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收费在业内提出很多年,但至今未能真正实现,前两天收房网主办了一个关于收费的论谈,主题是:“设计收费是动力还是阻力”。本人有幸参加了这次论谈,席间本人发表了一些比较激烈甚至是有点激愤的观点,谈到了一些业内人士可能不爱听的,但又是铁定事实的问题,当时不知论谈是对外公开网络直播的,所以就有感而发,后来知道了,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觉得自己太直言不讳,晚上回到家打开论谈看到当天的发言,发现网络上的措词跟我的本意有失偏颇,我想既然已经公开了,为了把有些事说得更清楚一些,不仿再来说一说。
论谈中主要针对一些该收费和不该收费之类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现在我想说说我的观点。
一、关于该收费和不该收费的问题作以下几点阐述
其一、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什么?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多劳多得,劳有所得”,劳而不得的现象,我想只能用两种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第一种解释办法是,此种现象是对社会主义的污辱或者是不尊重;如果要找第二种答案我们只能对现在的社会主义进行畅想,记得少小上学是老师如是说:“社会主义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初级阶段,一个是高级阶段”。我想我们现在应该整体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吧?难道是各个行业的发展参差不齐?于是设计行业走到了社会的前列?实现了***?所以设计不用付费?各取所需?可乐乎?悲乎?***存在乎?
其二、设计从形态上讲,应该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我们都知道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都没有了,都不付费了还谈什么上层建筑?还谈什么设计?不瞎扯吗?
其三、设计有价值吗?我想回答是肯定的,既然有价值应该如何体现,现在是市场经济,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你可能在饭店吃饭不付费吗?我想你想都不敢想这个问题,也不会想这个问题,因为只有一个天经地义的答案必须付费,为什么到了设计行业就钻出来一个要不要付费的问题,可笑吗?
所以我认为设计该不该收费的问题就等于问人要不要呼吸空气的问题,一样的荒唐可笑,同时也对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感到悲哀——呵呵,还是同情他吧!
二、关于业主提出设计之前设计师作品水平高低的不确定性,所以无从付费的解答
论谈中有人提出业主在找设计师时对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有不确定性,如果要付费,特别要提前付费,对业主是一种不公平,关于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弄清楚设计的概念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是设计,依本人愚见,设计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有一定的时差性,也就是说现在你无法感知,如果都有了,那叫什么设计?顶多就是抄袭,照搬或拷贝。换句话说,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是无法预知的,但总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唐而惶之的说不付费吧,可毕竟是为你而设计的呀?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想,比如说你到一个医院去看病,你也无法预知这个医生能否帮你看好这个病,你不也得先支预医药费吗?我老家现在在盖房子得找瓦工师傅,首先得提前几天跟人说,我想这应该叫预约,至于他给我家的墙体建得水平垂直与否,我都得付他每天的费用,因为是我请了他,他付出了劳动,这有问题吗?为什么到设计这个行业就出了问题呢?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未必有那么难,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比较混乱,鱼龙混杂的设计师太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对此也监管不力,比如说医生有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生、护士等,会计有会计师、会计员等国家权威部门予以的肯定,而我们这个行业即便有这样那样的行业发给的设计师证书,但国家毕竟不认可,所以也不足以让消费者信服。我想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是否应该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呢?但话说回来,证件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并不能代表实力,因为实力是需要积累的,所以有句话叫“进门靠学历,工作靠实力”。
再则,根据家装行业的现有操作模式,业主是前期对设计师是有了解的,因为有个前期沟通的过程,还可以看样板间,也并不是所说的那么茫然。
三、有人提出收取设计费之后业主在其中能得到多大的实惠
其一、通过收设计费的杆秆,设计师自身会加强学习,争取自身加入到收费设计师的行业中来,不然就面临逃汰,我想这一点是勿用质疑的。
其二、业主在委托谁给自己做设计的时候也会更加小心谨慎,全面散网,重点选择,也避免了一张图纸多处投放的恶意消费现象。其实,收费设计即是设计师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客户的尊重,让您的客户变成一个有绅士风度的消费者,变成一个良性的消费行为,因为,漠视别人的劳动是可耻的。不付费别人的劳动更是一种比奴隶主还要残酷的剥削。
其三、既然是付了费,从法律的角度上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应该均等的,所以在付费的同时,也对设计内容和提供的图纸明细作出了更为细致更为具体的约定,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无图纸带来的拆改后果。
四、关于论谈讨论的设计费用收取多少的问题
本次论谈主办方和装协拟定了一个关于收费标准《暂行办法》的规定,我也想谈谈对于这方面的看法,办法其中一条规定:“设计套内面积在80平米以内(含80平米),工程造价在三万元(含三万元)的工程设计按项目收费,每项工程为设计费500元“。先不说费用收得多与少的问题,我想从这几个方面,对这个费用进行剖析。
第一,从时间方面,根据北京现有的家装模式,前期沟通至少半天,甚至更多;现场湛量至少半天;绘制施工图、效果图至少三天;工程交底一次;后续跟踪三次(甚至更多);陪同客户逃选主材至少两天;后期配饰就算一天;整个加起来九个工作日。(还不算跑单和方案二期修改的时间)就以这个为例,设计师在不休息的状态下,月工资为1666元。我们都知道,现在工人的日工资都在上涨,普通一个技工,都是80元/天,按同样的计算方式,月工资为2400元/月,如果一个设计师的工资还不如一个工人的工资高,设什么计,怎么设计?以上说的还没跑出手机费、房租、交通之如此类的费用。在这样生存状态的人怎么能为别人美好的设计生活,现实吗?
其二、还是以80平米收500元为例,设计是需要画图的,根据行业要求,至少得有全套的施工图纸,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客户还要求出三维效果图,施工图就算自己画不要钱,效果图找个最烂的绘图员也得100多元一张,有的业主还要求出上两三张,设计师为了自身的生存和保住自己的工作,不得不满足客户的要求,试想想在这样的供求关系下,能设计好吗?还谈什么作品,满意,全都是自欺欺人。
当然,根据家装行业的现有操作模式,设计师还有一个少得可怜的工程提成的收入,经过公司克扣后
更是少得可怜,还有,现在市场上的一些收费设计师,收得的设计费也被公司提走60%-70%,剩下的还得支付绘图员的制图绘,都忙于奔命,还有可能把设计做好吗?
所以我认为设计应该量化,设计师的收入也应该量化。别说收入有多高,至少得给其他的同等性质行业差不多点吧!既然行业协会和相关媒体有这个意愿来推动这个行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是不是要更多的做一些调研,制定一些符合实际的方针呢?
五、关于《家装设计师从业资质评定暂行办法》的看法
这个问题几年前行业就有所举措,但收效甚微,甚至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究其原因是当时的设计行业相当的不成熟,行业为了一定的……给各装修公司的设计师发放了大量的设计从业证书,其实既然是资格评定就应该坚持一定的标准,宁缺勿乱,以保证这个队伍的质量,不要停留于一种形式,这样不但对这个行业没有好处。既然今天又提出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有前车之鉴。决对要做到宁缺勿乱,学历与能力并重,讲究综合能力,把证书发放到真正具备有从业能力的设计人员手中,给客户一种正确的引导,同时也提高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对行业主管部门的认识与肯定。
六、关于制定设计合同文本的问题
听说过半年以后就有可能要制式的设计合同文本,我想提一些小小的想法:
1、确认收费收取范围及单位。
2、确认创意费与制图费的收费金额和追加图纸的/张金额。
3、图纸必须以量化的方式来约定。比如图纸的张数,是否提供效果图(关于的效果图定义问题),等等细节问题,水电系统图,消防等专业图纸的提供问题。
4、确认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5、设计周期问题。
6、现场指导次数问题。
7、增值服务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待专家讨论论证,我就不必多谈。
七、关于工程与设计的关系问题
从秩序上讲肯定是先有设计,后有施工,应该是设计先于施工,设计占主导地位至少是引导地位,它与工程至少是一个平等的关系,但从北京现有的家装公司的现状看,除少量的装饰公司以外,大多的家装公司的老板大多是由原工程队长(包工头)发展起来的公司,而设计师又受骋于由包工头领导的装修公司,所以结果是工队优于设计,施工方变成了设计的管理方,设计人员由管理方开取报酬,所以设计方明显的处于劣势。免费设计的口号不是设计师提出来的,也不是消费者提出来的,正是这些想利用廉价劳动力的装修公司提出来的,其实这种状态既不利于设计的发展,也不利于工程的发展,因为它们是一种管理(管而不讲理)的上下关系,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和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试想一下,一个不受设计制约的装修工程怎么能打造出一个合格的工程呢?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任重道远的,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是靠装饰公司的自我改良,或者需要一股外来的力量,让这个行业重新洗牌,重新定位,当然也离不开政府部门和行业部门,包括媒体在内的正确引导和群体努力,但愿将来有一天,工程与设计都能找到自己合适应有的平台置。
所有评论