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有了新的发展,而不可忽视的是,这一思潮的发生背景,在于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也开始进入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不可否定,在建筑与室内设计行业的展示中,也映示出了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革。
其中的解构主义作品更是屡屡出现在世界各地,他们大胆地向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提出了质疑,并发出对建筑思想和理论的全面挑战,一场全新的设计革命顺势展开。
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意义,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这种简单集合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倾向。
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就是让建筑学远离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它既不是一种运动,也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消解界限的探索。它从根本上反对传统,反对习惯的审美准则,是对现代主义的又一次革命,从理性主义进入了非理性的领域。
大连新地标——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正是对解构主义的最新充分诠释,其恢弘的室内空间、多元化的功能组合,塑造了建筑领域新的标志。它汇聚了当今建筑界最好的构思,是目前国内外建筑设计领域的新风向标,几乎所有世界上最环保的技术,都能在这里体现。整个建筑由“解构主义”的代表蓝天组(CoopHimmelblau)完成。 J&A姜峰室内设计公司有幸参与其中的室内设计部分,从思考满足室内与建筑、室内与周边达到高度协调的平衡状态出发,整体协作,把握全局,呼应建筑主体的“解构主义”风格特征进行设计。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坐落在大连市最繁华的金融商务区人民路东端,面向广阔大海,背依城市中心,是城市与海、自然与人文的交汇,是东部新区发展的起始点。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高度为58米, 东西方向长215米,南北方向长225米,项目总建筑面积146819平方米,占地面积约4.35公顷,是大连市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大型综合会议中心及演出中心。
设计构思是由大连的海引发灵感,通过模拟分析海水的形状,波浪的动感,最终将其幻化成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外形。我们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也将这种流线扭曲的造型引入室内,通过流畅的曲线造型来呼应和延续整个建筑的外形设计,从而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设计的张力和美感。
其中:一层公共大厅天花采用灰色金属板,配合立体几何造型灯具;地面运用灰色石材,加上墙面的灰色金属板,从颜色和材质质感上延续了建筑室外的元素,且地面石材由光面和亚光面组成带状图案,从室内一直延伸到室外广场,巧妙地将广场、建筑、室内空间连接在一起。
三层共享大厅天花穹顶整体采用灰色穿孔金属板,起到了很好的吸声作用。部分区域天花设置有透光窗,阳光可以照进大厅。透光窗内侧为金色金属板,配合不同时段的光照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大厅墙面运用灰色金属板,双曲面的造型巧妙地将建筑外形风格浓缩入室内,让整个空间流动起来,连廊和连桥穿梭其间。
大剧院设有四层观众席,共1600余个座位,设计了海浪造型的拦河、章鱼触手造型的声学扩散体、云朵造型的屋顶反声板与墙面上气泡造型的穿孔金属板、珊瑚红的座椅交相辉映,唤起观众对海洋的无限遐想。
达沃斯宴会厅地面采用灰色石材,墙面使用灰色金属板,后墙面是整体通透的玻璃幕墙,天花黑色金属格栅吊顶之下,层层叠叠布置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浮云面板,烘托出宴会空间的别致和典雅。也契合了蓝天组“造云”的设计理念。
另外,中会议厅上方天花的灯带也集成了多种使用功能,除了普通照明外,还附设了风口,舞台轨道灯等。普通照明包括T5灯管、卤素灯等等,线光源和点光源的完美结合满足不同情景模式。风口上方设置有静压箱,将出风时产生振动对灯具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天花两侧靠近墙体的位置还预留了轨道,必要时可以根据具体场合增加洗墙灯或悬挂条幅。灯具简洁、雅致的外观很好地衬托和营造出了会议厅肃穆、庄严的气氛。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设计非常注重空间,强调建筑在城市中的位置与变化是设计的一个出发点。这样一幢充满未来主义气息的庞大异型建筑,对设计图纸的表达来说是一项艰巨、充满挑战的任务。仅用二维的图纸无法描述详尽,只有借助犀牛三维模型,才能实现室内设计与原建筑构思的紧密结合,也唯有通过犀牛三维模型才可以清楚地进行跨专业的交流。这在国内室内设计领域也开创了先河。
“你也许说我是梦想家,但我不是仅有的一个。”约翰•列侬的这句话或许印证了一切。因为总有人展望未来,渴求进步,不过他们也在寻觅途径变革当下。因而,就算是今天,在全球各个城市,我们也已经能够观赏到创新型的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一些成功实现。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终有一天,那些梦想家笃定会找到办法将那些精妙的幻想变成现实。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