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张帆的博客

个人档案

张帆

中国北洗智成(北京)装饰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总监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6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现代建筑美学观之我见

(2011-03-10 17:47)
标签:

 

    西方所固有思维模式基于客观思考,这种对象化的思维方式,最终引起人对自然的驾驭﹑支配。科技进步并相应地产生现代抽象艺术和现代建筑运动,这一切是有着渊源关系﹑不足为怪的。关于这点,我国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就曾提出:“数理的自然科学不产生于中国﹑印度,而产生于欧洲,除社会条件外,实基于西腊的唯理主义,它的逻辑与几何。”

工业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20世纪初期出现的现代建筑思潮(或称之为现代建筑派)是时代的产物,其美学观今天看来是属于技术美学的范畴。现代建筑派的审美价值在两方面表现突出:一是形式上排除外加的装饰,用简单的形体﹑白墙﹑平顶﹑通长窗等朴素无华的新形象表达工业时代的速度和节奏以及现代简洁的审美趣味。二是认为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宣扬美的客观性。

现代建筑派的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说:“现代建筑师一定能创造出自己的美学章法。通过精确的不含糊的形式,清新的对比,各种部件之间的秩序﹑形体和色彩的匀称与统一来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现代建筑派强调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等内容要与建筑形式求得一致,

“形式追随功能。”

总之,现代建筑美学理想是寻求一种客观和普遍的理性美。

现代建筑的美学观的形成同当时的美术﹑文学方面的艺术派别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现代建筑师吸取艺术流派的合理成分并结合到处理建筑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去。在形式创造上无疑是深受本世纪20年代的抽象艺术的影响。诚如吴焕加先生所言:“对新建筑的形式问题感到浓厚的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其中比较重要的派别有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和构成派。”现在看来,现代建筑的形式特征更多的吸收了风格派和构成派的造型方法。这除了同建筑本身形式和内容合拍以外,还同当时的艺术趋向相一致。英国美学家哈罗德·奥斯本就曾说:“自本世纪头十年结束以来,20世纪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一直在探寻和创立完全没有语义信息的各种绘画和雕塑,并把注意力的焦点完全放到艺术品的结构和内在特性上。这可以看作是一种趋势的逻辑结果:即我们已经间接提到过的把强调的重点放到符号信息而不是语义信息上,放到一件作品的形式和结构上,而不是放到它所再现和描述的事物上。”他认为构成主义和几何抽象是崇尚机器化的科学而企图创作相似的作品,竭力把人的个性纳入到有机器技术所支配的世界中去。

新的美学观念认为审美经验的最高形式,就是对秩序的理性认识。一件艺术品应该引起一种数学秩序的知觉和激动感,而引起这一秩序的方式则只能在普遍方式中去寻找。普遍的﹑可传达的造型语言应该是固定的﹑正式的﹑简洁和普遍的。既然审美反应是一种对秩序的情感认识,那么,造型语言必须是反传统,也不会有表现性特征的,只可能来源于自然物的抽象即几何形。“通过机械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它们的基本形状已适应了经济和效率的最大值功能。”历史上很多建筑师均注意到这一点。

比如18世纪末的卓越建筑师E·L·部雷﹑C·N·勒杜﹑J·N·L·迪郎均表现了对简单的几何体的热爱。部雷驰聘他的想象,为简洁形体所具有的抽象表现力而激动,刻意表达那种近乎完美﹑振奋人心的雕塑般形式。从他的牛顿纪念堂等设计方案,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勒杜和乃师一样,“也利用了立方形和球形量的戏剧性效果。”而迪郎喜欢它,却是因为它更经济,对一个已知的封闭墙面来说,它包含的容积最大。勒·柯布西埃在其名著《走向新建筑》中,继承了这种美学观点,它们不仅是美丽的,而且还是最美丽的形象。时至今日,这种美学理想依然有生命力。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541)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