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吴喜腾的博客

个人档案

吴喜腾

北京吴喜腾建筑装饰设计事务所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统计信息

博客:3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个人笔记的

(2006-10-30 01:10)
标签:建筑简史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史
概论:
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自然环境条件:
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亚温带。
      东南多雨,故建筑朝向为南偏东。(东南风为主导风向)
          西北方,建筑朝南北向为主。
文化背景:黄河流域文化→窑洞↗浅穴居↗窝棚↗聚落
          长江流域文化→吊脚楼
二,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段:
(一) 原始社会建筑:
旧石器时代:50万年前
天然崖洞居住,有色陶土出现在洞壁。
  新石器时代:5万年前
      在后期母系氏族中,已出现木构建筑的雏形。
(二) 奴隶社会建筑:
夏朝: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商朝:青铜文化的出现(工具改进,建筑材料改进为石头)。
周朝:西周
↓    东周:春秋
瓦的出现    战国:建筑等级制度形成(型制)
                  管理建筑工程的官:司空
                  建筑著作:《考工记》
(三) 封建社会的建筑:
秦朝:高台建筑
汉朝:西汉:高台建筑依然流行
      东汉:斗拱的出现使檐更为深远,高台建筑抹落
            出现砖劵,砖石,石劵结构
            木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完成
两晋,南北朝:佛教在中国大力推广,建筑物主要为寺,庙,塔,石窟
              装饰手段要求开始增加,雕塑,壁画开始大量的出现
隋朝,唐朝:木构建筑步入成熟期
            城市建筑:唐朝的长安城
            南北大运河
宋朝:建筑体型较隋唐为小,装饰手段较为华丽,精巧。
      “里坊制”的取消。
      装修,彩画,家俱基本定型,室内布置开始受到重视。
      《营造法式》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完成。
元,明,清朝:元朝使各个民族文化交融。“减柱法”,“偷心造”。
              明清封建制度更加严密,严格,制砖业有广泛的民展。
              官式建筑定型。皇家,私家园林民展,是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高潮。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结构上的特点:木结构形式
1, 结构的方式:
〈1〉 抬梁式:梁瓜柱
〈2〉 穿斗式:较小的柱和穿
〈3〉 井干式:木制四周墙体
2, 木结构的优点:
〈1〉 围护与承重结构截然分开,使建筑形式更加自由。
〈2〉 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利用墙体厚度,窗大小位置的变化来适应。
〈3〉 有减少地震的危害性,榫卯镶接方式,柔性连接。
〈4〉 材料造取方便,易于加工运输,预制建筑。
3, 木结构外的其他建筑材料:
     瓦,空心砖,陶质砖,琉璃砖,琉璃瓦。
(二)组群布局:利用“间”为单位形成建筑单体,若干单体围合面或庭院而庭院的
组合进而面或为组群。
1, 间→二檐柱间的距离
三,  五,  七,  九,  十一。
↘   ↙ ↘  ↙    ↓       ↘
   民居   官府,署   较为隆重   皇宫(故宫太和殿)
2, 步→二个相邻屋檀的距离,步长之和组成通进深。
控轴线的排列方向区分:纵轴线
                      横轴线
3, 古代中国建筑在“间”与“步”组成的柱网上,建立了许多灵活的平面处理
方式。
〈1〉 金箱斗底槽:用内外的两圈柱子对建筑平面进行分区。
〈2〉 单槽,双槽:用内柱把建筑平面划分为二个区成三个区。
〈3〉 分心槽:门屋建筑中,用中柱一列将平面一分为二。
4, 单体的立面处理方式:采用传统的三段式立面处理。(台基,墙柱,屋顶)
〈1〉 生起→功能与艺术的统一。
〈2〉 侧脚→受力合理,避免视觉错觉。
5, 单位的组合方式:
总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与组群,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纵轴线和横轴
线设计。
〈1〉 庭院的方式:
  A  三合院和四合院
  B  廊院
〈2〉 组群的方式:
  A  纵向扩展
  B  横向扩展
  C  纵横向扩展
(三) 艺术形象
1, 单体建筑的艺术形象:
总特征:从整个形体到各个部分构件,利用林构架的形状及材料本身的质感等进行艺
术加工达到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
A  柱的侧脚和墙的收分
B  开间上的处理,明间稍大的作法
C  构件的处理:斗拱,雀替
D  檐口,屋顶的处理:举折
E  屋顶的形式处理:汉代形成五种基本的形式: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
                    组合形式:北方:强调主次分明
                              南方:布局自由,复杂而轻巧
2, 组群建筑的艺术处理:
A  宫殿,坛殿的主体建筑用附属建筑烘托出来。
   阙→在入口处的建筑物,用于标志建筑群入口的作用,多用城池,宫,庙等前面。
B  组群层次相当清晰,明确
   从入口开始,就有不同的构件扮演其特有的功能。
   入口构件:华表→皇宫用
             石狮→宫府用
             牌坊→坛庙用
             照壁→民居用
3, 室内装饰方面的艺术处理:
A  木构技术,材料使房屋内部的可加工性增大,出现了许多与形式相合的功能构件→
天花,藻井,折窗,花窗。
B  家俱随起居习惯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跪坐方式→席,榻
   垂足座方式→高脚櫈,桌的出现
   明清→随装饰要求的深入,出现了闭合式的屏风,开窗增加,加强了室内的采光与
通风。
4,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南北方色彩不同的运用方式:北方用色厚重
                          南方用色较淡,轻巧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
一, 原始社会建筑特点和遗迹
1, 原始人工住所:巢居,穴居
蜂巢居→石头垒砌
树枝棚→树枝作骨架,草和泥掺合成为墙身材料
帐蓬→树枝和兽皮
2, 农业村落的形成
A  仰韶文化时期:半坡建筑遗址
B  从建筑构造上分析
① 浅六居或地面建筑已经形成
② 树木骨架抹草泥成为墙壁和屋顶
③ 中间有火塘
④ 地面烧烤,压平
3, 龙山文化建筑遗址→父系氏族社会“家庭”的概念,私有制萌芽阶级的分
化。
① 出现了套间的形式
② 地面采用石灰质铺材
③ 结构上已经有承重的柱列
④ 长江流域出现了干阑式建筑
⑤ 室内外设备的出现:采暧墙,引水渠,井址
4, 建筑艺术开始萌芽:
建筑物涂颜色→红灰色
对建筑物的环境布置有一定的规划
装饰性的雕刻已经出现
二, 奴隶社会建筑
1, 商朝,西周的建筑特点:
A  中国独特的建筑体系在商周时已形成雏形。
① 夯土台基 ②院落式组合 ③对称布局 ④木构架形式
     ↘夯土技术→城墙→城市
 B  城市民展已有一定的模式。
    城墙闭合未有严格要求,但城,郭概念已经出现。
 C  周代的基本礼仪制度形成。
    礼制→对建筑来说,就是在等级,施工方面的制约导则。
    对宫殿的要求:阙→五门→三朝
 D  陵墓建筑的体型制有初步的发展
2, 春秋,战国建筑
A  特点:各国的生产力蓬勃发展建筑技术突飞猛进,各国都城成了区域性的中心城
市。城市,纵横道路的网络出现。
齐国临淄故城
曲阜鲁故城
燕下都有遗址
赵国故城
韩国故城
台榭建筑流行,开始使用青铜建筑构件。
B  新的建筑材料的普遍使用
   瓦的使用,空心砖的使用→使建筑的组群体量增加
   下水管的使用→使建筑的组群体量增加
C  著作和人物:
   《考工记》→春秋末年齐国的工艺官书中记叙六种工艺,三十个工种的技术规则。
   原始社会,商周艺术形式的比较:
                           原始社会,商以细密花纹衬托出浮雕(主要是动物)。
                           春秋时代走向明朗,粗犷的风格。
 
第二章:秦汉建筑,三国建筑
一, 秦,汉,三国时代的社会概况和变动。
秦朝: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各国的思想得到统一。
汉朝:罢绝百家尊崇儒术。
      技术发展方面的成就:外观日趋复杂楼阁建筑层数增加,斗拱大量使用。
      城市发展方面的成就:集中的市场南北轴线对称布局,城市内排,给水。
二, 秦朝建筑介绍;
1, 阿房宫→仿制了六国的宫殿型制,使各个国家的建筑艺术与技术有统一,交
流,逐步形成了统一中国建筑文化。
2, 秦始皇陵:截顶方锥→方上。
3, 统一的建筑尺度,道路的宽度,尺寸单位。
三, 西汉时期的建筑介绍:
1, 汉代的长安城
① 由安门内大街占据城市的中轴线,东西堂制的开始。
② 采用封闭的闾里,设立“弹房”管理。
③ 南郊的礼制建筑群:
A  明堂辟雍→汉代时建造高大建筑成熟技术出现。
B  王莽宗庙:有十二座建筑。
   由南部礼制建筑推断建筑的构造特征:
   ⑴ 密实的夯土为基座,夯实后挖洞放柱础。
   ⑵ 夯土墙的设计有构造柱的出现。
   ⑶ 木柱采用方,圆两种形式,加柱法。
   ⑷ 地面构造措施:6层地面构成,注重防潮。
   ⑸ 材料的使用:泥土砖,筒板瓦,卵石等的采用。
四, 东汉时期及三国时期的建筑:
1, 魏国的邺城的设计:第一座有城市规划概念的城市,先有围墙后有建筑。
2, 庭院式设计:园林的开始出现。
3, 砖拱式砖石墓室代替木椁。
第三章:秦汉,三国后的建筑
一, 城市建设
(一) 中国的城市类型:中央集权制的形式。
1, 京城
2, 州郡(元明清后改为“省”)
建设中完全符合周制:都城规模最大,每边设三道门,主门对主干道,有内城,外城
等几道城墙(三道)。
       府城,州城→只设两个门,道路呈骨架井字形状。
3, 边防城市:陆上城市,海防城市。
4, 商业城市→建立在交通要道的交汇点上。
扬州→大运河与长江
重庆→嘉陵江与长江
汉口→汉水与长江
城市布局自由发展,商业繁荣,城市生活中心靠近码头,形态不规整。
(二) 城市建设发展的概况:
1, 在有规划原则下的城市建设
隋代→大兴城,功能分区明确,平面严整。
2, 在地理位置上较为优越有较深厚的经济基础下发展,扩建,重建的城市。
3, 外城不规整而内城规整。
城市形态的变迁:“东西二堂”
                城郭的概念→春秋,战国
                先有宫殿,后有城市→汉长安
                第一个有规划→魏邺城
                宫城在城市中心偏北的位置→北魏洛阳
                有规划的城市建设→隋唐长安
                                 矩形平面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影响深远。
                首次引入三道城墙→宋代开封城墙
                严格按照中心点设立宫城的原则→元大都,明清北京
(三) 城市建设的特点:
1, 隋唐以后的城市,严格按照《考工记》上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建设。
2, 城市的选址:按照管子所述原则进行选择:依山傍水,免受旱涝之苦,适当
开水引渠和筑堤的费用。
3, 城市的内部布置:①  城市的道路以方格为主。
                   ②  “市”→隋唐的“东西二市”
                               宋代的沿街设市
                   ③  闾里→里坊(宋)
4, 中轴线对称布局形式既统一,又富变化。
A  庭院式低层建筑队,要求有中轴线方显出中心建筑的高大。
B  不正不威的等级观念及传统文化的秩序感。
5, 注重城市的环境建设
A  重视城市水源的利用和绿化
   北方城市引水,南方城市利用河道网
B  园林的建设:改善了城市的微气候。
(四) 城市介绍:
  唐长安(隋大兴):
  城址→汉长安东南。
  规模→8万户人家居住,15万人军队,僧侣。
  道路系统: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
  市场系统:市场面积100公顷,市场内功能分区严格。
  总体布局:受北魏洛阳的影响,宫城,皇城与里坊严格分开。
二, 宗教祭祀建筑
(一) 塔(印度叫“浮屠”“卒堵坡”→四方形尖锥,下放舍利,实心)
供奉和收藏佛舍利的地方
      在中国的沿革:
1, 产生的年代:汉末即有第一个塔(中国形式)。
2, 形制的沿革:以塔为中心→前方或中部
               塔与佛寺并存→变为小型双塔或在建筑后部→钟鼓楼
               元代:只建佛寺
3, 构成:卒堵坡→台基,覆体,宝匣
         塔→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塔刹
         中国形式塔的结构特点:木构形式为主(刚发展阶段)
                               砖,木,石构(成熟阶段)
         形状:四方形→八边形(六边形)
         承重体:双层墙,单层墙
4, 塔的种类:
① 楼阁式塔:中国传统的楼阁发展而来,开始为木构,后为砖,石构。
② 密檐式塔:首层层高较大,二层以上层高变小,使外观上塔檐密集。
③ 单层塔:墓塔。石造为主,四边形,后期发展六角形,八边形。
④ 喇嘛塔:元代以后较多出现,塔身为白色,俗称“白塔”。
            双层塔座,瓶形的塔身,巨大的塔刹。
⑤ 金刚宝座塔:方形的塔台,上置五塔,中心最大。
⑥ 花塔
⑦ 过街塔
(二) 寺→佛教僧侣进行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处所,同时有供奉佛像和舍利的作用。
佛寺在中国发展:型制上与中国的传统庭院结合,并逐渐汉化,带有中国的特点,带
上了公共建筑的色彩,并有风景园林为衬托,佛寺在唐代达到高潮。
中国佛寺的传统形式:
    中轴线:山门,大雄宝殿,配殿,藏经阁等。
    庭院:用回廊连接而成。
(三) 庙→宗庙,宗祠(位于家东侧,左祖,右社)→家庙
1, 宗庙→东汉后,只设一庙,最高级别的建筑。
2, 拜圣贤之庙→孔庙,文庙。
3, 拜自然,神之庙→五岳庙。(大量地源于民俗的庙)
(四) 坛→中国古代最等级严明的拜祀地方。
空地→土丘→筑土为坛
南,北,东,西设坛
祭祀形式:合祭和分祭
三, 宫殿建筑
宫→居住建筑的通用各称
殿→大房屋
宫殿→用宫城包围起来,进行礼仪行政和皇帝的居所。
(一) 宫殿与都城的关系:
A  宫城墙至少有一面为都城墙。
B  宫城在城市中轴线上。
(二) 宫殿的形制:
朝→周:三朝(大朝,日朝,常朝)三门。东汉:三朝五门。
高台建筑:观察防卫,三层台基之上。
明清故宫:南北显现较长的矩形形状,有严格的中轴线,四周围城墙,有护城河。
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强调中轴
线)→乾清门→后三宫→御花园
四, 民居
民居概念的发展:秦汉以前,统称“宫室”。
                秦汉以后,皇帝——“宫室”
                          王公贵族——“第宅”(宅门向街)
                          平民——“舍”
近代将宫室,官署之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
(一),中国民居的发展简述
1, 唐代之前的民居:西安半坡遗址,淅江余姚河姆渡。
       殷墟遗址→门在建筑物的中间,以南北轴线围成院落的中国院落式住宅。
       春秋时代的民居→前门,正堂后室的形成。
       汉代民居→发展围墙成为回廊望楼阁楼出现。
2, 唐代以后的民居:
       唐代民居→等级制度严明,民居的形式较为多样。
       宋代民居→因为城市里坊制度的废除而使建筑发生较大的变化,民居的屋顶有多
种形式出现。
       明代民居→大规模使用砖宅。
       清代民居→等级观相应宽松,对房子的架数无严格限制。
3, 民居建造的风水观念:《鲁班经》
(三) 中国民居的类型:
目前各民族,地区主要的民居形式有六种。
1, 木构架庭院式住宅:以木构架的房屋为单体组合成为院落式住宅。
一堂二厢:南北轴线上设正堂正室,东西设立厢房。
利用一堂二厢形成多进及并进房屋。
正堂间数为奇数,明间较大,门在明间以突出中轴线。
         A  四合院
         B  四水归堂,实质为天井
         C  一颗印住宅
         D  大土楼
2, 干阑式住宅
3, 窑洞住宅
A  靠山窑
B  平地窑
C  砖,石,土坏窑
 
外国古代建筑简史(十八世纪之前)
一, 概述
外国古代的几个代表性的地域建筑:
1, 古代欧洲的建筑
2, 古代美洲建筑→玛雅文化
3, 古代西亚地区建筑
4, 古印度地区建筑
第一章:古代欧洲建筑
一, 爱琴海地区建筑
1, 爱琴海地区建筑的范围:以克里特——迈锡尼为中心
2, 爱琴海建筑的特点:
A  设计纤细,精巧,房屋开敞。
B  柱子上粗下细,与古希腊有极大区别。
C  壁画风格朴实,色彩丰富。
3, 古代爱琴海建筑实例:
① 米诺斯王宫
A  中间以庭院为中心,四周再布置建筑,布局自由。
B  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② 迈斯尼城狮子门
A  雄狮护柱雕刻
B  石梁符合结构要求
C  两侧墙体采用叠梁技术
③ 美加仑室
4, 古代建筑的结构技术
A  悬挂结构,空间网架技术
B  梁柱结构(石构,木构)
C  券洞——在坚硬的岩层或土层开孔
D  放射形券
E  叠涩券
F  叠涩穹窿
二 古代希腊的建筑
1, 古希腊建筑的地域特点:与爱琴海文化相同,但范围要广。
城帮制国家→公元前5C形成希腊
2, 古希腊的建筑分期:
A  荷马文化时期(BC11—BC8)
B  古风文化时期(BC8—BC5),石砌神庙
C  古典文化时期(BC5—BC4),100余年,神庙,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
D  希腊文化时期(BC4—BC1)
3, 古希腊的建筑特点:
① 古希腊采用梁柱体系,石构为主,最大跨度7—8M,而一般为4—5M。
② 墙体用石砌块组成。
③ 建筑的变化小,体型封闭简单。
4, 古希腊的建筑实例:
① 古希腊的神庙
多神教国家:家神,祖先,祭王,英雄人物。
神庙的型制:每庙奉一神或二神,为神的居所,面积较小,东向。
神庙的平面型制:A  圆形神庙       B  端柱式神庙
                C  列柱式神庙     D  回廊式神庙
② 古希腊柱式→决定希腊建筑形象的柱子格式。
柱式:柱子(柱础,柱身,柱头),檐部(额枋,檐壁,檐口)
柱式的种类:多立克柱式:建立在三层的台阶上,柱子没有柱基,柱径与柱高的比
例:1:4—1:6,柱距:1.2D—1.5D。
            爱奥尼克式:1:9—1:10,2D,有柱基。
            科林斯式:除柱头处理不一样之外,其余与爱奥尼克式一样。
            人像柱:2.31M高。
③ 雅典卫城→西方建筑史上称为建筑形体组合极为成功的例子,尤其是与建筑
基地的结合。
中心点:雅典娜的神庙
建筑:A  帕提农神庙
      B  伊瑞克先神庙
      C  胜利神庙
      D  卫城山门
卫城的主体建筑:多立克柱式:典型列柱围廊式。
    两坡顶形成三角形山花,上面大量的雕饰,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典范。
5, 古希腊建筑的艺术处理手法:视觉校正法(视差校正,明暗校正,卷杀)
三, 古罗马建筑(前8—后4)
1, 古罗马建筑的分期:
① 伊特鲁利亚时期(前8—前2):瘩券技术上有突出贡献。
② 罗马共和盛期(前2—前30年):前146年征服希腊。神庙,剧场,浴场,巴
西利卡(元脑办公地),角斗场。
③ 罗马帝国时期(前30年—后476年):战争频繁——凯旋门,纪功柱,皇帝
命名的广场。
2, 古罗马建筑的成就——材料空间创造,结构,美学理论。
材料——利用火山灰形成天然混凝土。
结构方式:券柱式和罗马券。
券柱式:由券与柱式组成,由券与柱的檐部和柱干组成。
罗马券:券的组合成为拱(单拱,十字拱)。
美学理论: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3, 古罗马建筑实例的分析:
① 凯旋门——为纪念战争胜利而设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常位于城市的交通要道
上,上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设有大量的雕刻。
② 万神庙——室内装饰豪华丰富,结构采用穹窿技术。
四, 分裂后的罗马建筑:
330年,古罗马迁都拜占庭——君士但丁堡(中心)
395年,东西罗马
476年,罗马灭亡
(一) 拜占庭建筑
1, 拜占庭的历史分期:
① 前期(兴盛期:4—6世纪)
在君士但丁堡重建古罗马城,基督教回归后改称为(东)正教。
教堂规模大——圣索菲亚教堂。
② 中期(7—12世纪)
建筑占地少而注重高度发展,注重装饰。
③ 后期(13—15世纪)
2,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
① 古希腊古典柱式,古西亚的砖石拱券,古罗马的建筑规模综合体。
② 采用彩色云石和琉璃砖装饰外墙。
3, 拜占庭的建筑实例
① 帆拱的创造:利用帆拱过渡,使建筑平面呈多边形,是欧洲纪念性建筑的主
要方式。
② 教堂的型制(巴西利卡,集中式,十字式)
③ 圣索菲亚大教堂
(二) 西欧的罗马风和哥特式建筑
1, 早期基督教时期:
西罗马建立及灭亡后的三百余年的混战时间,以基督教堂为主。
2, 罗马风建筑〈类罗马.罗曼〉
采用罗马废墟上的材料和新的结构技术。
  罗马风建筑的特征:
A  墙体厚实而巨大,表面采用连列的小券,门窗的洞口用多个同心圆的小券,增加层
次感,减少厚重咸。
B  西边有一,二个钟楼,运用钟楼进行建筑形体的构图。
C  室内运用大小不一的柱子交替,增加韵律感。
3, 哥特式建筑:
11世纪下半叶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使室内装饰逐渐
与建筑设计脱离,在结构技术和艺术成就方面相当大的影响。
① 哥特式教堂的新特点:
A  采用了非同心圆的尖券——两个。
   同一柱跨下净空增高
   受力骨架分散构件减少
B  采用了飞扶壁
② 巴黎圣母院——早期哥特式的建筑典造。
哥特式教堂的立面组成:门框,门廊,山墙,玫瑰窗,线脚廊。
③ 罗马风和哥特式教堂的比较:
A  室内空间:罗→墙体厚,柱粗壮,内部空间可装饰性较少,较为压抑。
B  墩柱的比较:罗→圆柱,哥→束柱式。
C  立面的比较:罗→可装饰构件不多,不如哥特式丰富,但构图依然严谨。
D  券的比较:
E  拱顶的比较:罗→筒形拱,交叉拱。哥→四分肋骨拱,六分肋骨拱。
   4,世俗建筑——源于意大利较为发达城市,均具有城市中心广场,广场上有总督府
或议事厅建筑。
五, 欧洲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建筑。
(一)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历史分期:
1,早期:15世纪源于意大利   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2, 盛期:16世纪开始,以罗马为中心,向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3, 分裂期:① 罗马教会→耶苏教会,巴洛克风格。
      ② 意大利北部城市,文艺复兴建筑的持续。
        ③ 古典主义风格→法国。
(二) 文艺复兴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1, 14世纪末,欧洲中的许多国家耕种技术和手工业技术提高使社会分工日益明
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利用“人文主义”思想来反对封建主义。
         ↘以围绕人为中心而出发的一种思想。
利用古典文化代替封建建筑。
2, 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城市的生活多样化,随着资本主义的上升,世俗建筑逐渐
成为建筑的主流。
3, 文艺复兴建筑具有一种新的面貌,是一种复兴的罗马建筑风格,以之取代神
权的哥特。
4, 古典柱式为建筑的主要构图要素,追求平实,稳定。
(三) 文艺复兴的实例:
1, 早期,盛期的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
① 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
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
A  墙面较为平整,没有了哥特的尖塔和飞扶壁。
B  采用内外两层的结构构成穹顶,设立观光亭。
② 罗马→圣彼得教堂→文艺复兴建筑的成熟期代表作。
③ 府邸建筑→世俗建筑(美第乔府邸,圆厅别墅,法银斯住宅)
圆厅别墅→把集中式应用到居住建筑的首次尝试,四面严格的对称,破坏了住宅的功
能,但形象上的主宰使其有不少的追随者。
④ 广场→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教堂→拜占庭威尼斯公爵府→哥特钟楼
2, 巴洛克建筑(BARAGUE)
17—18C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追求动
态,喜爱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采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间。
3,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十七世纪之后在法国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典主义建筑→反对传统,民族地主的特色,一切追随古罗马的规范,以古罗马柱式
为构图蓝本。
形成的原因:
① 法国在十六世纪后逐渐成为欧洲的经济权力中心,同时在接受文艺复兴思想
的同时,绝对的君权也在形成中。
② 古罗马建筑中的统一,平衡稳定集中的构图和绝对君权思想相吻合。古典主
者创造了新的纵三段和横三段的唯美方式(路易十五的别墅)——小特里阿农,室内
的装饰风格沿用了巴洛克的富丽堂皇。十八世纪逐渐转为洛可可的装饰风格,洛可可
是法国18世纪在巴洛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装饰华丽堆砌繁重,脂
粉味较重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266) | 类别 设计理论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