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郑龙光的博客

个人档案

郑龙光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概念茶楼设计

(2008-05-16 23:46)
标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主题是<中国结>,用窗花(中国结)把建筑元素(桥\ 马鞍墙\墙角 )系起来.我先介绍一下:
 先说建筑外观桥和中国建筑的演变,窗花是马鞍墙的几何化解构成的,方块是砖头,边缘是马鞍墙的外型!内轮廓也是!
点击看大图
中国结它原始的意义是用来记事的,我是用来记录建筑的.栏杆上也有几个小的中国结(是马鞍墙倒过来的)
那些红色的纸伞(福州的三宝之一脱胎漆器、牛角梳、纸伞),跟前面的窗花起到呼应和虚实对比,起到指引路线的作用!
  现在到了室内,门的宽架,路口处的书法,用绳子捆绑的的木头(和中国结呼应)抬头看的纸伞-灯(是不是有指引路线的作用就很明显了).中间的竹子起到了屏风的作用又有调节视野的作用(因为旁边的窗花都是红色的)
窗花都是红色的)

  到家具,说实话我不大满意!我现在有个想法把茶几改成古井应用中国结和抬高的基座连为一体(古井和基座连为一体),把凳子改成几个木头绑起来的凳子(和入口出有点象).井里面可以养鱼,台面是玻璃做的,里面也就成了一幅画,你觉得怎么样!茶离不开水,而井又是水之源,里面能隐预着一种文化!我想在这种地方品茶,人的身心也会健康很多!
 
3 传统建筑文化的当代转换

在我国设计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分析本土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环境设计中体现的可能性及其方法,探索中国的设计道路,对于传承弘扬中国文化、发展我国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造成建筑环境地域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环境,一个是地域文化。从原因入手来研究地域性建筑环境的设计方法才有根可寻、有据可依。
点击看大图

3.1 建筑布局
在建筑环境中最先考虑的就是规划布局,从我国紫禁城方方正正的格局到四合院的庭院布局,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规划布局要素在体现“本土化”和“地域性”上的作用。因而在研究这一地域的建筑布局,理解它所营造的氛围及人文意义十分重要。福州三坊七巷(图一)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青瓦白墙石板路,建筑气势恢弘,具有防火避湿、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居住环境优美舒适的特点,被中国建筑界誉为“明清建筑的博物馆”。从北往南对称布局,福州城布局既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君权神授主题思想,注重中轴线的对称,但又注意依据地势,依山而建,这就是造成建筑环境地域性的根本原因。茶楼(图二)正是对传统建筑进行提炼,将建筑融于山水,掩映在山水之间;主体建筑跨过水面,使观者由“山”走到“水”;通过茶楼---“桥”连接,使人体验亭台楼榭的意境。因而这一现代的建筑让人感受到古典文化韵味,不失“地域”与“传统”。“桥”的形式凝固了瞬间转折的力量,为炎热的城市生活提供一个独特的休闲场所。从当地的客观条件出发进行创作,使现代的建筑满足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资源条件中的人们需要。这样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性,避免了“文化趋同”现象的产生,使得更多具有“亲自然性”的地域建筑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3.2 结构造型

  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的外形,也是建筑需要先期考虑的因素,从这入手,也可以很好地设计出地域性建筑。福州古代建筑特点的是位于市中心的“三坊七巷”,这是由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七巷高耸的马鞍式风火墙(图四)犹如海上起伏的波浪,壮观震撼,充分展现出福州传统建筑美学的辉煌。福州特艺三宝脱胎漆器与角梳、纸伞组成了丰富的民间文化。提取了马鞍墙、墙角(图一)很好的容入茶楼(图二)建筑外型,通透的两侧提供凉爽通风并引进了良好的自然光。纸伞也作为室内灯与外型起到虚实对比作用和指引路线的作用。历史文化、审美风格的综合体现,是多方面因素融合的。在去粗取精的前提下进行,对原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做相应的修改,为整个建筑的过程和最终效果以及现代人的生活要求服务。
  3.3 形式的当代借用
造型是建筑环境体现地域与传统的方法中用得最多的因素,我国的设计从这方面做的探索也较多,只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断章取义,从历史中截取片段不可取,应该以现代方式来阐释这些历史符号,可用隐喻、借喻等手法,不一定要完全一样,只要有那个“味道”就行,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茶楼(图二)的设计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上升为一种概念化的,融入中国传统建筑---桥(图三)审美取向和福州三坊七巷墙角(图一)形式结构,艺术与功能并重注入主动式的形式语言。使当代茶楼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桥、三坊七巷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与其的距离,表现出创造性。茶楼的窗花(图五)是对马鞍墙外型形式的概括,变体,对中国结(图六)的解构,重构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完成形式上的“差异性转变”。


3.4 材料的选择

材料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体现地域性的一种直接有效的途径,同时又经济实惠。茶楼采用了预力混泥土板结构的积压与扭折制造的,石材主要来自福州,达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3.5色彩的运用

色彩在今天的世界里,特定的地区都有其特定的色彩文化,不同的民族都拥有自己象征性的色彩语言。白墙黑瓦、中国红是传统建筑环境中极富表现力的因素,因此在体现地域性的时候把色彩作为重要的手段来运用。由于采用了这种经典的色彩搭配,因而观者一看便知这是中国的建筑,地域性自然而然显现.

3.6 整体把握
从建筑环境的物理层次展开分项说明的,这些要素的协调搭配、完美综合才能产生富于地域性的建筑环境。要做到传统向当代的转换,前提是传统建筑环境的留存。传统的消亡使当代的建筑无从谈起。造型上:将当地三坊七巷建筑特色融入到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茶楼。利用水面架起了一座桥,使它成为构图中心,具有良好的装点效果。色调上:以黑色、白色及中国红色为主,并缀以金色、蓝色装饰,表达出雅致优美的意境。茶楼的室内(图八)把桥、中国结又搬到了里面,进行了外型的还原——使形式的起点与终点仍保持着概念出发的强度,使传统建筑与现代产生了对话。各自独立又彼此呼应,(图九)茶几造型是由桥孔演变而来,使围合的茶楼空间更富有戏剧性。整座建筑更是从精神上作为切入点,室内、室外,阳光、阴影以及水的清凌,组织人的精神活动,引人入境、冥思并得到慰藉,带来精神的擢升。这样的环境,既能使人在城市街道的压力下得到舒缓宁静,又能令心灵得以修炼和升华,充分显示出当地的特色。把得自宗教的文化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并使之通达人的心灵,以空间氛围的整体营造去体现我国的哲学文化、民族精神。当代建筑文化的确定不能是对原资源的粉饰和照搬,“假古董”永远难以与当代社会需求相容,对传统传统建筑的态度只能保持在“借鉴”上,当代创造意义是不可逃避的,最终形成的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传统建筑与作为当代标识的当代建筑的合理共存。

结论:

在急速袭来的经济大潮与人口迁移的洪流中,人们正在逐渐失去传统与自我意识的深沉联系,正在成为自己领域中的陌生人。未来的一切既不可预知,没有什么现成的概念可以不加思索地重复使用,真正的价值是有待发现并挖掘的价值。传统文化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民族血脉的相溶点。如果能够成功实现现代转型,激活自己的传统文化,从整体空间的层次上营造良好的建筑环境,充分展现特定地域的特色文化内涵,发扬我国的本土文化精神,对我们社会、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432) | 类别 概念茶管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