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圆月的博客

个人档案

圆月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统计信息

博客:2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世界是平的还是不平的

(2009-04-24 11:39)
标签:

         看着封面、封底,就让人心生敬畏。《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读书排行榜第一名;2005年英国“FT/高盛”财经书大奖得主;比尔-盖茨多次推荐,称其为所有决策者和企业员工的“必读书”;当时某些书评号称“所有的MBA都在读《世界是平的》”;甚至号称全美国的州长、国会议员都在谈《世界是平的》;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建议:进公司前应该先读《世界是平的》;有的商学院甚至要求新生来报到前就先读过《世界是平的》;……这是一本什么书?难道是现代商业圣经?
         以上罗列的评论都是在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之前。最近一段时间,美国股市连续大跌,道琼斯指数12年来首次跌到7000点以下(3月5日最低达6544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也差不多,十几年来首次跌到700点以下(5日最低达677点)。在这种情况下,再看弗里德曼充满激动之情的《世界是平的》,实在有点好笑。不知道弗里德曼如果今天重读出租笔记本这本几年前的著作,自己是不是会感到惭愧。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讲“平坦化的世界”的各种现象和十大原因,后半部分讲美国、世界各国如何应对。在我看来,至少是前半部分充满了夸夸其谈。作者解读一个小故事,便拿着鸡毛当令箭,总结一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很是自以为是。作者像当年的阿尔温-托夫勒一样,怀抱着对技术进步的崇拜,展开一幅想象中未来世界的图景。有时显得像小孩子一样天真,有时表露出一叶障目式的乐观。常常借助世界某个角落发生的小小事情,大大发挥,故作惊人之语。哗众取宠有之,故弄玄虚有之。
          作者在说美国应该如何应对“平坦化世界”的时候指出,“美国仍将胜出”,理由呢?作者说美国有无数制度优势。其中他特别提到说,“美国拥有全球监管最严格、效率也最高的资本市场”,并说美国的资本市场执行了严格的产业政策职能。几年后再看,作者所称的“严格监管”在哪里?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国内外都在说对华尔街的贪婪太缺乏监管了,从美国总统到美国民众都发出声音,一定要加强对华尔街的监管。而且,如今的美国社会可以明显看到,华尔街的胡作非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但弗里德曼几年前还在说,美国的“资本市场执行了产业政策的职能”。那么,看看现在,再回头看当年弗里德曼的言论,当年所执行的产业政策职能,究竟是值得夸赞,还是应该批判?弗里德曼在描述美国必胜的“核心秘密”时,还把美国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当作一个beach wedding dresses重要武器。但是,如今人们看到,正是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毫无节制地超前消费,成为压垮美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看弗里德曼当年的这些言论,再看看近几年美国的经济走势,我甚至怀疑,弗里德曼是华尔街当年的“托”。2005年,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书出版后,半年内,销量就超过了100万册。从前面介绍的美国媒体当时对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书的大量溢美之词中,大致可以认为,在2005年前后,很多美国人都在按照弗里德曼的观点去理解世界、理解美国,去指导自己的商业行为。现在来看,如今美国大大的金融泡沫破灭了。弗里德曼的书,很可能曾经给了无数美国人以底气和肺活量,齐心协力地把这个大泡泡吹起来。如今,美国的资本市场有超过10万亿美元的“财富”消失了。弗里德曼又如何面对自己当年宣称的全球“最严格、效率最高”的虚拟监管?弗里德曼是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如果美国大众就是在这样的专栏作家,这样的专家意识指导下来认识美国和世界,面对今天的结果,还能怨谁?
          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这本书,从书名到书中描述的内容,有一个巨大的混乱。《世界是平的》,究竟是:1、世界已经是平的?还是:2、世界正在变平?或者是:3、如何抗拒变平?或者是:4、世界变平是必然的?弗里prom dresses德曼关于“平”的概念很不清晰,其中一种理解是:美国的财富比其他国家多得多,这是“不平”。“世界平坦化”的意思是说,美国的财富正在减少,其他国家的财富正在快速增多。按照这种理解,现在的世界并不是“平的”,弗里德曼的书名就很有问题。而且,弗里德曼想方设法地希望美国继续100年来领先世界、指导世界的地位,显然也不是想让世界真的“平坦化”,只是想在世界变得平坦化的趋势中,让美国继续堆砌一个高高的沙丘。
          弗里德曼的这层意思在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那里,也得到了阐述。奥巴马曾经说,美国确实正在变穷,但是,在世界性危机面前,人人都在变穷。奥巴马甚至说,在一群瞎子中,独眼龙就是胜利者。我们当然都猜得出这个“独眼龙”说的是谁。奥巴马这个关于瞎子和独眼龙的比喻,并不是他的创造。至少我看到,在20世纪80年代,在华尔街的金融流氓那里,就已经有人把这个比喻当成是金融冒险的重要原则,并且导致了美国金融的混乱。因此,如果奥巴马对于当今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关系也抱有这样的心态,后果是很可怕的。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见不得别人吃肉,见不得穷人过好日子:如果我不好,你也不能比我好,只能比我更不好。按照弗里德曼的理论,其心态还是不想大家平坦化。弗里德曼为了抗拒美国变得与世界一样的平坦化,在书中热情洋溢地提倡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显然,那是在美国遭遇金融危机之前。如今,奥巴马比他更实际,为了维持美国高耸的沙丘,公然使用保护主义的polyurea武器。
          托马斯-弗里德曼也许没有多少数理基础,它把自己“世界是平的”这一理论发现,与哥伦布“世界是圆的”这一发现并列在一起,不外是自己偶得一个精彩发现,便想找到历史上的伟大发现,让自己靠在历史身上,和历史一起变得伟大。有点数理知识就知道,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哥伦布说“地球是圆的”,这里的“圆”是一个真正物理学的概念。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这里的“平”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抽象概念。两者不具可比性。弗里德曼想沾历史名人的光,顺便大大抬高自己,有点可笑。
          我在其他文章中曾经打过一个比方。热力学里有一个“熵”的概念。按照热力学定律,在没有外力的自然状态下,“熵”总是趋于平均化。反过来说,某一物体的“熵”值如果高于其他物体,一定是外力维持的结果。这个“熵”的定律,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弗里德曼关于“世界是平的”还是不平的这一问题。
          如果没有国家、没有国境线,没有国境线内外有别的政策,在每个人的自由都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例如全世界的穷人都想搬到美国去),这个世界的趋势一定是平均化的,不可能形成世界性的、国家之间的贫富两极分化。一个国家比其他国家富裕100倍,一定是特殊因素,特殊外力的结果。不是人类社会自然变化的结果。不是天赋人权下,人人自由、平等的结果。而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不自由的结果。因此,这个世界实际上从来都是不平的,但是,变成平坦的力量始终存在,并不是chain link fencing弗里德曼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的新发现。只不过以前的世界,维持不平坦的力量过于强大,并且不公正。进入21世纪,不公正的外力影响渐渐开始失效,世界变平坦的趋势,开始从不公正的禁锢中得到释放。
          然而,平与不平总是相对的,不管变平的趋势有多强大,世界最终还会是不平坦的。问题只在于,用什么手段消除原来的不平坦,用什么手段形成新的不平坦。弗里德曼把世界历史按照电脑软件的概念分成1.0版、2.0版和3.0版。所谓2.0版就是从哥伦布到20世纪结束,所谓3.0版就是21世纪以后的世界历史。弗里德曼认为,从21世纪开始,“世界是平的”,或者世界开始变得平坦化了,或者要开始用新的方式抗拒世界平坦化了。沿着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历史分界线,我们可以说,世界变平的力量从来都是存在的。世界历史2.0版中的不平坦,是依靠不公正、不道德的武力来维持的。某些国家用武力和不公正压制了世界变平的力量。如今,他们只是压不住了而已。但是,像弗里德曼这样的美国知名专栏作家,还是希望继续保持原先的不平坦,保持自己的沙丘不倒下。弗里德曼与其他人的区别只在于手段。比方说,弗里德曼希望贸易自由和金融自由,结果,金融危机给了他一个否定的回答。奥巴马希望贸易保护和管制金融,结果如何?不见得比弗里德曼高明多少。
          当然,弗里德曼的书并非一无是处,只不过他在本书的根本主旨上显得混乱。而且,出于他对美国的爱国主义热情,他并不希望美国被削峰填谷,和世界一起变得平坦,并且因此产生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后果。弗里德曼说:印度和中国并不是要把美国推下悬崖,而是要把美国往高处赶。这是他的可爱之处。他没有像某些人那样,明显主张用武力和不公正的规则来保持不平坦(虽然维持现在的竞争关系其实就是维持不平等)。但这也是他的可笑之处。如果美国不用武力和不公正的规则,美国fence panel真的能保持它在世界地平线上突兀的、不平坦的高耸沙丘吗?换一个角度看,弗里德曼的这本书也许书名取坏了,他一说“世界是平的”,好像为了应验他的结论,几年后,美国经济就突然塌了一大截,不知何时才能再堆上去。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33)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