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区的设立,特别是成渝两地同时获批,对于重庆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利好。虽然重庆的新特区地位早在意料之中,虽然做为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本身就很特了。在直辖十周年这个大好日子之际,中央此举无疑又给重庆又一次大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新特区的全称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依然和农业、农村、农民朋友息息相关,是三农政策的深化和延伸。重庆人口密集,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经过直辖十年的快速发展,重庆主城已经颇具规模,从城市美化、交通、开发区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确实令人刮目相看。但不彻底解决重庆的农村问题,重庆就永远也跟不上东部的步伐,永远达不到直辖市应有的水平和高度。随着新特区的建立,城乡统筹工作也将加快步伐。房地产行业也必将抓住这次机遇迎来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
特区成立了,房地产发展了,国家调控越来越多了,老百姓买房会越来越容易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开发商是以经济利益作为导向,而不是为了适应国家改革政策而为老百姓谋福利。但政府不一样,政府是要以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为前提,这就在开发商和政府之间树立起一座壁垒。如何能让房地产行业继续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又能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重,望城兴叹的窘境?大力发展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必然会是下阶段重庆政府急待落实的一个大难题。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同时,又要兼顾广大开发商的利益,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房价会因此而降吗?答案肯定是不会。受政策、需求的影响,房价依然会稳中有升。考虑到,重庆未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每年将会有30万以上农民进城,如何安置?自然主城区外的郊区、城乡结合部将会成为房地产商互相争夺的重点区域。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造成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股市、房市的红火在进一步拉大着这种差距。新兴的房地产是否能成为农民进城争相追捧的目标?而进城的农民朋友又是否能追捧得起呢?这主要还是看政府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政策是否能落实到位。如今虽然有不少的经济适用房,但仔细看看真正的住户是谁?或者是通过什么途径才得来的?找关系疏通??买指标??高价转出的二手房?总之啊,老百姓能有一套安身立命的住房实在太难。而有房的一般都不止只有一套住房,从这个方面来看,对房地产的调空当真是势在必行,否则,随着住房价格一天一天的攀升,肉、粮食、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价格的普遍上涨,没涨的,只有老百姓的收入。长此以往,买不起房的只会更加买不起房,穷人和富人两极分化将只会越来越大。说什么城乡统筹,说什么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说什么和谐社会,全TMD废话了。
不可否认,新特区对重庆房地产有一定的利好作用,但这个利好有多少是对开发商,有多少属于统筹范围内的老百姓,还是要政府说了算,怎么权衡??我想,现在政府和开发商需要博弈了,开发商的利益要保障,毕竟当今世道,开发商和政府都在同一条船上,鱼死网破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政府的性质决定了,他应该也必须考虑到普通的弱势老百姓的生存问题。这就意味着,,随着新特区的成立,城乡统筹概念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每年30万以上农民进城产生的多种社会问题,主要是务工、住房、子女、教育等,必将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一个短暂的春天,另一方面,八部委的政策也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小户型、经济适用房的数量必然会有所增长,但至于价格,肯定不会是一般农民朋友买得起了。毕竟,政府要在几方游弋,也真难为他们了。
我欣喜着城乡统筹,我忧心着统筹中的农民朋友!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