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蔡胜的博客

个人档案

蔡胜


室内设计师

博客公告

博客上所有文字及图片为博主原创,请尊重设计师,尊重知识产权,转载时署作者姓名。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22 篇
评论:97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低碳随想----希望

(2010-12-09 20:00)

       说到节能环保我就会想起一些儿时的事情,那时没有空调,电风扇也不是家家都有的电器,夏天大家都是用扇子的,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会从家里搬出竹椅在户外乘凉,晚上10点后整个城市就进入了梦香,能见到的光就只有街道上的路灯和满天的星星。

      我见过的最早的空调是在电影院里,那是一种绝对节能环保的空调,是现在的80后无法想象的空调。那个时代每一个城市都有很多的防空洞,洞很深夏季温度很低,天气炎热的时候电影院的工人就会用很大的鼓风机把防空洞内的冷气抽到电影院内,非常凉快也很舒服。 

1976年我在福建老家呆了一年,老家的房子是福建海边最常见的民居,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中间有一个很大很深的天井,天井的四周是围廊,围廊房子的地基还有房子的墙体(下面1.2米左右)都是用大块的石砖砌成。房内的温度主要是受地温的控制,受气温的影响很小,所以冬暖夏凉,非常舒服。虽然我当时很小但我记得很清楚,夏天不管户外的太阳多强烈,气温多炎热,室内都是很凉快的,光着脚丫时能感觉到地面的冰凉和微微的湿气。我的祖父和祖母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祖父102祖母也是96岁,我想这足以证明这种居住环境是健康的,环保的,当然也是节能的。这些年我跑过很多的地方,也见过很多地方的民居,我感觉到我们的先辈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的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这是很高的智慧。我常常在思考,如果我们能用心去挖掘一下我们古人的智慧,并结合我们现代的技术加以发展,对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低碳建筑设计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就在几个月前我参加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的一个沙龙,主题是低碳生活沙龙中很多设计师提到室内设计师处在设计的末端,如果前期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对低碳考虑不周,室内设计将很难发挥。的确如此低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关心。然而我们现在是那么的浮躁,小至个人大到国家都在拼命向前冲,生怕落后了让人看不起,比经济(非真实),比工业(非科技的制造业),为了这些不惜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与低碳背道而驰。为了展示自己,以大为美,以炫为荣,其实这些浪费的资金完全可以用在维护我们乃以生存的环境。社会需要发展,但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人们生活的舒适,安逸和幸福。为什么不去比一比谁的国家最美丽,谁的人民最幸福?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在利益面前能不能真正坚持节能环保的责任。每当想到这些就会非常的悲观。直到有一天当我走进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大楼,我的悲观消失了,在这里所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点燃了我对“低碳”的希望。

我是今年六月参观的了建科大楼,一进大堂就见到20多个和我一样前来参观的深圳中学的高一学生,工作人员把我和这群学生安排在一组,我这才知道原来建科大楼除了满足深圳建科院自身办公应用外还向社会开放,免费让市民参观,向市民展示节能技术,宣传绿色建筑知识。同时还配备专业的讲解员、技术支持事务助理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建科院的董事长叶青正亲自为一批外省的领导在作讲解。再看看我身边的这一群学生,我非常的感动,这里简直就是一坐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责任的教育基地。

从讲解员那里我了解到建科大楼从设计到建设共采用40多项绿色建筑技术,经测算分析,每年可减少60%运行费用,约 150万元其中相对常规建筑节约电费145万元,建筑节水率43.8%,节约水费5.4万元,节约标煤600吨,每年可减排CO21600吨。而最大的技术特点则来自于:建筑师以绿色思维,贯穿整个建筑的寿命周期,因地制宜,以最佳的设计元素为节能做出的贡献。建科大楼以其他绿色建筑示范楼约三分之一的造价,达到了相同绿色效果。参观过程约一个小时,整座低碳大楼有很多亮点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

被誉为“风之堂”的全开放式大堂

建科大楼首层架空6米,是没有围墙的城市共享空间,也是全开放的大堂,西南角是人工湿地,南面是绿化,起着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的作用,同时也为大堂创造了有氧的空间环境,为大堂空间提供了最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前台的背景是用石材做的流水幕墙,天气炎热时可以降低前台工作区的气温,站在大堂的任何位置都能感受到徐风拂面的惬意,非常的舒服。

地下室白天不用开灯

阳光可以通过大楼入口两侧的玻璃水池被引入建科大楼的地下室,地下室还安装了五个导光管,可以将户外地面光亮导入地下室,每个导光道的亮度相当于一盏300瓦的电灯。所以地下室虽然没有开一盏灯却非常明亮只要外有光地下室就不用开灯。

外墙可以开启的报告厅 

大楼层是240座同声翻译报告厅两侧的外墙被设计成一扇扇可以转动的墙体。根据内部使用的需求和外部气候特征来选择打开还是关闭。打开时自然光线和通风被引入到大厅内,完全没有传统报告厅给人的逼迫和燥热感。这种设计完全打破传统报告厅完全依赖人工照明和通风的设计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照明和通风,既健康又节能。

鸟语花香会议厅和有氧员工登山道 

建科大楼的会议厅就是一个空中花园,绿水游鱼鸟语花香。无论是部门会议还是休闲小憩,员工们都可以来到这里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实现了都市人在充满浓浓绿意的庭院里办公的理想。大楼的消防楼梯被改为敞开的登山道,鼓励常坐办公室的员工在上下4层内楼层时不坐电梯改走有氧登山道,即节能又健康。

人性关怀的儿童游乐园

建科大楼的六层是儿童游乐园,是专门为节假日加班员工提供的,员工加班时可以把孩子放在这里开心安全的玩耍,这里有专人照顾。这种人性关怀可以让员工安心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国内绝对独一无二。

雨水利用

广场透气砖渗透雨水,并通过下埋管道收集起来。楼顶雨水也全部回用。浇花的水、冲洗的水大部分来自回收。建科大楼的中水利用率49%,相当于每年减少用水量4760吨在实现节水43%基础上,营造了丰富的水景观环境,空中花园景观水池、人工湿地及喷泉、绿化滴灌、空调喷泉都成为亮点。

花园屋顶是个发电厂

建科大楼的屋顶是个花园,花架顶上是兼具遮阳功能的太阳能光热光电板,根据深圳所处的纬度选取最佳角度进行设置,使遮阳效果最大化、太阳能接收最大化。立柱以北是太阳能光热板,可满足大楼冲凉房、专家公寓及食堂全部热水使用要求。提供热水量为4350/年。节省燃气0.98m3,可节省生活热水耗气费用约14万元。立柱以南是3种太阳能光电板(单晶硅、多晶硅及HIT光伏组件),选取太阳照射时间最长的西立面,安装了透光型薄膜光伏组件,在发电的同时还具有隔声,隔热功能,充当玻璃幕墙。太阳能光伏系统总安装功率80.14kWp,年发电量约4.7kWh,通过这些逆变器在大楼范围内小并网。屋顶设置51KW微风启动水平轴风力发电系统年发电约5000度。

土建装修一体化和科学合理的空调系统

建科大楼很多公共空间在土建施工的过程中就完成了装修,减少了二次装修的浪费,大大节省了装修费用。而大楼的空调系统设计非常的合理,整个系统根据房间使用功能和时间上的差异,采用4种空调方式:水源热泵式中央空调系统、风冷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全热新风系统(VRV)水环式中央空调系统、热泵溶液除湿新风系统+辐射顶板。有利于提高部分负荷效率和系统的灵活性,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为测试和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科大楼是深圳市节能环保的大型实验室,同时也是一个节能建筑的的研发和教育普及基地。这里有一批优秀的节能环保精英,是他们给了我对于节能环保信心和希望。同时也给了所有拥有节能环保意识的人们一个希望。

如果有机会希望读者能亲临现场,您将与我一样感动!

 

 

设计慢慢聊 (1) -----什么是设计?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200318.html
设计慢慢聊 (2) -----思路  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200319.html
设计慢慢聊(3)-----认识好设计 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200320.html
设计慢慢聊(4)-----认识设计师 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200321.html
设计慢慢聊(5)-----差距 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200322.html
设计慢慢聊(6)-----形式 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200324.html
设计慢慢聊(7)-----做有灵魂的设计 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200345.html
设计慢慢聊(8)-----低碳 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200325.html
设计慢慢聊(9)-----关于风水 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201987.html
设计慢慢聊(10)----风格 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203441.html
设计慢慢聊(11)-----好奇心与想象力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209076.html
设计慢慢聊(12)-----自然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215533.html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1) | 阅读 (233) | 类别 设计杂谈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