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宅产业迎来了大的发展时机。房地产的发展这几年来,其实是给我们一个刮目相看的印象,发展非常快。但是我觉得,发展快的同时,也滋长了很多腐化的表象的只求外、不求里的毛病,特别是住宅产业化发展方面,我认为这几年是不成功的。从我们原来预定的目标相差,比较远。
什么叫住宅产业化呢?现在存在着严重的对住宅产业、房地产业的概念混淆的现象,把住宅产业视同于房地产业,如果房地产业发展了,住宅产业自然发展完成了。我认为这是有害的。正确的定义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认为房地产是为社会提供住宅产品的、给住房提供社会需求的、是提供产品的。但住宅产业化不是,讲的是一个生产模式的问题,一个是提供产品的,也就是开发社会所用的产品的,另外一个,是生产房子的手段,是生产手段现代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长期在我们的房地产业发展中没有得到发展。所以住宅产业化以这几年的房地产发展中,存在着追求豪华、片面追求个性,房地产的发展,仍然大量只是求表面,外面好看,求大花园,而不讲品质。生产仍然存在在简单劳动,小套型的方针是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房地产发展中,强调住宅产业化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房地产能够提供先进的方法,不光是提供满足社会的需要,行为方式的需要的产品,而且应该提供效率和效益,降低资源、能耗的比例,这不光是对国家有好处,而且对住宅产业健康理性的发展是极其有帮助的。国六条的发布,对我们房地产业是一个回归。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因为我们的国家,地少人多,资源贫乏,不可能把有限的资源在这一代中都花光,这样的情况下小面积政策非常好的给大家敲了一个警钟,我们应该利用这样的好的机会,在这样的时机,让房地产能够按照健康、理性的去发展。房地产在经济大幅度发展的时候,我们需要冷静下来,理性的对待房地产,这是绝对有好处的。
契机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模式,一个是建筑模式。在98年以后,市场片面求大、求洋、求大面积的豪华,争面积,一种暴发户的心理,而现在小面积的方针,并不等于简单,并不是简单的,大家认为是回归了,回到十几年前了,我认为不是。小面积同样可以住得很舒适,因为小面积的住宅,主要是根据人的住宅行为、人体工学,就是人体尺寸的依据,人对空间需求是有限制的,居住的行为也是有规定的,家具本身也要按照人体的尺度来做,并不是无限大就好。所以我们需要的空间,不是大,应该是理智的、明显的对待。其次,在国外这样的发展例子是非常多的,他们的发展是有条有理的。没有像我们中国这样。像日本,整个的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大概30到40年之间,他们的建筑标准一直是控制在90平米以下,把住宅分成两组,政府的力度非常大。
通过工团组织的企业,市场化的经营,把整体的普通住房的标准控制下来。香港同样是这样,香港的住房面积一直是比较小的,新加坡也是这样,他们的知识水平并不是因为面积小了就不高尚了,就不舒服了。实际上,他们的品质、质量,他们的环境,照样应该是世界先进的。我们的住宅大多数是大而无味,没有人情味,并不好用,所以消费模式应该重新的反思,重新建立正确的居住理念。许多建筑师到现在为止,不会做小面积住宅,这个是很可悲的。前几天开会有领导说,现在很多的建筑师不懂得怎么处理空气质量的问题,温度的问题,住宅的基本性能都不会设计。这个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保证质量,是建筑师的一个重要责任,建筑设计就是要保证室内的湿度、温度、空气质量,为住户提供更舒适的条件。一个建筑师,只会把面积划大,这种理念,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建筑师本身有一个基本素质的提高。
第二个是建筑模式,小面积住宅,计划经济的时候,我们对住宅的产业化问题、供应化问题都比较有研究。世界各国的经验,也是告诉我们,住宅的发展一定要走住宅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只有标准化了,产业化了,我们生产的产品,才能够保证它的品质,我们的生产有效益。标准化的条件下,才能够做得越来越精,越来越符合我们的居住需求。但是我们这几年,因为发展太快,有一种不理性的态度,把基本的东西给忘了,把模式的概念放到了脑后。现在的人可能不懂得什么叫模式,模式实际是一种方法,任意化,要讲究能源问题、资源问题,讲究品质问题,就需要工具、需要模式指导。模式的问题,实际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已经变成像吃饭一样的那么简单。今天的政策,使得我们能够提出中小套型的发展,面积小,就要做得很精、很好,按照一定的规律实行。住宅本身是按照几公分衡量的。
其实我们是可以做的。住宅的空间,应该仔细的研究空间的利用,把空间分析透,比如空间的渗透、厅之间的互相相连,开放空间,这些东西,都可能造成我们的小面积能够做到有趣、有味舒适。除了定义上的面积外,还会在空间上做文章,做储藏、阁楼,占天不占地。这样的方法,就是有思维的概念,思维空间的概念,除了长宽高的概念,还有时间的概念,由时间的错位达到有效的空间利用,在吃饭的时候,几步就可以了,还有活动的橱柜,这些都可以发挥小面积的特点。通过我们的创造,通过我们理性的发展,把经济做到每个平米中去。这种建筑模式,如果被发掘出来了,我们的小面积,可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要发挥我们建筑师的才智,要有理智的认识。
“90平米”新政实施以后,给人居环境提供了新的课题。好的人居环境要达到三个,第一舒适健康,实际最主要是体验在设计规划上面,包括小区、城市的规划。从城市方面讲,就要解决普通住宅商品楼的位置,尤其不能把中低价位的小套型的住宅安排到偏远的地方去,尽可能安排在便利的地方。小区规划上,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都可能根据情况设计,其中我们采取一些方法,强调庭院景观,有效的利用空间,避免户外活动形成观赏化,而不具备功能。能源方面,也是成为我们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已经引起中央到地方的极大的重视,能源总消耗目前占到国家能耗的45%,能耗非常大。现在政策下来很多,但是雷声大,雨点小,起不到作用。
最近我了解到一个数字,北京有一个能源调查小组,对一个小区的供暖情况进行了调动,能源不但没有节省,反而稍微的增加了一点,这样就反映了现在的所谓节能,并没有达到节能的效果。这个是非常能够引起我们反思的。原因是我们的住宅的理念、对能源的理解,非常的薄弱。有一次我陪客户到工地上看,大冬天的很冷,看了以后,很多的住户都打开的窗户,我们很奇怪,这么冷的天为什么开着窗户呢?我说可能里面太热了,可能里面空气不好,要换换空气。专家直摇头。很多情况下因为没有注意到实际效果,就把能源浪费了,开窗实际是一个节能的大忌。这个理念非常的薄弱。这个问题,在南方地区更严重,南方的节能理念非常的薄弱。我们现在对节能要有理性的认识。
现在我们提出用施工量化、验收看效果等的方式来做,目前小面积的政策下,为我们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机会,从建造模式、消费模式上,使我们房地产的市场能够理性发展,非常有利的帮助房地产有一个健康、的科学指导的发展模式,我非常希望我们的政府、房地产商以及科技设计工作者一起趁着这个大好时机把我们的住宅事业做得更好!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