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陈粤的博客

个人档案

陈粤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高层建筑设计过程回顾1

(2007-06-07 12:53)
标签: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一开始的状态:1。我对建筑规范不熟悉,这个是学习的问题。老师说了,我没感觉。2。按照杨老师的做法,先想好高层建筑的体形。我在这个时期,对以前的设计过的平面都用方形这种空间觉得有点厌恶,想尝试其他空间和平面的处理方式,即:斜,角,倾斜。这时,我也读了扎哈的书,也有点受影响。即倾斜的空间和锲形表现速度感。一直以来,都在参考埃森曼设计方法和盖里的形塑。
第一节课后,面对董院长所说解析的基地环境,他说那里是城市快速道次干道云云,车流云云,开口开南面,车要绕圈而进车库云云。我听了一头雾水,虽然他是院长。于是我决定亲自去看场地,于是和一鸣和志敏一同去了。这个时候我对城市规划道路,退线,日照消防等都没概念。
去到现场,我终于明白了他说的车流方向绕圈而入问题。也对退线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回来以后,我选了kpf设计的夏威夷第一中心作为参考对象,一开始的体形是原本照抄它的,所以现在想起来最后所出的五层突出的部分有夏威夷的影子。当时拿出来的图,标准层是采用偏心筒,照抄了它的观光电梯而成的。标准层没想过厕所,平面的特征是,双三角形形成近似菱形。杨老师看后的批语是:看不明白图的意思,她问我有这样的,她问的是我的核心筒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布中间;2,别人的外形是规则的形状,我的看上去形状是不是标准的正方,三角。我的特点是稍微错位,不是标准形。3,她质疑这样的偏心筒有可能吗?我就说这是从夏威夷第一中心拿来的。到这里,我都没有得到到底下步我该如何做好,我这个形状能成立吗?这个形状抄来,长度达58米,这个与原图是否相同,不确定。面对这些情况,我回去跟同学讨论。后面又改了。
小强现在正做的是整体,用su做了出来,一个参考我的书做出来的。
志敏做的是四叶草,老师说他用心做了立面
上节课,因为我最早去看了现场,现场就是富力科讯大楼,旁边就是中国联通。富力是在南面开门和西南方位布置地下停车库入口,西面开的是进入接待厅的正门,看录像我知道中联通和富力之间是有13米的间隔宽度且这里是货物出入口。
董院长他的观点有三个:1,这里是城市快速干道,停留不多,高层建筑应该给的是一种广告效果。2。高层建筑应该是有个概念来吸引人。我这里得出的,他首先考虑的是商业角度。什么是概念吸引人呢?他举例的,有些高层以高技术,生态,结构等取胜。就是亮点。
他说的是我们处理高层建筑不能像处理小体形建筑,公共建筑那样采用诸多手法。简单来说:高层建筑主要是倡导技术性。3。主入口不应该在北面,原因有2:一北面没人流,因为是车干道,二是北面不能停车,停车只能在南面,人步行距离远。
    现在想起来这些话,反观我所成的建筑,最不成气候,最拖泥带水,最不出效果,最不完全把我的想象表现出来的是那些倾斜的钢管的设计。钢管设计以开始来源与盖里的形体塑造和蓝天小组的形体塑造一些体会。就是趋势。我幻想立面的设计能造成倒塌,紧张与松弛(表现像两手要拉破拉紧塑料袋那时凸现出来的)现在这点没完全表现出来,only出了点效果,没达到我设想的。
    主入口我第一设计是在北面,南面贯通,没有想过董黎所说的
第二次,我一心想设计出有突破的建筑就查了结构取型的书,不过还是收获不大,我只是知道大概有种结构是叫双筒,但是书上的例子却少,现实生活我又没见过,书上的例子都是核心筒。不甘心还没开始多久又被迫中断设计的的我继续努力。
于是第二个设计出的平面是双筒,左右大小不同,因为我的平面问题,同时,我决定做生态的概念,第一借鉴的是马来西亚的杨经文。当时看了一些图,给我的印象是他的没有老师说的结构一定要是核心筒,其中一个是中心一个圆形,旁边是一个方形的电梯。还有按他的生态理论是电梯筒拿来挡阳光,于是我还是照搬设计了。
到这里,我初步觉得自己的局限性,我看了别人的东西,我的选择态度是:思考它的原理,然后概括出它的大概,照做。照做就是我的病。我没有习惯现实性地思考过我拿回来的东西,我没筛选的习惯。虽然我拥有的多,但是我却不能精简,没有大刀阔斧地去除没用的东西。这点,我观看回我所克录的资料就有体会。
后来设计出的平面是东西两边各一梯形筒,且不是标准的,中间是梯形,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有点想厕所那各女生的标志。
第二节课,董院长说我一开始那各偏心筒是结构不行的,也解析为什么杨那个是因为各成一体。在这里我有个认识,我如何判断一个结构的可行性,其实即使是不规则的形状,我们做设计也要想办法将不规则的趋向与规则,让它有序。于是他改成了两边筒体。同时他赞成将两边,即东西做入口,西边是主入口,东边作为内部人员入口。南边是1-4层的入口。
这节课,他给了我们看广州新评比的优秀工程,其中一个是金海湾,低层是全层架空的,说可以看到珠江,从马路边。说是为城市景观做了贡献。他还提出:高层建筑设计中,
设计时候思考的是这个高层建筑以什么姿态溶入城市,在城市中扮演什么角色。后来我看到扎哈那个设计思想的书中所提到的,我就明白了这可能是指城市景观,我设计的想法不单单是提出一个创意,一个思想。他还提到汇丰大厦底层也是架空的,平常让人通过。从电梯上去。
于是,这个时候,我设计出来的是,我架空了低层,打算在低层设置园林绿化供行人停留。
这个时候见到有同学是用了中庭贯通到上面,老师说这样会形成烟筒效应,同时这20几层楼的做法,这样设计达不到效果。于是我有个打算,我不贯通20层,我贯通4层,低层可以看到上面2-5层。我这样做,一开始是由这样的想法开始的。1层任务书是要求商业的,于是我想我怎么能使商业更加明显。这个想法也是基于我们同学一直成日漫天整天都将商业当成设计最重要的,总给我的感觉是,我要用尽每一平方米,我就是最他妈的经济,最能帮老板赚钱的。这是潜影响。我借鉴,汇丰大厦低层,一日24小时有很多人通过,我的绿化园林使人想停留。开个洞直接通上去四五层,中庭,让人可以看到商业中心的商品,能够吸引人上去,不就可以更大的增强商业么。于是有了四五层的中庭之设。后面要把握的使尺度问题。效果问题。
低层中庭,我最开始,但也没有特强的意识,是由夏威夷第一中心的低层来的,其低层有水,有树,这个有潜影响,引导我想设置个园林绿化让人停留。
之后的效果问题,是我没办法预计的,即使通过想象,通过建模都不能让我觉得有把握。我走在路上,我都比较我周围的建筑物的尺寸和想象。于是有一次我去了广东美术馆,在一个中庭,直通上四层。我比较了我的设计,我最大的缺点是:中庭设置目的是透光,让人觉得开阔。我的中庭不能打通,因为第四层是康乐中心,打通可能不够面积。同时,广东美术馆的尺寸是,8000×6000左右,这个我觉得是最少要求,我的如果按照这样设置,我当时还打算在中庭那里有两台电梯。粗略计算不够要求,给了人什么感觉。后来可能慢慢引导出现在的设计,或者我处理得比较有特色得就是这里。
中途,有个一直以来的设计习惯左右了我,首先八米柱网,直接导致我在平面设置时候,以8X8方格里设置功能单位和布置房子。于是最后排完功能后,剩下的是北面那个三角形的平面,一到四层都有这块鸡肋。从这里看出,我这样的思维导致我设置功能的时候没整体性,一块一块的圈地运动式设计就是我设置平面时候最糟糕的方法。我没有先划分功能结构的泡泡图的习惯吗?有,我画的泡泡图表达了人流关系,only,没表达深刻是我的病。我没表达,没理正功能关系,总之就是没将它整理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用这样理解:人流单位是血液,交通面积是血管,器官是功能单位,功能之间有关系。设计就是将无序变成有序。变成系统,体系。这个就是我当时若有若无的体会。
我虽然分开了设计,但时我也提出了想在北面那块鸡肋那里设置“热带森林”加瀑布流水的中庭的想法。这个基于我玩波斯王子那时,跳来跳去,那些踏台悬空,旁边有流水瀑布的感觉。热带森林是基于赖特那个什么公司的办公室在柱子那里采用睡莲叶的画面。现在回想都没实现。
我掌握得太多了,以至我没能力控制得住,我要有筛选得眼光。
设计发展发展到理想实现的时候遇到了技术性问题解决不了。规范与场地的限制。我现在有个感觉,场地分析虽然是像老师那样分析,好像都不深刻,我发现我照其法分析后,在自己所做的设计中还是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让我叹息自己对场地分析的不深刻。又得重来。规范问题又许多,因为我不熟悉规范,所以我所做的设计都是顾前忘后,后面醒来发现又错误又得重做。反反复复,周而复此。妈的。
后面我为了设置地下停车库的入口符合规范问题而设置了二层平台,然后经过小强的建议又让他给我想出了螺旋而上的筒体表面。总的来说,一塌糊涂,我是被各个规范各个不成熟各个自己没能预见性的问题而到处“挨打”。我像是将高层设计分成了一块块处理,一块块地修改,一块块地符合规范,想法子应付规范,最后搞出来的想是一个“鬼胎”。我现在看来。设计不是这样,是这样的。
设计暂且到这里,又进行发展,处理完这块,当然要处理标准层。标准层从一开始就没考虑wc,管道,功能房间布置。以至后面出现很多问题。首先,最大问题是,这个可能是我自己的经验潜,不过我还是记录下来。我曾经做了一件看起来很蠢的事,人人都说平面起了角不好处理,应该不要用,我的同学好像见鬼一样。我也怕老师这样认为,你又什么理由放着方形不用,去用起角的。我想使我的设计有理由可驳。在标准层中,小强说起锐角的办公室很难用,浪费面积,不经济。我也承认这个问题。但是我抄了夏威夷第一中心的平面,我没法子又回去改啊,我得找到解决得可能性啊。于是我用三角形计算出角度多少会对边长得影响。发现一个我现在让我也好笑的,就是当角度小与10度的角时候,我们用起角的平面,边长变化不大,边长近似与方形。角度大了,大与20度,这个锐角就比较明显了。而且经过我平时去南亭时买纸张的时候,我发现那街上的建筑平面并不是都是直角,或者可以说,我们生活中的建筑可能都不是直角。而且即使起角的平面,人们也并不是将每一寸都用。就是即使我起了角,我还是可以用到的,通过室内布置,摆放,开窗等都可以。我就发现了这个。可能可以作为理由吧。采用角的平面要看功能性质,要看怎么用。而且也不见得我设置了方形,我们就全部用光这些平面面积。所以是不必怕角的。
后来核心筒由老师所做的梯形变成圆形的原因是:好象是欲做出惊奇的体形的想法一直在我脑中,一天下午,我得出一个想象:对着su做的体块,两边变成圆形,好象螺丝钻头,中间是一个很重的金属块,两边的钻好象千斤顶一样将上下两层艰难的分开。
我想将建筑设计成好象大石头一样具有厚重感的,原于进入大四以来,我开始追求和主张一气呵成,不要过多拖泥带水,主张以简单的的手法给人以震撼和直接的感受,主张一件设计可以让对方直接感觉到设计者想给他感受的。
后来设计原几个立面后,这里我终于明白,虽然我是知道董院长说的不要像设计小建筑那样设计高层,我知道他的本意是“高层就是像一个奖杯一样”,但我最终走出来的源于我的设计手法和设计思维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导致我的出发点等等什么都不一样,结果出来的设计都不一样。其实我没有真正从小建筑的手法走到高层的设计手法去,其实也是我刚好在开学的第一个快题才顿悟到大气和简单震撼的设计手法是怎么个回事,于是又一心想应用与高层设计中。可能都是未成气候。
基于屋顶是第五立面,我也没有忽视,反正就是做完一个又一个的方法,太孤立了。这个立面我一看就已经画出了,是三个画面在引导我的。一个是海上的帆船,一个是设计几何一书中的像帆船的海鱼,还有可能是玩拳王的时候八神和草乜q衣服后面的图合在一起,然后是扎哈的所设计出来的东西的形状。我的画面表达的是两个圆好像太极图那样的融合。
后来其实是画图阶段了,这个貌似很顺利的设计。当我画图的时候,我真正感觉到自己对实际,对建筑这部机器的不理解,中间还又冲动干脆用木头合塑料管搭个建筑提高感觉的想法。老师所说的,因我从来没见过,让我没感觉。啊~,我最记得的是,到底弱电井和强电井到底有多少个,到底这两井是什么个概念,我又真的没什么概念,直到被董院长亲自带我出去看了,我才真的领会了。我以为消防楼梯的中间平台少一两百毫米无所谓,结果被他领着我去,我终于知道平台不论你是否做成起角。你都需要满足1。4米的宽度。起角的地方是多出来的,所谓的用不了的尖角位。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大学这五年我算入门,但人门的基础确实不行。
后边还出现过这个情况:做首层平面得时候,我希望将平面布置得具有图形美,也就是,后面就出现了以左边的筒体位核心的玫瑰花布局,是旋转的。
我到这里,明白了我现在究竟到达了什么状态,我像是那个叫令狐冲的,有许多真气在我体内到处乱串,我现在还没能消化,还没能将无序变成有序,还缺乏一种东西统领,还没达到一种像洒太极一样感觉的境界。我缺乏的是对实在东西的见识基础,我缺乏的是基本功,我缺乏的是思考的深度。我需要积累,记录,总结,假如能坚持下去,以后至少也不会沦落到上街讨饭的境界。
后来都结尾的时候,也就是元旦的时候,我建完模了。后来建完后,请志杰过来看,我得出一个:那两个筒与中间的体块没本质上的联系,让人觉得无可奈何的样子,累赘。后来我干脆去调,采纳他的将双筒缩进去。后面我有这样的印象,怎么那尺寸又合适了呢,以前不是认为不够大的吗?其实这也说明一直以来的心中无尺度感。
 
高层建筑设计过程回顾3
评论(0)发表时间:2007年2月22日 14时13分
后来又重做了一次所有图
后来又请小强看图,一个评价:柱网太乱,尤其是地下停车库。我一开始也是按照了一条让人死的逻辑来布柱,8米柱网。我虽又注意在标准层上布置柱网时要整齐,不要乱,但是由于我是逐一将每条柱子调来调去的,我的做法决定了最后我出来的柱网是并没有按我的初衷出来。后面还有出现过,我用左右对称布置,虽然我看除了确实是对称,数量,位置确实是左右对称,但小强一看,却是一个乱字,原因是柱子太多,让人看不出你是这样对称的。
最后的解决,柱网,小强两个观点:既然你的平面是采用角形的,与别人不同的,那你的结构就不应该被被限制于8米,应该更大胆,何况我们都不知道结构是否可行。于是我后来没有按照8米的限制,省略,而是按照建筑体形的走向,将间距限制不超过14米就算了,好像布置的最后,不知不觉发现,居然成了一个好像蝴蝶的形状。另一个例子是,我布置地下停车库的时候,有些人一开始就根据8米柱网,然后布行车路和停车位。最后我发觉我布的时候会东顾西顾,反而什么都顾不了。按小强的方法:一开始什么都不想,就是不顾一切,抛开一切限制条件,定好你要走的车行线,你想车怎么走,车位怎么布,不要理会柱子,然后才布置柱子,柱子按照车调。于是到这里,我有个想法:应该是先抛开一切,想好一个最基本的形,然后在根据条件。这点暂时没定律,要具体看。好像是整体先具体。
设计就是让一个东西形成体系,你可以有你的想法,有你的构思,但你要让你所想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像一颗流星一样。
总结,从所有一般的描述语言统一出来,看书应该这样
在画图阶段时,我曾经被董院长指出过我的一个空间设计得不恰当。就是一-到四层得那块鸡肋。那里被分成两边,本来想作为休闲空间,最北面设置了走梯相互连接,这里错在两种功能的交叉。梯是交通面积,停留是那里是诸多人流的一个交接出。是臭水与清水相互混淆。我现在就想:到底空间什么样的设计原则设计出来才是好的,有没有这样的书呢,有没有这样的原则呢?空间在使用过程种是怎样判断它是否好的呢?我决定认真观察身边现实中的,我亲自概括和总结出来。
后面我发现一个问题,3d并不是不重要的,我以前总是以手绘比它更重要的理由而回避它,最近我觉得我这个时代的人,能力比以前提高了,3d和手绘重要,但手绘更重要,3d我可能没有必要想专业效果图公司那样,但要能过得了关,能表达自己,手绘功夫要硬。
最后总结从四方面:从我目前的缺陷方面,从设计方法方面更多的是思维方式,从今后要改进的方法方面,从所得到的准确的东西方面。
思维方面:
1. 设计的思维应该是分析完场地信息,和收集到相关信息,就是不同人对这里的想象,见解,希望。然后提出我自己对未来的建筑是什么效果的大概画出草图。
2. 在过程中,不断完善思想,放弃和该坚持的,经济和造型的取舍。等
3. 另外的方式是:先从古代,最基本,最本质的要求,从人对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功能,然后以最基本,最完美的平面组合完成最普通的设计,最后外面加表皮。这一种适合要对后面的设计遇到的问题要有一个心中有数,同时在设计过程完善,不然做到最后的时候,外形会套进去会不自然。
缺陷方面:
1. 我的缺陷在于对空间的把握不够功力,我无能预料未来的效果。我需要再观察
2. 我的缺陷在于对设计的基本手法不能随时在脑力调用出来,例如,我不会布柱网,我对小的建筑细部不懂,对于建筑这座机器,我对这些建筑中的小零件不懂,因为我没见过。
3. 我的缺陷在于没办法表达得清楚自己。
4. 我的缺陷在于我不象我的同学那样熟悉基本“常识”,我对没有亲自见过的东西感到陌生没, 如果唤醒后我就会明白,我会象入神一样时常注意它
肯定方面:应该是空间,未来效果方面的,目前还比较零散,在思考中。我想在走路的时候在看看周围的东西才下结论
改善方面:
现在先处理autocad先,这种基本功不过关,我根本在别人面前没底气。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61)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