、悲哀等心理联想,有强烈的沉重感和压抑感。美国肯尼迪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就利用这一色彩特性,通过大面积黑白绝对色的有力对比,极度渲染美国总统的悲剧性死亡。超大体量的黑色玻璃幕墙的构成体,给人以超常规尺度的结晶体般的纯净感。建筑色彩营造的最佳色彩关系,将肯尼迪图书馆的纪念意义推到与一般总统纪念图书馆截然不同的境界,构成沉思、缅怀的庄严气氛。在这里,抽象的情感,抽象的色彩涵义,通过特殊的色彩抽象符号及其空间语序的构成,转化为可视的明确符号和情感定位,准确、系统、深入和全面地阐述了特定建筑空间的情感特征。

色彩是环境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它和形、光等视觉元素一起传达建筑环境的信息及语言。它依附于其他元素而存在,又和其他元素紧密相连。色彩相对于其它视觉元素,更加直观和鲜明并且富有情感。建筑环境创造过程中怎样科学化、艺术化地运用色彩,首先必须明确色彩的特性及几种主要的用色关系:色彩的对比关系及诱目性,建筑色彩与造型关系,环境色彩中各种色相的组合(配置)关系等。色彩本身并无美丑之分,色彩的魅力在于色彩与色彩之间关系的协调。发挥色彩优于其他视觉元素的特征,与环境氛围,建筑空间,形态构成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环境艺术。另外色彩与造型之间互为联系,彩与造型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说造型是物体的躯体,色彩则是物体的衣表,二者统一整合就能充分表达该物体所具备的意义。建筑作为审美信息载体的视觉语言,通过实体的物质表现,以视觉符号组合的方式呈现视觉的价值。在建筑的造型语言表现中,色彩成为物体形态的表达工具及情感象征的要素,以其独特的功能且完善地配合,让人们便捷对建筑审美的分辨与情感的认知。二十世纪开始被称为是进入色彩的时代,色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运用。色彩作为当代人的全部生命感知本质的一个最普遍的存在,几乎影响到人类生命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色彩在环境中,必须通过附载在具体的物体上才能表现出来。人着色于物体,改变了被着色物体的自身本质,无声地传达了各种思想、感情和情绪,可以说色彩变成了语言、思想和感情,让人们在一定的色彩环境中,感受到色彩的无限魅力。色彩能滋润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情感,丰富我们的生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为提高环境艺术质量,必须重视环境色彩的研究,才能避免环境色彩中色彩混乱、单调、贫乏、大同小异或是色彩污染现象在建筑和城市环境中到处泛滥。

 

5.波谱艺术对建筑的意义

波谱艺术作为平面艺术的一部分但又极具鲜明特征。波普艺术 5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中,在美国和英国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称为"波普艺术"。被冠以"波普艺术家"的这些人在这段时期的创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之物为题材,采用的创作手法也往往反映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造成波普艺术的元素并非到处都有,战后英美的城市文化是其生长的特殊土壤。只有与这种城市文化接触密切的艺术家才能抓住波普艺术特有的格调和表现手法。波普艺术抵制了一位著名批评家的格言:伟大的艺术必须是艰深的艺术。波普艺术家常常采用拼贴或者批量复制的手法,看起来比较容易。"波普艺术是速溶咖啡,是近代电影中的宽银幕,它不是僧侣统治之下的拉丁文,它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的感染力和它的范围一样广阔,它接纳一切,接纳生活中一切更为普通的方面。它仍然是艺术,但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所以形式活泼明朗易被人们所接受。波普艺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消费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文化,并通过现实的形象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

波谱于建筑则是作为大众文化出现在建筑之上,赋予建筑自身所独有的时代气息。走向波普建筑 “我们越往西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就看到越多的波普形象……甚至波普无处不在……波普,这是新的艺术。一旦理解了波普,你再也不会以相同的方式看待一个标志。而一旦你思考过波普,你再也不会以同样的方式认识美国了。” ——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在1962年做了那次由纽约西行至洛杉矶的颇具启示的旅行。那一年,波普已经作为国际上认可的文化现象随处可见了。 那年,建筑师史蒂芬·坎纳还是一个成长在波普之都——洛杉矶的小孩。虽然小小年纪,他已对周围好玩的商业环境非常适应了,并且被沃霍尔所吸引。对史蒂芬而言,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到处是小型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汽车影院、汽车旅馆和未来派风格的咖啡店,所有这些都由欢快的巨幅广告标志传达出来。在他看来,洛杉矶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新城市,镀铬装饰的小汽车穿梭在干净而宽阔的街道上,街道两侧是整洁的住宅排列在充满阳光与绿意的草地上,家家户户都有着现代化的设施,使用它们的是些爽快而面带笑容的家庭主妇。而且,还有迪斯尼乐园。“有多少城市有波普艺术和迪斯尼乐园呢?又有多少城市能有这么多的色彩和阳光呢?”史蒂芬这样问道。是的,波谱艺术是大众的并且阳光般热情艳丽,幽默诙谐,反观当前建筑单一色的清水混凝土,并且视觉面积很大,抬头即是成片的高楼大厦,这样极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因此现代建筑完全可以将波谱艺术丰富多彩的一面引进来,让建筑闪烁出活泼轻松的一面。

 

总上所述,建筑和建筑装饰构成了建筑的完美统一。如果说一个建筑是一座巨大的躯体,建筑装饰就是它的生命和活力。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不同的建筑装饰则放射着不同的艺术光辉。每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都在建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这些印迹除了在建筑的构造中得到保存之外,大量的信息凝聚在建筑的装饰中。建筑中的雕刻、纹饰、色彩、线脚以及构件排列、组合的秩序等等,都成为我们判断和理解建筑风格、类型和文化内涵的至关重要的信息,人们的社会意识、信念和价值观通过这种形式而得到显现。然而,建筑装饰的历史遭遇却随着社会变革和时尚的变迁,经历着褒、贬、扬、抑的不同命运。自18世纪以来,人们对装饰的抨击多于对它的赞扬,像卢斯、拉斯金等人就是激烈的反对者。在20世纪初的抽象派画家那里,更是把“装饰”视为最令人讨厌的字眼,将它看成是寒酸的行当。这当然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装饰的价值在洛可可时代已日渐式微,在功能主义和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装饰和手工业制品已成为机械化大生产的阻碍,因此,人们要求变革这样的现实,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潮流。但是,“装饰的罪恶”不应归咎于装饰本身。我们应当把目的与手段加以区分,装饰失败的原因不应当在手段中去寻找,而应当在认识中去寻找,装饰仅仅是在目的驱使下被选择和使用的“工具”。19世纪中叶,在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两地兴起的低俗的装饰之风,完全是由于设计者低级趣味的目标而导致的。在现代建筑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传统的装饰被当作“破烂货”在人们的意识中清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简洁、纯静的形式。然而,我们在那些简洁的形式中依然看到装饰在顽强地发挥着作用。

 

 

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是不可否认,但组成它生命的一点,一线,一面同样需要用心描绘,建筑是骨架,外表则是皮肤,视觉艺术的直观和鲜明是建筑本身无可替代的优势。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生活感受也随之要求更多的新鲜与轻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那么,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而又非低投资的建筑空间就该学会经常给自己换妆变脸,在平面艺术的总指挥下将波谱的时代精神融合于时尚的色彩中塑造一个又一个美丽而新颖的形象。最后,希望现代都市少一点灰郁多一点缤纷,但又不失自然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专著:

[1]  邓福星主编 王菊生著 《造型原理》[M]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3月第1 44
[2]  
章利国 《现代设计美学》 [M] 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94月第1 142147

[3]  
崔世昌 《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 [M]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1月第1 108109
[4]  
王受之 《世界现代建筑史》 [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2月第1 297

 

学位论文:

[1] 严凡 《现代建筑与装饰》[D] 同济大学 (硕士论文)

[2]宋敏 《当代人文精神下的建筑装饰》[D]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期刊文章:

[1] 刘晓丹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J]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20078月刊162

 

其他: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334) | 类别  

后一篇:梦想家~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