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似乎感觉蹊跷,其实不然。是我最近看到肯德基电视广告的某个镜头的感想。大意是中国的油条进入了肯德基店内,借老外之口对油条进行宣传:“我们还不是很了解中国”,无形中构成了外人对中国油条的赞美,更主要的是通过此广告语也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你去肯德基吃油条,便可打开了解中国的窗口,其实呢?面对中国日益开放的旅游市场和消费市场,在中国的肯德基也成为世界人的饮食之地,如此以来,我们的油条卖到的价格,创造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可想而知,我一直在思索,每天我们周围喝豆浆吃油条的大大超过吃面包和可乐的,为什么我们的豆浆和油条而不能做成企业和产业呢?我们的拉面,兰州的,大街小巷旮旯里几乎随处可见,而为什么不如美国的加州牛肉面如此堂皇的占领都市繁华地带的十字路口,创造具有一定文化和品味的产业呢?同样是拉面,差别怎么这么大呢?麦当劳,肯德基,他们里面的汉堡,可乐,薯条,炸鸡翅等,都是他们独有制作的吗?吃拉面,兰州的也可以吃饱,加州的也能吃饱,仅仅就停留在吃饭的层次吗?我们的名吃众多,为什么没有一个能走出去,打进国际,走向世界的餐桌呢?这个里面应该包含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做文化,做商业,需要有这样的头脑的人,这个叫素质,所以,培养具有文化产业这样意识的人才也是艺术设计教育应该重视的。美国人能把可乐和汉堡做成跨世界的品牌行业,我们也应该能,只要我们愿意去思考,愿意去做。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安于现状,吃饱OK的阶段了,要做大做强,做成一种文化,做成一个产业。
大家都到麦当劳,肯德基去消费,仅仅是为了吃吗?不是,在吃饱的同时还有精神上的满足。环境经历,文化的认识,年龄爱好的归属,内心感觉的满足等等。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精神层次的消费了,我们的农业传统的被动,安于现状和知足常乐应该靠靠边了。起码在市场经济时代的设计和文化产业领域应该是。这样的意识在教育中体现的是在太少,多的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在这个信息爆炸,交流现代化和多渠道的时代,基础知识的获得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教育的目标是否侧重到意识引导和启发上呢?老师不要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介绍者,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创造的意识,培养自信的性格等。我们已进入了必须创造的时代了,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该多元化,开放化。
设计从产生到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追求和社会问题的复杂,设计的含义和内涵越来越复杂。从注重功能,到功能和美观,从设计的民主和批量化,发展到人性化、多元化。设计的功能性,也就是说设计在热门生活中的作用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保证生存,到区别生活层次,再到促进商业发展,再到提高生活质量,发展和完善人的个性。社会越发展,人们类的智慧越发达,设计本身是智慧的创造,将来高度文明的社会,必将是设计社会,我们进行教育的是当代人,但现在的被教育者是为将来服务,所以设计教育应该有超前的意识。不要仅仅停留在设计的以往内涵和作用中,对设计的作用和意义要随着社会发展而深刻理解,这是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工作者都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设计教育工作者,尤为重要,否则:误人子弟,滞留不前。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