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了建筑史学家S· 吉迪翁哥们儿(Sigfried Giedion )
的《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中文版
这哥们儿把人类的建造历史描述为三个空间概念阶段,觉得
很有概括性,就摘下做为笔记的一部分。
① 穴居人类,虽然证据显示他们有惊人的创造力,但只是
利用而非建造。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建筑,
如美索布达米亚人和埃及人的金字塔,但这些只是服从于外部的建造,
真正的内部空间还没有出现。就如同我们在希腊和罗马的城市广场中
所见到的用雕像、石柱和方尖碑等作为控制元素所形成的空间。
从现代的意义来说,这个空间概念是关于实体之发射能,彼此
间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是由实体而向外发展的空间概念;
可以称为第一个空间概念阶段(有外无内)。
② 公元100年,古罗马万神庙出现了第一个塑造的室内空间,圆形的
穹顶至今让人感到震撼,内部与外部空间区分了开来,与宇宙空间
大自然的空间的差别做了更为详尽的解释:建筑空间是在大自然中
用一定的元素界定出来的物质场所。这种中空而包被的空间概念,
支配了西方乃至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但遗憾的是外部形式
被忽略了。技术和观念的困境使外部形式与内部空间的分离又持续
了两干年。可称为第二个空间概念阶段(内外分隔)。
③ 1929年,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使千年来内外空间的分隔被一笔勾消。
空间从紧身衣般的封闭墙体中解放出来,“流动空间”出现。
这称为第三个空间概念阶段,它是关于内外空间互动关系的发展 。
挪威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从建筑空间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筑的
组合元素是实体、空间、界面。并提出“存在空间——建筑空间
——场所”的观念。
在建筑创作中,空间重于实体;空间是建筑创作的目的,实体是
创造空间的手段,界面则是围合空间的要素。
“空间”的定义,源自于拉丁文的“spatium”“在日常
三维场所的生活体验中、符合特定几何环境的一组元素或地点;
两地点间的距离或特定边界间的虚体区域”
(见American Heritage词典)。
显然,空间的客观规律涉及了与生活体验相关的城市化空间、
空间感知和空间的特定构成方式等问题。
以上图片是自己,在学习几何体与建筑及空间关系时整理的。
学习感悟:当哥们儿把繁复的造型、装饰看成不同的几何形体,并分解之,
其空间简单、明了许多,难在“组合”上。也慢慢理解建筑的语言“主---次---次弱---弱”
正如一曲唯美、渗透心灵的音乐,节奏主次分明,于洋顿挫...才会
触及内心,或让人心悦,或让人感伤... ...
音乐如此,建筑如此,室内设计亦如此
现在拿出与大家分享...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