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设计时刻的博客

个人档案

设计时刻

大陆景观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3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比较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的室内装饰有何不同

(2008-01-18 13:24)
标签:
比较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的室内装饰有何不同,
如何评价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风格
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9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国的富有,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途径。

17世纪罗马建筑师丰塔纳建造的罗马波罗广场,是三条放射形干道的汇合点,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周围设有雕像,布置绿化带。在放射形干道之间建有两座对称的样式相同的教堂。这个广场开阔奔放,欧洲许多国家争相仿效。法国在凡尔赛宫前,俄国在彼得堡海军部大厦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广场。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伯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整个布局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强烈。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花。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

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厅和圣龛做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拱形天花也与此呼应,教堂内部上下布满用灰泥塑成的各种植物形状装饰图案,金碧辉煌。教堂外观比较平淡,正面有一对塔楼,装饰有柔和的曲线,富有亲切感。

罗赫尔修道院教堂也是外观简洁,内部装修精致,尤其是圣龛上部天花,布满用白大理石雕刻的飞翔天使,圣龛正中是由圣母和两个天使组成的群雕;圣龛下面是一组表情各异的圣徒雕像。

奥地利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主要是从德国传入的。18世纪上半叶,奥地利许多著名建筑都是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外表是严肃的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内部大厅则具有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大厅所有的柱子都雕刻成人像,柱顶和拱顶满布浮雕装饰,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兴起于17世纪中叶,它的风格自由奔放,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只是有的建筑装饰堆砌过分。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为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实例。

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奇特玄妙,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注重大手笔的表现的特征,同时洋溢着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气韵。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在西方工艺美术史中承前启后,,他是罗可可风格的一个声势浩大的前奏,是向欧洲近代工艺美术过渡的标志。 它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基础之上,产生巨大的飞跃。它表现的是对优雅和谐的古典艺术的形式的对立,追求标新立异的表现。注重外在形式的表现,强调形式上的多变和气氛的渲染,忽略内容的深入刻画和细腻的表现。其主要成就主要体现于作品充满韵律、量感和空间以及立体的丰富变化的效果,充满强烈的动势和生命力。
洛可可风格特点是 具有纤细、轻巧、华丽、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形、S形和漩涡形的曲线和艳丽的色彩作装饰构成。这种风格源于法国宫廷,但她吻合了王宫贵族的审美要求,于是在18世纪的欧洲盛行起来。他也体现了女权的高涨,注重繁缛精致,纤细秀美的装饰效果。另外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因此他也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情调,在欧洲,罗可可风格又成为“中国装饰”。他是种纯粹的宫廷艺术,带有享乐主义色彩,呈现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在审美上倾心于对古典艺术形式的生搬硬套并刻意追求繁复的装饰效果,但精湛的工艺技巧是前所未有的。,用绚丽的色彩,细腻的工艺,丰富多变得曲线和不对称,不均衡,甚至带有反秩序、反常规倾向的装饰构成,给人以强烈的动感的视觉冲击力和豪华奢丽的印象。
洛可可与巴洛克艺术的差异
巴洛克艺术。“巴洛克”一词是指形状不规则的东方珍珠。表示独特、个别、任意的概念,可以指物件,也可以指思想以及表达方式。巴洛克是16世纪末的文化现象,它亦标志着直至1760年左右的欧洲文明。在近两个世纪中,全欧洲都变为了巴洛克,并通过它构成世界的主要部分。它被赋予了促进集体激情的任务,通过令人眩晕的意义使信徒们得以满足。这样出现的艺术实在是戏剧性的。一种无可制服的强劲冲力对立于文艺复兴的明确和理性。它酷爱曲线和斜线,剧烈扭转,做壮观的游戏,展示一切可以造成人们惊奇赞叹的东西。它不仅只是一种风格,而更是一种趣味。

鲁本斯的作品风格。力量、激情、肉感都由极其强烈的颜色带出,且饱含宗教感情,《竖立十字架》和《牧人崇拜》等。

伦勃朗的作品风格。集中强烈的明暗和既火热又阴暗的非凡色彩,更把丰富的程式、强烈的概括、刻划独特人物心理的艺术发扬光大,《解剖学课》、《夜巡》、《呢绒商会》等。

洛可可风格。一种新的样式趣味,洛可可风格,即对岩洞、贝壳、钟乳石的模仿,被引入18世纪初开始的欧洲室内装饰。其最突出之处应该数那种压抑不住的喜悦,它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装饰艺术领域,哺育出一种强烈的创造性。洛可可竟最先出现于法兰西。
以男性和女性来分别比喻巴洛克和洛可可是最恰当不过了.前者体现一种张力,运动;后者体现了甜腻,柔软.但二者都是一种贵族化艺术,都体现了贵族生活的奢华,都是一种充满肉欲的艺术风格.巴洛克和洛可可是从古典美分别向强化和弱化两个方向发展的极端.

巴洛克风格又分多种,主要是文艺复兴后为教皇建筑形成的一种风格!洛可可是在巴洛克之后,比巴洛克线条更轻快更纤细!更偏重一点欧洲宫廷风格,多运用贝壳的曲线!

欧式风格分为几种,其中的巴洛克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装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精致的法国壁挂,整个风格豪华、富丽,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另一种是洛可可风格,其爱用轻快纤细的曲线装饰,效果典雅、亲切,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偏爱这个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

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洛克克艺术是巴洛克艺术的瓦解、颓废时期,盛行与路易十五时代,又称路易十五式。补充一楼的,洛克克艺术常富有轻巧、优雅的运动感,绘画中人物形象具有飘逸性、谐噱性。
(图参相册)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468)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