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 1933老场坊
1933外观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 1933老场坊
追溯历史脚印,传承百年文化
由于 1933 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质,赋予了其独有的魅力。在经历近百年的岁月洗礼后,仍向我们展示着曾经时代的烙印。我们将秉承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在保留历史建筑特点的前提下,延续虹口区近百年的人文、建筑史,同时经过创造继续向人们和未来传递这种历史文化。
园区主体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 10 号、 29 号,坐落在沙泾港、浦虹港两条水系的交汇处,与虹口区人民政府、七浦路服装市场和四川北路商业带近在咫尺。南临南外滩时尚圈,东临北外滩商业圈,西临四川北路商业带,北临鲁迅公园等,轨道交通 4 号线围绕而过,距海伦站不到 600 米 。无论在商业、人文、交通、还是在休闲娱乐都占据着绝对的地理优势 。
坐拥地利天时,再造脱胎换骨
特有的地理位置,使 1933 老场坊不仅位处都市中枢地带,而且四周路环水绕。恰逢新兴创意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和社会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注,可谓是地利天时。所以我们将全力打造上海新一代创意产业集聚区,结合经济发展状况,经过再造后,以全新的面貌“登台亮相”,最终使其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城市新地标。
历史遗留建筑,融入现代时尚,成为上海的新地标,总体规划定位,吸纳外滩 18 号的高档时尚、新天地的人气活力、田子方的艺术氛围,结合创意体验与创意生产,融互动与灵感为一体。
拉动创意经济发展
开拓创意消费市场
挖掘市场创意需求
综合产业布局,缔造经济高地
“产业是经济之根,经济是产业之魂”,充分说明了两者的辩证关系,为了使两者能在本园区内有机的结合,并能科学的发挥长久作用。项目初期我们就根据建筑特点、楼群之间关系、地域分割、功能配套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创意,同时在征得社会及市场需求最重定位涵盖 5 大产业:
1 、时尚发布: 时装发布会、新闻发布会、新品发布会、知识产权交流会、小型演唱会、明星见面会、电视节目制作场地等
2 、创意办公 :艺术工作室、个人设计室、传媒策划公司、高档画廊、外驻品牌中心、艺术培训中心
3 、休闲体验 :各种品牌定制、品牌商品展示、艺术品现制,雪茄、洋酒品尝
4 、娱乐总汇 :创意体验沙龙、高档会所、潮流运动馆、健身场所、陶吧
5 、配套餐饮 :高档西餐厅、创意餐饮、咖啡厅、酒吧
全新的产业布局旨在打造产权交流、交易、供需平台,将知识产权通过创意转化为产品,产生交易推动经济高聚集、高增长。
这里是上海最时尚、最年轻力量的百老汇
这里是上海最前卫、最冲动力量的大本营
这里是上海最文化、最纯粹、最芜杂精神的聚集地
当全上海致力于创意的人们在这里汇聚
这里便成为创造的圣堂
洞悉市场脉势,挥斥远景规划
1933 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建成后,也会给园区周边带来集聚和连带效应,为了预先控制周边产业形态出现混乱现象,同时能够与我园区产业相配套,也为能够迎接 2010 世博会期间,近 500 万国际友人亲身体验上海创意社区的城市文化。结合市场需求,优化创意社区的经济产出。以及响应 2007 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在虹口区的举办,必将形成极大集聚效应和地域品牌价值。上海对周边近 21 多万平方米范围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使此地域内在交通流量、业态功能、城市形象及商业价值都能有一个良好的长远的发展方向。
规划用地范围
项目规划范围东至梧州路、西至四平路、南至九龙路、北至海伦路,规划用地面积约为 206240 平方米,本项目主要位于沙泾路港、浦虹港两条水系的交汇处,这两条水系在造型上形成“几”字形,整体处于虹口区商贸经济较为成熟的地区。
规划理念
保护性开发利用
传承城市机理
原生态人文历史博物馆
嫁接新型产业
改变城市功能
创新性城市再造的典范
环闭式多业态社区概念
产业、商业、文化、旅游四位一体
世博的形态的新热点
城市功能的新地标
规划思路
产业形态
以创意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主要以建筑设计、时尚设计、工业设计为主的设计型企业;
以会展交易为主的会展、广告、公关、拍卖公司、版权产权交易、品牌展示发布等知识服务业;
以创意人才为主体的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训服务及就业等。
商业形态
商业机构:主要汇聚时尚类体验式消费、综合商贸、会所经济、情景旅馆、创意餐饮等;
文化形态
保护性开发修整还原老上海的街景、生活、人文、历史、商业特征;
展示虹口区历史、人文、民俗等,成为上海唯一一家开放式的原生态人文历史博物馆,老上海的影视拍摄基地;
上海“城市再造”的典范、上海新城市功能的标地、环闭式多业态创意社区、上海时尚休闲体验区。
旅游形态
上海时尚表演、发布、展示、交易、设计、服务、消费、休闲的中心,以旅游业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结合虹口区北外滩的改变形成互动,成为极具特色的区域性旅游特色产品;
成为承接世博游客居住、旅游、消费的重要特色基地。
艾菲尔铁塔的形象被法国设计师们据为己有的历史由来已久,这次,在1933创意中心正在举行的巴黎艺术设计展中,迷你版的艾菲尔铁塔顶部被安上了灯泡和灯罩,成为了一个灯饰,被喻为不夜城的象征。
日前,以“参照物”为主题的巴黎艺术设计展从广州移师上海,展览展出的50多件作品都是近5年来法国设计师们的新作。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这50多件作品风格各异,散落在用白色墙体作出的区隔之间,互为参照,且多为家居设计和摆设。
对新一代的巴黎设计师们来说,把玩“混合”的概念,不仅是对设计的理念和设计物的属性作出思考,更是旨在打破过于狭窄和守旧的经典设计概念。在一把普通的椅子后加上皇家礼服式的长下摆,形成地毯和椅子的崭新视觉组合。同样的,“融化的长沙发”也有类似的风格,黑色的皮质沙发“融化”成地上的随意坐垫。而在Pablo Reinoso的设计中,这种“混搭”的范畴更扩大到摆设和家具之间,他通过一把形似椅子却没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向我们诠释了当设计和艺术过度混淆的时候,就会导致物件失去其功能而变成一个纯粹的摆件。
不少设计师都乐于从历史中汲取灵感和形式,这一特点在巴黎艺术设计展上也很突出。Philippe Starck的作品“Louis Ghost”(《路易的鬼魂》)用透明的塑料材质模拟路易十五、十六年代的宫廷座椅,形成对历史的小小嘲讽,这个作品也是近年来法国设计领域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在一些被大家喜闻乐见的家具风格上加入幽默诙谐的设计,使人见之不免会心一笑,这种风格近来在法国颇为流行,也为不少设计师所模仿。同样,哥特风格也在一些作品中被重复使用。
法国人对于戏剧性生活的热爱也体现在了这些展品的设计中,形成某种创意精致而造型粗糙的存在。在展览中,一叠被一根宽绳捆住的相同尺幅的杂志,朝地上一摆,居然就成了一个兼具书架和坐垫的摆设,不由令人莞尔。
另外,日本文化和移民生活也成为设计师的创作源泉,以日本折纸为灵感的沙发、水果刀、和尚矮凳和蛇皮袋做成的组合式坐具都展示出了某种兼容性。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