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创造从无到有的“设计管理”经验
作为设计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是一个集合了实践经验和设计理论的复合型人才,如果是设计师出身会相对占有优势,能够同时从设计师和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判断问题。
我在研究生的时候,读的是环境景观雕塑研究,那3年的时间更多是在做理论层面的研究,而上大学的时候,做设计偏多一点,经验加上系统的理论指导,让我的理性和感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了深层次的帮助。我在“睿智匯”的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创新型的,更契合设计公司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介于设计和商业之间的一种状态,再此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的经历。
关于我与“睿智匯”这种开拓型合作模式的构建,要从2009年我正式加入“睿智匯”说起,当时应聘的是设计职务,王总(“睿智匯”设计掌门人,王俊钦)当时说了一句话:很高兴你能够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大家一起来做些事情。他是把我当成一个“伙伴”的状态吸入进来的,感谢他的信任。这种员工与企业之间最高层次的合作,从一开始就赋予了新进员工极高的信任感,肯定了双方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合作关系,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
从最初订立的“合作”关系,就体现出王总对我的品牌营销推广理念的认可,因为这恰好符合了“睿智匯”从无到有的一种品牌理念,所以当时我们是一拍即合,这就是我最初进入“睿智匯”,进而参与到企业管理的机缘。随后进入到更深层的工作当中,通过一些调研,我了解到国内设计公司的普遍现状,最大的问题是规模比较小,管理很混乱,设计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同时形成一种恶性的竞争。我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当时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先把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化,然后做品牌的建设,把团队构建好,进行科学的管理,我当时对于“睿智匯”的这种设定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如果将一个成功的设计品牌当做艺术,那“品牌管理”实际就是幕后的“艺术顾问”
我在“睿智匯”的工作排序大致可以区分出工作的主次:商务副总,工作性质主要偏营销和谈判,属于“市场”这块。其次“品牌总监”,侧重于包装和推广,属于“品牌”这块。艺术顾问更多是在设计项目之初的参与,是给客户和公司之间营造艺术的桥梁。我个人一直希望把“艺术”这种方式融入到“品牌建设”当中来,希望这个企业能够有一些艺术的气质。
我坚信最好的经营方式,实际上还是要做自己的“品牌”。而“品牌”建设也绝不等同于“机会主义”,现在有一些企业对经营品牌缺乏了一点耐心,还有经营的信念,大致是以一种求快的心态去做,希望能够快速的实现“品牌化”,或者是能够很快速的实现品牌价值,这是很难实现的。“品牌”创造“价值”,这是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是未来的一个新的发展点。我那么多的职位,其实就是想将我的设计与企业管理的理念带进来,在给公司带来利润的同时,进而把公司的先进“理念”和“品牌”以崭新的形象推广至全球。
作为设计公司,能够到更多人的认同后,公司品牌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这样创造的价值会让你的设计更富价值,将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我也会坚持努力的做下去。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