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黄克景的博客

个人档案

黄克景

合肥工业大学
工程部经理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3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治堵是一块试金石

(2010-12-27 10:10)

治堵是一块试金石 

    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完成一半的进程,全国667个城市中,已经有三分之二被堵在了路上。汽车在成为房地产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的同时,也越来越成为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祸首。“首堵”北京日前终于痛下决心治堵,而它的经验,必将为全国提供参考的样本。

    回首来时路,我们为汽车付出的代价岂止是拥堵和污染。为了疏堵,我们拆掉了城墙;为了通畅,我们推倒了牌楼。我们忍痛割断了文化和历史,把一切让位给了经济和物欲。汽车攻城略地,人行道越来越窄,自车行道渐渐退出。当道路上停满了混乱的汽车,当汽车挤占了小区的绿地,当行人不得不在停满汽车的夹缝中曲折迂回,当高架桥、高架路遮挡了我们的阳光、风景和视线,我们发现自己被迫远离了自然,被迫与优雅恬静的慢生活越来越远。我们成了消费主义的奴隶。生活失去了原本的真面目。

    小汽车在中国还承载了巨大的特权阶层,制造了光天化日下的官民对立。据统计,目前,中国一辆公务车每年的运行成本至少需6万元,大部分地区在10万元左右。截至2007年11月30日,中国公务车已达500多万辆,一年需消耗4000多亿元。如果把这些钱节省下来,全国4000万包含公务员、党政干部、教师、医生等事业单位人员在内的财政供养人员平均每人一年可以加薪1万元,在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这是他们平均工资的一半以上!即使在大中城市,这也是普通公务员工资的六分之一以上。如果从公车入手进行存量改革,大幅度减少特权,提高普通公务员工资,中国的城市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污染怎么会无解?中国的内需怎么会培育不起来?而如今,这些公务车只成为其中一小部分人的特权。

    我们不仅仅要向汽车“宣战”,限制小汽车的增量和使用,更要向公车“宣战”。未来各种提高使用成本的措施,对公车都不起作用,因为官员付出的是公款,花纳税人的钱不心疼。他们买车、买油、停车从来不花自己的钱。因此,交通治堵应先从整顿、削减公车开始,否则,只能增加普通民众与官僚阶层的对立,增加普通公职人员与特权官员的对立。

    欲望无穷而理性有边。无穷的欲望只能将我们引向无穷的深渊,人类终归要用理性来战胜自己,来建立秩序,来抵达自由与公平。没有了理性和节制,人类只不过是欲望的俘虏,是一群缺乏修养与风度的行尸走肉。在今天的中国,治堵是一块考验决策者政治道德和民众理性与修养的硬邦邦的试金石。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64) | 类别 爱不到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