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ANDY的博客

个人档案

andy

andy
室内设计师

博客公告

好去处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1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艺术洗礼(一)

(2009-04-09 10:04)
标签:
     又一次收到了画家朋友的盛情邀请,他要办画展了。
     我已经不再画画,也从不做艺术评论,彻底的俗了,但这样的邀请每年总要收到几次的,甚至收到免费的画册。说真的真想给省点。不是给他们省,是我怕浪费。这就像让我去参禅,去听布道,我知道好是好,热闹呗,可我不懂还是不懂,凑个人数,我也不算是个大家伙。
     去年冬天,在连续爽了几次邀请后,实在不好意思,我就去了。
     按朋友指示的路线,枢纽拐弯出了市区了,能看到一个接一个的设计精美的指示牌。一个一个走过,有一种期待和朝圣的心情。
     当一个巨大的艺术工厂横亘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知道我的朋友的画室就在里面,恐怕也有好多我的老师。但我却进了对面的美术馆。因为那建筑吸引了我,看看,到死也忘不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啊。里里外外,进进出出,仔细欣赏了这个建筑,的确不赖。虽然看得出用于建筑的资金极其不充裕,省之又省,但艺术家到底是艺术家,就算墙上贴报纸,也照样可以贴的有模有样。看完了建筑,路过咖啡厅,想做一会儿,服务员总问我们“喝点什么?”
     “要钱吗”同行的朋友开玩笑地问。
     “30元一杯咖啡”。
     “我们不是要看你们的展览吗?"
     "那不是一回事”
     “得了你,这是艺术搭台,经济唱戏,别开玩笑了,就凭你座了人家宜家的艺术沙发,也得掏钱”我话音未落,一个老板模样的男人过来了“你真内行,这沙发就是宜家买的呢,呵呵,喝点啥?还是到对面展厅看画展?”这是一句非此即彼的提醒语,在顾客和看客之间没有第三条路,没有什么吨位可以在营业场所白座的,艺术也一样。
     “先看画展吧”我说着,顺着老板指的方向看去,一个大大的招贴叫“原欲”。
     门口的牌子上的艺术家介绍写得太长了,像《我的前半生》,我没心思看,大都是某某作品被国外友人收藏之类的套路,因为这样讲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表明这艺术品“是国际的,世界性的”,二是这样写了“你也无处可查”。转过脸,一个巨大的展厅内的巨幅大画一排排,色彩斑斓,硝烟,枪炮,城市的废墟,女人大腿,生殖器,和一张张因巨大兴奋而扭曲的女人的脸,痛苦中蕴含兴奋,有的爱液弥满汇入河流,有的杂草丛生幻化于两股之间。一切描绘都相对具象,生怕人们不能理解,但又怕人们太容易理解,所以打散解构,融入破败的废墟和弥漫的硝烟中.....
      屏气凝神地看了一圈。朋友怯怯地问我“这就是艺术啊”?我郑重其事的点点头“恩”。其实我也不知所云,除了“恩”我就没词儿。总之记忆当中的艺术,总得沾点色彩,沾点常人不敢明目张胆做的或者不能信口开河讲的事。艺术家可以,他们可以从头往下想,想到两股的私处以获取创作激情。但你欣赏艺术的人,你就必须冷静地,理智的,你得从下往上想,想到高远,想到高雅,透过表象你得想到灵魂的深处,否则你就俗,不懂艺术,低级趣味.......但艺术家确实有些偏好,比如长发,或者光头,胡须,脏衣服,脐下三寸,肉欲.....惟其如此,才够艺术.很多道德所不齿的事物,冠以艺术的名义,总可以登堂入室,要不怎么说“艺术家是上帝宠坏了的孩子呢”?敞亮些了吧?不如说艺术就是人类心灵堡垒的的天窗,人性合法的透气孔?而艺术家就是斗胆挖孔开窗让春光乍泄的那拨人。还有别的吗?......暂不去多想了吧,画家朋友还没有来,对面还有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展,既然来了,就被她熏个死去活来吧......我招呼同行的人去别的展馆,他却任然一步三回头看艺术......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63) | 类别 设计体验  

前一篇:老图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