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用户名:密码:记住登录名

李伟的博客

个人档案

李伟

成澤藝天设计工作室
室内设计师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统计信息

博客:3 篇
评论:0
访问:正在读取...

日志

造园手法

(2007-09-15 02:19)
标签: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十分重要。而如何理水,尚有许多具体手法值得一说。
R\:|f-KDV


[iE1A~c${.t
q

  园中之水有旷、奥之分。水聚则旷,有汪洋之感;水散则奥,有不尽之意。两者无所谓孰优孰劣,但最怕不旷不奥,不伦不类。水面如何做得有汪洋之感?水面大固然能有大水面之感;然而私家园林,地不过数亩,如何能生汪洋之感?这还须用手法、意境。首先,要从水边之物做起,所谓“小中见大”,尺度问题是很关键的。水边之建筑或山石,体量不宜太大,否则水面就有见小之感。浙江雁荡山大龙湫瀑布下的水塘,看起来似一勺之水,其实它要比苏州留园中的大水池还大呢!这就是对比,就是尺度问题。反之,若水面确实甚小,也不要强求,干脆做“不尽之意”的艺术效果。所谓不尽之意,就是将水面分成小块、狭带,曲曲折折,时隐时现,也别有情趣,浙中或皖南村间小溪之感。如苏州环秀山庄、拙政园西部等,均有这种水面的情趣。这就叫因地制宜。(s:G:|1z_        o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vp        er-)6me.M
  园中之水,须有活气。如前一篇所说,水要有来龙去脉才活。如苏州网师园之大水池西北有一曲桥,池水经桥下一直伸向小沟,有不尽之意;同样,在池之东南也有一桥,水流向南越来越狭,似流向深远处。拙政园中部大水池,其南、北两处,也效此法。南京瞻园,南北两池,在静妙堂之西有小溪相连,勾活了池水。无锡寄畅园,水池之西的八音涧处有泉眼,确为水源,而又在池之北端做出水湾,似为池水流出之处。这种做法实例不胜枚举。

如上所说,水之形全在岸。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异。方池做法,不必多说了;曲池做法,大有讲究。这种池岸,宜曲不宜平直。但曲要曲得有节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像牙齿一般,缺乏情趣。同时,驳岸之石,在近水处应向内凹进,这样做不但有不尽之意,而且更使岸形空灵、险峻,美在其中.

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一般说,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有强烈的实体感,故更难做得好。但也有一种做法是将黄石岸意象出水滩之形,也别有韵味。z4Y"H#aG&M;V/D(e!V

+QkO­G@F
  园林中的水面,应当作为“空间”来看待。园中空间,贵在层次,如何做水面层次?基本上有两种手法,一是做狭,如无锡寄畅园之水池,南北狭长,故在中部知鱼槛(半亭)处水面狭一下,使水面分成南北两部分;南京瞻园之南池,中间狭,而且还做几块步石,明显地将池一分为二。第二种手法是造桥(或筑堤)。园中之桥,固然为交通之需,但它也是分隔水面空间之物。用桥分隔水面,使水面有层次感,而且处理得更为含蓄。如苏州怡园,水池中间有曲桥。扬州寄啸山庄水池中有水心亭,亭南有曲桥,亭北有堤与两岸相连,同时也分隔了水池。无锡寄畅园水池北侧,用七星桥将水池隔出一大一小两个水面。吴江同里的退思园,中间一个大水池,在池东北用曲桥相隔,使水面分出层次;又在南端“菰雨生凉”()处隔出一小块水面,亦有了层次感。而苏州拙政园的松风亭,水池之前有“小飞虹”,是廊桥,将水面分隔,更有空间层次感。透过廊桥,外面景致虚虚实实,可谓园林之空间艺术了。

园林山水,看起来似乎山的视觉形象胜过水;但水却更有欣赏内涵。所谓山观其高,水视其流。《红楼梦》第十七回众人游大观园时有如此一段描述:“……院中满架蔷薇,转过花障,只见清溪前阻。众人诧异:‘这水又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凹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这种流水手法,可谓妙趣横生,自然得体。其实园林中用得也较多。南京瞻园,水自园之南的“瀑布口”始,入一小池,然后折向池之西北,变成小溪细流,缘园西向北,过草坪边流入园北之大水池,然后在池东北穿过小桥一直向北,成一小池,于是又向北流,似入无穷处。苏州环秀山庄虽以假山胜,但其中水之处理却也妙趣无穷,弯弯曲曲,穿行于问泉亭及长廊之间,有几处竟在廊底流过。拙政园西部园,有长长的水廊,水伸入廊底,令人悟出水乡意境。水从园的西南角之塔影亭的背后开始的,曲曲弯弯一直流向拜文揖沈之斋,然后过廊桥向东流入中部大园之大池。全园之水,好似书法中的一帖狂草,逶迤萦流,妙不可言。5[


A
dl        Yc

`%Wt8|U5EB6a
  如上所说,中国园林之水,宜静不宜动。“……清许周生筑园杭州,名‘鉴止水斋’,命意在此,源出我国哲学思想,体现静以悟动之辩证观点”(陈从周《说园》)。水静,水不见了,但水面上有岸边物体的倒影,水下可见游鱼、水藻等物。在这种现象的背后,还有其哲理内涵。《老子》中说“上善若水”。《庄子》中说“水静犹明”(“天道篇”)“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庚桑楚”)。这种深邃的内涵,对于赏园者来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是近时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总觉得静水似乎太平淡无奇,便要搞点喷泉、水造型之类。殊不知这与中国传统园林格格不入。
!JIi x.A
k/Y]y(b

m;Sd]%Ii


Y  水面可以植荷,使它更有生机。园中植荷,一面能意象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调;另一面也能意象到西子湖之美景,曲院风荷,“映日荷花别样红”。但若植荷,往往数年后,夏日则满池荷叶,失去了水面。这也须用手法:可用大缸数只,植荷于缸内,然后连荷带缸一起沉入池底(事先设计好沉于何处),缸中之藕便不会疯长。!~"ej0{Wv%D
www.fuyibbs.comO(@Do3y"U8N/P‑{
     理水之法,贵在意境,故虽有法,亦不能拘于法,还须提高园林艺术修养。但更须提醒的是:水的处理不是孤立的,水须与山结合,也须与建筑结合,如平台、水榭、水廊、旱船等,都须作整体考虑。

造园手法之·叠山手法

 如今的园林叠山,似每况愈下,堆得好的少,差的多。有的假山,堆得杂乱而臃肿:有的不管湖石、黄石或花岗石,见石就堆,假山成了乱石堆。如此等等,难以入目。要堆好假山,首先须懂得假山艺术之所在。堆山之术,不同于建筑设计,可以用图纸来表述,然后按图施工,达到设计者原先之意图。叠山之艺,则在于且叠山之石,须现成的天然之石,不可以斧凿加工,否则就不自然。因此叠山之事,可谓因材施法。陈从周在《说园》中说:“石无定形,山有定法。”这就是堆山的要诀。
Y
D*h2k"{5V,Y$x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
.l7h-v­{WY&UwM
  园林叠山,其“法”如何?但艺术创作之“法”,可谓有法,而又无法。法只是原则,只是给初学者作为指引的。不会者就要依法去学:把握了法,又不能囿于法。若只按“法”去做,艺术品位不会高,习作而已。我们在此说的,主要是一些堆山的基本手法。
o[1]N3B*v c p+\I
D.H'{
F2m!d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  一是选石。石质要统一,黄石、湖石,不能混用。若再细分,则有太湖石、昆山石、宜兴石、龙潭石、灵璧石、砚山石、英石、黄石等等,详见《园冶》之九,“选石”。石质统一,也出于自然。自然之山,石质必然统一。而艺术之法则,其首条便是“变化与统一”。石质统一,造型变化,符合艺术规律。扬州个园中的秋山,全是黄石,若大自然金秋之景观;而西首的夏山,则一律湖石,是冷色调的,凉趣可人。左右两种石质之假山,以中间的壶天自春楼前的花木、水池及清漪亭作过渡,自然得体,可见造园者之匠心独运。

二是造型。所谓假山,其实不假,其气质甚至胜出真山。人说“风景如画”,意谓画之景可以取舍,胜于风景,其理一样。但若假山堆得不好,则不在其列。假山造型,轮廊线须有变化,变化中又须求得均衡。如扬州的片石山房之假山,高低错落,虚实得体,有清芬雅致之感。这就是堆山者胸有丘壑。据说此假山是清代著名画家石涛之作。“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语),堆山与画山水是相通的,叠山须有绘画修养。
1I`"o
C        @


xwww.fuyibbs.com
QFR4MG5w
[2Lwww.fuyibbs.com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陈从周《说园》)艺术中的层次之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堆山堆出有层次感,最关键的是峰恋要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似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后面的被前面的遮住一部分,含蓄之美自生。U:~b;nn2F y

%Y
^Bo"NH0a0?cW,lwww.fuyibbs.com
  假山之造型,宜虚实得体,如苏州怡园之假山,有峰恋之感,也有洞壑之意;苏州环秀山庄之假山,可谓佳作,其中虚实之处理,是胜之所在。苏州狮子林之假山,虚实处理无主次,并非佳品。所以清代的沈三百说它“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当然也有人说它好,如乾隆皇帝游此假山,开心的竟忘乎所以,写出不成体统之题匾。
1d8i)|-_,FC4P:G
&J0I        E I
H
}
  假山之虚实手法,相对来说湖石假山要比黄石假山容易些,因为湖石本身以具有空灵之感;黄石质地坚实,不易做得空灵。但若堆得有章法,则更能显示出山的嵯峨之气势,甚有力度。扬州个园之秋山,可谓黄石假山之上品。实而不闷,高峻而又奇险。若说具体手法,则更要重一个“虚”字;注意山形之凹凸变化及洞壑之大小搭配为上。

三是险峻。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气质,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挺拔。假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和奇险。要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办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闭实。堆山之不好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闷,缺乏险峻之感。9G;~,u&Cq

0n(Ec"Al!Ab
  特别是立峰、单石、更须重视险峻之美。大凡名贵的单石、立峰,均具有险峻之美。江南三大名石:苏州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的绉云峰,从造型来说不亚于“江南三大名石”,无论其轮廊线、虚实关系,都符合山石之沈美准则,但它更美在险峻。
(Cpt/N5V1l:X'@ hpy
S\z
K


O4x'x3`$y  有人说石之优劣,可用“皱、瘦、透、漏”四字;来慨括,这是很精辟的。大至巨型假山,小至水石盆景,或是单石、立峰都是这个理。

 四是立体。绘画中有“十分石分三面”之说。因为画是平面的两度空间,山石是立体的三度空间,所以须有原则才使画中之石有立体感。其实园林中的叠山也同样,须从空间来看,不能只看一面,侧面、背面不管。从景来说,有“步移景异”之说,堆山尤须从三度空间出发。从这个意义来说,假山有点像雕塑中之圆雕。有人以为中国的假山、立峰,可比之为抽象雕塑。

五是意境。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称,黄山以奇著称,华山险,峨眉秀,庐山迷,审美特征不同。假山也同样分这些类型,所以须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c$g? Zb


S1qk!I

‑~)Yt(X9o#B L7t.Y:i‑K
  你若仔细观察苏州留园中的山石,会发现它有庐山之气质。五峰仙馆之名,出自庐山之五老峰。馆前有小院,院中立五石以应之,并取李白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意境非凡。楫峰轩和石林小院,院内奇峰,故名楫峰轩,也取庐山之意境。南宋朱熹《游百丈山记》有“前楫庐山,一峰独秀”。你若亲临楫峰轩,面对其石和这里的环境,会悟出道理来的。

I        _0G f0v
@t        Jgw


o/y6m"WF|


_Zs"{
  假山是一种艺术,其意境应当是山,而不要去做拟是而非的龙、虎之类。做成这种具象,不免俗气。
'PX


NAL B}{:{PA"@;s
  我国古代艺术是相通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园林之艺术,固然来自大自然之真山真水,但也取自绘画。叠山之于山水画,关系密切。我希望今之造园者多接触山水画,至少须懂得山水画的美之所在。

造园手法之·路桥与铺地
,E:B`)ss+tj9H7nk
%qR0e`z
n$O~www.fuyibbs.com
摘要: 园中之路桥和铺地,往往不被作为观赏的主景之物,但在园林中却也起着不小的审美作用。这种作用,多是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于人的...... ma oK!^ r

.rp {w&c$Sj(n/W
关键词: 造园手法 路桥 铺地 V8JTt%Tvu1n
www.fuyibbs.comf-?)`*{"e
  园中之路桥和铺地,往往不被作为观赏的主景之物,但在园林中却也起着不小的审美作用。这种作用,多是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于人的。
$R}s(sW-`­V-n
4NF l


@%I.Sejp*)        D富逸建筑装饰论坛  路的设计,其实包括两方面,一是路本身的形象,二是线路的设计。路的形象就是路面造型。路面有多种多样,有的平铺,路面简洁,用石板或结实的泥土。有的路面上设图案花纹,用石块拼出各种图案,引人注目。所以前一种路,人们往住会走得比较快,一走而过;后一种路面上有花纹,人们边走边欣赏,所以走得较慢。另外,有的园林或风景区,将路面做成很有特征的形式,如庐山上的小路,用两边筑条石,中间用正方形石板转45度角铺设,余下的空处则填土,上长青草,很有特色。人在路上行走,方知自己在游庐山。富逸建筑装饰论坛!E);u CeMDj,h&d/e|
2j@‑\"P8D)2L"U#s^{
  路的方向线路有关游园导向,一般说游园导向,路的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造园者在园中设置许多景点,就是用路将其连起来。路的总体安排属园林总体布局所要考虑的问题,先游什么,后游什么,由何处入,通向何处等,都有讲究,好像写文章、小说一样。而从路本身来说,也值得注意。园中之路,宜曲不宜直,直则无趣,留园后部有一条长而直的路,是个败笔。路之转弯处,或十字路口、三叉路口,须用“暗示”手法,起到指向的作用。这些设置物,能使游人见到以后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得到要去的地方,这就是园中之路的手法。

 在园林中,桥的形象要比路明显。桥的作用大体有三:一是通行,物质性的功能;二是观赏桥的形态,精神性功能;三是组景作用,人在桥上行,由于水面空阔,所以此处是赏景之佳处。但若是用曲桥,如拙政园、网师园等都有曲桥,人在曲桥上行,可以自然而然地观赏到桥左右两边的景物。但曲桥要曲得自然,有的曲桥做得太过分,不但做成90度曲,而且还要做“九曲”,人行其上,似受拘束,感到不自在。桥之组景,还有一个作用是桥可分割水面空间,使水面空间有层次。所以园中水面设桥,总是将池面分割成有大有小,使水面主次分明。如网师园大水池,其西北首用曲桥,东南角用小拱桥,形成中间大水面,两边两处小水面,不但有层次,而且又有主次。
A)dxz1K|8EBY5}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E$SYo_%S8Y


wA
  园中之桥,宜低不宜高。有的桥为什么造得很高?这是由于桥下有高大的船只通过,所以桥须造得高大。园中一般无大船,所以不需要造高大的桥。这是个尺度问题。园,小中见大,桥小而低,则水面空阔;反之,比例不相称,乃是大忌。有的造园者不懂这个道理,以为石拱桥好看,殊不知它难以与其他景物相称,造园切忌孤立地对待某个景物。按照陈从周的意思:“园林桥一般要低于两岸,有凌波之意。”(《说园》)(I8)d{.B7A8[


y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3d%b"Hfr
  园中之桥,还与文化艺术联系起来。江南园林之桥,以“小桥、流水、人家”为意境。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诗中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陆游的《沈园》诗,其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情更深。“……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这是北宋词人张先的《浣溪沙》。由于诗词的描写,使桥这种形式更富有艺术性。而园林之桥,是实际的桥的“再现”,所以也是对桥的艺术性表现。从这种理念出发,园中之桥就不应当只认为仅仅是沟通两岸的通道,而是一种艺术对象,须精心设计。

 园中铺地,其实是一种地面装饰。铺地形式多样,有乱石铺地、冰裂纹,以及各式各样的砖花地等。砖花地形式多样,若做得巧妙,则价廉形美。
8I0{"^!aoc$i
}D&xV'N'q
hGswww.fuyibbs.com
  也有铺地是用砖、瓦等与卵石混用拼出美丽的图案,这种形式是用立砖为界,中间填卵石;也有的用瓦片,以瓦的曲线做出“双钱”及其他带有曲线的图形。这种地面是园林中的庭院常用的铺地形式。另外,还有利用卵石的不同大小或色泽,拼搭出各种图案。例如,以深色(或较大的)卵石为界线,以浅色(或较小的)卵石填入其间,拼填出鹿、鹤、麒麟等,或拼填出“平升三级”等吉祥如意的图形,当然还有“暗八仙”或其他形象。总之,可以用这种材料铺成各种形象的地面。
$k


o+@+w
Z0A(X+h
Z)~8L3R


U$U F[1]a|  用碎的大小不等的青板石,还可以铺出冰裂纹地面。冰裂纹图案除了形式美之外,还有文化上的内涵。文人们喜欢这种形式,它具有“寒窗苦读”或“玉洁冰清”之意,隐喻出坚毅、高尚、纯朴之意。这又是一种文化了。
%y-@
?{
],u­eT7w_www.fuyibbs.com

/x;rQ#uh,kB%l+i:?
  园林中的路、桥、铺地等,还须注意风格的统一。什么风格?皇家的,还是俚俗的,还是文人的?苏州的还是扬州的,北京的还是岭南的?路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风格须一致;桥的风格,多在桥墩、桥面和桥栏上统一;铺地的风格也同样。总之,形式多样,风格统一,方使全园景物和谐得体。

造园手法之·楼堂斋馆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p8B2S%d

1@%]-EqAwww.fuyibbs.com
摘要: 楼,明代的计成在《园冶》中说;“《说文》云重屋曰楼。言窗牅虚开,诸孔慺慺然也。造式,如堂高一层者是也。”楼有窗户,窗户上整齐的排列着窗孔,使建筑形象富有空灵感,但书中没有进一步论述楼在园中的环境作用。
Zv2p


Xq'k+s!HIz1O-m1F3E(Y+V
关键词: 造园手法 楼堂斋馆
IBI*CC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
D MK4k/VZ2`
  楼,明代的计成在《园冶》中说;“《说文》云重屋曰楼。言窗牅虚开,诸孔慺慺然也。造式,如堂高一层者是也。”楼有窗户,窗户上整齐的排列着窗孔,使建筑形象富有空灵感,但书中没有进一步论述楼在园中的环境作用。
‑t{#d
M3{www.fuyibbs.com
www.fuyibbs.com\1XW‑qa,\+O‑V
  其实,搂在园中是一个较大的建筑了,又高耸,所以是园中(或园的一个景区)的主要视觉对象。因此,园中之楼,要选则好位置,构成一个景区的主体,其周围则配以适当的山石、池水、林木。另外,楼之所以造的高耸,主要是为了观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疑妆上翠楼。突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可见人在楼上,可以欣赏到户外大自然景观。园林之景是仿自然之真景,所以从楼窗外,应当看得到园中的大部分景物,山石、池水、廊桥、林木,意象出大自然之美景,是为至要。
uk/Cl6buc'`%S2lJ
5E
Q
F­k‑^        Hq`9S
  苏州拙政园有见山楼。此楼位于园中部的荷花池西北,因登楼可以看见荷花池东面的土山,故名之,其实在此楼上可以观园中最佳之景。见山楼三面临水,西侧有假山,山上设廊,人可以盘山而上,别有情趣,可见造园者之匠心了。扬州个园中有“壶天自春”(楼),两端均从假山登楼,但从整体看,则不及拙政园见山楼的假山与建筑的关系来得自然。
GP3J{0[:x
R‑l


j^TH*i1y
  苏州留园明琵楼,设在园中大水池之南,楼下与池相接处有大平台,视线开阔,是赏景的好地方。“明琵”二字,是取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句:“目对鱼鸟,水木明琵”,楼设在此处,意境非同反响。明琵楼南,也有小假山,上刻“一梯云”可以在此登楼。无锡寄畅园有环翠楼,位于水池之北,左列亭廊,右旁山冈,安排得体。更精彩的是登此楼南望,可以见到远处的锡山和山上的龙光塔,景色入画,这是借景手法了。

堂,在《园冶》中说:“古者之堂,自半年以前,虚之为堂。堂者,当也。为当正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古代的堂是将前半间空出作为堂,当,是居中、正面之意。所谓“堂堂正正”、“光明正大”,有“堂堂高大开敞”之意。www.fuyibbs.com TqX$_#{:e8fH,SZ

N
i/p
e[1]?7v;|x
  园林中之堂,以其高大而居正中之位,所以以也多为园中之主体建筑。堂总是高大而对称,也许是园林之中轴线。我国古典园林,多以自由布局构园,堂是唯一的中轴线,其余布局皆纡徐委曲,这也表现出我国文人的观念形态,自在中还须有一定的规矩制约自己。!_3R Nhx_A


n

g4D g        E'k ~­Wcwww.fuyibbs.com
  苏州狮子林有燕誉堂,建筑高畅硕大。此堂位于狮子林之东南,离路口不远,其北有小方厅,加上前后两个院子,形成中轴线,堂堂正正。其实这只是园之“序幕”,里面的建筑布局就要自由多了。此堂取名“燕誉,”是取《诗经。小雅》:“……式燕且誉,好尔无射”。古“燕”通“宴”,“誉”通“豫”,“射”(音yi),即厌倦。这里是园中之宴会厅。取名“燕誉”,高雅多了。拙政园有远香堂,在园之中部,若从腰门入园,也构成中轴线空间。远香堂成了这一景区的主体建筑。此建筑形成为单檐歇山顶,四周设柱廊,室内不设一柱,使视线畅通无阻。四面设玻璃长窗,观景时外面景物犹如一幅幅画卷,所以又叫“四面厅”。每当夏日,池中荷叶繁茂,荷花盛开时,清香满堂,故名“远香”。

馆,其实也是园中的一种较大型的计建筑。“散寄之居曰馆,今书房一称馆;客舍为假馆”(《园 》)。园中之馆,是造园意象中的居所,如《红楼梦》里有潇湘馆;山水画中的环境有可居可游之趣,这种意境也与馆的情态有一定的联系。书房可称馆,游乐之所也可称馆,还可居,所以是个比较充实而多功能的空间,园中之馆,其味可想而知。从地点说,因其性质,不如堂来得显要而严肃,多置于比较僻静之处,而且相对来说,视野不太宽远。
%N‑BN,H+\d‑lIO+L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
*ktLp;i#u


g}[1]c
p  苏州网师园中有座建筑叫“蹈和馆”,位于园之西南,前面对着小山丛桂轩之侧面,这里的环境自成一体,十分幽雅。取名“蹈和”,为“覆真蹈和”,有寓安吉之意。馆前还有小室,为琴室,所谓“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之雅兴。馆前除林木、假山外,又有廊相缠空间富有层次。拙政园中的“十八曼驼罗花馆”,规则模较大。这是一座方形的大型建筑,四角还有耳室,也是方形的,故很有形式感。建筑的中央有屏风,将空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曼驼罗花馆,北为三十六鸳鸯馆,可谓别出心裁。曼驼骆花即山茶花,馆前植有18株山茶,个有其名,其中最有名的叫“十八学士”,所以馆名就叫“十八曼驼骆花馆”。这里处于拙政园之西部补园,环境清幽,又有清澈的水池,池中有鸳鸯戏水,是一处游赏胜的。但此处从前又是演昆曲之场所,其实也甚高雅。因此,“馆”这种建筑,与古代的文人文化有关,抚琴、演戏、吟诗、作画咸宜也。

斋,本意是斋戒、苦读之所。“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有使人萧然斋敬之义。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园冶》园中之斋,其功能与馆相近,但斋要比馆小型化、更瘾蔽,自成一体,而且周围往往用墙或林木,挡住外界视线。斋前多设小院,略有花木,清静雅致,为读书、养形之好去处。
o:|H7v[­@`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
­O&J$wTS‑~.B-a
  苏州网师园中有集虚斋,此名是取《庄子。人间世篇》中句:“……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此建筑位于北部“竹外一枝轩”之北。入月洞门是个小院,院中修篁数竿,环境顿觉高雅。此建筑是两层楼的,登楼眺望,可见园中景物。留园中有“还我读书处”,也是一个斋的建筑,位于五峰仙馆之东北,一般人往往从五峰仙馆之东,经过石林小院、揖峰轩、去林泉耆硕之馆和冠云峰、冠云楼等处,所以“还我读书处”成了僻静处,正是静读的理想之地。这个斋名是取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即耕亦已种,时还我读书”。其意自明。斋这种建筑往往将“斋”字隐去,除“还我读书处”外,还有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网师园的“殿春簃”等都是如此,甚为含蓄,也更富有内涵。1Q!\"T^\rn­[

`OA;I


^2ap)D2PN7@N总之,园中之建筑,连同其名字,都很有讲究,不能随便乱建,破坏园之高雅文秀之气质。园中之建筑,还有厅、榭、廊、轩等类型,有待下一篇详述。

造园手法之·亭、榭、廊、轩
'D


\
rX-~lwww.fuyibbs.com
^0E BS4K&bx{4Z?富逸建筑装饰论坛摘要: 园林建筑最主要的艺术特征是变化与统一。变化者,楼、堂、馆、斋、亭、榭、廊、轩等,各有其特征,可谓类型多样,但论其形式,却是统一的。例如苏州留园,其中建筑类型几乎应有尽有,但形式十分统一,都属江南传统建筑形式,素雅、秀美、空灵。这其实是建筑艺术之至要者。如今有的园林,其中有西方古典式建筑,中国古典式建筑,还有现代派建筑,这就不伦不类,有失园林整体的和谐...... ­k1oN\O


_$zP
p%sPbGz
关键词: 造园手法 &E[1]P


_}c%X6?
-g        o6HT


j+N
  园林建筑最主要的艺术特征是变化与统一。变化者,楼、堂、馆、斋、亭、榭、廊、轩等,各有其特征,可谓类型多样,但论其形式,却是统一的。例如苏州留园,其中建筑类型几乎应有尽有,但形式十分统一,都属江南传统建筑形式,素雅、秀美、空灵。这其实是建筑艺术之至要者。如今有的园林,其中有西方古典式建筑,中国古典式建筑,还有现代派建筑,这就不伦不类,有失园林整体的和谐。


IOQ[1]C/^ y富逸建筑装饰论坛
Z}~‑O7aA
`
  在此,再说说园林中的亭、榭、廊、轩等建筑。
RI*JUN­U~!A        iYS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M        `+K2sG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释名》)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水乡山村,道旁多设亭,供行人歇脚,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于园林作为艺术是仿自然的,所以许多园林都设亭。但正是由于园林是艺术,所以园中之亭是很讲究艺术形式的。亭在园景中往往是个“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形式来说也就十分美而多样了。《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这许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只要平面确定,其形式便基本确定了。富逸建筑装饰论坛2l.{oDU


Lp;[
        N6`;iA9~N;Xc9i:M|8Q
  苏州沧浪亭以其亭名为园名。此亭其实很简单,是一座方形单檐歇山顶之亭,也可以说是标准的江南园林之亭。此亭之艺术,不靠华丽取胜,不靠怪诞引人,而是靠朴实、文秀,靠刻意追求江南建筑形式之最高境界,以比例、尺度、韵致及色调等取胜,这也正是建筑艺术之根本。与此同时,它之得名,还在于建筑文化内涵。北宋诗人苏舜钦购得此园,修建之后取名“沧浪”,这是取《孟子》中之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可以濯我足。”可见其高洁之精神。后来欧阳修对此有题咏:“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这后一句似不雅,所以没有写到亭柱上,空着。据说后来还是一位渔夫接句:“近水远山皆有情”。正中苏舜钦之意,于是完成此联。可见园中建筑,不但要有形式美,而且也要有文化内涵。
1K


O


\T!cIwww.fuyibbs.com(s园中设亭,关键在位置。如上所说,亭是园中“点睛”之物,所以多设在视线交接处。如苏州网师园,从射鸭廊入园,隔池就是“月到风来亭”,形成构图中心。又如拙政园水池中的“荷风四面亭”,四周水面空阔,在此形成视觉焦点,加上两面有曲桥与之相接,形象自然显要。当然此亭之形象,也受得起如此待遇;如果这座亭子形象难以入目,这就叫“煞风景”。又如沧浪亭,位于假山之上,形成全园之中心,使“沧浪亭”(园名)名副其实;拙政园中的绣绮亭,留园中的舒啸亭,上海豫园中的望江亭等,都建于高显处,其背景为天空,形象显露,轮廓线完整,甚有可观性。

 榭,水边建筑,人们在此倚栏赏景。“……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园冶》)榭,凭藉景而设,除了水边,有的也设于花间。榭不但多设与水边,而且多设于水之南岸,视线向北而观景。如网师园中的“濯缨水阁”,怡园中的“藕香榭”等,都是朝北的。为什么?建筑在南,水面在北,所见之景是向阳的;若反之,则水面反射阳光,很刺眼,而且对面之景是背阳的,也不好看。另外,榭在临水处多设栏,坐凳栏杆,又叫美人靠、吴王靠,相传是吴越时吴王与美人西施游赏观景之物,这也是文化了。后来这种美人靠栏杆多经诗词描述,更增其文化内涵。“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椅栏杆。”(冯延巳《虞美人》)

 廊,“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园冶》)廊是建筑物的前面增加“一步”(古建筑的一个柱间),有柱,有的还设栏杆。廊之物质功能是使室内更不会受到风雨之侵,夏秋之交也不会受阳光之炎热。但从建筑艺术来说,则是增加了空间层次。如苏州留园的石林小院,院周设一圈廊,建筑与院子以廊作为过渡空间。另外,廊本身如一种似室内又似室外的“灰”空间,比较含蓄,所以园中好多建筑都设廊。


h*z‑]
m‑F8C:MU4{"Z富逸建筑装饰论坛~;k5@-@
OJv~Q

  廊有好多类型,除了上面的形式外,还有单独而设的廊,有的绕山,有的缘水,有的穿花丛草地。还有复廊,即中间为墙,墙的两边设廊,墙上开设漏窗,人行两边,通过漏窗可以看到隔墙之景,这就是园林之空间艺术了。苏州怡园就以复廊著称,此廊将园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上海豫园也有复廊,此处空间曲折多变,情趣无穷。拙政园之中部和西部景区,也以复廊分开,而且廊的西侧用“水廊”,即廊的地面似桥面,下部是水面,柱下设墩插入水中,廊水交融,和谐得体。此廊较长,做得既弯曲而又有些起伏,十分动人。说到长廊,江南园林之长廊当数无锡蠡园之长廊,但此廊重复太多,形态板滞,不足取,乃近代所建,已属江南古典园林之余波了。

轩,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轩的形式类型也较多,有的做得奇特,也有的平淡无奇,如同宽的廊。在园林建筑中,轩这种形式也像亭一样,是一种点缀性的建筑。但正因为如此,所以造园者在布局时要考虑到何处设轩,它既非主体,但又要有一定的视觉感染力,可以看作是“引景”之物。如网师园中的“竹外一枝轩”,可谓引人入胜,经此处而通向“月到风来亭”;又作为“濯缨水阁”之对景。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是从中部园区经“别有洞天”至西部园区的第一眼所见之建筑。这是一座扇形的建筑,形象生动、别致。留园中的“揖峰轩”,是石林小院中的一座主要建筑,体量不大,又有廊院及院中石林相伴,是一处园中之园,空间有分有合,隔中有透,贵在层次分明。D*G:q"jlSsE V
;}C0X        U c#o kiz
     园林建筑类型繁多,还有阁、舫、台等,在此不再细说。但再次要强调的,一是要注意形式的变化与统一,二是要注意其位置,必须与山石池水及林木相配合,必须从空间环境出发,至要,至要。

造园手法之·庭院手法 www.fuyibbs.com7X*q[1]]x2wm$a9lz
(c$e2p[1]YNF@
摘要: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从数。……”这是北宋词人欧阳修《蝶恋花》中句,分明描绘出庭院之美。美在景,更美在空间层次......
:_0m*x­JE*K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
uOJ\.C8_d
关键词: 造园手法 庭院手法
g
No.M|$W+s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1]hu%`Gf


J4d:`H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从数。……”这是北宋词人欧阳修《蝶恋花》中句,分明描绘出庭院之美。美在景,更美在空间层次。2^J
T?7z


V4Z8t
M[1]a'y1t.mJwww.fuyibbs.com
  庭院对于园林来说,其关键在组织空间。大多数的传统园林,都用庭院的形式使园中生园,大空间中生小空间。这种空间之美,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乃至哲学思想。内向的富有层次的空间,是园林庭院的空间特征。然而,若要使庭院做得美,做得有情趣,还须重视其手法。

u        {5A
["]_3j
富逸建筑装饰论坛Dn2L0rV;?}P
  园中之庭院,形状也各异。民居中的院子,供居住者采光、通风,以及组织交通,功能而已;园中之庭院,还应当着重其形式美和空间美。景贵在层次。庭院层次手法,多以廊来组织空间。如苏州留园中的石林小院,院子周围一圈廊,把院北的揖峰轩和院南的石林小屋及其周围空间连接起来,而且使空间有好多层次。另外,也由于此廊,还在院子的西北和东南分隔出更小的院子,里面山石花木,小巧而雅致。BJi+X"LACb
1n/g"^"QyUy
  拙政园中部东南侧有玲珑馆,馆前一个庭院,即为枇杷园,园中植枇杷树,初夏时节,果实累累,而且形态入画。此园之西北,一个月洞门,上书“晚翠”二字,人在园中,视线穿过月洞门,可以透过洞门外之柳丛,看到水池对面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这个景能使人联想起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

 上海豫园,以粉墙分景区,而在每个景区中,又有许多庭院形成景中之景。如万花楼景区,主体建筑万花楼前是院子,两边设廊,西侧通两宜轩,然后有复廊可至方亭、鱼乐榭等处,东侧为曲折的长廊,廊以东分隔出一处狭小的空间,然后经门洞可到下一景区(点春堂)。院南为水池,池南有假山,以此做出许多空间层次。无疑,曲廊对此院的空间美起着不小的作用。游人只知此处景美,不知其所以美,而造园者必须知道其中之缘由。


o !s`H!n,L#p1Yn富逸建筑装饰论坛} A0yv][1]q/l
  庭院之美,除了组织好空间外,还须对此庭院本身进行塑造。室外空间的塑造,不外五个方面: 前、后、左、右以及地面。庭院四周之面,须有变化,如果一律用粉墙,未免单调。墙的处理:有的墙在墙前植树;有的在墙下部做贴墙假山,有山水画之意。但这种浮雕式的假山面积不宜做得太大,否则有虚假之感,也比较沉闷;有的墙做高漏窗,这种漏窗不起视线通透作用,只能使实墙面做得略虚一点,使墙面空灵一点。富逸建筑装饰论坛"V6@/fOkV9XZ‑fI

9S[1]Tj
D1nD.Ia"R%Z
  庭院地面,有的用青石,平铺直叙,有的用砖、卵石等铺出各种巧妙而好看的图案。这种铺地,就是强调这个空间的个性,有的质朴,有的华丽,有的秀雅。
(cc8U k1dBwww.fuyibbs.com
U1M)^g*^_K:~*T
  庭院中可适当做水池,使空间有层次。这种水池体量不大,所以宜做得有灵气。池岸处理要曲直相间,如豫园万花楼前的水池,靠院子的岸是方直的,对面与假山相接,自然曲折。

 广东的一些名园,十分注意对庭院形象的修饰,不但形象丰富,而且色彩也颇艳丽。如东莞的可园、顺德的清晖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等,都有类似风格的庭院。与江南园林相比,则是两种完全不同风格,也不能说孰优孰劣。而若把广东园林搬到江南,则会评头论足;但若江南园林搬到广东,同样也会评头论足的。广东文化风格,即岭南风格,很有自己的特点,若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审美情趣.

园林中的庭院,固然须重视形象之美、空间之美,但更重视其内涵,这就是园林的艺术文化。东汉有“古诗十九首”,其中之一是《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这里,我们不但能意会到一个富有生机的庭院形象,而且通过这些情节性的描述,令人感受到庭院空间充满着的怀恋和深情。
7m ~.@hW'R&[F
.T#_R h6i]_"d'{}}#@
  园林中的庭院,还有好多诗词的描写,更使这里的空间形态情趣无限。如苏州的拙政园中的海棠春坞,院子很小,但却很有文化意境,通过院中的廊、花台、海棠及亭亭如盖的榆树,能使人联想起北宋诗人苏东坡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深夜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Q[3T.X1VA&Qo-^
#D0J0u+S0t$u
E        W*B*i'_
  通过诗词,能意象出庭院的美景。如北宋诗人秦观有《春日》诗:“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分明表现出一个花团锦簇的艳丽的小庭院,在春雨过后的阳光下,展现出无比清新、色彩鲜美的景观。又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一处植有海棠的庭院,但此时却已花稀叶盛,刻划出暮春之景,其情意自明。触景生情,情随景迁。­S+V0U|j{/n$M
www.fuyibbs.com‑P} |,|8lVC
  造园者不但须有诗词歌赋的修养,还应具有书画艺术的修养。如苏州怡园入园处,一个小庭院,对面粉墙,墙下一个花台,上植花卉、灌木,置几块单石,似是一幅写意花卉画,意境深邃。山石、池水、林木、花卉、廊庑、亭台,皆能形成画意,美在其中,但造园者须有绘画艺术修养。

造园手法之·林木花草 $r1xKc!@AU

#P5S)T"I a


O&d摘要: 我国园林中的林木,很有特点。归纳起来有两个特征:一是遵循“取其自然,顺其自然”之原则。无论松、柏、柳、梧、梅、竹、樟、槐等都按它们自己生长之姿态植之,几乎不加修饰。二是林木的自然组合。多株的树木,种得自然得体。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传统园林把树木列队而植,总是自然而然的散植于园中,表现着大自然之林木状态...... www.fuyibbs.com/]@+g


m

分享到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评论 (0) | 阅读 (754) | 类别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