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功能与形式

个人档案

吴佳珏

深圳市刘波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首席设计师

博客公告

    功能决定形式美感,形式依附于功能需求,,游戏与其中,细细品尝个中滋味...

最近访客

统计信息

博客:21 篇
评论:74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

(2011-06-23 09:19)
标签:

水平线
  这是建筑师李晓东完成了“玉湖完小*”后第二个丽江项目,“水平线”是我对这个设计的第一印象,山水之间,这是一种面对自然的处理手法,也是一种设计态度。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1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2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3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4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5

  这是一个私人会所,基地是雪山脚下的一片河滩,建筑西面靠山,沿山脚用碎石筑起一个平台,建筑物置于平台之上。步行从山下走向建筑,是看不到多少建筑物主体的,而平台以一层碎石墙的形式展现在眼前,石墙所用碎石均来自当地,颜色与雪山尖石体的颜色相近,设计师取自然中的一种颜色,重新梳理了眼前的风景:眼前的风景被这道“水平线”一分为二,石墙之上“它托起了雪山的景色”,石墙之下扎根于郁郁葱葱的山体。穿过石墙上的门洞,通过一段台阶,平台之上,“水平线”完整的展开在眼前,这是主入口前的一片广场,通过车行也可以到达这里,除了停车等日常的功能,每逢佳节,也是人流聚集的一个场所:场地中央燃起一堆篝火,天与地之间,人们纵情欢舞......这是公共建筑在开放空间上的体现。广场的做法,与碎石墙不同,颗粒相当的卵石铺砌出整洁的地面,清澈如镜的水面没有曲折的形状,水面一直铺到平台的边缘,替代了栏杆围护的作用,使得广场上没有刻意的边界,而仅有的那条线性的边界也因为水面反射的原因,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风景,人文
  建筑主体只有一层,没有很大的高低起伏,依靠体块、屋顶的转折关系、树木的种植,分出了远近的层次,从广场上看过去,建筑轮廓与背景山势融为一体。如果说这背景是一幅风景画,那么现在就是一幅山水画了。古代画家在描绘山水时,山间小路上行走的人、树林中隐约的庙宇等,成为画中不可缺少的;而诗人在叙述完宏观的场景后,孤帆、轻舟、小桥等总成为风景最后的落点。无论画家、诗人还是建筑师,他们在为大家展示风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展示出他们心中的状态,李晓东说道,“有时候,一个建筑其实就是一个激活点”,一个对特点的地域,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激活,于是,风景中有了人文的一笔轻轻勾勒,风景也被激活了。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6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7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8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9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10
 
  当代性?地域性?
  以灰色的瓦和木色百叶组成建筑的主色调,加上围合出的天井、建筑外的厦子(即外廊),让人想到了丽江的纳西民居。曾经有一位老师和我说:做一个设计前,想想这块土地需要什么,李晓东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一个作品建成后,希望是属于这个地方的,是从这个地方长出来的。对于玉龙雪山脚下这片土地,建筑师给出的答案,很多点上看出了和纳西建筑文化的重合,然而它却又不拘泥于一些总结的关于纳西民居特点的“理论”: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而这个建筑主体为钢结构,在8度的抗震等级下,钢结构无疑是最坚固的答案,这样的结构形式也相对更自由,更轻松,建筑本身也对结构形式毫不掩饰,钢结构的构架、节点等一些构造细节都暴露在视野中;而纳西民居中常提到的所谓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等在这座建筑中既有相对的体现,又有建筑师针对功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做的重新诠释。李晓东说:“理论只是帮助理解的论述,”并不是实践的样板,也更不能成为那些表面的模仿和符号的直译借口。
     突然接到要访问李晓东老师的任务,了解到他多年对地域性设计的研究,采访之前打算就他在中国的地域性建筑实践是否与当代性存在矛盾来提问,李晓东说:“首先放在中国的大背景下,是无法谈地域性的,丽江可以谈,芜湖可以谈,谈地域性需要有特定的的地理位置,人文条件等。”而当代性这个词又是有时间性的,今天的当代性未必就是明天的当代性,“一个建筑过了多年以后,还是不是这样的功能,它还会不会被使用”,当代性应该是一种立足当下的思考,所以一个历史上的建筑同样可以拥有当代性的解释。地域性其实是一种态度,是如何立足当下处理每一次对待土地,对待设计的态度,这种地域性实践是拥有当代性的,拥有批判性的。而我之前的疑问也随着和李老师的聊天化解了。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11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12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13
 
水平线—李晓东与他的淼庐14
 
  启发
  全球化的今天,大家可以一同享受到世界上每一条新信息,每一张新建筑的图片,面对每一种新材料、新技术,当然也需要一同面对危机:金融风暴,病毒肆掠......,全球化也带来了我们对本土文化的反思。保罗·里柯(Paul Ricoeur)在《普世文明与民族文化》中谈到,“一个正在从欠发达状态升起的民族所面临的问题:为了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是否必须废除那些成为本民族生存理由的古老文化的过去?......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一方面,这个民族应当扎根本土,锻造一种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为了参与现代文明,它又同时必须接受科学的、技术的和政治的理性,而它们又往往要求简单和纯粹地放弃整个文化的过去。事实是,每个文化都不能抵触和吸收现代文明的冲击。这就是悖论所在——如何成为现代的而又回归源泉?如何复兴一个古老与昏睡的文明,而又参与普世的文明?*”而中国现在很多建筑师正在为此实践,感谢建筑师李晓东给我们介绍这样一个设计,他为它起名为“淼芦”。
项目名称:苗芦
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
造价:750万
建造年代:2005-2009年
建筑师:李晓东
施工图合作:上海远景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玉湖村
*注释:
玉湖完小是建筑师李晓东05年完成作品,这个建筑工程前后获得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奖评审团创新大奖,国际最权威的英国Ar+daward二等奖,美国环境设计与研究协会年度最佳设计奖在内等六项大奖。
保罗·里柯(Paul Ricoeur)在《普世文明与民族文化》里的这段话在肯尼斯·弗兰姆普顿(Kenneth Frampton)《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的第三篇第五节“批判的地域主义“被引用为前言。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6) | 阅读 (750) | 类别 放眼看设计  

所有评论

  • 这个好像在哪看过了

  • 有点意思,不错!

  • 大气凌然,独领风骚....
    平静的空间,品味着细节的韵味....

  • 你也喜欢李晓东的设计?他的这套作品确实不错,谢谢分享

  • 呵呵,恩喜欢这种大气凛然的设计.....很有意境美......

  • 喜欢这样的!最后一张特别喜欢!收藏了!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