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胡海的博客

个人档案

胡海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统计信息

博客:4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前所未见“强硬”的背后——全球铁矿石贸易之变

(2008-10-30 16:35)
标签:

前所未见“强硬”的背后——全球铁矿石贸易之变

    与过去6年大部分时间内被迫接受铁矿石谈判价格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近期中国主流钢厂对全球铁矿石巨头前所未见地给予“强硬”回应:坚决拒绝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不守惯例”的年中加价要求。主要钢厂至今保持“统一战线”,坚决守住底线。上海英语口语

  在这一前所未见的“强硬”背后,是中国钢铁业面临近6年以来“最冷的寒冬”,钢价急跌,限产减产面不断扩大。由此导致上游铁矿石市场出现根本逆转:现货矿价已低于长期协议矿;铁矿石海运费大幅“跳水”。此前全球铁矿石价格机制之变,碰上最新的市场变局,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局面。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钢铁业要对全球铁矿石贸易之变早作谋划。上海英语口语培训

  直指矿石巨头“三个错误”

  持续近半年、被称作“超级马拉松”的2008年度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刚刚过去几个月,其间巴西矿企谈出两个不同涨幅、澳矿企业推翻首发价格等一波三折的过程还令人记忆犹新。北京英语口语

  但出人意料的是,全球铁矿石“三大矿”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突然表示,要把亚欧市场不同的矿石“基价”拉平,针对亚洲钢厂提出了“年中加价”的反常要求。这对于长期坚持年度定价惯例的全球铁矿石贸易机制是一个很大冲击。 广州英语口语

  巴西矿企的这一做法,给国内业界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得寸进尺,未有穷期”。从2002年全球铁矿石大幅涨价开始,一年一度的长期协议铁矿石合同价格谈判就一年比一年艰难。除了2007年度中国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闪电般”首发定价较为顺利之外,其他年度的谈判中,中国钢企基本都是以“被迫接受”的方式达成协议。特别是2008年度谈判中,不少传统定价惯例被矿业巨头冲破。 北京商务英语

  就在年度谈判勉强收局之后不久,巴西矿企又来了一个突然的“侧击”。此次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中国主要钢厂终于一致加以“强硬”回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反复声明,目前的市场情况决定了中国钢铁企业不可能接受铁矿石的任何涨价要求。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更是直指矿业巨头的“三个错误”:在错误的时间,作出错误的判断,提出错误的要求。国内主要钢企此次前所未有地坚守“统一战线”,守住铁矿石贸易的底线。 深圳英语培训

  市场已经“翻了个儿”

  虽然在此前的年度矿石谈判中,业内人士已经嗅到了供需博弈“异化”的气味,这往往意味着市场潜伏着变动的剧烈因素,但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变动会来得如此快速、如此猛烈。用市场人士的话说就是,短短几个月,市场已经“整个翻了个儿”了。上海英语培训

  这个“翻了个儿”的形容,首先表现在现货矿与长协矿比价关系的倒转。在过去6年的全球铁矿石资源价格大涨周期内,现货矿价格始终远远高出长期协议矿。这个差价因素成为长期协议矿价谈判中的一个主要博弈焦点。三大矿业巨头据此认为传统的长协矿定价机制已失去市场基础,所以反复在涨价幅度和运费补差等环节提出各种被钢企认为是“过分”的要求,其实质是企图向现货矿价“看齐”。澳矿企业更是直接扩大了现货销售的比例。 上海英语口语培训

  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的测算,今年9月份在海运费下降的情况下进口铁矿平均到岸价达到每吨147.8美元,而国内铁精矿市场价含税已低于每吨900元,出现了长协进口矿价格高于国内现货矿的倒挂现象。另据国内钢铁资讯机构的测算,到10月中旬,长期作为衡量铁矿石市场行情重要参照的印度现货矿的港口到岸价也已明显低于来自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协议矿。上海英语口语

  “翻了个儿”的另一个表现是铁矿石海运费几乎呈直线式的下泄。9月份以来,巴西、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运费直线“跳水”,到10月中旬,巴西至中国北仑/宝山港的运费已降到每吨17.89美元,西澳至中国北仑/宝山港的运费降至每吨7.53美元,比6月上旬的高点每吨109美元和每吨51美元分别下降83.6%和85.2%,降幅十分惊人。而且,这一下跌势头还在继续。21日,巴西到中国的运费已降至每吨12.77美元;西澳至中国的运费降至每吨5.53美元。此前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争持不下的所谓“运费补差”问题,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上海商务英语

  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钢铁业正在进入深度调整期,钢价暴跌,减产限产面扩大,出口下降,导致对铁矿石等上游原料的需求大幅收缩。目前,中国港存铁矿石库存依然居高不下,总量估计在7200万吨,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成交低迷。目前一些矿石贸易商对后市已明显信心不足,有的甚至“相当悲观”了,能抛则抛,现在的关键是“是否有买方愿意接手”。

  新一年度谈判“怎么谈”

  按照传统的谈判惯例,新一年度的铁矿石谈判将在11月底进入预谈判阶段。但是,经过上一年度谈判的“波折”后,惯例被各方接受的程度就会大大打上问号。新一年度谈判会怎么谈,目前可能尚未有一个清晰的前景。

  包括“我的钢铁”研究人员汪建华在内的一些专家认为,新一年度谈判将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是传统惯例被部分打破后的一种变局;另一方面是市场格局的一种急剧变化,两相交织,其间必然有一番再博弈、再平衡的过程。最终会有多种可能性:或者回归传统的定价机制,或者寻找新的定价机制,或者在回归传统中融入新的市场因素。

  国际上知名钢铁研究机构的报告认为,传统的国际铁矿石长期合同和供矿模式面临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传统离岸基础价格的一致性、铁矿供需合同的有效性和约束力等方面受到了明显冲击。如果供需双方失去了最根本的互信基础,年度谈判也就相应地失去了其原有的重要意义。市场价格高涨,供货方可以违约;市场价格下降,需求方也可以拒收高价矿。

  新一轮谈判的最大难点就是重建互信,确立合同的法律约束力。这个重建过程谈何容易,所以谈判时间估计会大大延长。新一轮谈判将如何开始、采用何种方式,估计谈判各方还没有明确的方案和设想,只能拭目以待。

  但有一点似乎正在成为市场的共识,就是新一年度的铁矿石价格必将大幅降低。有消息称,麦格理集团和瑞银集团都有报告认为国际铁矿石巨头将被迫下调2009年度的合同价格。有的机构预测这一降幅将在10%至15%之间。

  国内不少研究人员特别提醒,针对国际铁矿石贸易的变局,中国钢厂应该主动谋划,“多想几种可能性,围绕这些可能性主动寻找双方的互利基础”,以免陷入被动应对的状况。同时,在市场变局中要“多采取战略性的动作”,手里多拿“几张牌”,而且要拿得稳一点、牢一点。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30)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