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公认徐悲鸿是一位大师,就要说到徐先生的天时,地利,人和。
徐先生的“天时”,是少年时代迎来中华民国的诞生,是青年时代遭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徐先生1895年诞生,卒于1953年,得年58岁———他要是早生三十年五十年,即便有齐白石黄宾虹的才,也不会成为徐悲鸿。他要是晚生三十年五十年,即便他的才天下第一,也不会成为徐悲鸿。
徐先生的“地利”,是他生在江南。如果他生在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贵州、云南……他都不太可能得到后来的机遇,为什么呢?清末民初,中国的文化中心、文化重镇、文化集散地,是在江南,是在当年东亚第一大都市的上海。他从宜兴到上海,从上海到巴黎,从巴黎回南京,一路地利。抗战爆发,他和许多文艺人的命运一样,走避南洋、偏安西南,是他一生颠沛流离的时期。战后回到北京,又一次得到地利,担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国立艺专成为大名鼎鼎的中央美术学院———他在民国首都与共和国首都,都成为美术界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
徐先生的“人和”是什么?
譬如第一个赏识提携他的有力人物,是康有为。康有为当年住在上海,今天乡下年轻人到上海,哪里去找康有为这样的大人物?又譬如第一个跟他私奔的女子,是蒋碧薇。今天江苏宜兴的小姑娘再漂亮、再聪明,哪里挑得出蒋碧薇这样的大家闺秀?徐先生出道的时代,是军阀时代。在北方,委任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的,是黎元洪执政的军阀政府;在南方,徐悲鸿留洋,拿的是军阀政府的名额与官费。
当年徐先生回国出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他不必加入国民党,不必接受政审,不必通过所谓“国家学位办”的学历与资历审查,不必经过科级处级局级司级等等干部升迁的过程……他徐悲鸿有才学、有名望、有作品、有抱负,他就能施展。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规定能够阻拦他———这种事,今天可能吗?
徐先生招学生,不必通过政治考试和外语考试,他看准了,就能收进来。徐先生的文艺观是“为人生而艺术”,他有一个论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个论敌,就是刘海粟———这是徐刘二位的“不和”吗?不是,这也是徐先生的“人和”。我们在世界文艺史各个时期,几乎都能找到一对大人物,主张各异,互不相让,其实彼此佐证,相得益彰。中国也有:譬如北宋苏东坡与王安石之争,譬如清末康梁与杨度之争,五四时期有鲁迅和胡适之争———今天,我们各个学术和艺术领域,找得出这样一对对旗鼓相当的大人物吗?
徐先生更有提拔人才的眼光、热情、雅量,尤其是能量。他当年在江西遇见贫寒的傅抱石,直接找江西省军政界头目熊式辉资助付抱石留学日本,人家买他的账;他当年到广西与军政界人物李宗仁、白崇禧结交,人家买他的账;他回国后亲自举荐吴作人、吕斯百、沙耆这几位小青年去比利时法国留学,教育部买他的账;北平被解放军包围时期,他在傅作义召开的京城贤达名流的会议上率先发言,力劝傅作义认清形势,顺应潮流,保护古城,人家也买他的账;他接掌北平艺专,亲自在全国范围杰出画家中点将组班,接聘来京,共享其盛,当时美术界各路英雄好汉全都买他的账。
徐悲鸿给学生俞云阶送一幅大字“勇猛精进”。结果俞先生当了二十年右派,抬不起头。徐先生一辈子的座右铭是“一意孤行”,今天哪位艺术家胆敢“一意孤行”?今天,我们所有艺术家的身家性命“一意孤行”得起吗?我们不但不敢“孤行”,我们甚至没有自己的“一意”。在座哪位说得出自己的“一意”,是什么吗?
徐先生是一位民国人,一位民国时代的文人艺术家,是什么成就了徐大师?是什么让五四精英成为各个领域的大师?是什么使这些大师至今无可取代?无法复制?无法超越?
所以我也给在座各位一个命题:为什么我们的时代没有大师?为什么我们的时代休想出现大师?
最后我要替徐先生庆幸:在我们的时代刚刚开始时,他就去世了。概括徐先生的天时、地利、人和,正可谓生逢其时、死逢其时啊。(本文系陈丹青在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徐悲鸿艺术研讨会的发言,本报有删节)
如果我们公认徐悲鸿是一位大师,就要说到徐先生的天时,地利,人和。
徐先生的“天时”,是少年时代迎来中华民国的诞生,是青年时代遭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徐先生1895年诞生,卒于1953年,得年58岁———他要是早生三十年五十年,即便有齐白石黄宾虹的才,也不会成为徐悲鸿。他要是晚生三十年五十年,即便他的才天下第一,也不会成为徐悲鸿。
徐先生的“地利”,是他生在江南。如果他生在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贵州、云南……他都不太可能得到后来的机遇,为什么呢?清末民初,中国的文化中心、文化重镇、文化集散地,是在江南,是在当年东亚第一大都市的上海。他从宜兴到上海,从上海到巴黎,从巴黎回南京,一路地利。抗战爆发,他和许多文艺人的命运一样,走避南洋、偏安西南,是他一生颠沛流离的时期。战后回到北京,又一次得到地利,担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国立艺专成为大名鼎鼎的中央美术学院———他在民国首都与共和国首都,都成为美术界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
徐先生的“人和”是什么?
譬如第一个赏识提携他的有力人物,是康有为。康有为当年住在上海,今天乡下年轻人到上海,哪里去找康有为这样的大人物?又譬如第一个跟他私奔的女子,是蒋碧薇。今天江苏宜兴的小姑娘再漂亮、再聪明,哪里挑得出蒋碧薇这样的大家闺秀?徐先生出道的时代,是军阀时代。在北方,委任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的,是黎元洪执政的军阀政府;在南方,徐悲鸿留洋,拿的是军阀政府的名额与官费。
当年徐先生回国出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他不必加入国民党,不必接受政审,不必通过所谓“国家学位办”的学历与资历审查,不必经过科级处级局级司级等等干部升迁的过程……他徐悲鸿有才学、有名望、有作品、有抱负,他就能施展。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规定能够阻拦他———这种事,今天可能吗?
徐先生招学生,不必通过政治考试和外语考试,他看准了,就能收进来。徐先生的文艺观是“为人生而艺术”,他有一个论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个论敌,就是刘海粟———这是徐刘二位的“不和”吗?不是,这也是徐先生的“人和”。我们在世界文艺史各个时期,几乎都能找到一对大人物,主张各异,互不相让,其实彼此佐证,相得益彰。中国也有:譬如北宋苏东坡与王安石之争,譬如清末康梁与杨度之争,五四时期有鲁迅和胡适之争———今天,我们各个学术和艺术领域,找得出这样一对对旗鼓相当的大人物吗?
徐先生更有提拔人才的眼光、热情、雅量,尤其是能量。他当年在江西遇见贫寒的傅抱石,直接找江西省军政界头目熊式辉资助付抱石留学日本,人家买他的账;他当年到广西与军政界人物李宗仁、白崇禧结交,人家买他的账;他回国后亲自举荐吴作人、吕斯百、沙耆这几位小青年去比利时法国留学,教育部买他的账;北平被解放军包围时期,他在傅作义召开的京城贤达名流的会议上率先发言,力劝傅作义认清形势,顺应潮流,保护古城,人家也买他的账;他接掌北平艺专,亲自在全国范围杰出画家中点将组班,接聘来京,共享其盛,当时美术界各路英雄好汉全都买他的账。
徐悲鸿给学生俞云阶送一幅大字“勇猛精进”。结果俞先生当了二十年右派,抬不起头。徐先生一辈子的座右铭是“一意孤行”,今天哪位艺术家胆敢“一意孤行”?今天,我们所有艺术家的身家性命“一意孤行”得起吗?我们不但不敢“孤行”,我们甚至没有自己的“一意”。在座哪位说得出自己的“一意”,是什么吗?
徐先生是一位民国人,一位民国时代的文人艺术家,是什么成就了徐大师?是什么让五四精英成为各个领域的大师?是什么使这些大师至今无可取代?无法复制?无法超越?
所以我也给在座各位一个命题:为什么我们的时代没有大师?为什么我们的时代休想出现大师?
最后我要替徐先生庆幸:在我们的时代刚刚开始时,他就去世了。概括徐先生的天时、地利、人和,正可谓生逢其时、死逢其时啊。(本文系陈丹青在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徐悲鸿艺术研讨会的发言,本报有删节)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