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EricWang's Blog

个人档案

王俊钦

台湾著名设计师 国际休闲空间设计大师
创办人及董事长

博客公告

王俊钦 睿智匯设计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
台湾著名设计师   国际休闲空间设计大师  
    王俊钦,台湾著名室内设计师,他因地制宜的设计屡获国内外大奖,被誉为理性与感性双全的设计师,在中国设计领域享负盛名;他所创立的睿智匯设计公司以娱乐空间设计著称于中国设计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餐饮娱乐类设计机构、中国最具价值室内设计企业等殊荣,服务于众多的知名品牌企业。
   “慎言笃行,精筑致远”是他对设计的态度,也是整个睿智匯团队的动力.

睿智匯设计公司网站:www.wisdomdesign.com.cn

社会职务:
中国娱乐设计师协会 副会长
中国照明学会照明设计师交流中心 常务委员
中国照明学会 高级会员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会员
中国建筑装饰与照明设计师联盟 会员
个人荣誉: 2103筑龙网十大人气设计师 2010-2011年度资深设计师
2011年度中国精英设计师
2009-2010年美国INTERIOR DESIGN年度十大封面人物
2009-2010年度中国室内设计百强人物
2009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师年度提名封面人物
作品奖项:
2012年中国照明应用设计大赛佳作奖
2011年度金外滩奖最佳照明设计大奖
2011年中国照明应用设计大赛 会所照明金奖
德国ZUMTOBEL奥德堡照明设计银奖
2012年度金外滩奖娱乐空间优秀照明设计奖
2011APIDA亚太室内设计娱乐空间top10
2010年度中国十佳娱乐空间设计奖
2010年金堂奖年度十佳娱乐空间设计作品
2010年金外滩奖“最佳餐厨空间优胜奖”
2010年金堂奖年度优秀餐饮空间设计作品
2012中国"软装100"设计作品
2012金外滩奖优秀概念设计大奖
2010年金堂奖年度十佳别墅设计作品
2010年金盘奖年度最佳样板房
企业荣誉:
2012年中国室内装饰优秀设计机构  CIDA协会
2011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餐饮娱乐类设计机构  设博会颁发
2011年中国娱乐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单位  中国娱乐设计师协会
2011年度凤凰奖之最具品牌力设计院所  装饰界杂志社
2011年度中国推荐设计机构   China-Designer
2009年度中国最具价值的室内设计企业   美国室内设计颁发
2009年度中国创意产业高成长100强   文化部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153 篇
评论:44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会客记

(2010-06-23 10:14)
标签:客户 设计者 同事 

这几天为了一位客户,整个公司上下忙得不可开交。

客户之于公司,想必各位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不敢怠慢。从业许久,第一次有人这么问我:你怎么证明这些项目是你们做的?

我愕然,虽然面上并未露出心里的震惊,只好证明给他看。

效果图与平面图立即在同事们的配合下,放到他面前,基本上这样专业的带有机密性的文件已经很能表示我们的真诚了。他看了看,继续望向我,“这样就能证明了?”

当时不仅是我,整个会议室的同事也都愣住了。若说因为地域差异,来自台湾的我还不够懂这里的人情世故,我的同事们也有本地人,连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惊奇,看来这位客人真的比较特别。毕竟这是工作,不允许我牵扯太多的个人情绪,接着又拿出行业媒体对我们的采访报道,这种带有公信力的证明我认为已经很有说服力,他翻了翻,放到一边,仍然不相信,“这也不一定说明什么”。

没有办法了,平时并不喜欢拿奖杯证书公开示人,也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摆出来。客户沉吟片刻,说,“这也可以用钱买到。”

作为一名从底层工作慢慢做到现在成绩的设计工作者,我以为这种第三方的肯定无疑是最佳的证明,评委们与评选者与我非亲非故,也不甚了解我,却能在我的设计上产生欣赏与共鸣,本是一件令我极其鼓舞的事情,没想到还有被质疑的可能。只好问他,“您觉得要如何证明才肯相信我们?”

他提出要看施工现场的照片,好在这些资料一向有同事整理收集,片刻之间,就找到了客户要的证据。

接下来的种种不便细数,但是这件事让我想了很久。

“如何证明”背后不仅仅是怀疑,更是一种对设计行业职业道德的发问。在与客户进一步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他过去曾有过受骗的经历,对方也是拿出种种看似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设计,这些冒牌的“证据”大都是从别的设计师那里剽窃来的成果,其中不乏我们的作品。或许是我一开始工作就被灌输了根深蒂固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于这种事情非常不能理解,因为从长远看,也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之后在接受一家媒体访问的时候,与采访我的记者谈到此事,她对此表示理解,并且告诉我行业内这样的骗案是很常见的,而且客户怀疑的那些证据也是可以想办法伪造的。面对她深表同情的微笑,我也只能苦笑作罢。

从事设计工作二十余载,一向把职业操守视为第一座右铭,从未敢拿道德开玩笑,也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想起上次欧洲之行,同行的朋友们求知欲强到连精美的午餐都不要,宁愿啃汉堡催导游人员带领大家去参观下一个建筑项目,不由得很是感慨:幸亏遇到的同行大都是这样的人,那种随意践踏设计师的名誉的人这一辈子最好都不要遇到。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1) | 阅读 (213) | 类别  

所有评论

  • 学生刚毕业离校,也早先在校内听说此类传闻,之前为之一笑而过并未太在意,没曾想先生也遇此事,不过话说回来拿着剽窃来的成果来冒充自己的作品的从业者又岂能配得上“设计师”这一称呼呢?感叹之余,还在内心默默告诫自己在踏上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千万不能重蹈覆辙,至少要始终坚守当初为何学设计的初衷,若是到了需要剽窃的地步,我宁可换个工作.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