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卢霭潮的博客

个人档案

卢霭潮

中迈(香港)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3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第1期Talk设计微分享沙龙:设计影响生活

(2011-09-29 18:39)
标签:
中邁(香港)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2011-09-20 15:27:06    文字:【】【】【
摘要:第一届的《Talk设计微分享》以后将以两个月为一期,邀请一些资深的设计师来跟我们分享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和点评案例,旨在促进整体室内设计师的专业水准。

沙龙活动嘉宾合照,从右到左分别为董健、卢霭潮、王建珉、李京、余霖、丁力学、吴宗建。

【新浪家居】大家好,第一届的《Talk设计微分享》在今天正式开始了,以后我们将以两个月为一期,邀请一些资深的设计师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和点评案例,在活动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的到场嘉宾,他们是:
  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艺术总监 吴宗建先生
  广州市万象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 丁力学先生
  香港东仓建设集团D5室内组设计总监   余霖小姐
  哥顿(香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卢霭潮先生
  广州理程设计顾问事务所艺术总监 李京先生 
  广州理程设计顾问事务所艺术总监设计总监 董建先生
  现场还有一位特邀的嘉宾,他是国际的建筑风水专家,世界风水文化学会会长王建珉先生 ,欢迎各位的到来!今天的活动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讨论环节“设计影响生活”因为,第二个部分将是由丁力学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相关主题发言,第三部分是由吴宗建老师为我们设计师朋友做的作品点评,最后将会是我们自由活动时间。今天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前方的大屏幕,今天是一个微博的活动,大家只要登录自己的微博帐号在两个#号之间打入“talk设计 微分享”再加相关内容就可以在我们的投影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发布的微博内容,这次的聚会希望大家可以不要拘束,畅所欲言。
  下面进入到沙龙的第一部分,设计对生活的影响的相关讨论。
  【新浪家居】设计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影响着生活,到底设计师们平时在一些起居爱好,还生活习惯是否会受到职业的影响呢?我想听一下吴宗建吴老师的看法,您平时的生活习惯还有性格方面有没有受到你设计这份工作的影响?
  【吴宗建】我觉得受的影响还挺大的,因为我最开始的时候是搞艺术出身的,搞艺术和搞设计有时候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因为搞艺术的思维方式是很散的,甚至是感性的,但是做设计要求的理性的思维会多一些,从某种角度来看两者可能有冲突。但是我后来我越来越发现做设计实际上是也很讲感情,设计也不是那么冷。我曾经有一些设计师或者是有一些大师把自己说得很冷,大家当然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觉得做设计一定要是要很有感情同时还要有理性,两者取一个中值。包括我的性格、包括我的各方面,随着我慢慢对设计的深入,应该讲我还是在自己的调整当中。
  【新浪家居】所以你在努力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找一个平衡当中。
  【吴宗建】没错。
  【新浪家居】那丁老师有什么看法?
  【丁力学】这个职业对每个设计师的生活影响其实是蛮大的,我想生活当中关注的点会有所不同吧,在你身边发生的一个设计师的着眼点跟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着眼点我想会有很大差异,他可能会用更审慎的目光去看待东西,可能他个人的生活品位会因为职业而有所改变,一些物化要求的改变,比方说设计师去买一件衣服、买一个杯子,到买一套房子、买一辆车子,可能他挑选的这些物化的东西其标准就会不一样,设计师可能也会要求东西给自己带来一些精神上的一些享受,就是说可能我们在审美的标准上、审美的情趣上、文化的背景上可能更高一些。
  【新浪家居】李老师怎么看的?
  【李京】我也赞同设计对我们的生活改变非常大,但是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主要是多了非常多的选择,因为我们从事的行业会接触不同的文化、思想以及不同领域的一些物质、非物质的东西,实际上作为设计师来说,我们的选择可能会比较多,我觉得这样子的生活会很精彩,所以我觉得设计对我的影响可能更大一部分是让我们有更多的空间去选择。
  【新浪家居】李老师觉得设计让生活有更多的选择。董老师有什么看法?
  【董健】我这边主要是强调一下设计对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影响。可能作为设计师他的触角会比较敏锐点。像有些时候我的朋友会说“哇,董健,你这个人太可怕了,我们通常留意不到的细节你都看见了。”我觉得设计师的敏锐的洞察力是源自于生活的,所以把设计中的洞察力再发展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我是强调设计师与普通人交往的过程是可以把我们的思维带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来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新浪家居】卢老师有些什么看法?
  【卢蔼潮】我分两点来说,第一点可能就是一个生活质量的影响,从事设计业之前生活习惯生活会比较正常一些,一日三餐都吃得很饱,周末的时候有时间去游玩一下,租了设计师之后的话可能时间就没有这么充裕了,可能我们现在面对的事情比较烦琐一些,他就不知不觉占去了我们的空间和时间,更不用说周末的时候你有时间去玩、去做其他的事情。这是一个生活质量,我们现在大多的设计师都是在过这样的生活。
  【新浪家居】您是觉得生活质量降低了。
  【卢蔼潮】对,这是一个不好的。第二个就是一个思维方式,我们思维方式受到主业的改变,比如说像以前读书的时候可能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都很乖然后听老师的话,但是可能接触了设计之后想法和思维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
  【新浪家居】我们的美女设计师余霖怎么看?
  【余霖】我很同意前面几位老师的说法,我觉得他们已经说得非常全面了。设计师跟生活之间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在你还不是一个设计师的时候你是在生活,可是当你成为一个设计师的时候你开始观察生活,观察就意味着你需要从生活当中适当地剥离出来一点点,设计是什么呢?设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物质或者是一个物品、或者是一个空间,当他具有成为他本身直接指向的功能之外只要你再在他的身上再增加一个功能的时候,设计就发生了。比如说一个勺子,我们平时拿勺子它的目标是舀东西吃饭,但是你需要这个勺子还具备美观的功能的时候,设计发生了。当你还需要这个勺子具备既可以舀汤又可以叉东西的功能的时候,设计又发生了。当你需要这个勺子除了具备以上的这些功能还要具备一个环保功能的时候,设计再一次的发生了。所以你看我从一个勺子的使用者转换成了一个观察者,我觉得这就是设计跟生活之间的区别。或许有人会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关系当中觉得匹配,但是我想可能很多的设计师会在这里面找到很多的乐趣,因为他开始观察一个东西了。比方说他喜欢车,他原来可能只是一个驾驶者,突然之间他变成一个设计师的角色的时候他开始观察这辆车如果再高一点会怎么样呢,如果车厢再长一点会怎么样,轮子再放一点会怎么变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处理生活的一个关系,这是我的看法。
      第1期Talk设计 微分享沙龙:群众是设计的土壤
 


                                     沙龙现场

 【新浪家居】说完了对设计师的影响之后我想了解一下,设计对一些普通大众的生活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吴老师您怎么看?
  【吴宗建】我觉得设计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很近,我们平时搞专业的人或是搞理论的人往往把设计提得很高,我觉得这样就是把普通大众的智慧看低了,这是我们有意识把他们的智慧看低了。我们很多好的设计其实就是来自于普通大众的,这是他们在生活当中里面想出来的,这个过程是很一般的,他没有特意去想、也没有刻意去想,就是跟普通的生活相关的,或者是当他碰到问题的时候,是我们普通大众有一种能够解决这种问题的很高超的能力,我觉得比设计师还厉害,设计师都是在他们的这个土壤里面成长起来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新浪家居】所以吴老师是群众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
  【吴宗建】大概是这样的。
  【新浪家居】丁老师您觉得如何,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丁力学】可以说大众是设计的一个土壤,如果没有一个需求群体的话实际上设计师存在也就没有意义。我觉得无论是做设计还是搞创作,他基本上也是从生活当中、所有的元素灵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设计师可能更多地会去在生活当中去发现生活需要怎么去改变,所以我们可以说设计是属于一个文化范畴,但他不是绝对的文化,因为毕竟还不是纯艺术他还是实用艺术,但是设计本身是在创造一些新文化,比方说举个例子,我们在做一个手机的产生,当手机产生,当这么一个东西出来的时候其实已经创造了一种新的沟通的价值,比方说在汽车上的一些新的一些功能,也比方说现在有一些新的带有很多功能的鞋,比如说有一些有助于减肥的,一些坡跟鞋等等,实际这就是设计师在设计当中创造的新价值,这些新价值可能是由最基本的一个消费群体产生的,但是可能最终完成这个工作是由设计师去完成,毕竟我们所设计的一些东西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要接受更多消费群的检验,那这个设计层次或者说无论从审美还是从功能,还是从工业生产的角度,要求跟一个普罗大众的要求我们不能去划等号,可能这个高度要更拔高一些。从文化的层次来说刚才我说到其实设计艺术某种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创新的艺术,比如说这是常规的勺子,我们只能把它靠在杯子上放,但是有些设计师开动大脑它这里可以做一个U形卡在杯子上。这就是设计师善于在生活当中去发现需求,然后去创造性的去改变改革是提升他的功能。我觉得设计他最基本的要满足的就是一个功能性的东西,其次才去追求的是基本层面跟文化层面的东西,而更多的是精神层面跟文化层面的东西是作为设计师是自身去追求的,老百姓可能不会去揣摩太多的东西,你这个杯子好用就好用,你这个杯子现在你设计原来的这个把手是这样设计的,你改变一种方式好用我就接受它,不好用我就摒弃它,这是很残酷的、很现实的,对于老百姓来讲。对于设计师来讲他会在改变这个功能当中、提升设计当中他会有更多的设计追求,这种追求最终是体现到功能上。所以我想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跟一个设计师他们有共同的东西,但是他在意识形态上、文化追求上或者是对于设计的一个追求,我想可能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更多的我觉得就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他会去享受生活、享受设计,而对于一个设计师他除了在享受设计的时候他还在享受自我价值,还在享受一种创新的成果。
  【新浪家居】谢谢丁老师的发言,李老师您有什么看法?
  【李京】我觉得设计对普罗大众来说要允许设计是一个多面体,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非常立体的一件事情,我们要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它,也要允许其他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而且最后的裁判不是我们可能是历史。我赞同刚刚有位老师说的他是系统的很多角度都可以去看的,他对于普罗大众的影响我觉得可能是我用我们的设计令他可以见到更多他无法想像到或者是从来没有想到的一些东西,有可能他的评价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但是这个我觉得不是问题的焦点,而是让他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事物在这里,然后交流一个整个历史的车轮,最后辗转反侧可能变成一个最后大家认可或者是失败的东西。所以作为设计师的角度希望我们能够去做这个东西的人,对于结果在我的角度当然希望他是可以保留下来,但是实际上客观地来说是有要有很多的角度去验证的,觉得这个也是有趣的地方。就是我们做一个设计包括建筑或者是室内,他最有趣的地方实际上并不是说你说他是好的他就是好的,有些东西可能是你没办法控制的,这是比较有趣的一件事情,所以我非常喜欢做这件东西是这样的。
  【新浪家居】董老师您有怎样的看法呢?
  【董健】我个人觉得设计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实整个按照历史的传承来说,设计跟整个文化的承接或者说是文化的传统是分不开的。其实设计的一部分就是为了达到大多数人的一个共同的理想方便的,像欧洲的哥特式的教堂为什么会有高耸入云的尖顶其实是代表了大多数普罗大众的思想,希望大家跟上帝更加接近,我们需要他的尖顶来满足我们的潜在愿望。其实设计是融合了绝大部分人共同的一个出发点而达到的,我觉得设计跟生活的融合可以更加贴切,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用我们的视觉、角度去做一个更好的融合,这是一个最关键的,我们现在可能有一些很多标新立异的建筑物,或者设计师看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我说一下普通人的观点吧,就像北京的中央电视台的“大裤衩”,其实我们看到他是艺术的表现,但是很多普通人的看到的就是比较直观的一些视觉感受,怎么样把这两种对立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今后要做的一个重点的方向。
  【新浪家居】卢老师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卢蔼潮】在意大利还有其他的一些欧洲国家我们不难看到有一些公共空间的设计作品,他们这些作品其实也是在影响他们的一些国人,比如说他们利用一些废弃的东西重新再制造一些艺术品,我觉得这些其实是一种低碳的生活,也融入了大众。好的设计应该是能引导大众的生活习惯。
  【新浪家居】余老师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呢?
  【余霖】设计师是真正的主动地在打造一些具有综合文化属性的、功能特征的一些设计产品去传递给受众。针对我们国家的设计消费市场的时候,应该是希望这个国家的人民他们去消费这个设计产品的时候可以更奔放、愉快一些,更敢选一些。比如说我们去看到很多我们的客户,无论是工商的客户也好还是私人豪宅的客户也好,他们受到非常多的制约,这个并不来自于他们真实内心的喜好,而是来自很多环境的影响,朋友的影响,他们所坚守的理念的影响,受制约度太严重,所以会导致设计师一直在调解这里面的杠杆,设计师这个时候也不敢太放开。所以很多时候你很宏观地看整个设计产业出来的,或者是你看拿一个范式出来或者是拿一个活动作品出来主观地去看,这里面的活力有所欠缺,所以我觉得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我希望大家用奔放一些看待设计这个东西轻松一点,其实没有什么。
  【新浪家居】非常给力的看法。
  【余霖】谢谢。
       第1期Talk设计 微分享沙龙:当代设计师的责任
 


                               设计师在聚精会神讨论
 
【新浪家居】说了这么多生活和设计的关系之后,现在在中国属于一个文化扩张的时期,我想知道当代的设计师他们肩负着的责任是什么?先从美女开始。
  【余霖】其实我们现在说这个责任并不很系统化,只能以点带面地这么说。第一,我觉得设计师对于现代东方这种当代化的表现是有非常重大的责任。就是怎么样把我们从几千年的过渡把这种文化形态用更当代、更国际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我们当代设计师的一个集体责任。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设计师在从各种不同的渠道增长对在设计各方面的研究,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第二,我觉得设计师也需要再轻松一些。因为到现在为止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其实工作跟生活压力非常大,会非常累,同时也会影响到你去设计某一个作品的时候你的想法或产生制约,我觉得一整代的设计师都可以更high一些、更轻松一些,讨论这些东西的时候可以更放开一些。我暂时想到的就是这两个问题,再大的责任可能就要请教接下来的老师们了。
  【新浪家居】所以也应该多参加我们这样行业的聚会,把生活的压力放下。那卢老师有什么看法吗?
  【卢霭潮】我觉得设计肯定会影响到很多的人,因为设计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太广了,从科技、音乐、历史等等的一些,还有风水的这一块,很多很多的领域,我觉得可能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还学不完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去探讨、多去学习,然后去端正自己的一些想法,只有这样子才能够把这些好的东西去给到大家,我是这样想的。
  【新浪家居】董老师怎么看?
  【董健】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因为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国的设计也是多元化地发展,中国的社会是一个包容性、融合性的社会,希望在一个包容性的社会当中能够产生自己的文化。在信息多元化的中国现在大家普遍的心理有一点浮躁,认为外来的文化都是比较好的,但是相对来说自己的文化我们现在保留的是不过的。相对广州来说现在有特色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我们希望我们作为设计师来讲是可以融合全世界的文化,但是在融合的过程当中也要保留自己的特色。也像刚才两位老师说的,我们的责任很重大,但是我们的能力也非常有限,也希望在整个的设计界大家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带领到所谓的普罗大众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不要在一个大的太兴奋的事件里面令到自己迷失了方向。比如广州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城市我们的包容性很强,希望能够令到多元化的发展,更多普罗大众更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在中间保留自己的一个特色,让中国文化更加传承下去。
  【新浪家居】李老师您有什么看法?
  【李京】总的来说我觉得最大的一个责任我们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现在坐在这里的、能够生存在这里的。我觉得最大的责任就是传承。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觉得这个时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是旧世界和新世界衔接的一个过渡的阶段,中国在高速发展,还有中西文化的有一个很大的混合,包括现在我们经常讨论所谓的新东方和新古典的很多的话题其实是围绕一个传承的结合点。所以我觉得在我们这一辈的设计师里面最大的责任有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传承,另外一部分我觉得应该是专注,我自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其实我们的生命还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可能能力有限也不多,我觉得应该真的把自己的这种天分发挥出来,留一点痕迹在这个世界,我想可能以后我们也会作为一个旧世界的一些东西被传承到未来,所以我大概觉得我自己的责任是这样的。
  【丁力学】说到历史责任这里我觉得这个话题太凝重了,每一个人一谈到责任就立马就整体严肃。我觉得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他有个体的能力的发挥,有个体的思想和创意,体现在作品当中然后融入在社会当中,这本身就是一种贡献,有贡献他对社会既肩负了他自己的那份责任,这份责任没有必要说我要刻意肩负什么责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兴趣点,有人愿意去在新东方那一块、传统文化那一块的领域去尝试,有人愿意可能在一些跟当今社会可能更恰当的一些表达方式这一块去探索,其实我觉得这个是没有必要我们非要去把他界定得条条框框的,本来社会就是很多人融合在一起的,我觉得文化也是一样,他就是一个大熔炉,放在一起以后他自然会去融合,人与人之间也会自然相互去影响,产品或者是设计对人的影响也会很自然的,谈到个体我觉得我的责任就是轻松一点做设计吧,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能够在轻松的范围当中体现出来,让大家去分享,我觉得可能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定位吧,我不敢叫他责任。反过来我觉得非要谈到责任,我倒觉得说像吴老师他们的工作可能是设计教育。我觉得每个设计师应该去跟年轻人去分享的,因为从你执业到现在,无是你执业两年、三年、十年、二十年,你都会有自己的体验,这些体验去跟年轻的设计师或者是一些学习设计的年轻人进行分享,这个我觉得是我理解的一个责任吧,也许是我可能过早地从教师队伍逃跑了一直内疚,因为我原来也在大学教设计,只不过不像吴老师这么久,我中途就叛逃了,觉得不过瘾就自己拿笔来做设计了。可能更多地会去想自己积累的一些东西是不是可以跟年轻人进行分享呢,因为有很多包括文化的东西、技术层面的东西,包括你对设计的一些理解,包括你的设计思维方式,我觉得年轻人实际上需要更多地去接触,而不单单只是从课堂上的老师来。如果说一个老师带两个班、三个班的设计,可能他传递给这部分这一百位设计师学生的思维可能就是他的这种思维方式,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去接触更多的不同的一种设计思维的方式,这样让他们在这种碰撞当中去捕捉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我们用一种模式化的东西给他。本身这种我觉得国内的设计教育也是有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更多的模式化本身设计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一个工作,但是我们的设计教育有时候可能过于模式化,把这一块东西直接搬到他面前。可能作为学生来讲、年轻人来讲接触更多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做室内设计你也可以接触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都可以,我个人也涉足了很多的设计,我个人最早的专业是学服装的,但是我在做平面设计,我在做家具设计,我在做室内设计,然后我在做一些其他领域的设计尝试,产品设计。我觉得其实当你真正去关注设计跟文化的时候,其实你具备了一些最基本的一些设计素质的时候,设计的行业性的划分对你来讲已经不是问题了,你可以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体现。所以我觉得每个设计师的历史责任这个话题我觉得太过于庞大了,可能就真正像刚才他们说的可能要等到后人再去评述,某某某对国内的设计文化这么多的领域有他的贡献,我们今天在这里谈设计责任或者是谈我们对于哪方面的一个设计观点,做出多大的贡献,我觉得为时尚早。而且这个话题我觉得实在太过重大了。
  【新浪家居】吴老师,您可以说得轻松一点。
  【吴宗建】刚刚说到责任,刚刚丁老师跟我讲说很喜欢在我们学校的咖啡室喝点咖啡、看看方案,我觉得每个设计师都是有责任的吧,我觉得做设计也并不难,因为感觉到好像有些事情想不通,可能也是有些责任等等,但是我对做设计还是觉得很有乐趣,我很喜欢跟我的学生在一块,跟学生在一块的话我会显得很年轻,很多人见到我都说感觉到我好想很年轻,但是我现在也是人到中年了。
  【丁力学】吴老师喜欢到学生那里去“偷岁”(笑)。
  【吴宗建】我很喜欢跟学生在一起。
  【新浪家居】谢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发言,这一部分的讨论环节结束。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172)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