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33年的模范公民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上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这期和您共同分享的便是一本民国年间巴掌大的小册子——《模范公民》,世界书局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印行,“公民训练小册”全八册中的第八册,应属四年义务教育的终结篇。
这本小册子身轻不过二三两,但重负的理念却曾经勉励过几代人,如今仍不过时。读阅之后,一位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先生宛若从书中走出,从他的一言一行,我们可以重拾那些已经被我们遗忘了的但同时又是做人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理。可悲的是,七十八年前八岁孩子都知晓的道理,现如今的人们大多都做不到。
内容提要:
- 第一条不是宏大的爱国、主义、理想的要求,而是谆谆告诫:要留心研究新事物;随后的公民训练里,尤其对当今国民有警示作用的是“不轻易向人家借东西”、“不向别人借钱”如此自重、自理的生存伦理,“欠债是化自由人为奴隶”,其他书中少有这种直截了当的劝诫;在避灾、救险、对人的态度上,平实亲和,又警示深刻。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