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从里到外,低碳的设计理念无处不在
低碳不只是个时髦词汇,也不是企业迫于舆论压力塑造正面形象的幌子,而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立足之本——“低碳建筑”才是房地产未来竞争力?
作为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今天边华才在中国高新企业论坛上的一席话,让台下心情有些抑郁的同行们豁然开朗。在这行干了10多年,对于低碳建筑,他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未来,低碳技术将是房地产企业新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发展,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28%房产建筑行业无可避免地处在风口浪尖,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房,排放0.8吨碳,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贡献50%,我们所有建筑节能达到70%标准,可以减少2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航空业停业5年。”在边华才看来,发展低碳经济,盖低碳建筑短期内可能对企业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企业获得的是新一轮产业竞争和技术竞争优势。
哥本哈根会议释放的信号,让中国产业界意识到节能减排低碳调整是必经之路。房地产行业内一度兴起了减排活动,在2008年房地产市场低迷时期,一些高档住宅小区为代表的“低碳建筑”投放市场后,受到了消费者热捧。有了这个市场反馈,同时担任嘉凯城集团董事长的边华才更坚定了走低碳环保开发之路的信心。他认为,现如今,低碳不再只是个时髦词汇,也不是企业迫于舆论压力塑造正面形象的幌子,而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立足之本。
在英国,一幢房屋销售需要能耗法律认证,这些认证是不可或缺的法律文本。在国内,一些房产开发商也纷纷试水,在社区楼盘做低碳探索,提供太阳能技术,使用新风系统,通过系统自动将房间污染空气从风口中排出,以清新室内空气,这样每年可以为15万平方米的社区用户节约空调用电30万度。
边华才所在的嘉凯城集团也在尝试,最初他们在建设中采用单项独立环保技术,现在开始从单项节能技术利用,过渡到综合能源利用。“随着技术进步,未来我们还要向系统阶段方向发展,今后开发建设我们从产品规划开始,把低碳要求放在首位,经营社区能源规划,通过社区高效节能技术运用减少人员需求,将把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居民社区物业管理整合在一起,形成全面低碳社区方案。”
这一点,正符合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与欧洲经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成员索尔的想法。这次他们来到北京科博会,是希望能在论坛上寻求到新材料和节能绿色建材的合作伙伴。他们在新材料和节能保温建材方面的技术世界领先,有好的外保温系统技术与产品,同时还具备长久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承载性与防火性。
有信息表明,我国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5%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纬度西欧和北美国家的2—3倍。而每年新增近十亿平方米新建建筑也只有15%—20%执行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如果索尔的科博会之行成功,按每年新增1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和对原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将会产生数以万亿计的产值,更可带动每年数以万亿计的节能开支。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