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魔鬼在细节

个人档案

杜磊

绵阳师范学院
学生

博客公告

只有倾注心血才能换得成绩, 魔鬼在细节(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 ——密斯-凡德罗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3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蒋华:平面设计的批判性思考视觉中国专访设计师蒋华

(2011-07-15 18:31)
标签:蒋华 

   近日与蒋华先生有过一顿午饭的闲聊, 边吃贵州菜边听他从90年代的设计环境说起,谈及中国当代设计语境下的批判思维,才情俨然,脉络分明,让人心中洞明,于是感叹,这是一个胸中有学问的人。论语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谈的是何谓君子之道,听蒋华先生讲话,彬彬有礼,适事,精彩。

     
蒋华,73年生人,92年进入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装潢设计系学习,20年后,蒋华的身份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设计师、策展人,同时也运营着独立设计研究机构OMD,并在跨媒体领域进行艺术创作。他是AGI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并拥有设计博士学位。其"美术字计划"的研究,指向了中国汉字语境下的设计方法问题。据悉,蒋华还担任过"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历届宁波国际设计双年展、"NoPaper""在中国设计"以及"批判性平面设计"策展人。这是一份相当漂亮的履历。一份连蒋华自己都没有料到的人生答卷。

      90’s
设计是青春期式的热情

      90
年代初,平面设计当时还被叫做装潢设计或工艺美术,社会上几乎还没有产生对设计的认同,对大多数人来说,设计是纯粹图形化的东西, 并没有什么超前的产业价值观,只是受西方影响,好像有一股力量在蠢蠢欲动,但对于设计究竟能在中国大陆发挥怎样的作用,很多年轻人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只是单纯的,有一种青春期式的热情。用蒋华的话说,设计在当时是美术的附庸,像二娘养的,就是在这样未知的环境下,很多人被社会的车轮推着走,偶然的选择了设计专业。蒋华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未知,所以兴奋。大学时代的蒋华对西方这种极其抽象和理性的图形设计是充满好奇的,但与其他同学的区别在于,蒋华还相当执着。

     
由于当时并没有数码相机,洗胶卷的费用又太高,蒋华只能将从图书馆中借阅杂志和书籍一页一页的临摹,大学四年的时间,蒋华将图书馆中所有的资料都读遍了,那个时候设计学院的学生都比较可怜,要什么没什么,但也正是因为资源比较少,就不会受到那么多的信息干扰,学校里总过就那么几百本,大家就一遍一遍的看,几乎看到死,就这样,到大学毕业的时候,蒋华临摹的本子已经有10 多本,对西方设计师的作品和风格也非常熟悉了,这可以说是蒋华收获的第一桶金。

   20’s设计究竟是什么?

     
之后一切好像顺理成章一般,中国设计在经历了90年代青春期式的热情后,变得严肃起来,设计成为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些受过西方设计洗礼后的设计师们开始关注脚下这片土地,究竟什么是设计,怎样能够做出既中国又世界的设计,带着这样的疑问,蒋华也一路渐行渐远。

     
“China face”“big type Bei Jing(大字北京)两个项目中,蒋华以中国汉字为媒介,集中体现了那些充斥于包装、纸箱、广告、店面等已成型的正规汉字印刷字体,它们的设计或许并不高明,也许也不令人满意,但它们如此广泛的使用,集中体现了我们社会依存的中文字体环境中,对文本下意识的热情,以及对大体量文字的狂热爱好。他的中国现代美术字研究项目,指向了中国汉字语境下的设计方法问题,成为中国文字设计自身创作范式觉醒的标志。

     
感恩中前进

     
越来越大的名气和越来越多的奖项,没有使蒋华有任何改变,相反而立之年的他,有着一份难得的矜持和沉淀,以及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恩。当笔者问及是否有崇拜的大师时,蒋华的回答令我颇有些意外,这个人并不是诸如福田繁雄,冈特兰堡或西摩切瓦斯特式的人物,而是王序。

    “
王序老师是我的恩人,带领我不断前进的恩人,所谓恩人,人生中间总有那么几个人,对你造成重大影响,他是其中之一。当你困惑的时候,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可能就像上帝派来的某个使者一样,在那个时候出现,以他的实践告诉你,可能有另外一种存在,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如果你有足够学习力和感受力的话,这样的人其实在人生中会一直出现。总有那么几个人对你的人生是重要的。

    
在和蒋华先生的交谈中,他没有一次提及自己的成就,更多的,诉说的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将近2小时的采访,他自有一份优雅,无需过多功利的修饰,谦谦君子,当如此。

视觉中国:您如何看待设计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蒋华:商业是一个中性词,甚至是一个正面的词;商业化可能不见得是一个特别好的词,商业主义以商为本,在消费主义驱动下的设计,投消费所好,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好的设计。比如这个东西可能并不需要消费,但由于设计附加了它消费价值。但也并不是说商业设计就是不好的,作为设计个体,他应该取第三条道路,既非屈从于商业主义的限制,也不一味的脱离现实,脱离正常的委托,设计应该在中间,当他在做委托性设计的时候,带有批判性的意识,当他从事个人自发设计的时候,可以调用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一种可循环的体系。在批判中有建设性,在管理中有批判性,这是第三条路。

视觉中国:我们经常说艺术设计大师,建筑设计大师,您认为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商业设计大师?

蒋华:我认为商业设计大师可能是不存在的,今天这个社会并不需要大师,设计师就OK了,我们现在设计师需要有大师的能力,但是我们不需要有大师这个称谓。

视觉中国:您认为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蒋华:我个人比较喜欢极简主义的设计,我虽然喜欢极简主义,但是我的生活并非是极简主义的,在今天这个世界你要保留极简主义生活是需要花费巨大的钱力和精力的,我认为这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它依然可以是我心里面的乌托邦,是我心理面干净的没有人干扰的土地。


视觉中国:罗斯福说过每当一位艺术家逝世时,人类的一些幻想也随之逝去,您对此作何感想?

蒋华:或许这句话是真理,或许这句话是一个有表演能力的人的临场发挥。我觉得事情的真相我们可能谁都不知道,但是世界的好玩之处就在于每个人对于不同问题的不同解答和猜想。按照受众理论可以说,是你在解读和创造罗斯福的这句话的意义,而不是罗斯福在创造,所以我想每个个体对于不同的艺术或设计或话语有不同的理解,这是今天社会有趣的一个地方。


视觉中国:近期的工作计划?

蒋华: 我目前正在做两个项目,一个叫美术字计划,一个叫批判型平面设计。美术字计划是将汉字作为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设计语境下的一种方法,我们身处在一个巨大建设进程中的城市时空机遇,这种极端的运动剧烈改变着我们的视觉环境。以物质概念存在的城市空间就像一张张展开的纸,成为各种信息呈现的媒介和容器。所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使用汉字的国家,中文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批判型平面设计项目, 这个项目之前做过一些小的课程和研究,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在深圳做一个展览,它其实是关于设计的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我会收集世界范围里面的设计师在过去100年提出的种种宣言和声明性的文本和设计,然后进行价值观上的考古梳理,同时我也想在国内建立一个中国的,有批判性思考的中国当代设计的言说和反思,用实践来进行研究,用文本来进行批评,作为展览背后的讨论,它可能是不停的网络讨论或书籍出版,将邀请评论家组织小规模的讨论,在批判性层面产生对设计的言说。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770) | 类别 设计文字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