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黑白间
——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理解建筑的人沉思或者陶醉,感受建筑的人疯狂或者亢奋;理解建筑需要阅历和文化,感受建筑需要热情和缘分。当一个人沉浸在建筑之中,他可以获得这样一种东西:单纯之中的丰富和丰富之中的单纯。就像黑白生万物,万物又归结为黑白一样,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一花一世界——徽州
有人说:物极必反,事物往往是走到极端的时候,开始向其反面转化。果实在最成熟的时候便走向腐烂,气候在最冷的时候便将开始转暖,人在最有魅力的时候便将通向衰老。在我看来:生活中,喜欢赶时髦的人,是为了向社会证明自己的身份和实力。其实,特别有身份和实力的人,大都不赶时髦。因为他们本身不经意间往往就成了被称为“时髦”那种东西的发源地。
男人、女人… …
一朵花成就了一个世界,
正如这片古老的徽州… …
宏村——黑白间的男人,中规中举
都说这是国画里的乡村。
都说这是个牛形村落,以高昂挺拔的雷岗山为“牛头”;以青翠葱郁的古树为“犄角”;以村内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为“牛身”;以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和“牛心”;以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为“牛肠”;又以村边的四座桥为“牛腿”。
可我说,这就是一个单纯的黑与白的村落,黑夜与白昼间自由自在的生活,黑瓦与白墙间刻骨铭心的思考… …
听惯了“粉墙黛瓦,青砖石板。”
听惯了“明圳粼粼门前过,暗圳潺潺堂下流。”
听惯了“浣汲未及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
我希望离开宏村时,这里沉淀给我的依旧是幻想中那古朴厚实,黑白间男人的形象。而并非是导游口中那冠冕堂皇的词藻。
昨日,曾避雨在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是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的私塾六所,初期称“倚湖六所”,专供族人子弟授业解惑,以育人才之用。后来六院合并重建,取名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
昨日,曾小憩于乐叙堂
---众家厅,是宏村的汪氏宗祠,位于村中月塘北畔正中,与月塘同建于同一时期。这历来是汪氏族人祭祖和庆典聚会的场所。
昨日,曾逗留在南湖
---湖水位于宏村正南方,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个巨大人工湖。湖面呈大“弓”形。
昨日,曾迷恋于月沼
---老人们说月沼曾是一眼活泉,四季泉涌不息。至今人们在此人们仍可见到塘中鸭戏清波,空中微风轻拂,炊烟缭绕的情景,好似一幅天然流动的水墨画。
百年前徽商来来往往于此,厮守着亘古不变的传统,而这传统就像一条从远方流下来的河,人们饮用的是这条河里的水。他们的生死存亡再也离不开这清清濯濯的河水… …
棠樾——黑白间的女人,坚贞不屈
传说是因“海棠树的荫凉之处。”得名。大概是时节不符,没有海棠花的芬芳,迎接我们的却是一塘一塘的荷叶。
牌坊,因“忠、孝、节、义”而立。一座牌坊,一个善良故事;一座牌坊,一段千古绝唱,历经沧桑不变色。
当地人说“看了棠樾七牌坊,不枉此生到皖南。”过眼云烟之后,扪心自问不枉此生的也许应当是举世无双的女祠——清懿堂
女祠位于牌坊群北侧,建在于男祠相向的部位,坐南朝北。之所以要坐南朝北,是借《易经》中的“男乾女坤,阴阳相悖”的哲理而设计。可悲可叹,女祠向世人倾诉衷肠,娓娓道出千年的苦难。
“五世同堂”“婚礼喜气”“养老恤孤”“送夫经商”“催乳哺弟”“才女鲍明诗”历代女人的风采,在这里一一得到展现。难怪乾隆皇帝也曾叹 “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西递——黑间白的少女,闭月羞花
西递,向西边流淌的河水。
有人称这里是洁白的宣纸上留下的浅墨隶书,总让人有一份掩不住的心驰神往。
而我却把它归结为高墙深宅中的少女,从黑白的记忆中走来。
玲珑剔透的石刻漏窗,飞檐翘角的青瓦门楼,高高的白墙下面深深的巷道和那摆满花盆的庭院,显得那样安宁、和谐;当年光耀门楣的荆藩首相和富甲天下的胡氏徽商都以飘然而去,惟余下那棋局般的深巷,精致朴拙的古宅以及曾被视为家族圣殿的胡氏宗祠,隐约中勾勒出逝去的望门盛邑。
西递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古宅幽深。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中,仿佛走进了古老的梦境,倾听岁月的絮语。村中人家的炊烟升起来,那炊烟在风中弥漫着,将整个村落罩上一层轻雾,只在错落间露出几角马头墙和青石牌坊。遍野的阡陌人家,满眼的桃源风色,浮显盎然的徽南田园,不由领着你的意兴重拾“无梦到徽州”的写意。
城市中,我们总是把本身高雅的东西,用通俗的方式来表现;本身通俗的东西,又用高雅的方式来强调。反而弄巧成拙雅而又雅,俗而又俗,远离了大众,降低了格调。这里无雅无俗,却恰到好处。
南屏——黑白间的老妇,漫步生活
南屏村高墙深巷,纷繁错落,远远看去不见一个人影。整个村子仿佛迷宫一样,高大的围墙和层层的门廊把视野分割成一道道狭长的天空。其实你可以在村子里瞎转,不认路也没关系,因为无论你随便走到哪里都有风景可看,时光的印记已经停留在每家每户雕满奢侈花纹的木窗上了。
生死得意于生活。乐观、潇洒、向上是一种活法,悲观、无聊、沮丧也是种活法。南屏没有躲避生活,步履蹒跚的老妇在数年前就为自己好好做了一个选择。
潜口——黑白间的老汉,历史奇葩
潜口,这个紫霞山麓的美丽山村以其宽广的胸怀给人们巨大的震撼。推开古老厚重的大门,一个保存完好的明代徽州村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曲径、古桥、牌坊、路亭、绿树、翠竹,掩映着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古民居,那么的清丽、秀雅。它以村庄形式再现出古徽州的风貌,这里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村庄犹如一位历史的老人在娓娓叙说着久远久远的故事。走进潜口民宅,犹如走进五百年前的徽州漫步潜口街头,时时可以体会到古朴的民风和浓浓的文化氛围。
什么都可能遇到,是生活。
什么都不能被打垮,是强者。
被历史洗涤后依旧鲜活的是奇葩。
徽州,是一种古老的格调,带有几分清茶的韵味和几丝细雨的忧愁。“生活”在这里驻足,“思维”在这里驰骋,好似江南又异于江南,既熟悉又陌生。我向往能在如此画一般的石径上漫步,去寻觅几分黑白之外历史遗漏的色彩。也许找到的只是青苔和枯竹,但我得到的却是一望无际的苔原与竹林,这就是一花一世界的天地… …
一沙一天堂——南京、苏州
穷则思变。在一个贫穷的国家让普通的人们赞同变革往往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甚至是很得人心的事,一无所有,使人一无所惧。越是历史悠久的国家越需要变革,因为陈旧的东西太多,越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愈是难以变革,因为习惯的力量太强。即便是致力于反传统的人们,在反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中也仍难免有传统的影子。
走过看过,带着些许的疲惫,我们开始了城市的旅行。走进一沙一天堂的国度。
南京
南京是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城市。因为扣着“古城”这顶帽子,所以还依稀看得到“昨日”的旧影。穿过高高的古城墙,走过长长的林荫道,渐渐发现南京原来是一个让我接受文化熏陶的地方,似乎这里的每一片树叶、每一颗石子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中山陵
---安静的卧于紫金山的南麓,规模宏伟壮丽。抛开那些纷繁的历史背景,单从建筑角度来讲祭堂、墓室、碑亭、石牌坊、墓道石阶,整座陵墓成自由钟形式,苍松翠柏,漫山碧绿。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新时期经典建筑。
因为南京懂得鉴赏,懂得了汲取,懂得了哪些是有价值的瑰宝,哪些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赝品,也就懂得了收藏。中山陵最为南京收藏的一块瑰宝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作为窗口城市,南京站是一块值得一提值得一看的招牌。
苏州
喜欢苏州,大概是因为这里的清洁与卫生。城市很小,却小得精致,小得有味道。
苏州园林
苏州素以“花园之城”闻名全国。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四大名园,集中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精华,代表了宋、元、明、清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
---留园,初名东园。此后因重建改名留园,所以实为代表清代建筑布局的花园之一。留园以结构见长,用建筑物把空间划成各部,又在每一建筑物上设置了多种形式的门窗,沟通各部景物,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时,出现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
---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中部为园子的主景,以水为中心,水的面积约占五分之三。所有建筑几乎全部临水,环绕在水的四周,景物层次多而深远,辽阔疏朗,具有江南水乡风味。由于水多,因而桥多,桥的形式多样,但都是平桥,距离水面近,石栏低,衬托着水波的平静,更增添了优美典雅的特殊气氛。
---狮子林,因园中很多狮形怪石“狮子”林列而得名。园子以湖石叠成的假山为中心,四周环以建筑。假山外表雄浑,内部空灵;山上奇峰巨石,古柏苍松;山路曲折蜿蜒,洞壑婉转,处处可通,人们曲折盘旋其中,可望而不可及,如入迷宫,难怪乾隆皇帝的一段逸闻长流于此。
---虎丘,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三日有虎踞其上,因而得名。虎丘打破了以往园林的形制,将更多的自然景物融入其中,山、池、塔。明代袁宏道曾以一篇《虎丘》流传千古:“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可惜去时正值雨季,无船无人,倒也落个轻闲自在。
走出园林,我更喜欢生活在现代的苏州,观前、石路两条商业街点缀着这里的商业气息。各种品牌专卖店都可以在观前街找到。吃过晚饭去逛街也就成了我们这个小团队主要的夜生活。灯红酒绿、如醉如痴。
曾经那个搬弄是非、昏天黑地、摔盆砸碗的小圈子早已被毒化。
走出习惯的生活,才发现外面还有一个硕大的宽松环境等着我体会。
多渴望生活中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社会纷繁,就用单纯的色彩纪录
让我的回忆永远停留在这黑白之间… …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