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 横山是古吴都城?
新近由人民日报出书社出书的《吴楚横山》一书,披显露一段不为人知的史料:春秋时期,吴国的国都在今天的姑苏,这已是人所共知。
那么,姑苏之前的吴国国都在哪里呢?就在当涂横山。虽然这在当今史学界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但附和这一说法的人却持之有据。太伯横山建城
殷商末年,周太王有太伯、仲雍和季历三个儿子。老三季历的儿子叫姬昌。
周太王“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希望季历可以继位再传给姬昌,成果王业。这位姬昌,即是著称于史的周文王。
太伯、仲雍深知周太王的志愿,为了满足季历和他的儿子姬昌,就借替太王采药之名,决然出走,来到长江南岸的衡山(今横山,有石碑为证)。从荆蛮之俗,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表明再也不为周所用。这件事在《史记》和《吴越春秋》等古书中均有记载。
那么,“荆蛮”所指何处?唐人司马贞《史记索引》以为“地在楚越之界”,而衡山,据钱大昕《廿一史考异》,即是今天的当涂横山。
太伯、仲雍奔荆蛮后,发现这儿地处长江下流,江水流经此地写入一方大湖,湖面广阔,湖边盛长红杨。衡山上树木茂盛,有野果可食。上山可捕猎,下湖有鱼虾、莲藕和菱角等甘旨,气候舒服,易于播种。所以,两兄弟仿效周太王迁址渭水、歧山的做法,以善良待人,而且教当地人播种、筑室。“古越人从而归之千余家”,推太伯为君长,号“句吴”。
此刻,远在华夏的周国,王位水到渠成地由季历传坐落姬昌,周日益强壮,灭纣而树立周朝。
而句吴部落则以衡山为大本营,在紧临衡山脚下石门溪流——神仙河下流筑起了城池,此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
详情请关注马鞍山新闻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