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质感,即材料表面组织构造所产生的视觉感受,常用来形容实体表面的相对粗糙和平滑程度,也用来形容实体表面的特殊品质,如粗细、软硬、轻重等。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质感特征,这也有助于表现实体形态不同的表情。例如木材、藤材、毛皮等材料松弛,组织粗糙,具有亲切、温暖、柔软等的特点;混凝土、毛石具粗犷、刚劲,坚固的特点;抛光石材、玻璃、金属材料更具有细密、光亮、质地坚实,组织细腻的特点。
肌理与质感是紧密联系的设计要素。肌理既可由物体表面的介于立体与平面之间的起伏产生,也可以由物体表面无起伏的图案纹理而产生。图案是装饰性图样或者物体表面的装饰品,它几乎总是以图案母本的重复为基础的。当物体表面重复性图案很小,以至于失去其个性特征而混为一团时,其质感会胜过图案感。
肌理依附于材料而存在,能够丰富材料的表情。不同表面肌理会给人不同的质感印象。同一质感的材料可形成不同的肌理:材质本身的“固有肌理”和通过一定的加工手段获得的“二次肌理”。办公室设计材料一般会以材料本身内在特征或特定生产工艺形成的“固有肌理”展现,如木纹、织物的编织,砌砖形成的肌理,具有自然本色的外观;而结构层的表面进一步加工出新的球或纹饰,如雕刻、印刷、穿孑L等手段,便又形成了另一种效果,即所谓的“二次肌理”。
肌理越大,质地会越粗,粗肌理会显得含蓄、稳重、朴实。同时被覆盖的物体会产生缩小感;反之会产生扩张感。即使特别粗糙的肌理,远看也会趋于平整光洁。细腻材料的肌理会显得柔美、华贵,会使空间显得开敞,甚至空旷。粗大肌理或图案会使一个面看上去更近,虽然会减少它的空间距离,但同时也会加大它在视觉上的重量感。大空间中,肌理的合理运用可改善空间尺度,并能形成相对亲切的区域,而在小空间里使用任何肌理都应有所节制。运用不同的质感对比,可加强空间的视觉丰富性;无质感、肌理变化的空间,往往易产生单调乏味之感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