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尹忠明的博客

个人档案

尹忠明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产品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设计观的积淀和感悟

(2011-09-10 16:18)

设计观的积淀和感悟

                                                                           

这篇文章是一知名設計師所撰,看过感触很深,於是就寫了上來,希望能够给空间和我一样立志做好设计的朋友一点启发;那么我一字一句的敲打上去,就劳有所值。

                                        ------忠明写在在前面的话

一.  有些人眼中所谓设计

所谓设计,就是会电脑绘图(CAD/3D/PHOTOSHOP….);

所谓设计,就是抄书;

所谓设计,就是一种职业,今天能挣钱就做,明天挣不到钱就再次转行;

所谓设计,就是快餐式教育的产品,3个月电脑培训;

所谓设计,就是3/5万的家装,很有成就感;

所为设计,就是图块;

所谓设计,就是因为我不会,所以别人也不可能会,就是我不是高手,所以压根儿没有高手;

所谓设计,就是画画;

所谓设计,就是今天看见故宫漂亮,明天就把汽车展厅设计成故宫一样的东东;

所谓设计,就是就是在网上下载大量别人的图,对朋友说是自己的孩子;

所谓设计,就是在办公室里画儿童简笔画,我既然能画出来,别人就应该能做出来,做不出来是施工有问题;

所谓设计,就是枪手;

所谓设计,就是做电脑效果图;

所谓设计,就是全红木仿古家具或全进口意大利家具;

所谓设计,就是金箔银箔,或用文化石做成山顶洞,此谓之个性或档次;

所谓设计,就是做三个月家装就好为人师,我敢面对贝津铭画CAD;如果柯布西耶能活过来,我建议把萨伏伊别墅的带形窗包成若干欧式窗套,独立支柱包成罗马柱,星顶花园加上阳光板打麻将;

所谓设计,就是满腹牢骚;

二.  修养与设计

对于技巧性的学习而言,模仿是初学者必需和有效的学习手段之一,设计的学习也不例外。但是,模仿仅仅是学习的手段和途径,只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创造性能力的自由挥洒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和高级阶段。

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澄清;什么是设计,设计的实质是什么。设计即思想,思想反映休养。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提高设计水平才有方向和目的。在许多从业人士眼里,设计就是技巧,简而言之,即是画图。其实不然,设计归根到底是一项艺术工作,其创作的源泉在于设计者的修养。修养之于技巧(画图或CAD/3DMAX/PHOTOSHOP/CRELDRAW/LIHGTSCAPE),好像武侠小说里武林高手的功夫,他的招数与内功。技巧是招数,是外在的,是短时间内通过反复练习,熟练生巧,可以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修养好比内功,是内在的,它是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的素质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长期的人生积累和沉淀,但并不等于每个60岁的人的修养能达到同样的一个境界。武侠小说里,一个人招数再炉火纯青,如果他的内功没有达到相应的火候,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个外家高手,不足以称宗师泰斗;相反,如果有相当深厚的内功造诣(如同《天龙八部》中藏经阁的扫地老和尚),即使他不懂一丁点招数,哪怕是拂袖之间,也能有大家风范,自是无招胜有招,达到不假思索,得心应手的自由境界。“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这就是修养,即是我们设计师所应追求的东西。

各种艺术类的素养是想通的(文学里所谓“同感”)。个人认为,设计师一方面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必须提高和加强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做足设计以外的功夫,有道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必须要有艺术家的修养、工程师的严谨思想、旅行家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经验、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财务专家的成本意识。有一位设计界的前辈讲设计即思想,设计是设计师专业知识、人生阅历、文化艺术涵养、道德品质等诸方面的综合体现。只有内在的修炼提高了,才能做出作品、精品、上品、神品,否则,就只是处于初级的模仿阶段,流于平凡。一个人品、艺德不高的设计师,他的设计品位也不会有高的境界。

三.  先知的模样

上帝是什么模样呢?有的时候,ARJAN会冥想上帝的样子。也许,上帝是公众人物,他的样子众所周知,总是慈眉善目的一个西方老头,每个人自己都有一个关于上帝样子的版本。就是这个老家伙掌握着我们的一切,包括命运前途。他是谁呢?—一切外界的形象皆是内心的投射,其实,上帝无外乎是自己心中理想的自我,我们把他放大了,送上圣坛而已。天天膜拜,不过在拜自己的理想。上帝在这里存在于自己心中,是主观。还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先知(或大脑,或真理,或智慧),他总是居住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山林之间、荒郊野外、都市钢筋混凝土丛林中,很少有人碰见他,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模样。先知与上帝不同。上帝是公众人物,是明星,总是端坐圣坛,光芒万丈,一望而知是上帝。先知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或许是田野里的农夫,或许是渔舟唱晚的渔夫,或许是路边玩石子的小男孩;也许是倩女幽魂中看守桃林的燕赤霞,也许是星球大战里鸡皮满面、头上长角的矮小老头;也许是骇客帝国里住在喧闹城市里的慈爱老妇,她会自己插花,会在周末打扫厨房,而且还擅长烙饼。有缘的人,她总会送你一块饼,你会觉得如此美味,走出她的房门,才会觉得她是先知。先知们总是如此的普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并不是我们所臆想的学究模样,即使我们有缘碰见他们,和他们交谈于山林田间,都市市井,也往往会忽视他们智慧的光。偶尔思想灵光一闪,也许我们会因此终生受益无穷。当我们走过街市,觉得身后的人群中有一双熟悉的笑眼,蓦然回首时,那人已大笑而去,身形不见,而笑声在耳。

说远了,说远了。其实,修养如同先知,它总是在我们可能在的每个不起眼的细微角落里,有心的人总会看见熠熠生辉,对我们狡黠的眨着眼。我们会问,修养到底在哪里。也许修养在于琢磨怎样修剪一片桃林,也许修养在于潜心习书作画吟诗作对,也许修养在于认真地烙一块饼,甚至于它正在路边玩一颗光滑的石弹子(忠明感言:修养就是设计师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来修饰这个世界,让身边的一切都饰上自己的见解)……作为一个设计师,对修养的要求是广泛的,我们只有修葺好我们自己的这片桃林,才能走向人生的成熟。眼界宽了,修养提高了,设计水平的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修养高的人,他会认真地去观察体味身边的每个细致的事物,他会努力去研判食物的方方面面,在这些看似琐碎无序的细节里,他都能找到兴趣和灵感。他用自己的深后修养去看身边的事物,这些平凡的东西在他眼里都具有深厚的修养,一经他经营布置都能与众不同。

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在知识内至少应具备以下素质:

 

  1. 与装修专业有关的知识:装饰结构,装饰材料,装饰施工,装饰预算等。
  2. 与建筑专业有关的知识: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制图,建筑表现,建筑预算,建筑安装,土木结构,钢结构等。
  3. 与艺术相关的知识:素描,色彩(水彩,水粉,油画,彩铅,马克笔,塑料笔等),壁画,雕塑,音乐,文学,美学,中国艺术(国画,书法,篆刻等),陶艺,纺织,工艺美术,手工等。
  4. 电脑设计的技巧(CAD,3D,PHOTOSHOP,CORELDRAW等),电脑办公等。
  5. 各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
  6. 经营管理,谈判技巧,理念表达等。
  7. 为人处世,社会阅历等;等等。

上述素质的要求,不是一项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越往前,越是基础,越往后,要求越高。前面是对绘图员/普通设计师的要求,后面就是对资深设计师/设计总监/首席设计师甚至作为工程项目经营者的要求,自己需要怎样的素质修养,这要看自己的职业定位是什么。(忠明感言: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绝对是成功设计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能够做到这两个基本点,你就是一个成功的设计人。)

四.  也谈建筑画

建筑画,顾名思义,就是设计师以建筑物、构筑物、建筑环境或与建筑有关的题材为表现目的的绘画。其首要要求是表现的对象是建筑物或与之相关的题材,其次要求画有“建筑意味”,这二者不可或缺。前者易于理解,而后者“建筑意味”也可说是强调画的“工程性”、“设计性”,它是设计师特有的对工程对象的理解,它是设计师职业学识,职业艺术修养在绘画风格上的生动反映。建筑画和一般画家画的有建筑内容的画不同者众矣,我们常说某画“画味”够了,而“建筑意味”不足,由是矣!

对于设计师(泛指建筑、装饰、环艺等,以下同)来说,建筑画是其必要的、有效的专业基本功,有助于设计师设计思维的养成和设计理念的表达,这基本功近年来有被遗忘的征兆。在科技不甚发达的中国,设计类学生一窝蜂地热衷于学电脑,以为会电脑就等于会设计,忽略甚至放弃了涉及基本功的学习。在科技最发达、涉及教育体系最完备的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设计师孜孜以求的是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纯熟高超的手上功夫,对于水彩渲染、钢笔画、彩铅等在中国许多设计师眼中被视为落伍的表现方式推崇备至——这真是天大的讽刺。ARJAN很早就用电脑效果图和施工图,无意于贬低科技发展的作用。电脑归根结底只是表达设计思想的工具之一,它对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有它的优越性,如CAD,其他方面它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有些设计的基本功丢掉了实在可惜,至少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在设计的各个阶段,设计师通过建筑画特别是手绘草图的形式在纸上寻求对涉及问题的解答,通过建筑快图的形式推敲比较设计方案的优劣。此外,作为设计师,我们无力决定设计方案最终能否得以实施,事与愿违的事是比比皆是,可能中标的并非是最好的方案,落选的也许反而是抗鼎之作,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画可以用做设计师之间相互交流的语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建筑画特别是速写可以作为设计师随时随地收集设计资料,记录生活中点滴的设计素材、灵感火花的有效工具。当然优秀的有一定水准的建筑画本身也属于艺术作品的范畴。

建筑画,以题材大类分为建筑、装饰、环艺(含景观、城规、园林等;以绘画的手段分为徒手手绘、工具手绘、电脑建筑画(模拟现实);以作画的画种分为素描、水彩、水粉、油画、丙烯、彩铅、钢笔画、马克笔、喷绘等;以其表现的区域分为室内建筑画和室外建筑画;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建筑画也有不同的表现特色。本文谈得更多的是手绘建筑画,即作为设计师基本功意义上的建筑画。当然,有一些内容相对于电脑建筑画也同样有普遍意义。

透视、构图、布白、用笔、建筑意味,是建筑画艺术趣味之所以形成的要旨。透视包括形体透视和光色透视。形体透视在画法几何中有种种严密的方法可以学习,这里强调设计师空间感觉(透视、尺度、比例等)敏感性的培养和眼、脑、手协调一致性的培养(达芬奇画鸡蛋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室内建筑画透视比较严格,室外建筑画相对宽松一些,甚至可以将中国画中独创的散点透视应用于大场景的表现中,在西方透视历史上,还出现过全景画。建筑画的构图和其他造型艺术有共通之处,一样讲究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取舍恰当,“疏可以走马,密不使透风”,虚实相映成趣,这些境地只有通过大量的学习才能得心应手。建筑画的布白与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计白当黑”,图底对比生动,胜在用心经营。建筑画的用笔,其一好似要求设计师笔法熟练、流畅,突出线条之美,“绕指柔、“折叉股、“铁划银钩”,“如锥画沙”、“屋漏痕”都属于线条美的表现;其二是要求设计师充分熟悉所用的工具,表现出各种工具特有的笔触。针管笔、马克笔、彩铅等,都有不同的笔触效果。建筑画的“建筑意味”如前所述是指画的“工程性”和“设计性”。

建筑画水平的提高与天赋无关,“无它,唯手熟耳”,有赖于三写:写生、速写、默写。窃以速写最为重要,它可以是写生,或是默写,或是创作。速写强调快,快速地画,大量地有修养、有章法地快速画。初学者对书法中草书的认识,以为草书就是随心所欲,乱写一通(结果草则草矣,书不成书)。依此类推,速写就是信手涂鸦,鬼画桃符。书法草书自由它严密的法度(现代于右任先生创有标准草书,可见一斑),速写亦然。速写与其他建筑画一样,衡量的尺度是讲究透视、构图、布白、用笔和“建筑意味”,再加一个快。即使好似寥寥几笔,也应该做到大致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速写就是要求我们随时随地,一有机会就动手,记下身边为之眼亮的事物。

建筑画学习的态度,首先要严谨。建筑画的目的,就是要建筑对象很好地表达出来,反映了设计师对建筑对象的认识、理解,也是观察和表现建筑对象时对眼、脑、手的训练。其次要守拙,主张下“笨功夫”。许多设计师对建筑画不入门(这里指未培养起真正的兴趣,也未养成自觉的良好工作习惯),更不肯下工夫(学习建筑画只是他生活中做秀的一种罢了),在校没学好,工作后对外只能动口不能动手(比如说“想当年”、“我以前”,等等),当然对内还有各种借口聊以慰藉,这是很可怜、很可悲的事。问题不在于禀赋,而在于未能入门的坚持。(忠明感言:学习设计,就是一项恒久的坚持,坚持自己当初的目标和学设计应有的努力和计划。。。)最后,建筑画还须简练,详略得当,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这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以后总可以达到的境界。

ARJAN时常光顾旧书市场(不是要掘宝,而是想了解过去的人们读些什么书,说些什么话,他们在做些什么工作),近来有幸在故书堆里拣出梁先生的中国营造学社时的《中国建筑艺术图集》,童先生的《近百年西方建筑》等建筑前辈的著作(确切地讲,他们是设计界的前辈。他们处在民族初醒,科技方兴的年代,只有建筑,装饰、环艺、服饰等诸学科连萌芽都没有,这些工作通常建筑设计师的事。建国时,在林先生的建议下,连国徽和领导人的礼服都是建筑师设计的),欣赏到梁先生、刘先生、童先生等前辈的建筑画。诸前辈著作等身,文章传世,不能望其项背,睹物思人,有感前人的成就和严谨的治学道路,对自己时有启发。借着本文,ARJAN只想对于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根本性、普遍性的东西,与会心的同行、读者共勉。

五.    王者归来

中世纪曾经有位魔王,一位真正的王,神勇无比、法力无边,一生纵横四海,终因身心俱疲,战死他乡。魔王告诉他的战士,只要把他运回故乡,让她的躯体触摸到故乡的土地,他就能复活,佩享永生。于是,魔王忠诚的战士日夜兼程,顶风冒雪,冲破邪恶黑暗势力的重重包围和阻击。终于,当最后一个战士倒下时,魔王的躯体触摸到故乡的徒弟,霎那间,风云变色,魔王在飞沙走石中复活,邪恶的黑暗势力灰飞烟灭……人说黑暗的中世纪是人性的噩梦,但是,开篇的故事,从神和英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自强不息、自我完善的三个阶段;为了理想,努力奋斗,远走他乡;与理想一步之隔时,却因远离故乡(力量源泉),丧失了前进的动力,陷入迷惘;带着满身的伤痛,回到故乡,自我反省,寻找新的动力,重新开始。这三个阶段好比哲学中肯定一否定一肯定,在局部的过程中,这三阶段是单一的、完整的,在全局性的发展中,他又是不断循环向前的。

生活不是蒙太奇,设计亦非中世纪的魔幻世界。大到国家的百年大计,小到个人的人生规划吗,再具体到设计这个行业来说,进步、发展的历程莫不如出一辙。设计在中国发展的这头十年,许多企业和个人并非因为具备这个能力而进入这行业,只是因为行业空白有利可图。十年大浪淘沙,行业进入困顿期:人才青黄不接,素质先天不足,市场在扩大,份额却在减少。这是设计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就设计师个人而言,十年磨一剑,韬光养晦,终要成全自己的理想。然而,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有时候感到设计水平不在状态,找不到那种淋漓的感觉,甚至于要放弃。这使设计师正陷入混钝期,迷失在形形色色的流派、主义里,迷失在业主,老板的指令中,迷失在现代文明的网络里,动弹不得,其根本原因是设计灵感枯竭,失去思考力。“天下设计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句话被许多人奉为真理,仿佛真的为自己不学无术找到了借口、挡箭牌和遮羞布。“买了100本资料书,雇个绘图员,俺们就是中国的大师”,这面虎皮大旗下,设计虚无主义和妄自尊大的论调让人胆战心惊。在初涉设计行业的人眼里,漫天飞舞的主义、流派,光怪陆离的个性、自我,莫名其妙的时尚、前卫和怪诞,简直就是一个偌大的万花筒,让人不知何去何从。本想去收获一网一网的鱼,但又怕拉上来的是泡沫垃圾,不知道应该到哪片海去撒网。

其实,无论是设计行业的困顿,还是设计师灵感的枯竭;无论是设计虚无主义或妄自尊大,还是涉及初学者的迷惑,究其原因,是我们对设计认识和学习的方向产生了问题,即是中国设计缺少了某些东西(各位,可不是缺钙,也不是缺脑X金!),这些东西对设计而言,是根本性、基础性的动力和源泉,土壤和基石浩如烟海的设计史,是设计师设计生命的起点和归宿,也是设计师永不枯竭的设计灵感和源泉。

这里所说的设计史是指以建筑设计为主的,包括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规划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学科的发展历史。设计史不能只仅仅当作设计的历史教科书,更是设计学、设计理论、设计教育的历史,更是古往今来各时期、各流派设计大师的经典作品、学习方法、设计理论体系的百科全书。(忠明感言: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忠明一定要努力践行这段话,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设计大师,而不是口头的虚无,实现某人的愿望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很显然,这条路是异常的艰苦和困难,但忠明有某人的支持,相信自己是会走过去的,我从此要摆脱无聊的QQ和电视以及一些更加荒诞的事情,向自己的理想徐徐的前进着,直到永远。。。)与当今社会逢人必称“大师”,动则必谓“经典的情形相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匠人,到现代的柯布西耶、赖特;从雅典卫城到郎香教堂,后者才是真正的流传万代的大师和典范。那些自封“大师”和“经典”的人,不过是在设计长河边上拾到几颗石子,他就当作夜明珠。设计史上有个规律,每当设计陷入周期性的困惑,人们总是会翻开设计史,回到古典主义,在与大师的对话中,去寻找新的灵感。如果我们真正花些精力研究大师们的经典作品、理论体系、设计方法、工作经验,以此为基础和起点,以正确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打破妨碍徐诶诶、进步、发展的桎梏,行业会因此而走出困顿,设计师会因此获得无穷的灵感,虚无主义和妄自尊大会因此得以根除,学习者会因此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发展需要我们站到前人的肩膀上,把新的目标投向未来。传承是为了创新。设计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超越自我,而可为王!

六.当学习成为习惯,设计成为生活(忠明感言:吾辈从事和正在学习设计的设计人,应视为真理,然后践行之!)

古人云:“人贵乎立志。我们把设计作为学习或职业目标,使之成为自己人生计划的一部分时,才发现目标和现实之间原本还有这么大的距离,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并不是当初臆想的推窗揽月、开门见山般举手之易。

许多人潜意识里总认为,学习设计是一件有层次或面子的深奥事,或者是一件时髦而合乎潮流的雅事(是啊,学设计总比学数学、历史说出去要体面光鲜——功利使然)。有人问高僧何为佛,佛答曰:“干屎截!”。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设计是“干屎截”。其实,设计与吃喝拉撒一样司空见惯,只是一件要做的事情而已。从完成一件事的角度来说,学设计与市场买菜、农夫耕田也没有什么两样,正如买油翁和神箭手毫无区别,“无它,唯手熟耳”。用平常心来看待学习设计这件师,设计不过是一群普通人做的平常事,不要患得患失,不要急功近利。自我或认为的神秘化、优越感是学习设计的忌讳,当然作为商业操作或政治手腕另当别论。

一.  对于普通人做的平常事而言,学设计就像学削一个苹果一样简单。不管我们用什么理论来指导,不管我们使用何种刀法,对于学“削”苹果这件事来说,最重要的是一刀“削”下去,立刻开“削”,哪怕一刀下去剖成两半也好啊——至少说意味这件事启动了。至于削出来的苹果是否中看中吃,果皮是否断裂,那是水平问题,对学削苹果的人来说无伤大雅。学削苹果首要的是随便找个地方下刀开削,相对于学做事、学艺术、学设计而言,即是学习的切入点。有人说做事要找准切入点,这话对经验丰富的人来讲是对的,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像拿着一个苹果发呆,不知道从何处落刀。其实切入点位置不那么重要。在不南辕北辙的前提下,此时此地即是切入点,马上上手,学习过程中再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方向即可。学习设计的切入点就是此时此地不管素描、色彩、还是速写、默写、写生,从现在开始马上画,不要那么多理由,不要摆那么多架式,现在开始,坚持下去。(忠明感言:初学者本来是母亲襁褓中的婴孩,根本没有评判的标准,何来知道如何下手?怎么下手?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学基础、学招式、学内功,他日才能有自己的独家秘诀,才能有自己的独家见解和标准。即为,唯手熟尔,方为大家!)我国的艺术教育体系虽然尚须完善,但课程的设置针对性强,对初学设计的学生来说还是科学合理的。但很多学生往往急功近利,认为在学校学不了什么东西。其实,问题在于导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是否真的达到了大纲的要求。如果导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都按大纲的要求做得很好,那么艺术院校的教学就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学习途径了,再结合课外的工夫,足以事半功倍。我有位小学文化的朋友,没机会接受科班教育,自己按建院的课程设置买书学习环艺,现在也有相当的成就。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材,道理谁都懂,问题在于用心去做了吗?做了多少?坚持了吗?坚持了多久?(此刻起,忠明不再好高骛远,实时实地的做,不再做那幼稚可笑的梦,而又不切实际!所以说,有时候按部就班,不一定是件坏事!)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在气质、性格、情绪和习惯是构成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情商(EQ),逆商(AQ)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命相学所谓“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有些宿命的意味在里面。气质和性格多是先天形成,情绪受外界影响大,但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控制,而习惯是后天养成。学习设计是一个不断反复训练、长期积累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一是要目标明确、矢志不渝;二是要坚持把日常生活中与设计有关的每件事都做得完善;三是特别要坚持是做好需要反复练习的枯燥的训练内容,例如线条、素描、色彩、材料、结构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突发或周期性的情绪波动,往往影响坚持学习的恒心和毅力,最终影响学习的成就。刷牙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个人如果能坚持330天都是晚饭后三分钟内刷牙的话,首先,他的牙一定很健康;其次,相信他想要做的每件事他都可以做到很好——因为他做事有恒心和毅力,有原则性。那为什么不是365天呢?那是因为能坚持365天都已经是完人了,坚持365天一定是上帝——假如上帝要刷牙的话!从完成事情的角度来说,坚持学习设计和坚持饭后3分钟内刷牙都是一样需要恒心和毅力,需要做事的原则性和贯彻力。成功的人大多能自律,做事有恒心和毅力,有原则性,刷牙、做设计,甚至于治国都能做得一样完善。“修身,养性,齐家,而后能治国平天下”这句话真是很有道理.人不可能365天都在积极向上的状态,人和人不同的是,我们明显不在状态的时候,是否能自知,是否始终明白并把握自己的学习和做事的目标。在此情况下,我们要自问:我现在是什么一种状况?这种状况以前是否经常出现?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我这一年、这一月、这一天的学习和工作目标是什么?我现在该做什么?……通过各种方法来修正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坚持学习的目的,使自己的学习计划不中止和搁浅。最可怕的是像跳进温水锅里的那只青蛙,舒适的生活工作条件让自己不自知、麻痹,进而对于环境的变法失去敏锐的觉察,在温床中忘了自己的目标。

设计是系统学科。学习设计既要注重专业知识和修养的积累,也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修养的积累,还要注重非专业知识和修养的积累。不要为了学习设计而学习设计,也不要只注重学习设计中的某一门、某几门课程。修养和知识面要广博,专业要精深,博采众长,专业和非专业相互促进。专业易于理解,非专业的只是和修养往往体现为人生的阅历、经验和智慧,容易被忽略。

学习设计,要坚持用设计的专业眼光看生活,学习生活中的优秀设计,并使自己的学习和设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在设计的发展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实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大到建筑物,小到生活用品,我们本来就生活在经过设计的世界里。身边的设计实例,比教科书更具说服你和可操作性,既有成功的典范之作,也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败笔。可以坚持通过照片、写生、速写、默写、临摹或文字的方式,大量地收集素材和资料,既可欣赏也可参考,有空时还可以把资料还原分解成设计图纸,增强理解。长期坚持,定能受益匪浅。(忠明感言:当学习成为习惯,设计成为生活。我还会茫然吗?不会,因为我已经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

有人问:“我什么时候才算设计师?”“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大师?”其实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就,看不到别人付出努力的过程;同样的,我们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享受过程。如果设计成为你的终身事业,以后的人生都伴你左右,“爱情不能永远,设计与我终老”。当学习成为习惯,设计成为生活,别人的承认还那么重要吗?当设计成为生活,你在设计中寻找快乐,做不做大师,还那么重要吗?

千年若如初見,吾願墨寫九洲。很早就想自己給自己寫句座右銘,無奈文字羞澀。在肚中搜拼半天才有這句“千年若若初見,吾願墨寫九洲”,於是乎我將自己的一切“觀”就寄存在這句話裏。

                           ——忠明,201058日(星期六)整理摘抄。如對來我空間的朋友有所幫助,將不甚高興。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273) | 类别 学习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